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編版四年級下冊語文 22 文言文二則教學反思1.docx
22.文言文二則教學反思文言文與現代文相比,在詞語、句式等方面差別較大,小學生對文言文接觸又少,能做到正確地斷句、流利地朗讀就已經很不容易了。以前教學總是嚴格按照教學預設去執行教學任務,有時書中夾著教學設計,生怕丟落了知識點,課堂上得相當拘謹。但是在教這兩篇文言文時,我完全擺脫了教學設計的束縛,不拿教材,不用教學設計,拿上一支粉筆,輕輕松松地教完了這兩篇文言文。教學中,我把指導學生朗讀、背誦課文作為本課的教學重點。課文所寫的事情和其中蘊含的道理則是指導學生在朗讀中自然生成。教學過程中,我下了不少功夫。1.教學效果(思效)。不必采取對譯法,一反教師逐詞逐句的對譯教學法,我讓學生反復讀課文,根據注釋初步理解字詞和每句話的意思。學生如有不懂,教師進行必要的點撥,學生基本能在理解的基礎上貫通全文。另外,教師范讀課文不可小覷,范讀文言文更是重要,要讀得有聲有色,流暢自如,起到感染學生的作用,讓學生在模仿的時候注意斷詞斷句,做到準確。還要注重小組討論交流,小組合作探究是一種較新的教學方法,我在教學中也經常嘗試使用。學生在討論中探究出了文言文中所蘊含的道理,可以對人物作出大致的評價。2.教學收獲(思得)。本課教學是文言文的學習,學生非常好奇,但遇到困難如何消除畏難情緒,讓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始終保持學習興趣,達到思維興奮點是組織教學的關鍵,因此在“備教材”的同時,我們也要在“備學生”上下功夫。這樣可大大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增加學習探究的自信心,引導學生自覺地參與到學習中來。我采用游戲激趣法和舊知遷移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思維達到興奮點。3.不足之處(思失)。教學中,我力求讓每個學生能理解文言文重點字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所揭示的道理,并爭取讓這些知識在課堂中能落實。但是在實際情況中,課堂中依然有“掉隊”的學生。在指導朗讀的過程中,雖然所花的時間不算少,但仍有一些不在狀態的學生讀得不認真,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這些孩子的學習,人云亦云,動口多,動腦少,不專心,也不用心。4.改進措施(思改)。如何讓課堂氣氛活躍起來?如何幫助不踏實的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看似簡單的問題,在解決的時候還是要老師頗費心思的。我還得不斷學習,備課的同時,考慮到學生情況,尤其是不踏實學生的學習困惑,講課的同時,多關注孩子們的參與度,不能只圍著幾個聰明機智的孩子轉,要調動全班學生的積極性。這需要我多讀教學方面的專著,多向有經驗的老師學習。萬里長征才僅僅開始,在以后的教學中,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時效率將是我重點考慮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