西師大版三年級下冊數學第二單元綜合與實踐---美化我們的小天地 教案.docx
綜合與實踐-美化我們的小天地n 活動內容教材第46-47頁綜合與實踐美化我們的小天地n 活動目標知識與能力1復習鞏固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面積等相關知識,培養綜合運用測量、計算等知識的能力。過程與方法1. 經歷測量、設計、計算、選擇方案、探討交流等學習過程,發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并運用所學的有關面積的知識解決問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 感受生活與數學的密切聯系,滲透審美、環保教育。n 重點、難點重點 復習鞏固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面積等相關知識,培養綜合運用測量、計算等知識的能力難點 經歷測量、設計、計算、選擇方案、探討交流等學習過程,發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并運用所學的有關面積的知識解決問題。活動準備教師準備:直尺、活動課件(PPt)學生準備:米尺 測量記錄單活動過程(一)活動導入:師:教室是我們每天學習生活的場所,讓我們以主人翁的姿態參與本節課的學習活動,美化一下我們的教室吧。師:觀察一下我們的教室,說說哪些地方需要我們裝扮。(分小組討論并確定美化方案)(預設)生1:窗戶需要美化,安裝窗簾。生2:講桌鋪上桌布就好看多了。生3:教室的后黑板還需要設計一個學習園地。師:下面讓我們帶著數學的眼光美化我們的天地,去發現并解決其中的數學問題。 設計意圖: 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引發學生對身邊熟悉的環境中包含的數學問題產生興趣,探究其中的數學因素,進而提高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二)主題活動:活動主題一:美化講桌師:如果給講桌鋪上一張桌布,我們需要解決哪些數學問題呢?(小組討論)生1:需要知道課桌的長和寬。生2:課桌的長和寬可以用直尺測量得出。師:好,下面就請小組派代表測量一下課桌的長和寬,把測量的結果記錄下來。但是測量時我們需要注意什么呢?生1:從0刻度量起。生2:測量時選用什么單位呢?師:好,同學們討論一下,選用什么長度單位呢?(分米)師:測量出課桌的長和寬就知道桌布的面積了嗎?生3:不是的,一般桌布四周垂下來一部分。師:對,四周垂下一部分,就是把四周加寬,一般情況下,加寬的寬度為3分米米比較美觀。匯報測量結果:課桌的長是12分米、寬是6分米。師:下面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在練習本上畫一畫桌面與桌面的面積關系。(組內交流,多媒體課件匯報)師:計算桌面和桌布的面積。(預設)生:126=72(平方分米)12 18=216(平方分米)答:桌布的面積大約216平分方米。設計意圖: 美化講桌是學生生活中常見的數學問題,教學時讓學生討論得出,需要知道講桌桌面的長和寬,然后測量長和寬,測量時選用什么單位,為突出美化效果需要在桌面的基礎上加寬等一系列活動后,計算出桌面、桌布的面積。整個教學環節,體現了教師的主導和學生的主體地位,同時也體現了數學問題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活動主題二:美化窗戶師:教室的窗戶,需要安裝遮光窗簾進行美化。如果購買窗簾,需要測量出窗戶的哪些數據呢?以什么為測量單位合適些?(預設)生1:需要測量出窗戶的長和寬,測量時選用分米為單位合適些。生2:先以厘米為單位,然后再轉化為分米合適些,這樣測量的數據更準確些。師:我量窗戶的長和寬,同學們把測量結果記錄下來。師:通過測量,窗戶的長是200厘米,寬是200厘米。不過我們做窗簾時,一般窗簾的長要比窗戶的高長50厘米。師:你能計算出窗簾的面積嗎?(預設)生: 200+50=250厘米=25分米 200厘米=20分米面積: 2520=500(平方分米)=5平方米設計意圖: 從開始測量單位的選擇到最后窗簾比窗戶的高長50厘米等這些生活實踐中,學生親歷了制作窗簾從開始量窗戶的長和寬以及窗簾的長要比窗戶的高長一些這些生活經驗的習得源于生活的實踐?;顒又黝}三:美化墻壁師:如果在黑板左側墻壁上辦個“學習園地”,你會提出哪些數學問題?(預設)生1:“學習園地”的長和寬各是多少?生2:用花邊圍“學習園地”一周,需要多長的花邊?生3:算算“學習園地”的面積,看看需多少紙張?師:下面以小組為單位,自選問題,解答上面的問題。(小組匯報)(預設)生1:通過測量得出:“學習園地”的長是60厘米,寬是40厘米。生2:“學習園地”的形狀是一長方形,長是80厘米,寬是60厘米,周長是:(40+60)2=200(厘米)=2(米)生3:學習園地的面積:4060=2400(平方厘米)=24平方分米設計意圖: 美化墻壁“學習園地”的教學采取了生自己提出問題自己解決問題的方式來進行,學生自己提出并解決了周長和面積問題以及計算過程中的單位轉化等系列問題。(三)活動收獲師: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看看自己的家里需怎樣美化,給父母提出美化建議;看看居住的小區或小院需怎樣美化,給居委會或鄰居提出美化建議。(預設)生1:測量時要做好分工,誰記錄、誰測量。生2:計算結果數據要選擇合適的單位名稱。(四)布置作業1. 一張長為12厘米,寬為8厘米的相片,這張相片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厘米?如果想給這張相片圍上花邊,請問這花邊有多長?2.如圖,一塊長方形的菜地,長是18米,寬是12米,中間鋪了一條石子路,你知道草坪的面積嗎?3.有一正方形的苗圃,一面靠墻,其它三面圍籬笆,籬笆的總長是18米,苗圃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1. 拿16厘米長的鐵絲,圍成幾種不同的長方形或正方形。并計算它們的周長和面積,你發現了什么?答案:1.128=96(平方厘米)(12+8)2=40(厘米)2.12-3=9(米) 189=162(平方米)3.183=6(米) 66=36(平方米)4. 長+寬的和是162=8cm,長和寬應該都是整數,長是7厘米,寬是1厘米,面積是7平方厘米;長是6厘米,寬是2厘米,面積是12平方厘米;長是5厘米,寬是3厘米,面積是15平方厘米;長和寬都是4厘米,正方形的面積是16平方厘米。發現:周長相等的情況下,正方形的面積最大。n 板書設計綜合與實踐 美化我們的小天地美化講桌 美化墻壁126=72(平方分米) 周長:(40+60)2=200厘米=2米面積:4060=2400平方厘米=24平方分米12 18=216(平方分米) 美化窗戶 250厘米=25分米 200厘米=20分米2520=500(平方分米)=5平方米n 活動反思實踐活動是數學學科綜合、應用性教學內容,是“做數學”的具體體現,具有鞏固、深化、提高和發展學生數學學科知識的作用。本節課的教學側重了以下幾點:一、注重動手操作。在數學實踐活動過程中,教師要組織學生進行必要的社會調查,收集數據,讓學生認識到數學知識來源于生產和生活實踐,要指導學生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去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從而拓展學生的認識范圍,加深對數學學科知識內容的理解,積累豐富的感性材料。 二、組織形式多樣。著名心理學家皮亞杰認為,應當放手讓學生動手動腦探索事物,通過協調的活動逐步發展其智力。數學課堂教學由于受時間、空間的制約,實踐操作往往難以有效地開展。我們只有通過數學實踐活動,給學生開辟廣闊的天地,提供自我學習、自我表現、自我發展和施展才華的機會。 三、開展數學游戲。游戲是最符合兒童心理特點和生理特征的活動,有效地數學游戲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把抽象、枯燥的數學知識寓于趣味的活動之中,鞏固和拓展學生所學的知識,開闊思路,活躍思維,使應用數學的能力得以提高。同時數學游戲又具有競爭性,能使全體學生都全身心地投入,最大限度地表現自己的智慧,對訓練學生思維的準確性、靈活性、敏捷性等,無疑又是一種極好的手段。在數學游戲的組織過程中,教師要通過集體活動來培養學生協作互助的集體主義精神。n 教學資料包教學精彩片段師:好,這個建議很有新意,不過要給教室的窗戶掛上窗簾,我們該買多少布?布的大小跟什么有關? 生:跟窗戶的面積有關。 師:要知道窗戶的面積,我們必需要知道窗戶的? 生:長和寬。 師:怎樣才能知道窗戶的長和寬? 生:需要實際測量. 師:(板書:測量)上一節課我們一起實際測量了這間教室的各項數據,看看你們的數據單,有窗戶的長和寬嗎?是多少? 生:長2米、寬2米。(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窗戶的長、寬。) 師:咱們一小的孩子真棒,有了這些數據,我們就可以計算出窗簾的面積了!你覺得還有哪些地方可以美化?設計意圖:教師通過系列問題串引出“美化窗戶”這一實踐活動,通過談話層層遞進式的開展了教學活動,讓孩子們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結束了“美化窗戶”這一實踐活動。教學資源1. 工人叔叔要在長方形綠化帶的正中間用方磚鋪出一條十字形的小路,如下圖,(1)綠化帶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2)如果每塊磚的邊長是1米,鋪完這條十字形小路共需要多少塊磚?2.植物園中有一塊長是50米,寬是20米的草坪,為方便游客,中間鋪設了一條寬度恒為2米的小路,則草坪的實際面積是多少?3.一塊長方形的草地,長25米,如果把長減少5米,剩下部分的形狀是正方形,這塊草地原來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畫圖再解答)答案:1.(1)(44-2)(36-2)=1428(平方米)答:綠化帶的面積是1428平方米。(2)442+362-22=156(平方米) 156(11)=156(塊)答:鋪這個十字小路需要156塊方磚。2.(50-2)20=960(平方米)答:草坪的面積是960平方米。3.25(25-5)=500(平方米)答:原來草地的面積是500平方米。資料鏈接教學原則教學原則是有效進行教學必須遵循的基本要求和原理。它既指導教師的教,也指導學生的學,應貫徹于教學過程的各個方面和始終。我國中小學的教學原則主要有:科學性和思想性統一原則,理論聯系實際原則,直觀性原則,啟發性原則,循序漸進原則,鞏固性原則,發展性原則,因材施教原則。1.科學性和思想性統一原則(1)含義科學性和思想性統一原則,是指教學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授予學生以科學知識,并結合知識教學對學生進行社會主義品德和正確的價值觀與世界觀教育。(2)基本要求保證教學的科學性;發掘教材的思想性,注意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要重視補充有價值的資料、事例或錄像;教師要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和思想修養。2.理論聯系實際原則(1)含義理論聯系實際原則,是指教學要以學習基礎知識為主導,從理論與實際的聯系上去理解知識,并注重學以致用,發展動手能力,領悟知識的價值。(2)基本要求書本知識的教學要注重聯系實際;重視引導學生運用知識;逐步培養與形成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補充必要的鄉土教材。3.直觀性原則(1)含義直觀性原則,是指在教學中通過引導學生觀察所學事物或圖像,聆聽教師用語言對所學對象的形象描繪,形成有關事物具體而清晰的表象,以便理解所學知識。(2)基本要求正確選擇直觀教具和現代化教學手段;直觀要與講解相結合;防止直觀的不當與濫用;重視運用語言直觀。4.啟發性原則(1)含義啟發性原則,是指在教學中教師要激發學生的學習主體性,引導他們經過積極思考與探究自覺地掌握科學知識,學會分析問題,樹立求真意識和人文情懷。啟發性原則看似強調教師的啟發,實則更重引發學生的主動探究,重學生的領悟、融會貫通與覺醒,讓學生能動地創造性地獲得知識、智能與品性的全面發展。故這個原則亦可稱探究性原則,或啟發與探究相結合原則,更能反映時代的精神。(2)基本要求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善于提問激疑,引導教學步步深入;注重通過在解決實際問題中啟發學生獲取知識;發揚教學民主。5.循序漸進原則(1)含義循序漸進原則,是指教學要按照學科的邏輯系統和學生認識發展的順序進行,使學生系統地掌握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形成嚴密的邏輯思維能力。(2)基本要求按教材的系統性進行教學;抓主要矛盾,解決好重點與難點;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簡到繁;將系統連貫性與靈活多樣性結合起來。6.鞏固性原則(1)含義鞏固性原則,是指教學要引導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牢固地掌握知識和技能,長久地保持在記憶中,以便根據需要迅速再現出來,卓有成效地運用。(2)基本要求在理解的基礎上鞏固;重視組織各種復習;在擴充、改組和運用知識中積極鞏固。7.發展性原則(1)含義發展性原則,是指教學的內容、方法和進度要適合學生的發展水平,但又有一定的難度,需要他們經過努力才能掌握,以便有效地促進學生的身心發展。(2)基本要求了解學生的發展水平,從實際出發進行教學;考慮學生認識發展的時代特點。8.因材施教原則(1)含義因材施教原則,是指教師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個別差異與個性特點出發,有的放矢地進行有區別的教學,使每個學生都能揚長避短、長善救失、獲得最佳發展。(2)貫徹該原則的基本要求針對學生的特點進行有區別的教學;采取有效措施使有才能的學生得到充分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