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編版五年級下冊語文 9 古詩三首 教學反思1.docx
9 古詩三首教學反思從軍行是唐代詩人王昌齡所寫的一首優秀的邊塞詩,反映了戍邊將士保衛邊境,殺敵立功的雄心壯志,具有昂揚的戰斗精神,動人心魄,充滿了愛國熱情和樂觀精神。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是唐代詩人杜甫的名作。這首詩主要敘寫了詩人聽到官軍收復失地的消息后,十分喜悅,收拾行裝立即還鄉的事,表現了詩人真摯的愛國情懷。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是南宋詩人陸游的一首愛國詩篇,集中而深刻地表現了作者懷念北方人民、渴望收復失地的心情。一、教學效果我在教學古詩時,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1.引導學生借助課前搜集到的資料,來理解詩題。同學們饒有興趣地談到了相關的內容。2.一改以往的逐句講解和整體串講的方法,放手讓學生用自己的話來說說所看到的詩中的哪些畫面。學生你說一個,他說一個,組成了完整的詩歌畫面。雖說打亂了詩句順序,但真正做到了讓學生用自己的話理解詩句,從而感知詩的意境。3.讓學生披文入境,再現故事情節,感悟人物內心世界。二、成功之處由于古詩與現代的生活在時間和空間上都有很大跨度,因此,我在教學從軍行時采用了朗讀感悟法、情境教學法,并適時地補充一些資料,以幫助學生感受千年前悲壯、蒼涼的邊塞生活。我還播放了歌曲從軍行,學生很快被那動聽的音樂和優美的畫面吸引住了,那荒漠古戰場的宏大的場景,一下子把大家帶到了遙遠的古代,仿佛親眼目睹了激烈的戰斗場面。同時,我抓住重點詞,引導學生理解、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將士們忠心報國的豪情壯志。三、不足之處1. 課堂教學時間超時。2. “遙望”“暗”指導不到位,學生理解不透徹。四、改進措施探究的深度要適當,在指導學生對“暗”字的理解時,挖掘得太深,因而耽誤了時間。同時,再設計讓學生理解不擊敗敵人,決不還的這種忠心報國的豪情壯志時,可以從“不還”二字反問學生,將士們真的不想回家嗎?從而可以更好地突破重難點。可以提問為什么遠遠地望著,卻只能看到玉門關呢?可以從這啟發學生體會大漠的荒涼。這個“暗”字,不僅僅是環境惡劣,也體現將士們內心的孤獨、沉重、壓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