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編版四年級下冊語文 1 古詩詞三首教學反思2.docx
1.古詩詞三首教學反思古詩詞三首是部編版四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第一篇課文。這一課所編排的內容是楊萬里的宿新市徐公店,范成大的四時田園雜興(其二十五)和辛棄疾的清平樂村居三首詩詞組成。這三首詩詞都是描繪農村生活景象的,但描寫的景象各有不同,表達的思想感情也各有差異。教學重點:理解詩詞意思,體會詩詞意境,練習感情朗讀。教學難點:1.理解重點詞、句的意思。2.體會作者用詞的生動傳神,感悟詩詞中農村生活的快樂、田園生活的溫馨,受到美的熏陶。 一、教學效果圍繞本課重點,我做到了以下幾點:(一)自學為主,方法引路。我認為學生在學習古詩時,除了要學會字詞句的意思,還要學習學習古詩的方法,為以后的古詩學習做鋪墊。于是,在課堂預設中,我想大膽“放”手讓學生借助注釋,自主質疑,協作解疑,了解古詩的大意。然后在交流中巧妙地引導,在疑惑處啟發,思維阻塞處疏導,詞句關鍵處點撥,讓學生在眾多信息交流中,疏通整首詩的意思。在實際的講課環節中,我發現學生已經學會了掌握運用注釋理解古詩的方法,感到很欣慰。(二)反復朗讀,想象體會意境。在以往的教學中,我總是給出學生意境,讓學生去領會詩歌的意境,在這節課中我打算讓學生自己去理解意境并說出意境。于是,在講課中我注重讓學生反復讀,讀后說感受,在小組內交流古詩詞的意境,學生在小組內互相講自己的讀后感受,小組長匯總,各個小組在匯報交流,在交流中互相補充,學生對古詩詞意境體會更深刻,再加上后面的朗讀,在理解的基礎上朗讀,在朗讀中再次感受詩歌意境,理解得更透徹。二、成功之處這節課我覺得成功的地方有兩個:(一)教給了學生學習古詩詞的方法,我認為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這樣學生在以后的學習中就能運用已知的方法去學習別的詩歌。(二)尊重了學生的學習主體性地位,在課堂上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充分地朗讀古詩詞,然后讓學生在小組內討論古詩詞的意思,并讓學生在學習中主動提出問題,其他學生來回答,老師只是起引導的作用。三、不足之處首先,在教學過程中,個別學生沒有參與到小組討論,說明上課沒有照顧到個別學生,以后會多鼓勵這樣的學生。其次,學生上課中的精彩發言沒有及時給予個性表揚,只是運用“很好”這個公式話的語言來應對,這點以后也要改正。再次,沒有運用比較閱讀的方法來學習這三首詩詞,下次應注意。最后,整節課沒有涉及寫的環節,應該讓學生在學習古詩詞好的句子處用語言來擴寫,來體會古詩詞的精妙特點。四、改進措施如果我再重新上這節課的話,我會這樣做首先啟發談話:你們覺得農村生活怎么樣呢?你是否羨慕城市的繁華生活?你是否想離開城市去郊外呼吸新鮮空氣?學生回答,接著我引出課題,看古代的詩人、詞人是怎么看待農村生活的,進入課題。在初讀感知后,讓學生談談讀完古詩詞的體會,結合課本詞語注釋,讓學生小組學習古詩詞,在小組內談自己對古詩詞的理解,并找小組代表進行表述詩歌內容。所有詩歌都學完之后再進行比較閱讀,看同樣是寫農村生活,詩人的寫法和表達有什么區別,讓學生進一步理解詩歌。最后拓展描寫農村的詩句,讓學生進行積累,為以后的內容積累詩歌打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