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師大版四年級下冊數學第七單元 7.1 小數的加法和減法 教學反思.docx
7.1 小數的加法和減法u 教學反思課程標準提倡讓學生經歷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過程。小數的加法和減法一課是在學生學習了整數加減法、一位小數的加減法、小數的意義和性質的基礎上學習的,本課的教學有著堅實的舊知基礎,學生具有相當的基礎知識和知識遷移的能力,因此,教學設計以類比、遷移,自主探索為主。結合本課的特點,我設計了六個教學環節:復習引入,順向遷移自主探索,感悟算法總結順口 提煉方法搭建平臺,突破難點分層練習 促進應用內外銜接,學有價值。一、復習引入,順向遷移。教學不能無視學習者的已有知識經驗,而是應當把學習者原有的知識經驗作為新知識的生長點,引導學習者從原有的知識經驗中,生長新的知識經驗。而小數的加減法與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聯系十分密切。為了讓學生充分利用原有的知識,教學中,我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把握好教學的起點,課前復習一位小數的加減法和注意的問題,接著大膽放手讓學生利用知識的遷移規律,實現順向遷移。二、自主探索,感悟算法。建構主義認為:“學習不是由教師把知識簡單地傳遞給學生,而是由學生自己建構知識的過程。學生不是簡單被動地接收信息,而是主動地建構知識的意義,這種建構是無法由他人來代替的。 ”標準也要求我們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減少機械的訓練。例1的教學,當學生在眾多問題中選取一個加法問題和一個減法問題進行解決。在這里我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給學生搭建自主探究的平臺,鼓勵學生嘗試計算、自主探索。在自主探索、討論交流的基礎上,建構新知識,培養學生運用類比、遷移等方法,提高數學學習能力,掌握終身學習的本領。三、搭建平臺,突破難點。通過搭建平臺、營造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空間,讓學生主動嘗試解答,深入探究位數不同的小數加減法和整數減小數的計算方法,使學生進一步理解“相同數位要對齊” 的道理,同時也很好的突破小數位數不同的兩個數相加減以及整數減小數這一教學難點。至此,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掌握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也順利的完成了。四、總結順口,提煉方法。為了使學生對本節課的知識有了一個清晰的認識,對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有了更加系統的記憶。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深深地烙印在每個學生的腦海里。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對孩子來說較長的文字法則學生難以記憶,也比較枯燥,所以特意把長長的法則編成朗朗上口的順口溜:點對點,位對位,小數整數方法同,得數對點要化簡。簡潔,命中要點,學生容易上口,比較輕松的就掌握了計算方法,更有利于學生運用方法指導計算。五、分層練習 促進應用。練習具有層次性,層層遞進,層層深入。練習的設計,我努力體現由淺入深,由易到難。讓學生在計算、評講、糾錯的過程中,繼續突破難點、理解算理、掌握方法,同時提高小數加減法的計算能力。鼓勵學生利用本節課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當中的問題。六、內外銜接,學有價值。鼓勵學生利用本節課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當中的問題,讓所學知識回歸生活空間,在生活空間中實踐,了解數學在現實生活的作用,體會學習數學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