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編版四年級下冊語文 12 在天晴了的時候教學反思1.docx
12.在天晴了的時候教學反思在天晴了的時候是一首生動、富有情趣的小詩。教學時主要是以讀為主,在讀中感受詩的意境,大自然的美麗。學生可能是由于處于上午第一節課,學習情緒高漲,基本上都能在老師的引導下自主閱讀。一節課下來,我重新審視自己的課,覺得還有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于是做出如下反思:1.教學效果(思效)。在課堂教學中,我大膽放手,懂得了要給學生充分的讀書時間、學習時間和思考時間。鼓勵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去研讀句子,而研讀后學生們可以互相交流商討,達成共識,然后以匯報的形式分享成果。學生發言非常積極,個別學生還將關鍵性詞語、句子進行品味,洋洋灑灑的發言,使他們嘗到了成功的喜悅。我們在課堂上就要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要讓學生自己研究、自己學習,自己想辦法解決問題,而老師只起到引路、搭橋、鼓勵的作用。整體看來,這堂課的教學效果還是蠻不錯的。2.教學收獲(思得)。我覺得比較成功的地方,就是能夠合理利用多媒體,通過圖片和音樂來烘托詩的意境。例如,在學習鳳蝶兒一段時,我在音樂的烘托下,先是老師動情地朗讀,幫助學生走進詩的情景,然后讓他們展開想象的翅膀,用自己的語言說出頭腦中的畫面,然后再讓學生一邊想象畫面,一邊讀,我覺得這種設計能很自然地帶學生走進詩的意境,感受詩的語言美。這便是我對這堂課認識上的最大的收獲。3.不足之處(思失)。當然,教學是一門永遠不完美的藝術,在我的教學中還有很多不盡人意的地方。如教學準備不足,在講課中我采用了配樂朗誦的方式。但是由于課前準備不足,沒有把音量控制在合適的程度,以致后面的一個孩子聽不清。另外,在學生回答問題時,我沒有及時抓住精彩之處進行鼓勵,當學生說出第二節中的詩人更加激動時,我沒有繼續追問,錯過了最好的教學時機。最后一節是感情的升華部分,但是我對最后一節的設計過于簡單,沒能起到升華情感的效果。4.改進措施(思改)。雖然學生是主體,以讀為本。但是,教學中我覺得還缺點什么。我想在課堂中若能安排小組交流合作,讓學生一起去研究文本中的難題,不是更好嗎?課改要求新的學習方式是自主、合作、探究。而合作學習要求師生之間,生生之間要有所互動,我要改變我教學中沉悶的氣氛,讓生生、師生之間活躍起來,互動起來。充分發揮教師組織者的角色功能,讓孩子們在合作中培養積極思維的學習品質,在討論與探索中發現知識、研究知識和運用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