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部編人教版九年級道德與法治上冊(2018版)期末全冊復習測試題(解析版).doc
期末自我綜合評價一、單項選擇題(每小題3分,共45分)1.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圳、珠海等地調研時強調“中國始終要堅持改革開放”,這是因為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我們黨、我們國家生存發展的唯一出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時代精神的核心A. B. C. D. 【答案】C【解析】【詳解】本題考查改革開放的原因和意義。主要考察學生對我國國情的認知能力。據教材知識,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符合題意。改革開放不是我們黨、我們國家生存發展的唯一出路,說法錯誤絕對。時代精神的核心是改革創新,不是改革開放。故錯誤,本題選C項?!军c睛】解答此題的關鍵在于區分改革開放和改革創新。2.到2020年,我國確保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讓所有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一道邁入全面小康社會。國家重視并做好扶貧工作( )。A. 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共享發展成果B. 能夠從根本上消除人們的收入差距C. 能夠徹底消除東、中、西部地區的發展差距D. 是農村貧困人口脫貧致富的唯一出路【答案】A【解析】【詳解】本題考查共同富裕,題干“我國確保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讓所有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一道邁入全面小康社會”說明我國重視并做好扶貧工作,有利于消除貧困,實現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觀點A正確;不能夠從根本上消除人們的收入差距,觀點B太絕對,錯誤;不能徹底消除東、中、西部地區的發展差距,觀點C太絕對,錯誤;是農村貧困人口脫貧致富的一條出路,但不是唯一,觀點D錯誤;所以選A。【點睛】“排除法”是解答選擇題經常使用的一種方法,我們在解題時要關注帶有絕對性字眼的選項,如“任何”“一切”“唯一”“ 徹底”“最”“一定”等。一般情況下,帶有絕對性字眼的選項往往因觀點過于絕對或片面而被排除。2017年我國科技成果轉化量質齊升,全國技術合同成交額達1.3萬億元??萍歼M步貢獻率從2012年的52.2%升至57.5%,國家創新能力排名從2012年的第二十位升至第十七位。回答下題。3. 材料說明了()我國科技事業迅速發展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我國已跨入科技強國的行列創新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源泉A. B. C. D. 4. 材料中這些成就的取得離不開()經濟發展奠定的物質基礎科教興國戰略的大力推進偉大民族精神的支撐創新驅動這一黨和國家的中心工作A. B. C. D. 【答案】3. B 4. A【解析】【3題詳解】本小題考查科技創新的必要性和意義??疾鞂W生結合課本知識分析問題的能力。據所學知識可知,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創新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源泉,正確。依據材料我國科技領域取得的成就,可知我國的科技事業迅速發展,正確。我國雖在科技領域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和世界科技強國還有很大差距,說法錯誤。故本題選B?!?題詳解】本小題考察我國取得科技成就的原因,考察學生全面、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材料中科技成就的取得離不開經濟這個物質基礎,離不開黨和國家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離不開所有團隊工作人員的精神支撐,正確。黨和國家的中心工作是經濟建設,錯誤。故本題選A。【點睛】本題依托我國取得科技成就的熱點材料,圍繞科技創新的主題,采用一托二的形式,從不同角度設計了兩道小題。主要考察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學生要運用發散思維從多角度分析問題。5.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對于提升我國教育發展水平、增強國家核心競爭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這一舉措說明教育是民族振興和社會進步的基石,是一個民族最根本的事業各國之間經濟、科技競爭,歸根到底是教育、人才的競爭必須把教育放在經濟社會發展的首要地位,優先發展教育事業“雙一流”建設有利于建設創新型國家,增強國家核心競爭力A. B. C. D. 【答案】B【解析】【詳解】此題旨在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概括說明問題的能力。黨中央和國務院做出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的重大戰略決策,說明了黨和國家重視發展教育事業,有利于我國建設創新性國家。分別從教育的重要性和這一舉措的意義的角度進行說明,說法正確且符合題意,應入選。的說法也是正確的,但說明的是“怎么做”的問題,不符合題意,應排除。故該題選。6. 下圖漫畫“網絡反腐”表明A. 網絡反腐可以杜絕腐敗現象的出現B. 利用網絡夸大不法分子的違法事實,有助于將其繩之以法C. 我國人民行使監督權的渠道不斷擴展D. 不利于地方政府依法行政【答案】C【解析】試題分析:此題旨在考查學生對公民政治權利的認識,主要考查學生的分析運用認真觀察漫畫中的標題和文字以及人物行為,漫畫中公民通過網絡打擊腐敗做法,是積極行使監督權的表現,網絡反腐表明行使監督權渠道的拓寬,其中ABD觀點都是錯誤的,所以正確答案選C考點:公民的政治權利7.根據憲法和選舉法的有關規定,某市、縣、鄉三級人民代表大會將進行換屆選舉,并在此基礎上產生各級人民政府。這體現了()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特征各級政府依法行政體現了我國發展選舉民主形式我國選擇走法治道路的必然性A. B. C. D. 【答案】C【解析】【詳解】本題考查我國基層民主選舉的知識。黨的十六大報告早已指出:“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要求”,正確。我國選舉采取民主形式,各級人民代表大會的代表,都由民主選舉產生,國家行政機關、司法機關都由人民代表大會產生,對它負責,受它監督,正確,這是民主集中制的體現。的觀點不合題意,政府如何行使職能和政府的產生是不同的知識點,不可混淆。本題題干材料體現的是我國走法治道路的結果,而不是原因(必然性),不合題意。故選C。8.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九)把網絡造謠、考試作弊、“槍手”替考、虛假訴訟、偽造證件等令人深惡痛絕的不良行為都納入到刑法調整范圍。對此,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 體現了厲行法治B. 有利于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C. 有利于營造維護誠信的社會環境D. 有利于增強公民法治意識,消除違法犯罪行為【答案】D【解析】【詳解】本題考查依法治國的知識,考查學生運用刑法的相關知識分析問題的能力。刑法的修改體現了依法治國的前提-有法可依;網絡造謠要負刑事責任,是對“互聯網不是法外之地”的最好詮釋;考試作弊、“槍手”替考、虛假訴訟、偽造證件等陋習,人人深惡痛絕,也與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需要法律嚴懲,才能維護誠信的社會環境,所以ABC三項說法正確。D項說法絕對,材料中的刑法修改內容有利于增強公民法治意識,有利于降低違法犯罪行為但是不可能消除。本題是反向選擇題,要求選出不正確的選項,故D項入選。9.中華驕傲,是文化的驕傲,是民族的自信。這份驕傲和自信,深深鐫刻在我們民族的記憶里,流淌在我們文化的血脈中。關于中華文化下列說法正確的有( )中華文化對世界文明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中華文化是世界上最優秀的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A. B. C. D. 【答案】B【解析】【詳解】本題考查中華文化的基本特征和意義。主要考察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知能力,難度一般。依據所學知識可知,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這是中華文化的基本特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中華文明對世界文明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正確。世界文化和文明具有多樣性和豐富性,中華文化是世界上優秀的文化,但是不能說成最優秀的文化,說法絕對。故本題B項入選。10. 2015年9月30日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壯闊進程中,形成了偉大的抗戰精神,這是中國人民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永遠激勵著中國人民克服一切艱難險阻,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對此理解正確的是A. 抗戰精神是民族的精神體現,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強大精神力量B. 中華民族在長期的革命實踐中形成了以抗戰精神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C. 在改革開放新的歷史條件下,弘揚抗戰精神沒有任何實際意義D. 弘揚抗戰精神有利于凝聚中國力量,是實現中華夢的根本和關鍵【答案】A【解析】【詳解】此題旨在考查學生對中華民族精神的認識,主要考查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題文中的抗戰精神屬于中華民族精神,中華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強大精神力量,其中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是愛國主要,所以B觀點錯誤;抗戰精神作為民族精神的重要內容,在改革開放新的時代條件下仍發揮著巨大的作用,所以C觀點錯誤;實現中國夢的關鍵是發展,所以D觀點錯誤,所以正確答案選A11.下列對計劃生育基本國策的理解不正確的是A. 計劃生育政策是從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國情出發而制定的基本國策B. 計劃生育是目前條件下解決我國人口問題的正確選擇C. 國家實行“全面兩孩”政策后意味著不再需要實行計劃生育基本國策D. 國家推行計劃生育,使人口增長與社會和經濟發展計劃相適應【答案】C【解析】【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我國人口現狀和計劃生育這一基本國策的正確認識。依據所學知識可知, 計劃生育政策是從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國情出發而制定的基本國策,國家推行計劃生育,使人口增長與社會和經濟發展計劃相適應 ,計劃生育是目前條件下解決我國人口問題的正確選擇,ABD三項正確。國家實行“全面兩孩”政策不是對計劃生育基本國策的否定,而是適應新形勢對計劃生育政策的調整,C項錯誤。此題屬于反向選擇題,依據題干要求選出不正確的選項,故選C項。12.有人說:“我們生活的大地上,每一處沙灘,每一片耕地,每一座山脈,每一條河流,都是圣潔的?!比粢勾蟮赜肋h保持“圣潔”,我們就應該( )努力踐行“綠色發展”的重要理念堅持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把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始終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A. B. C. D. 【答案】B【解析】【詳解】此題考查怎樣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可持續發展的知識,若要使大地永遠保持“圣潔”,強調的就是保護環境,我們應該努力踐行“綠色發展”的重要理念,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故正確;我國主張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但材料沒有涉及教育和創新問題,故不選。故選B。13.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少數民族地區社會安定團結,民族關系和睦,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這說明( )我國少數民族地區已經完全實現現代化 我國形成了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新型民族關系 少數民族地區已實現共同富裕的目標 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正在得以實現A. B. C. D. 【答案】C【解析】【詳解】本題旨在考查學生對民族團結知識的認識,主要考察學生對民族方面的國情的了解。新中國的成立,廢除了歷史上的民族壓迫和民族剝削制度,由此開創了中國民族關系的新紀元。今天,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在中國已經確立并不斷發展,我國少數民族地區社會安定團結,民族關系和睦,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正在得以體現。所以正確。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從二三五年到本世紀中葉,在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基礎上,再奮斗十五年,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到那時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實現。所以表述錯誤。故本題選C。14.我在故宮修文物等電視紀錄片和中國詩詞大會、中國成語大會、經典詠流傳等綜藝節目,展現了傳統文化的無窮魅力及當下中國的文化自信。這種文化自信來自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積淀、傳承與創新發展是中國自信、民族自信的根本所在 要求我們全面繼承中華傳統文化來自于當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蓬勃生機A. B. C. D. 【答案】B【解析】【詳解】自信的中國人對文化有底氣。不忘本來才能開辟未來,善于繼承才能更好創新。一個自信的中國人,能夠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傳承中華文化基因,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闡發中國精神,展現中國風貌。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為我們的文化自信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當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蓬勃生機,為發展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提供文化自信。所以說法正確,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這是中國自信、民族自信的根本所在,說法錯誤;對于傳統文化,我們要吸取精華,棄其糟粕,說法錯誤;故選B。15.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上可追溯至被槍炮打開國門的恥辱時刻,下可暢想至一個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民族復興的中國夢( )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揭示了中華民族的歷史命運和當代中國的發展走向就是要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是國家夢、民族的夢,也是每個中國人的夢A. B. C. D. 【答案】A【解析】【詳解】本題考查中國夢,根據教材所學,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我們的中國夢,這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觀點正確;民族復興的中國夢,揭示了中華民族的歷史命運和當代中國的發展走向,觀點正確;實現中國夢,就是要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觀點正確;中國夢是國家的夢、民族的夢,也是每個中國人的夢,觀點正確;觀點正確,所以選D。二、非選擇題(共55分)16.如今,人工智能不僅會下象棋、圍棋,還在分發郵件、工業制造中大顯身手,甚至參加了2017年的全國高考人類的很多工作正在被人工智能機器人代替。未來,人工智能會搶走人類的工作嗎?很多事情由人工智能來做以后,人類還能做什么呢?(1)“人類的很多工作正在被人工智能機器人代替”說明了什么?(2)我國為促進人工智能的快速發展應該實施什么戰略?(3)請你談談我國應該怎樣建設創新型國家?!敬鸢浮浚?)創新改變生活;創新是推動人類向前發展的重要力量。(2)科教興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3)必須加快落實科教興國戰略,將科技和教育擺在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位置,把經濟建設重心轉移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加速實現國家的繁榮昌盛;要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堅持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的方針,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加快形成有利于創新的治理格局和協同機制,搭建有利于創新的活動平臺和融資平臺,營造有利于創新的輿論氛圍和法治環境;等等?!窘馕觥俊驹斀狻勘绢}旨在考查學生對科教興國戰略和科技創新戰略認識。主要考查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第一問,設問中的政治用語 “說明了”、“體現了”、“表明了”共同的意思是材料所蘊含的政治學科的原理是什么?!叭祟惖暮芏喙ぷ髡诒蝗斯ぶ悄軝C器人代替”說明創新對現實生活的意義,創新改變生活;創新是推動人類向前發展的重要力量。第二問依據題干要求回答是什么,促進人工智能的快速發展應該實施的戰略是什么,即科教興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第三問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回答怎么做,即把我國建設成為創新型國家的做法要求。本問的答案既要有理論依據又要有一定的開放性,學生圍繞科教興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要求展開發散思維回答即可。17.材料一中國人均能源資源擁有量在世界上處于較低水平,煤炭、石油和天然氣的人均占有量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67%、5.4%和7.5%;中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不僅遠高于發達國家,也高于一些新興工業化國家(1)從上述材料看,我國為什么實施節能減排、推進生態文明建設?(2)為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我們應該為生態文明建設作出怎樣的努力?材料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具有雙重使命。一方面,要建成法治中國,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另一方面,要開創不同于西方的法治文明,向世界提供法治的中國方案。摘自2018年2月14日光明日報(3)為什么要堅定不移地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4)怎樣厲行法治,建設法治中國?【答案】(1)這是由我國的資源環境國情決定的。這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可持續發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實施節能減排、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有利于節約資源、緩解能源緊張問題,有利于提高人們節約能源、保護環境的意識等。(言之有理即可)(2)要以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為基礎,以自然規律為準則,以可持續發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為目標。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堅持走綠色發展道路等。(3)法治能夠為人們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讓人們能夠建立起一個基本、穩定、持續的生活預期,保障人們在社會各個領域依法享有廣泛的權利和自由,使人們安全、有尊嚴地生活。法治是現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發展市場經濟、實現強國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決社會矛盾、維護社會穩定、實現社會正義的有效方式。走法治道路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選擇。(4)全體社會成員必須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行使權利,履行義務?,F代社會的公民,要學會在法治狀態下生活,增強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意識,培育法治精神,培養正確的權利義務觀念、契約精神、規則意識。政府及其工作人員要率先做尊法守法的榜樣,帶動其他公民,共同守法。要加強法治宣傳,弘揚法治精神,共同營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環境,在全社會鮮明地樹立起“遵紀守法光榮、違法亂紀可恥”的法治文化導向,實現社會的有序、公平、正義。【解析】【詳解】材料一以我國的能源資源現狀為背景材料,從為什么和怎么做兩個角度設計問題,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閱讀材料可知,我國人均能源資源擁有量低、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耗能高,這是現實國情,解決這個矛盾必須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可持續發展戰略。第一問“為什么”,回答原因和意義。首先要依據國情制定政策,做到從實際出發;然后運用所學的科學發展觀、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可持續發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等知識靈活作答。第二問“怎么做”,回答方法和措施。答好此問,不但要熟記教材知識,還要能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踐(實題)中,解決具體問題。學生可從尊重規律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存,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綠色發展等角度作答。材料二考查學生對依法治國知識的認識,主要考察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第三問“為什么”,要求回答我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的原因和意義,學生依據所學知識作答即可。第四問“怎么做”,要求學生回答建設法治中國的具體方法和措施。學生可以運用所學的憲法法律、權利義務等知識,從不同主體(公民和國家政府)的角度分別作答。18.材料一: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筑中國夢。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民族工作,高度關注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深入少數民族地區考察調研,體察少數民族群眾冷暖,對民族工作作出全面部署。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少數民族地區抓住機遇、深化改革、推動創新、應對挑戰,改革發展邁出新步伐,取得新成就。(1)為什么黨和政府要高度關注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發展?材料二: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必須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堅持“九二共識”,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深化兩岸經濟合作和文化往來,推動兩岸同胞共同反對分裂國家的活動,共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2)談談你對“一國兩制”的認識。(3)我們應該怎樣反對分裂,維護祖國統一?【答案】(1)加快民族地區經濟社會文化發展,逐步縮小發展差距,促進民族地區共同繁榮,是增進民族團結、發展社會主義民族關系的必由之路。(2)“一個國家,兩種制度”,簡稱為“一國兩制”。“一個國家”,是指中國是統一的國家,主權和領土不容分割?!皟煞N制度”是指在堅持一個中國的前提下,國家的主體堅持社會主義制度,香港、澳門、臺灣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長期不變,實現高度自治。香港、澳門回歸祖國以來,“一國兩制”實踐取得舉世公認的成功。(3)反對分裂,就要維護國家統一、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反對分裂,就要反對一切形式的民族分裂活動,尤其要堅決反對借民族和宗教之名搞暴力恐怖活動。反對分裂,就要維護國家安全。維護國家統一,反對分裂,是愛國主義精神的具體體現,是每個公民義不容辭的責任?!窘馕觥俊驹斀狻坎牧弦灰陨鐣狳c為背景,考查民族團結的知識,主要考察學生識記知識和分析問題的能力。第一問“為什么”回答原因和意義,黨和政府高度關注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發展,有利于增進民族團結,實現民族地區共同繁榮,縮小差距,是共同富裕的要求,體現了社會主義本質。材料二考查一國兩制,祖國統一的知識點,既有對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的考察又有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考察。第二問“是什么”談對“一國兩制”的認識,學生可從理論和現實兩個角度回答。依據所學課本知識回答理論角度;香港、澳門成功回歸的實踐即是現實角度。第三問“怎么做”要求學生回答“反對分裂,維護祖國統一”的具體措施,從維護國家統一就是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反對分裂,就要反對一切形式的分裂活動;維護國家統一,反對分裂,是愛國主義精神的具體體現,是每個公民義不容辭的責任等方面作答?!军c睛】切記:有關國家民族的問題,學生組織答案不要止步于空洞的觀點理論,一定要升華到情感態度價值觀層面。19.2018年3月20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閉幕。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發表重要講話??袋c一:中國人民在長期奮斗中培育、繼承、發展起來的偉大民族精神,為中國發展和人類文明進步提供了強大精神動力。(1)偉大民族精神的內涵是什么?看點二:今天,中國人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我相信,只要13億多中國人民始終發揚這種偉大夢想精神,我們就一定能夠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2)中國人民的這種信心主要來自哪里?(3)請你談談我們應怎樣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答案】(1)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2)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這是中國自信、民族自信的根本所在。在黨的領導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不斷取得新的成就,國家富強、民族振興讓中國人更加自信。(3)必須堅持黨的領導,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統籌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協調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實現中國夢必須走中國道路。實現中國夢必須弘揚中國精神。實現中國夢必須凝聚中國力量?!窘馕觥俊驹斀狻勘绢}考察學生對民族精神的認識,主要考察學生記憶知識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第一問回答“是什么”,難度較低。依據教材知識,中華民族精神的內涵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第二問回答“為什么”我們有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自信,難度較低。依據所學知識: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這是中國自信、民族自信的根本所在。在黨的領導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不斷取得新的成就,國家富強、民族振興讓中國人更加自信。第三問回答“怎么做”才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觀點要準確,措施要全面,語言要精煉。 要求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具體問題。可從堅持黨的領導、五位一體、依法治國、中國精神等角度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