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編版五年級下冊語文 23 童年的發現 教學反思2.docx
23 童年的發現(教學反思)童年的發現是部編版五年級下冊語文第八單元的一篇課文,是俄國作家費奧多羅夫寫的,作者回憶童年時發現胚胎發育規律這件趣事,反映了兒童求知若渴的心理特點和驚人的想象力。本文故事情節充滿童真童趣,語言風趣幽默,并有多處內心活動的描寫,真實展現了孩子豐富多彩的內心世界和對自然知識的渴求。回顧整堂課的教學,總結如下:1.教學效果(思效)歌曲導入,激發興趣。好的導入是課堂教學成功的一半。用直觀、形象的教學手段導入,可以引起學生濃厚的興趣,喚起學生求知的積極性。教學開始,我首先用多媒體播放歌曲童年,同時播放事先錄好的同學們活動視頻,讓同學們感受難忘的童年生活中,然后讓學生談談聽后的感想,最后提出疑問:今天我們來學習童年的發現這樣的趣味導入,激發了學生的學習動機,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2.教學收獲(思得)主抓三句話,引導“發現”過程。課文重點寫作者童年時發現胚胎發育規律的過程。教學時,我主抓三句話,引導學生以“發現”為線索,引導學生把著眼點放在發現的過程上,一句是“我在9歲的時候就發現了達爾文有關胚胎發育的規律,這完全是我獨立思考的結果”,理解作者對這個發現抑制不住的自豪。二句是“老師誤解了我的笑聲,以為我的笑不壞好意。”三句是“我明白了世界上所有的發明與發現,都不是那么順利的”。我主抓這三個句子,一是句子的意思學生理解有一定的難度,二是貫穿了全文的意思,體現了“發現”的起因,經過,特別是第三句,既說出了科學事業發展過程中的真實情況,也是“我”用幽默與自嘲的方式,表達了對此事的看法,意思是說,世界上的大科學家尚且如此,“我”的發展被轟出教室又算得了什么呢?句子的理解和方法上的融合貫通,節省了時間,提高了效率。3.不足之處(思失)反觀整堂課教學,仍有一些遺憾:這篇課文有些科學術語學生不是很明白,需要學生通過導學案,加強預習,但是,在課前布置預習時,我對學生提的要求有些籠統,上課的時候通過課上的補充又有些生硬,影響了學生對文本的理解,這也是今后需要我改進的地方,針對不同的課文,在提問題時,要有一定的針對性,更好地促進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4.改進措施(思改)以后教學時,需要加強朗讀訓練,關注學生朗讀水平之間的差異,特別是“夢中飛行”一段,可以作為朗讀訓練點,指導學生朗讀,注意重點的詞語要突出,注意學生的表情要入迷、到位。教師的指導,畢竟面不是很廣,可以利用學習小組,加強學生之間的朗讀水平大面積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