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編版四年級下冊語文 25 寶葫蘆的秘密(節(jié)選)教學反思1.docx
25.寶葫蘆的秘密(節(jié)選)教學反思寶葫蘆的秘密(節(jié)選)是一篇有趣而又富含哲理的童話故事。課文選取了書中的一部分,以樸素平實、通俗易懂的語言,敘述了“寶葫蘆”的來歷。文中的句子極為有趣,引人入勝,讓人有一種自己就是文中的王葆,好像在聽奶奶講故事一樣的感受。為了激發(fā)孩子們的閱讀興趣,我們特意準備了寶葫蘆的秘密這本書,先讀為快。對于這堂課的教學,我做出如下幾點反思:1.教學效果(思效)。本節(jié)課,我致力于緊扣文本主題,調動學生情緒,提起閱讀興趣,依次開展了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帶領孩子認識寶葫蘆的秘密這本書,引導他們讀一本書要先觀察封面,讓他們對這本書有一個初步的認識,并利用封面的提示信息順勢提出疑問,學生也因此拋出更多的問題,這樣孩子們的閱讀興趣便立刻被激發(fā)了出來。學習課文后,我又截選了四幅相關的插圖,讓孩子們充分展開大膽的想象,猜測故事情節(jié)。孩子們的猜測是開放的、被包容、被鼓勵的,他們不會顧及想象得正確與否、合理與否,只要他們大膽想象了,就一定能得到肯定,課堂氣氛高漲。整堂課孩子們的參與度很高,他們興奮得幾乎尖叫起來。2.教學收獲(思得)。課中,我引導孩子們“走進角色,體會人物的心理,理解人物的性格特點”。采用指名兩位學生朗讀和帶問題默讀的方式,讓孩子們在朗讀中學會思考,我還讓學生角色扮演朗讀,學生們充分地進入文本角色,更加深刻地體會到人物的心理,為解決后面的課后題做好了鋪墊。所以,如果我們找不到教學的切入點,完全可以以課后題為切入點,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環(huán)環(huán)相扣地進行教學。3.不足之處(思失)。課后,我反思自己,發(fā)現(xiàn)有三點不足。其一,整個過程感覺自己放得還不夠,一直在牽著孩子們跟著自己的思路一步步往前走,沒有真正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孩子。其二,環(huán)節(jié)設計得太多,沒有了重點,時而重點是品讀,時而重點對孩子讀書方法的指導,所以整節(jié)課下來感覺是面面俱到,卻又面面沒有俱到;其三,應該多讓孩子提出問題,讓他們學會在閱讀過程中思考,將閱讀過程處理為探索和發(fā)現(xiàn)的過程,而不是問問題和等待特定答案的過程。總之,這節(jié)課有太多需要改進的地方,希望通過自己的思考,改進自己的課堂教學。4.改進措施(思改)。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大膽放手,不是牽著學生往前走,而是跟著學生往前走,既要引導學生不偏離學習的重點,也要針對某個重難點學精學透,真正學到閱讀的方法。對學生語言表達不夠準確時,要做出規(guī)范完善,“細心”地觀察學生,多對學生進行激勵性評價。教學的探索之路艱難而漫長,在今后的工作中,相信我能走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