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編版五年級下冊語文 4 梅花魂 教學反思2.docx
4 梅花魂(教學反思)梅花魂是歸國華僑陳慧英所作,課文以梅花為線索,作者通過回憶自己和外祖父在國外一起生活直至分開的一段經歷,表達了對已故外祖父的深切懷念,熱情歌頌了老一代華僑眷戀祖國,熱愛祖國的深厚感情。文章以梅花喻人,結構嚴謹,前后呼應?;仡櫿谜n的教學,總結如下:1. 教學效果(思效)換課題,揭示“魂”。教學中,我就課題進行解剖,直接導入課文中心,讓學生一下子抓住文章中心,整體上把握課文,起到很好效果。教學伊始,熟讀課文,學生知道課題中“魂”實際上是“精神”,找出梅花精神,也就是文章的中心句“不管歷盡多少磨難,受到怎樣的欺凌,從來都是頂天立地,不肯低頭折節”,這也正是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因此,如果請你換個題目,我們可以換成什么呢?學生議論紛紛,有的說可以換成“民族魂”“松樹魂”通過換課題,學生了解到:在外祖父的心目中,梅花就是祖國的代表,愛梅花和愛祖國是統一的。2.教學收獲(思得)(1)拓展讀,悟情感。教材無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之后,接下來的應該是大量的閱讀實踐,只有在實踐中,學生的能力才能不斷鞏固、提高。本課教學后,讓學生聯系王安石的梅花,說說中華民族具有梅花高潔氣節的人,幫助學生體味梅花傲雪的精神,產生贊揚并學習這種品格的動機和愿望,也使學生明白外祖父愛梅花即是愛祖國這一思想感情。同時我讓學生欣賞余光中的鄉愁、李白的靜夜思、張繼的楓橋夜泊,讓學生了解余光中、李白、張繼的“思鄉”和文中外祖父的“思鄉”有什么不一樣,使學生們了解到了更多有關思鄉之情、離別之情的詩歌,使他們對這種感情有一個更全面的了解。(2)學習寫法,學以致用。本文中心突出,借物抒情,對于這一點,學生讀上幾遍,讀熟以后就很容易明白,那么文章是怎么借物抒情的?需要仔細探究,學生再次讀文就會發現,作者借梅花來抒發情感,用的是外祖父和梅花之間的幾件事來表現主題的。課文中寫的五件事,有的直接寫外祖父對祖國的懷念之情,如,教小外孫女讀唐詩宋詞而且讀著讀著就流出眼淚,因不能回國而難過得大哭起來;有的卻是通過寫愛梅花而間接反映外祖父的愛國心的,如,對一幅墨梅圖的珍愛,在離別前把墨梅圖送給外孫女,在快要開船時把繡著梅花的手絹給了外孫女。3.不足之處(思失)回顧這堂課的教學,感覺有不少遺憾:這篇課文在其他教材中是用兩課時的,我們在備課時,把以前的課件拿來就用,沒有深入研究,精心準備,導致教學節奏按照兩課時標準教學,教學知識點抓得不準,致使部分教學任務沒有完成,需要其他時間補充。4.改進措施(思改)精心制作課件。在以后教學中,在導入課文學習時,就應該播放用多幅梅花的圖片配以古色古香的民樂的課件,同學們在驚嘆梅花的美麗之時,對梅花開放時的環境狀況就會有一個清晰的印象。此時,我應在課文中心句出現的地方再用一次圖片展示,讓學生們再對“梅花魂”有一次感情的升華,使他們理解為什么身處異國的外公會對梅花念念不忘,倍加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