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編版五年級下冊語文 12 清貧 教學反思1.docx
12 清貧教學反思清貧是方志敏同志于1935年獄中寫就的,堪稱是革命的正氣歌。文章用簡潔樸實的語言,敘述了自己被捕后國民黨士兵搜身的情景,表現了共產黨人堅定的革命信念和矜持不茍、舍已為公的高尚革命情操。一、教學效果1.引導學生通過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表現人物的形象。在學習敵人對方志敏搜身一部分時,敵人從“摸、捏”到“威嚇”再到“弓著背細細地捏一遍”,這些動作描寫形象地再現了國民黨士兵的貪婪本性,也說明當時的國民黨軍隊從上到下都以發財為目的。從中,學生也理解了方志敏所說的“我不比你們國民黨當官的,個個都有錢”的深意。2.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品讀、體會。在學習“我從事革命斗爭,已經十余年了。在這長期的奮斗中,我一向是過著樸素的生活,從沒有奢侈過。經手的款項,總在數百萬元;但為革命而籌集的金錢,是一點一滴的用之于革命事業。”這句話時,學生明白了:作為共產黨的一個高級將領,方志敏“十余年”“一向”過著樸素的生活難能可貴,值得敬仰。而且他“經手的款項”總在“數百萬元”,他依然能克己奉公,甘于清貧,令人敬佩,可以說“兩袖清風,一身正氣”是他一生的寫照,他的清貧關鍵所在。“這在國民黨的偉人們看來,頗似奇跡,或認為夸張;而矜持不茍,舍已為公,卻是每個共產黨員具備的美德。引導學生通過這一對比深入理解甘于清貧其實是每一個共產黨員的革命操守。二、成功之處品讀感悟。我引導學生抓住最能體現人物性格、品質的語言、神態、動作進于品讀體會。同時不著痕跡地滲透寫作方法,體會語言、神態、動作描寫對刻畫人物性格、品質所起到的作用。如學習方志敏與士兵的對話內容以及國民黨士兵的情緒變化這一部分時,國民黨士兵從“滿肚子熱望”到“猜疑、不相信”,從“企望有新的發現”到“失望”直至“懷疑而驚異”這一系列情緒上的變化,進一步從側面印證方志敏清貧的人生信念和矜持不茍的革命情操。三、不足之處學生對文本的朗讀不夠到位,不是讀得特別快,就是讀得沒有感情,比如國民黨兵士對方志敏威嚇地吼道:“趕快將錢拿出來,不然就是一炸彈,把你炸死”這句話學生能夠感受到兵士的兇狠、惡毒,但就是讀不出來,不好意思讀。四、改進措施平時的課堂上,我能夠關注到學生的這一點,加強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