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編版五年級下冊語文 創新教案 創新教案.docx
- 資源ID:14604 資源大小:20.22KB 全文頁數:4頁
- 資源格式: DOCX 下載權限:游客/注冊會員/VIP會員 下載費用:10金幣 【人民幣1元】
下載資源需要10金幣
【人民幣1元】
| |
溫馨提示: |
支付成功后,系統會自動生成賬號(用戶名和密碼都是您填寫的郵箱或者手機號),方便下次登錄下載和查詢訂單;
|
支付方式: |
![]() ![]() |
加入VIP,下載更多資源 |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載后,可能會被瀏覽器默認打開,此種情況可以點擊瀏覽器菜單,保存網頁到桌面,既可以正常下載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載,請使用電腦自帶的IE瀏覽器,或者360瀏覽器、谷歌瀏覽器下載即可。
4、本站資源下載后的文檔和圖紙-無水印,預覽文檔經過壓縮,下載后原文更清晰
|
人教部編版五年級下冊語文 創新教案 創新教案.docx
21.楊氏之子創新教案教學目標1.自主學習字詞,學會 “詣、禽”2個會認字,理解字義,識記字形;會寫“梁、詣、禽”3個會寫字。正確讀寫“聰惠、應聲”等詞語,聯系上下文猜測重點詞語的意思。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3.能根據注釋理解詞句,了解課文內容,體會故事中孩子應對語言的巧妙。4.能主動在生活中搜集、發現、積累、運用巧妙的語言藝術。5.初步接觸文言文,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6.憑借課文中具體的語言材料,使學生在理解課文的過程中受到啟發教育。7.能用自己的話講述這個故事。教學重點:能根據注釋理解詞句,了解課文內容,體會故事中孩子應對語言的巧妙教學難點:憑借課文中具體的語言材料,使學生在理解課文的過程中受到啟發教育。教學過程一、簡介文言文,導題解題。1.簡介文言文。(1)指名背誦自相矛盾。(2)教師簡介文言文: 著名語言文學家、教育家王力先生在古代漢語中指出:“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語為基礎而形成的上古漢語書面語言以及后來歷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語言”。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寫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歷代模仿它的作品。文言文作為一種定型化的書面語言,沿用了兩三千年,從先秦諸子、兩漢辭賦、史傳散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八股都屬于文言文的范圍。也就是說,文言文是中國古代的書面語言,是現代漢語的源頭。2.導入課題。(1)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節選自世說新語的文言文楊氏之子(板書:楊氏之子)。學生齊讀課題。(2)理解題目:誰能說說題目的意思?(“楊”是姓,“氏”放在姓后表示尊重,“之”的意思是的。那“楊氏之子”的意思就是姓楊人家的兒子。)3.教師介紹世說新語。世說新語又稱世說世說新書,作者南朝宋文學家劉義慶。卷帙門類亦有不同。因為漢代劉向曾經著世說(原書亡佚),后人將此書與劉向所著相別,取又名世說新書,大約宋代以后才改稱。世說新語依內容可分為“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等三十六類(先分上,中,下三卷),每類有若干則故事,全書共有一千二百多則,每則文字長短不一,有的數行,有的三言兩語,由此可見筆記小說“隨手而記”的訴求及特性。二、初讀課文、讀通課文。1.初讀感受。(1)自由讀一讀課文,讀準字音。(2)再讀課文,注意讀正確、讀通順,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3)指名讀。相機評價。重點指導朗讀:“孔指以示兒曰” “為設果” “兒應聲答曰”(兩個多音字:為、應) “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理解:家禽)2.指導學生讀準節奏。(1)學生試讀。(2)教師范讀:梁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惠。孔君平詣其父,父不在,乃呼兒出。為設果,果有楊梅。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3)學生練讀。(4)比賽朗讀:小組比賽,男女生比賽。(5)教師評議并小結:讀文言文不但要讀正確、讀流利,還要讀出它的節奏來,這樣才有古文的韻味。3.再指名讀,齊讀。指導學生讀得有滋有味,讀出文言文的韻味。三、探究交流,理解意思。(一)理解 “梁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惠。”1“甚”是什么意思?(很,非常。)“惠”是什么意思?(惠同“慧”,智慧的意思。)2.再讀一讀,說說你讀懂了什么?(楊氏子的年齡只有九歲,比大家還要小,但是很聰明。)3.試著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句的意思。(梁國有一個姓楊的孩子才九歲,非常聰明。)4.你覺得這段話中的哪個字用得好?(“甚”字用得好。一個“甚”字將楊氏子的聰慧表現得淋漓盡致。)5.指導朗讀,不僅讀出了楊氏子的聰明,還要讀出內心對楊氏子的喜愛。(二)研讀“孔君平詣其父,父不在,乃呼兒出。”1.談話過渡:課文中除了楊氏子,還有一個人。你知道是誰嗎?(孔君平)你知道孔君平是誰嗎?學生自由發言,教師小結:孔子第26代后人,晉朝人,孔坦(285-335),字君平,居會稽。任世子文學,后補為太子舍人,遷尚書郎,任吳郡太守,后遷尚書,疾篤未任。累遷廷尉(掌管刑法),所以也稱孔廷尉。晉元帝年間,建議申明貢舉之制,崇修學校。死贈光祿勛,謚“簡”。2.孔君平來干什么呀?(孔君平來拜見楊氏子的父親。)3.孔君平見到楊氏子的父親了嗎?(沒有。“父不在”)4.孔君平發現楊氏子的父親不在,他是怎么做的?(就把楊氏子叫了出來。)5.從孔君平的做法中你了解了什么?(孔君平經常來楊家玩,彼此比較熟悉。)6.你能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句的意思嗎?(有一天,孔君平來拜見他的父親,恰巧他的父親不在家,孔君平就把這個孩子叫了出來。)7.指導朗讀。(三)研讀“為設果,果有楊梅。”1.“設”是什么意思?(擺放,擺設。)2.“為設果”誰為誰設果?(楊氏子為孔君平擺出水果。)你是怎么知道的?(因為上一句講了孔君平來拜見他的父親,所以應該是楊氏子為孔君平設果。)3.你能用一句完整的話說說這句話的意思嗎?(孩子給孔君平端來了水果,水果中有楊梅。)4.從這句話中,你還可以讀出什么?(楊氏子熱情招待客人,他是個懂禮貌的孩子。)5.指導朗讀:讀出楊氏子的熱情好客,讀出對楊氏子的贊美之情。(四)品讀“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1.談話過渡:師:一個熱情好客的楊氏子不由讓孔君平心生喜愛之情。現在又見“果有楊梅”,于是生: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師:兒應聲答曰生: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2.讀一讀,了解他們之間在說些什么呢?用自己的話來說說這兩句的意思?(孔君平指著楊梅給楊家子看,說:“這是你家的水果。”楊氏子馬上回答說:“我可沒有聽說過孔雀是您家的鳥。”)3.體會語言的巧妙。(1)理解孔君平的話.你聽懂了孔君平的言外之音了嗎?(學生各抒己見。)孔君平為什么單單指著楊梅說,不說其它水果呢?(孔君平拿楊梅和楊家的姓開玩笑,說楊梅是楊家的孩子。)教師小結:孔君平是要誘導楊氏子 楊梅和楊氏子是一家人。談話過渡:楊氏子是怎么回應孔君平的?(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2)理解楊氏子的回答.自由讀一讀。想想楊氏子的言下之意是什么呢?(如果說楊梅是我楊家的果,那么孔雀就是您孔家的鳥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鳥,那么楊梅又怎么會是我家的果呢?)對比理解,感悟巧妙。孔雀是君家禽。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比較這兩句話,你發現了什么?(第一句生硬,沒有禮貌;第二句委婉回應了對方的問話,又不失應有的禮貌。)理解“應聲答曰”。a.這么巧妙的回答,楊氏子一定思考了很長時間吧?(理解:應聲答曰:不假思索,幾乎想都沒想。)b.那你覺得他是一個怎樣的孩子呢?(思維敏捷、機智,說話有禮貌。)4.指導朗讀:在朗讀中表現出對話的巧妙,在朗讀中表現出楊氏子的機智敏捷,在朗讀中表達出對楊氏子的喜愛和贊美之情。四、贊“聰惠”。1.孔君平聽了楊氏子的回答后會是什么樣的神情?他又會做什么?想什么?說什么呢?請同學們聯系課文內容展開想象,說一說,也可以寫下來。2.學生獨立思考、書寫。3.小組交流。4.小組派代表做匯報發言,師生評議,教師小結:孔君平聽了楊氏子的回答,暗想:我原本是想借楊梅和姓楊的字一樣,來考考這個孩子是不是真的非常聰明,沒想到,他居然拿孔雀和我的姓來反問,回答得又是那樣婉轉,真是了不得!于是他笑著說:“耳聞楊氏之子甚聰慧,今日一談,果然名不虛傳哪!真是可喜可賀!”五、熟讀成誦1.談話過渡:課文中,劉義慶用了短短的五句話留給我們一個生動有趣的故事,把一個聰慧、禮貌的楊氏子展現在我們面前。老師覺得,像這們的文章,我們應該把它給背誦下來。2.學生自由練習背誦。3.指名背誦,師生評議。4.小組同學比賽背誦,男女生比賽背誦、小組間比賽背誦
- 注意事項
-
本文(人教部編版五年級下冊語文 創新教案 創新教案.docx)為本站會員(bale)主動上傳,叮當云教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載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 若此文所含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或隱私,請立即通知叮當云教育(點擊聯系客服),我們立即給予刪除!
溫馨提示:如果因為網速或其他原因下載失敗請重新下載,重復下載不扣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