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編版五年級下冊語文 10.青山處處埋忠骨 表格式教案.doc
10.青山處處埋忠骨課題青山處處埋忠骨課型講讀課文 授課時間2課時 教學目標1.自主學習字詞,會認“彭、擬”等9個生字,理解字義,識記字形;正確讀寫“澤、彭”等15個生字;正確讀寫“擬定、鍛煉”等詞語。2.默讀課文,說說課文的兩個部分分別寫了什么內容。3.從課文中畫出描寫毛主席動作、語言、神態的語句,體會他的內心世界。4.結合課文,說說你對“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尸還”的理解。教學重點了解課文兩個部的內容;從毛主席動作、語言、神態的語句,體會他的內心世界;結合課文,說說你對“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尸還”的理解。教學難點從毛主席動作、語言、神態的語句,體會他的內心世界,深刻領會毛主席作為父親和領袖的常人情感和偉人胸懷第一課時教學目標1.自主學習字詞,會認“彭、擬”等9個生字,理解字義,識記字形;正確讀寫“澤、彭”等15個生字;正確讀寫“擬定、鍛煉”等詞語。2.默讀課文,說說課文的兩個部分分別寫了什么內容,理清文章結構。教具準備課件教學設計設計意圖導入( )分鐘一、創設情境,激情導入1.教師播放中國人民志愿軍戰歌,請同學們欣賞。【出示課件2】2.播放完畢后談話交流:歌詞中為什么說“保和平,衛祖國,就是保家鄉”?【出示課件2、3】3.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發生在抗美援朝時期的一個故事。(板書課題:青山處處埋忠骨)學生齊讀課題。請同學們分小組交流一下自己課前了解到的與課文有關資料,談談自己對課文的感知。4.簡介毛主席。【出示課件4】毛澤東,字潤之,筆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國革命家、戰略家、理論家、詩人,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和領袖,毛澤東思想的主要創立者。從1949年到1976年,毛澤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最高領導人。5.相關資料。【出示課件5】毛岸英簡介,毛主席得知毛岸英犧牲時說的話。7.導入學習: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就是毛岸英犧牲后,毛主席對究竟把毛岸英的遺體運回自己的祖國安葬,還是安葬在朝鮮做決定的艱難過程。 以歌曲導入,學生通過歌詞初步了解抗美援朝,激發學習興趣。了解中朝位置關系及寫作本篇文章的背景,有助于學生理解課文,感受人物。新課教學( )分鐘二、初讀課文,解決字詞1.學生默讀課文,要求【出示課件6】:(1)默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2)遇到自己感受深刻的語句,多讀幾遍。2.自學課文生字詞,可以用筆在文中圈出來,然后用合適的方法來解決生字詞。【出示課件7、8】3.檢查學習效果,相機指導。三、再讀感知,理清結構【出示課件9】1.學生大聲朗讀課文,想想:課文的兩個部分分別寫了什么內容。2.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交流讀后的收獲,教師巡視指導。3.小組推薦一名同學匯報交流的結果,其他同學做補充。4.教師總結。全文以毛主席的思想感情變化為線索,先寫彭德懷從朝鮮發來的有關毛岸英犧牲的電報內容和毛主席收到電報后的巨大悲痛;再寫彭司令請示是否將毛岸英的遺骨運回國內,而朝鮮方面要求把岸英葬在朝鮮,面對這兩種抉擇,毛主席的矛盾心理,最后做出了將愛子葬于朝鮮的艱難、痛楚的決定;之后寫毛主席強忍悲痛,在電報上寫下了“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尸還”的批示。(板書:(一)毛岸英犧牲,毛主席巨大悲痛。(二)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尸還。)四、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學生自由讀課文,深入感知課文內容。鼓勵學生多種方法理解詞語,為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打下基礎。此環節的設計是教師幫助學生找到梳理結構的方法,幫助學生從整體上把握課文內容,學習作者組織材料的方法。課堂小結及拓展延伸( )分鐘 五、課堂總結,布置背誦【出示課件10】1.這一節課,我們學習了生字詞,并了解了與課文有關的一些資料,了解了課文內容。2.請同學們課下繼續搜集和閱讀有關資料,對毛主席及其親人有更多的了解。 課堂作業新設計一、讀一讀,給加粗字選擇正確的讀音。朝(cho zho)著父母,她揮了揮手。雖然有些眷(jun jn)戀,但她還是下定決心去偏遠地區工作,以鍛(dn dun)煉自己的意志。二、把詞語和相應的意思用線連起來。擬定 連續不斷地小聲說話的聲音。喃喃 起草制定。 躊躇 意思是指猶豫不決,拿不定主意。也做思量、考慮的意思。 黯然 心里不舒服,情緒低落的樣子。三、彭德懷擬定電報中,犧牲的是( )和( )。其中,( )是( )的兒子,他最后被安葬在了( )。【答案】一、朝(cho) 眷(jun) 鍛(dun)二、擬定:起草制定。喃喃:連續不斷地小聲說話的聲音。躊躇:意思是指猶豫不決,拿不定主意。也做思量、考慮的意思。黯然:心里不舒服,情緒低落的樣子。三、毛岸英 高瑞欣 毛岸英 毛主席 朝鮮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1.從課文中畫出描寫毛主席動作、語言、神態的語句,體會他的內心世界,2.結合課文,說說你對“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尸還”的理解。教具準備 課件導入( )分鐘一、復習檢查,導入新課1.檢查,指名學生分自然段合作讀課文。2.談話導入新課【出示課件2】:上節課我們初讀課文學習了文中的生字詞語,初步了解了課文內容。這節課,我們將通過作者對毛主席動作、語言、神態的描述,體會毛主席的內心世界,感受毛主席作為父親和領袖的常人情感和偉人胸懷。檢查朗讀環節的設計,既是為了與上節課做好銜接,又是讓學生進一步感知課文內容,為學習新課做好準備。新課教學( )分鐘二、再讀課文,深入探究。1.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讀課文,一邊讀一邊圈畫出令你深受感動的語句,反復朗讀,仔細體會人物的情感,在橘子旁邊寫下自己的感受。2.小組同學互相交流,小組長整理并記錄小組同學的發言。3.小組派代表做匯報發言,集體交流,教師相機引導并小結。(1)【出示課件3】呈現電報內容 “電報”是誰發來的?從哪兒發來的?內容是什么?(學生自由發言。)【出示課件4】從見到這封電報起,毛主席整整一天沒說一句話,只是一支接著一支地吸著煙。桌子上的飯菜已經熱了幾次。毛主席接到這封電報后有什么感受,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從對毛主席的動作描寫中感受到毛主席失去愛子后的悲痛心情。)談話過渡:接到長子毛岸英犧牲的電報,作為父親的毛主席會想到什么?(學生自由發言。)指導朗讀,從毛主席的動作中感受澤東失去愛子后無比悲痛的心情。(2)【出示課件5】岸英是毛主席最心愛的長子,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邊來了嗎?這次怎么會這段話主要描寫了什么?(毛主席回憶起毛岸英和自己的一次次分離及其原因。)你從中了解到毛岸英什么?(從中了解到毛岸英的成長經歷。)感受到什么?(每想到這聚少離多的日子,作為父親總有些心酸,但欣慰的是岸英從不以領袖的兒子自居,嚴格要求自己,而且前三次的分離都平平安安回到了父親的身邊。)請把“這次怎么會”省略的內容補起來?(a. 這次怎么會犧牲了呢?b. 這次怎么會回不來了呢?c. 這次怎么會不能回來了呢?)從這里的省略號你又感受到什么?(毛主席感到震驚,簡直不敢相信也不愿意相信這是真的,表現了毛主席的無比悲痛。)指導朗讀,從對毛主席的心里活動描寫中感受毛主席失去愛子后的震驚和悲痛心情。簡介毛岸英的成長經歷。【出示課件6】毛岸英的照片學生閱讀有關毛岸英的資料,了解毛岸英是經歷了許多磨難成長起來的。(3)【出示課件7】“岸英!岸英!”毛主席用食指按著緊鎖的眉頭,情不自禁地喃喃著。指導朗讀,從對毛主席的語言、動作和神態描寫中體會毛岸英犧牲后,毛主席的悲痛心情。談話過渡:彭總司令請示中央軍委,是否將岸英的遺骨運回國內,這是對烈士毛岸英的尊重,對領袖毛主席的愛戴和體貼;而朝鮮方面說岸英同志是為朝鮮人民的解放事業犧牲的,也是朝鮮人民的兒子,要求把毛岸英的遺體安葬在朝鮮,這是對中國優秀兒女的崇敬。面對這兩種抉擇,毛主席心里是怎么想的呢?(學生自由交流。)(4)【出示課件8】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來,“兒子活著不能相見,就讓我見見遺骨吧!”主席想。從這些語句中你體會到了什么?(這是父親對兒子很自然的一種感情,毛主席想到兒子奔赴朝鮮戰場時, 自己因為工作繁忙未能去相送,作為父親,誰又不想和死去的兒子見上最后一面呢?這個要求作為主席是能做到的,也是合情合理的。至此,一個普普通通的父親形象躍然紙上。)(板書:普通的父親)這段話是通過對人物的什么描寫,來表現毛主席的心情的?(動作、神態、心理活動。)引導學生練習朗讀,指名讀,師生評議,學生齊讀。引導學生感受一個普普通通的父親心情。(5)【出示課件9】然而,這種想法很快被打消了。就尊重朝鮮人民的意愿吧。”“不是有千千萬萬志愿軍烈士安葬在朝鮮嗎?”這句話是什么意思?(有千千萬萬志愿軍烈士安葬在朝鮮。)毛主席做出了什么決定?(毛主席做出了尊重朝鮮人民的意愿,把毛岸英的遺體安葬在朝鮮的艱難、痛楚的決定。)從毛主席的決定中你感受到什么?(感受到毛主席超人的胸懷。)(板書:超人的胸懷)指導朗讀,在朗讀中表現出毛主席超人的胸懷。(6)【出示課件10】秘書將電報記錄稿交主席簽字的一瞬間,主席下意識地躊躇了一會兒,示意秘書將記錄稿放在上面。這段話中“躊躇”描寫了毛主席的什么?(心理活動。)從中感受到什么?(當秘書將電報記錄稿交由毛主席簽字時,他又遲疑了,毛主席在做艱難的抉擇。)毛主席在“躊躇”什么?(難道岸英真的回不來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見了?)從“黯然的目光”你感受到什么?(毛主席經歷著巨大的悲痛。)從毛主席“轉向窗外”、“指指寫字臺”、“示意”這一連串的動作中,你能體會出什么?(這一連串的動作,一方面表現毛主席此時仍然沉浸在對愛子的無限思念中。而一旦簽字,就意味著毛主席永遠也見不到自己的愛子了,毛岸英將永遠留在了異國他鄉,真是艱難的抉擇啊!這一處細節描寫進一步表現出毛主席是偉人,也是凡人。)指導朗讀,在朗讀中表現出毛主席矛盾的心理。最后,毛主席做出了怎樣的抉擇?(把毛岸英的遺體安葬在朝鮮。)你是從哪里知道的?(出示下面課件) (7)【出示課件11】第二天早上,秘書來到毛主席的臥室。毛主席已經出去了,記錄稿被放在了枕頭上,下面是被淚水打濕的枕巾。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尸還。“毛主席已經出去了,記錄稿被放在了枕頭上,下面是被淚水打濕的枕巾。”透過這句話,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仿佛看到夜深人靜時,一位慈愛的父親在床上輾轉反側,仿佛聽到了漫漫長夜,一位慈愛的父親在床上失聲痛哭。是啊,老來喪子誰不哀痛!我們讀著這句話,心里忽地又一沉,此時此刻,千言萬語,萬言千語,都變得蒼白無力,“被淚水打濕的枕巾”留給我們的是深深地震撼:毛主席是平凡的,更是偉大的!)誰來談談對“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尸還。”這兩個詩句的理解?(學生各抒己見,教師相機引導。)【出示課件12】馬革裹尸出處教師小結:從“記錄稿被放在了枕頭上,下面是被淚水打濕的枕巾。”和“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尸還”的批示,我們能夠想象到那天晚上毛主席在作為一個父親和一個領袖時的矛盾復雜的心理。我們不由得不說毛主席是一位平凡的父親,更是偉大的領袖!請同學們有感情地朗讀者部分課文在朗讀中表現出這位父親的平凡,在朗讀中表現出這位領袖的偉大。(學生朗讀。)三、學習描寫人物的方法。1.談話引導:從作者的敘述中我們感受到了毛主席常人的情感和超人的胸懷。那么,課文在體現人物的情感世界上有什么值得我們學習之處呢?2.小組交流,小組長整理小組同學的發言。3.小組派代表做匯報發言,全班交流,教師評議,引導學生通過舉例進行說明。【出示課件13】(1)通過對毛主席動作、語言、神態的細致刻畫來反映毛主席的內心世界。(2)通過心理描寫來突出性格特點。 繼續訓練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每學完一個環節后,讓學生帶著感情讀一讀本段課文,既可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又可以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相互促進,相得益彰。課堂小結及拓展延伸( )分鐘 四、課堂總結,布置作業1.內容總結:本文主要講了毛主席的愛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戰爭中光榮犧牲,毛主席得知這個惡耗后極度痛苦的心情和對岸英遺體是否歸葬的抉擇過程。2.寫法總結:本文寫作方法的最大特點是通過對毛主席動作、語言、神態的細致刻畫來反映毛主席的內心世界;通過心理描寫來突出毛主席的性格特點。3. 布置作業。【出示課件14】以下任選其一(1)為了中國的革命事業和解放事業,毛主席先后失去了包括毛岸英在內的六位親人。請你搜集有關資料,并展示給同學們。(2)學完了課文,我們對于毛主席這一偉人又產生了新的認識。如果有興趣,同學們可以在學完了這一單元之后辦一張關于毛主席的手抄,建議手抄報圍繞“普通的偉人”組織材料。(3)學習本課描寫人物的寫作方法,通過自己的語言、動作、神態等方面的描寫,來表現做某一件事時的躊躇心理。 課堂總結使學生又一遍回顧了課文內容,明確了中心,升華了感情。板書內容青山處處埋忠骨(一)毛岸英犧牲,毛主席巨大悲痛。 普通的父親(二)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尸還。 超人的胸懷課堂作業新設計一、照樣子寫句子。例:這難道不是偉大的奇觀嗎?這是偉大的奇觀。1.他們的父母難道就不悲痛嗎?2.他們就不想再見一見兒子的遺容嗎?三、閱讀課文選段,完成練習。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來,仰起頭,望著天花板,強忍著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無限的眷戀。岸英奔赴朝鮮時,他因為工作繁忙,未能見上一面,誰知竟成了永別!“兒子活著不能相見,就讓我見見遺骨吧!”主席想。然而,這種想法很快被打消了。他若有所思地說道:“哪個戰土的血肉之軀不是父母所生,不能因為我是國家主席,就要搞特殊。不是有千千萬萬志愿軍烈士安葬在朝鮮嗎?岸英是我的兒子,也是朝鮮人民的兒子,就尊重朝鮮人民的意愿吧。”1.從選段第一部分能感受到毛主席對愛子的 ;從中你體會到毛主席是一位 的父親。2.這段話是通過對人物的 描寫,來表現毛主席的心情的。【答案】一、1.他們的父母非常悲痛。2.他們很想再見一見兒子的遺容。二、1. 無限眷戀 普通2.這段話是通過對人物的動作、神態描寫,來表現毛主席的心情的。教學反思青山處處埋忠骨這篇課文是部編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全文以毛主席的思想感情變化為線索,先寫彭德懷從朝鮮發來的有關毛岸英犧牲的電報內容和毛主席收到電報后的巨大悲痛;再寫彭司令請示送回岸英遺體,而朝鮮方面要求把岸英葬在朝鮮的意見分歧,面對這兩種抉擇,毛主席的矛盾心理,最后作出了將愛子葬于朝鮮的艱難、痛楚的決定。表現了毛主席常人的情感,超人的胸懷。教學時我努力引領學生走入情境,盡力做到讓孩子門們身臨其境地去感悟,比如:我在課前播放中國人民志愿軍戰歌,并講解時代背景,把學生帶入抗美援朝的時代。課堂上觀看毛岸英的照片讓學生真實感受到這樣一個年輕人犧牲了多么可惜,從而讓學生感受到毛主席面臨失去愛子之后無比悲痛的心情,學生很好的把握了課文的情感基調,毛主席失去愛子的悲痛,以及偉人的寬廣胸懷無不震撼了同學的心靈。教學這篇課文的主要目標是通過對重點語句的朗讀感悟,了解一代偉人作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感受他無產階級革命家的曠達的心胸和無私的襟懷。通過對毛主席動作、語言、神態的細致刻畫來反映他的內心世界。引導學生自讀自悟,合作探究,通過對毛主席動作、語言、神態的細致刻畫來反映毛主席的內心世界。如語言描寫:主席情不自禁地“喃喃”地念著兒子的名字“岸英!岸英!”又如動作描寫:“毛主席用食指按著緊鎖的眉頭”“毛主席整整一天沒說一句話,只是一支接著一支地吸著煙。”“桌子上的飯菜已經熱了幾次。”還如神態描寫:“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來,仰起頭,望著天花板,強忍著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無限的眷戀。”這些傳神的細節描寫,樸實無華而又生動形象。它表現了毛主席既有著跟普通人一樣的喪子之痛,又有著偉大人物的胸懷,充分而真實地反映了無產階級革命家所具有的為革命而犧牲一切的崇高品質和偉大精神。引導學生自讀自悟,合作探究,通過心理描寫來突出性格特點。本文對毛主席的心理活動刻畫得非常真實和細膩。如課文中彭總司令要求將岸英的遺體運回祖國,這是對領袖的愛戴和體貼;朝鮮方面要求將岸英遺體葬在朝鮮,這是對中國優秀兒女的崇敬。岸英的遺體是運回祖國,還是留在朝鮮,這是毛主席當時思考的問題所在。“兒子活著不能相見,就讓我見見遺骨吧!”這是父親對兒子很自然的一種感情,毛主席想到兒子奔赴朝鮮戰場時,自己因為工作繁忙未能去相送,作為父親,誰又不想和死去的兒子見上最后一面呢?這個要求作為主席是能做到的,也是合情合理的。父子情深在這簡簡單單的一句話中袒露無遺。“哪個戰土的血肉之軀不是父母所生,不能因為我是國家主席,就要搞特殊。不是有千千萬萬志愿軍烈士安葬在朝鮮嗎?岸英是我的兒子,也是朝鮮人民的兒子,就尊重朝鮮人民的意愿吧。”想到還有很多的父母不能和在朝鮮戰場上犧牲的兒女相見,我又怎能特殊呢?于是他做出了將兒子葬于朝鮮的艱難、痛楚的決定。這是偉大父愛的延續,是一位國家領袖從大局考慮問題的理智,是偉人的寬闊胸懷和國際主義精神的見證。這篇課文重在一個“情”字,這份“情”是博厚的、深沉的、凝重的。課堂上,指導學生抓住重點句段反復品讀,體會感悟,再用朗讀表達自己的情感。讓學生在朗讀中很好地走進毛主席作為普通人、作為毛岸英的父親的情感世界。在課堂上一再鼓勵學生朗讀,從字里行間體驗、感受這份“情”,去感知偉人毛主席,作為平凡人的情感世界”但教學永遠是有缺憾的,在本課時的教學中,我認為還有不足的地方。 存在的不足主要存在于以下兩個方面:引導學生對個別詞語的品味不到位,在許多問題的表述上,不夠清晰簡明;對學生出色表現的評價用語比較單一,不能很好地對學生起到激勵作用。備課素材【教材分析】 教材解讀青山處處埋忠骨這篇課文主要講了毛主席的愛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戰爭中光榮犧牲后,毛主席驚悉這個噩耗后極度痛苦的心情和對岸英遺體是否歸葬的抉擇過程,表現了毛主席常人的情感,超人的胸懷。這篇課文以毛主席的思想感情變化為線索,先寫彭德懷從朝鮮發來的有關毛岸英犧牲的電報內容和毛主席收到電報后的巨大悲痛;再寫彭司令要求送回岸英遺體,而朝鮮方面要求把岸英葬在朝鮮的意見分歧,面對這兩種抉擇,毛主席的矛盾心理,最后做出了將愛子葬于朝鮮的艱難、痛楚的決定;之后寫毛主席強忍悲痛,在電報上寫下了“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尸還”的批示。這篇課文選材具有鮮明的特色。作者頗具匠心地截取了最能表現人物精神境界的一個片斷,反映出人物的崇高境界。哀莫大于老年喪子,要經得起這莫大的哀痛,需要極大的意志力。文章就抓住了毛主席得知喪子后的心情和遺體是否歸葬的抉擇過程,表現了毛主席崇高的精神境界,讀后讓人肅然起敬。通過細節描寫來突出毛主席鮮明的性格特點,展示他凡人的情懷和不同凡人的胸懷,這是本文在表現手法上的基本特點。通過對毛主席動作、語言、神態的細致刻畫來反映毛主席的內心世界。如語言描寫:主席情不自禁地“喃喃”地念著兒子的名字“岸英!岸英!”又如動作描寫:“毛主席用食指按著緊鎖的眉頭”“毛主席整整一天沒說一句話,只是一支接著一支地吸著煙。”“桌子上的飯菜已經熱了幾次。”還如神態描寫:“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來,仰起頭,望著天花板,強忍著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無限的眷戀。”這些傳神的細節描寫,樸實無華而又生動形象。它表現了毛主席既有著跟普通人一樣的喪子之痛,又有著偉大人物的胸懷,充分而真實地反映了無產階級革命家所具有的為革命而犧牲一切的崇高品質和偉大精神。通過心理描寫來突出性格特點。本文對毛主席的心理活動刻畫得非常真實和細膩。如課文中彭總司令要求將岸英的遺體運回祖國,這是對領袖的愛戴和體貼;朝鮮方面要求將岸英遺體葬在朝鮮,這是對中國優秀兒女的崇敬。岸英的遺體是運回祖國,還是留在朝鮮,這是毛主席當時思考的問題所在。“兒子活著不能相見,就讓我見見遺骨吧!”這是父親對兒子很自然的一種感情,毛主席想到兒子奔赴朝鮮戰場時,自己因為工作繁忙未能去相送,作為父親,誰又不想和死去的兒子見上最后一面呢?這個要求作為主席是能做到的,也是合情合理的。父子情深在這簡簡單單的一句話中袒露無遺。“哪個戰土的血肉之軀不是父母所生,不能因為我是國家主席,就要搞特殊。不是有千千萬萬志愿軍烈士安葬在朝鮮嗎?岸英是我的兒子,也是朝鮮人民的兒子,就尊重朝鮮人民的意愿吧。”想到還有很多的父母不能和在朝鮮戰場上犧牲的兒女相見,我又怎能特殊呢?于是他做出了將兒子葬于朝鮮的艱難、痛楚的決定。這是偉大父愛的延續,是一位國家領袖從大局考慮問題的理智,是偉人的寬闊胸懷和國際主義精神的見證。選編課文的目的:一是讓我們更進一步的走進偉人的世界,了解偉人和普通人一樣有喪子之痛,又有著不同于普通人的寬廣胸懷;另一方面進一步通過課文中動作、語言、神態的描寫,體會人物的內心,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學習描寫人物的方法。本課教學的難點在于通過課文中動作、語言、神態的描寫,體會人物的內心,體會毛主席喪子后極度悲傷的心情和常人難有的寬廣胸懷。教學的重點是通過課文中動作、語言、神態的描寫,體會人物的內心【寫作背景】 青山處處埋忠骨這篇課文是人教版五上年級第八單元的二十七課。本文主要講了毛主席的愛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戰爭中光榮犧牲后,毛主席得知這個噩耗后極度痛苦的心情和對岸英遺體是否歸葬的抉擇過程,表現了毛主席常人的情感,超人的胸懷。全文以毛主席的思想感情變化為線索,先寫彭德懷從朝鮮發出來的有關毛岸英犧牲的電報內容和毛主席收到電報后的巨大悲痛;再寫彭司令要求送回岸英遺體,而金日成主席要求把岸英葬在朝鮮的意見分歧,面對這兩種抉擇,毛主席的矛盾心理,最后作出了將愛子葬于朝鮮的艱難、痛楚的決定;之后寫毛主席強忍悲痛,在電報上寫下了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尸還的批示。文章截取最能表現人物精神境界的一個片段,通過細節描寫反映出毛主席的崇高境界,展示了他凡人的情懷和不同凡人的胸懷,讀后讓人肅然起敬。【與文章相關的資料介紹】題目的典故“馬革裹尸”出自后漢書馬援傳,東漢名將馬援曾說“男兒要當死于邊野,以馬革裹尸還葬耳。”清代龔自珍將前人的意思推進了一層,因而有了已亥雜詩之一中的“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尸還”的名句。“忠骨”指忠臣的遺骸,在這里指毛岸英烈士的遺體。“何須”指為什么要,含有“用不著,不用”的意思。“馬革裹尸”就是用戰馬的皮把尸體包裹起來。這句話的意思是革命者既然把整個身心都獻給了祖國,至于死后是否要把尸體運回家鄉安葬,那倒無需考慮,即使長眠于異國的土地上又有何妨。這里既是對毛岸英烈士的高度評價,又表明了毛主席對兒子遺體安葬問題的態度,即尊重朝鮮人民的意愿,將兒子葬于朝鮮,充分顯示了他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博大胸襟。毛澤東資料毛澤東(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潤之(原作詠芝,后改潤芝),筆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國革命家、戰略家、理論家、詩人,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和領袖,毛毛澤東思想的主要創立者。從1949年到1976年,毛澤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最高領導人。他對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發展、軍事理論的貢獻以及對共產黨的理論貢獻被稱為毛澤東思想。毛澤東擔任過的主要職務幾乎全部稱為主席,所以被尊稱為毛主席。毛澤東被視為現代世界歷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時代雜志將他評為20世紀最具影響100人之一。毛岸英資料毛岸英(1922年10月24日-1950年11月25日),本名遠仁,字岸英,初名永福,湖南湘潭人,是毛澤東與其妻子楊開慧的長子,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犧牲。安葬于朝鮮平安南道檜倉郡的中國人民志愿軍烈士陵園。1922年10月24日,毛岸英出生在湖南省長沙市。8歲時,由于母親楊開慧被捕入獄,毛岸英也被關進牢房。楊開慧犧牲后,地下黨安排毛岸英和兩個弟弟來到上海。后來,由于地下黨組織遭到破壞,毛岸英兄弟流落街頭。他當過學徒,撿過破爛,賣過報紙,推過人力車。1936年,毛岸英和弟弟毛岸青被安排到蘇聯學習。在蘇聯期間,他開始在軍政學校和軍事學院學習,以后參加了蘇聯衛國戰爭,曾冒著槍林彈雨,轉戰歐洲戰場。1946年,毛岸英回到延安,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毛岸英遵照毛澤東“補上勞動大學這一課”的要求,在解放區搞過土改,做過宣傳工作,當過秘書。解放初期,任過工廠的黨委副書記。他雖然是毛澤東的兒子,但是從來沒有因自己是領袖的兒子而欺壓百姓,相反,總是處處嚴格要求自己,努力和普通勞動群眾打成一片。1950年10月參加中國人民志愿軍,1950年11月25日在美軍空襲中犧牲。2009年9月14日,他被評為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之一。2009年10月5日,溫家寶來到毛岸英烈士墓前獻上花束。他對著毛岸英的塑像說:“岸英同志,我代表祖國人民來看望你。祖國現在強大了,人民幸福了。你安息吧。”抗美援朝抗美援朝,又稱抗美援朝運動或抗美援朝戰爭,是20世紀50年代初爆發的朝鮮戰爭的一部分,僅指中國人民志愿軍參戰的階段,也包括中國人民支援朝鮮人民抗擊美國侵略的群眾性運動。1950年7月10日,“中國人民反對美國侵略臺灣朝鮮運動委員會”成立,抗美援朝運動自此開始。10月,中國人民志愿軍赴朝作戰,拉開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序幕。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志愿軍得到了解放軍全軍和中國全國人民的全力支持,得到了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的配合。1953年7月,雙方簽訂朝鮮停戰協定,從此抗美援朝勝利結束。1958年,志愿軍全部撤回中國。10月25日為抗美援朝紀念日。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維護了亞洲和世界和平,鞏固了中國新生的人民政權,打破了美帝國主義不可戰勝的神話,頂住了美國侵略擴張的勢頭,使中國的國際威望空前提高,極大地增強了中國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為國內經濟建設和社會改革贏得了相對穩定的和平環境。抗美援朝戰爭無可爭議地表明,“由外國帝國主義欺負中國人民的時代,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而永遠宣告結束了。”【與課文相關的其他資料】與抗美援朝有關的文藝作品.1.電影。飛虎上甘嶺長空比翼友誼三八線上烽火列車奇襲英雄坦克手英雄兒女打擊侵略者碧海紅波激戰無名川長空雄鷹心弦心靈深處戰地之星毛澤東和他的兒子神龍車隊鐵血大動脈北緯三十八度三八線上的女兵等。此外,還有反映抗美援朝時期反特及其他題材的電影:斬斷魔爪徐秋影案件前方來信鐵道衛士慧眼丹心等。為了和平黃水謠集結號等電影也涉及到了有關抗美援朝的內容。2. 紀錄片。共和國戰爭-抗美援朝秘史較量半個世紀的回響鴨綠江邊的記憶沒有鐵絲網的戰俘營跨過鴨綠江斷刀-朝鮮戰場大逆轉等。3.現代京劇。奇襲白虎團4.歌曲。在抗美援朝時期創作的有關歌曲及后來反映抗美援朝題材電影中的插曲有:中國人民志愿軍戰歌中國人民志愿軍進行曲來一個殲敵的大競賽我們熱愛和平但也不怕戰爭志愿軍高射炮兵消滅細菌戰全世界人民團結緊轉盤槍和手榴彈抗美援朝進行曲我的祖國英雄贊歌等。毛澤東的為祖國和人民犧牲的六位親人1.1929年,妹妹毛澤建犧牲,時年24歲毛澤建,1905年10月生,湖南湘潭韶山人,從小過繼給毛澤東的父母做女兒。1921 年春,隨毛澤東到長沙,進崇實女子職業學校和長沙自修大學補習學校學習。1923 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秋考入衡陽省立第三女子師范學校。1926年夏,受黨指派與丈夫、共產黨員陳芬在衡陽開展農民運動。1927年11月擔任中共衡山縣委組織和婦運委員。1928年初,參加朱德、陳毅領導的湘南起義,擔任耒陽縣游擊隊隊長。1928年5月的一次戰斗中,毛澤建和陳芬先后被敵人逮捕,敵人殺害了陳芬。不久,毛澤建被井岡山根據地的紅軍救出。面對敵人的猛烈反撲,為了不拖累同志們,身懷有孕和負傷的毛澤建堅決要求留在當地隱蔽,產后,不幸再次被捕。敵人抓到毛澤建后,以她“系毛主席之妹,馬日前后,均負共黨要職”,把她從耒陽押到衡陽,后又押到衡山,使用封官許愿和酷刑拷打,妄想從這位共產黨員、女游擊隊長身上撈到我黨的重要機密和軍事行動計劃,但毛澤建始終堅貞不屈。她在獄中寫下了“誓死為黨”,“毛澤東是大有希望的,革命一定會勝利”等血書表達自己對黨的赤膽忠誠。1929年8月20日,毛澤建高呼“打倒蔣介石!”、“中國共產黨萬歲!”等口號,英勇就義于湖南衡山縣馬廟坪,時年24歲。2.1930年,夫人兼戰友楊開慧被國民黨反動派殺害,時年29歲楊開慧1901年生,1920年冬,同毛澤東在長沙結婚。192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在中共湘區委員會負責機要兼交通聯絡工作。1930年11月14日被國民黨反動派殺害。楊開慧是出身于長沙一家書香門第的閨秀,不僅是毛澤東早年革命活動的伴侶,也是一位賢妻良母,同時還是中國共產黨最早的女黨員之一。楊開慧在毛澤東早期情感生活中占有重要位置,是毛澤東風華正茂時浪漫愛情另一半的營造者,而她29歲短暫的生命歷程,又與我黨波瀾起伏的革命斗爭歷史緊緊相聯,她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戰斗的一生。3. 1935年,胞弟毛澤覃犧牲,時年29歲毛澤覃,1905年生,湖南湘潭縣韶山沖人。受長兄毛澤東的影響,1921年在長沙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后到常寧縣水口山等地從事工人運動。1923年10月轉入中國共產黨。1928年初任遂川縣游擊大隊黨代表。后奉命帶隊參加接應朱德、陳毅部隊與井岡山部隊會師。同年5月任中國工農紅軍第4軍31團3營黨代表,參加了龍源口等戰斗。經受戰爭實踐的磨練,毛澤覃很快成長為紅軍的一名優秀指揮員。由于卓有戰功,曾獲一枚二級紅星獎章。1934年10月中央紅軍主力長征后,留下堅持游擊戰爭,任中共中央蘇區分局委員、紅軍獨立師師長、閩贛軍區司令員。在極端艱苦的條件下,毛澤覃率部轉戰于閩贛邊界的崇山峻嶺,風餐露宿于山谷密林,不斷尋找戰機,打擊敵人。1935年4月26日,在江西瑞金紅林山區被國民黨軍包圍,為掩護游擊隊員脫險,英勇犧牲,時年29歲。4. 1943年,胞弟毛澤民犧牲,時年47歲毛澤民,1896年4月3日生,湖南湘潭韶山人。1921年秋,在毛澤東創辦的湖南自修大學半工半讀,同時為黨籌集管理經費。同年底加入中國共產黨。1938年2月,受黨中央派遣,毛澤民化名周彬,與鄧發、陳潭秋等同志在新疆從事統戰工作。1942年9月17日,毛澤民和陳潭秋等共產黨員被反動軍閥盛世才逮捕。在獄中,毛澤民堅貞不屈,視死如歸,義正詞嚴地回答:“決不脫離黨,共產黨員有他的氣節。”“我不能放棄共產主義立場!”1943年9月27日,毛澤民與陳潭秋等共產黨員被敵人秘密殺害,時年47歲。5. 1946年,侄子毛楚雄犧牲,時年19歲毛楚雄是毛澤覃的兒子,毛主席的侄子,1927年出生,毛澤覃犧牲時毛楚雄才8歲。1945年9月,毛楚雄隨359旅北上。他雖年輕,但肯學肯干,積極參加籌糧和收稅等工作。不論挑谷、押船或派糧、籌款,他樣樣參加,不怕苦不怕累。1946年6月,抗戰勝利后不久,國民黨反動派發動全面內戰,其首要目標是妄圖圍殲地處鄂東、豫南的中原解放軍。當時,毛楚雄隨部隊突圍。8月中旬,毛楚雄與幾位扮成商人的同志到達文家廟山村,當夜就借宿在農戶人家。不料被當地偽保長發現。第二天一早,當他們向老鄉告辭后剛出村不遠,偽保長就帶著一伙手持兇器的保丁追趕上來,對他們盤問、搜查。偽保長猜測他們中肯定有共產黨,因此硬是逼著他們承認自己身份。反動派看毛楚雄最小,想從他身上打開突破口。毛楚雄沉著回答:“我是個學生,什么都不知道。”偽保長見問不出個結果,惱羞成怒,窮兇極惡地對劊子手們下達命令:“殺!給我殺。”毛楚雄和其他同志全部慘遭毒手。毛楚雄犧牲那年僅19歲。他是毛澤東家族為革命犧牲的6位烈士中最年輕的一位。6. 1950年,兒子毛岸英犧牲,時年28歲。毛主席的長子毛岸英,1950年10月參加中國人民志愿軍,被稱為中國人民志愿軍的“第一個志愿兵”。同年11月25日在志愿軍總部駐地朝鮮大榆洞犧牲。他是毛主席一家為了中國人民的革命事業獻出的第六位親人。毛岸英,1922年10月出生在湖南省長沙市。8歲時,由于母親楊開慧被捕入獄,毛岸英也被關進牢房。楊開慧犧牲后,地下黨安排毛岸英和兩個弟弟來到上海。以后,由于地下黨組織遭到破壞,毛岸英兄弟流落街頭。他當過學徒,撿過破爛,賣過報紙,推過人力車。毛澤東得知毛岸英犧牲的消息后,強忍喪子之痛,緩緩地說:“打仗總是要死人的。中國人民志愿軍已經獻出了那么多指戰員的生命,他們的犧牲是光榮的。岸英是一個普通戰士,不要因為是我的兒子,就當成一件大事。”課后作業基礎積累大鞏固一、比一比,組詞語。黯( ) 原( ) 殊( ) 以( )暗( ) 愿( ) 株( ) 擬( )赴( ) 練( ) 西( ) 著( )撲( ) 煉( ) 犧( ) 躇( )二、在括號里填上恰當的量詞(分)一()電報一()香煙一()枕巾一()戰斗一()臥室一()飛機一()分離 一()父親 一( )烈士閱讀能力大提升三、課文整體梳理:按照文中的敘述順序把下列各環節排列起來。秘書將電報記錄稿交主席簽字的一瞬間,主席下意識地躊躇了一會兒,那神情分明在說,難道岸英真的回不來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見了?主席黯然的目光轉向窗外,右手指指寫字臺,示意秘書將記錄稿放在上面。第二天早上秘書來到毛主席的臥室毛主席已經出去了記錄稿被放在了枕頭上下面是被淚水打濕的枕巾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尸還。1.請在“”里填上恰當的標點符號。2.解釋下列詞語。(1)躊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黯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電文稿下是被淚水打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