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編版四年級下冊語文 10 綠教學反思1.docx
10. 綠教學反思艾青的詩歌綠用富有魅力的文學形式描述了春天的綠。樹木是綠的,小草是綠的,風是綠的,水是綠的,整個世界都充滿了綠意。艾青筆下的綠,搖曳多姿,玄妙美幻,那綠是自然的顏色,是生命的律動,是希望的象征,這樣的綠散發著永恒的魅力。詩歌,用較少的文字含蓄地傳達深長的韻味。詩歌教學,對老師來說總是不知從何處下手,對學生來說更是一團迷霧。然而模糊的東西,正好供我們多角度多維度地展開教學。這堂課下來,我做出如下反思:1.教學效果(思效)。新課程理念下的課堂教學是知識成長的過程,是學生主動學習、主動建構的過程,也是情感成長的過程。本節課我以詩詞大會總“飛花令”為引,帶領學生進入詩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關于文章的主旨,我引導學生根據重要詞語和句子,自己去思考、探究,他們組內合作、分工,他們對自己的表現心安也好,緊張也好,興奮也好,都是一種成長和磨煉。輕聲播放音樂,創設情境,促使學生在和諧的氣氛中練筆,達到學以致用,提高寫作水平。在作品展示過程中,我認真傾聽,積極鼓勵,師生一起分享濃濃的春意,體驗到成功的快樂。2.教學收獲(思得)。我精心地布置了作業:1.拓展閱讀:(1)艾青的其他詩作。(2)朱自清的經典散文綠2.仿照朱自清的散文綠,將這首詩改寫成一篇散文。我之所以這樣布置作業,是因為一節課的結束不應該是學生情感的終結,而應是更廣闊的情感天地的展開,更大學習興趣的激發。布置這樣的作業既能延續情感,又能讓這種感受變成富有創造性的具體實踐。3.不足之處(思失)。對學生的評價不到位,主要集中于詩歌的朗讀指導和詩意評價不到位。對于學生的互相評價欠缺引導。教學語言不夠豐富,總覺得自己的課堂語言比較貧乏,欠缺生動。老師富有詩意的語言往往能讓學生專注于課堂,自然地融入詩情畫意當中,然而,這一點還是做得遠遠不夠的。時間的安排有些不合理,學生的自學時間得不到保證,自然教學效果就要打折扣了。4.改進措施(思改)。課后,我們年級組展開評課。從中,我認識到平時應該對自己的語言多加工潤色,要圍繞重點展開教學,使每個教學環節緊湊;精心設計每一個問題,多利用幻燈片和圖片等多種輔助工具。這樣的課堂才能達到目標明確,重點突出,學生才能真正進入課堂,積極參與討論。灰色的單調乏味的課堂,孩子們是沒有興趣可言的;只有打造充滿綠意的、富有生機的有趣的課堂,才能吸引孩子們的眼球和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