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編版(五四制)一年級下冊語文 15 文具的家 教學反思.docx
文具的家 教學反思(一)優點:文具的家這篇課文通過媽媽和貝貝的對話,教會學生要整理、保管好自己的文具。要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有較為豐富的積累和良好的語感,注重情感體驗。讀好對話是本課朗讀教學的重點,特別是第3、4、5自然段對話的形式,在整節課中反復的指導朗讀,先是自由讀,讀得好的同學示范讀,小組比賽讀,分角色讀,讓孩子們有朗讀的興趣,喜歡上朗讀,所以我就用欣賞的方式表揚他們讀的越來越好,調動他們的積極性。通過朗讀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和趣味。并鼓勵學生養成愛護文具的好習慣。不足之處:寫字時間太短。每節課最起碼有10分鐘的寫字時間,先讓學生觀察字的結構以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關于寫字的指導,對于左右結構的字,口訣:一看左右,二看上下,三看重要筆畫。這樣讓學生更加明確左右結構的字該怎樣寫的好看又正確。然后互相交流每個字的間架結構和筆順規則,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把生字書寫得正確、美觀。(二)本單元是圍繞“習慣”這個主題,4篇課文都滲透著責任意識和良好習慣的養成。文具的家這篇課文通過媽媽和貝貝的對話,教會學生要整理、保管好自己的文具。一、教學效果:文具的家這篇課文內容很符合一年級學生的特點,所以結合學生的實際來教學,會起到比較好的效果。因此,開課伊始,我就出示學生們丟失的文具引起他們的注意,以讓他們幫助文具找家的方式引入課文,激起他們閱讀的興趣。同時,在教學過程中,特別出示媽媽說的話,讓他們結合自身的情況來說說自己有沒有犯過這樣的錯誤,媽媽有沒有說過類似的話來引起學生的共鳴,從而讓學生深刻體會到要愛護文具,養成將物品收拾整齊的良好習慣。最后舉行一場整理書包的比賽,從言到行,讓學生自己動手,去親身感受將文具收拾好是一種怎樣的體驗,從而鞏固所學。二、成功之處:這篇課文的開頭我同樣用了猜謎的方式來進行導入,學生對于這種方式通常很感興趣,當謎底“手”揭示的時候,我在“手”之前加了個(),讓他們在里面填上合適的形容詞,于是“美麗的”“可愛的”之類的形容詞就有好多,當有一個學生提到“胖乎乎的”時候,我抓住了這個詞語將其導入進今天的課文中,在這堂課中我覺得我用的這個課前導入是比較成功的。第一課時注重的是生字詞的識記,在教生字的過程中,我采用了齊讀、開火車讀及男女聲朗讀等方式來進行,學生很喜歡這種朗讀方式,所以氣氛也顯得比較熱烈,在這里我還套用了一個“小小播音員”的游戲來幫助記憶生字,效果比以前的死記硬背要強的多。本堂課以讀書訓練為經,語言文字訓練為緯,引導學生采用“自讀、自悟、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以饒有興趣的讀、想、議、寫等方法,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過程,促進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教師運用多媒體,創設多種情景,使學生完全置身于課文所描繪的情景之中,寓教于樂,充分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使他們能更好地學習課文。三、不足之處:在識字形這一環節中,我的教學任務也落實得不夠充分。因為在識字形這一環節中,應該讓學生多說,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去鞏固識字的方法,學生的回答可能會更加的有趣和精彩。在指導書寫時,我沒有注重與過去生字的聯系,比如說“看”和“著”,缺乏知識的連貫性是我教學思路上所不足的。四、改進措施:引導學生從生活中識字這一環節中,我介紹了這樣一種識字的方法之后,也可以適當地讓學生說說“你能用這種好方法記住哪個字”,這樣才能既教會了學生一種新的方法,又能讓學生學以致用,才能更好地落實自己的教學任務。(三)這篇課文主要講述了鉛筆、橡皮隨便亂丟的貝貝小朋友在媽媽的教育下,為鉛筆、橡皮、轉筆刀找到了它們的家文具盒,并且學會每天收拾檢查文具盒中的小伙伴是否一起回家。告訴學生要養成愛護文具的好習慣,不要隨便亂丟學習用品。一、教學成果1.圖片導入,增加閱讀興趣。開課伊始 ,我就出示學生們丟失的文具引起他們的注意,以讓他們幫助文具找家的方式引入課文,激起他們閱讀的興趣。2.結合自身實際,引發學生共鳴。在教學過程中,特別出示媽媽說的話,讓他們結合自身的情況來說說自己有沒有犯過這樣的錯誤,媽媽有沒有說過類似的話來引起學生的共鳴,從而讓學生深刻體會到要愛護文具,養成將物品收拾整齊的良好習慣。最后舉行一場整理書包的比賽,從言到行,讓學生自己動手,去親身感受將文具收拾好是一種怎樣的體驗,從而鞏固所學。3.“讀一讀,記-記”以火車的形式呈現,使組詞更具趣味性。引導學生在本課13個要認的生字和7個要寫的生字中挑選其他生字作為“火車頭”,組詞建立“車廂”,如:教師抽取生字卡片“具”作為“火車頭”,學生組詞“文具、家具、工具、具體”組建“車廂”。二、成功之處1.本堂課以讀書訓練為經,語言文字訓練為緯,引導學生采用“自讀、自悟、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以饒有興趣的讀、想、議、寫等方法,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過程,促進對課文內容的理解。2.運用多媒體,創設多種情景,使學生完全置身于課文所描繪的情景之中,寓教于樂,充分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使他們能更好地學習課文。三、不足之處1.在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的表述上偏向品德課的表述,這是專業素養不過關的一種表現。教學重點我設定為:能初步養成整理文具、愛護文具的好習慣,并有意識地培養生活中的好習慣,這其實不是語文課的教學重點,一年級的課堂并不能偏重中心思想,應當重新定位我的教學重點,如:理解并學會運用“一就”和“是的家”兩個句式。2.精讀課文,應當分配好第一課時和第二課時的教學任務,第一課時講過的內容,第二課時不宜過多講授。我在復習課文的一二自然段時,用時過多,導致課堂環節有所失衡。3.整節課的朗讀環節略單調,應該加重朗讀的比重,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讀中收獲。四、改進措施1.一年級的語文課應該多一些童趣,可以把各種兒歌、童謠帶進課堂,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語文。如:可以把一年級上冊“藍天是白云的家”這首兒歌作為課堂的導入,這樣前后的知識聯系起來,學習更具系統性。2.寫字教學應當找到恰當的方法,整組教學,讓學生找到生字之間的共同點,這樣他們學起來才事半功倍。如本課的“找”和“次”可以整組教學,應該先讓學生觀察這兩個左右結構的字有何異同,再開始教學。另外,還要教給學生寫字評價的方法,讓學生可操作、會評價。3.針對本課特點,可以設置“體驗式朗讀”,如讓學生飾演貝貝和媽媽,讓她們讀出不同人物當下的心情和語氣。4.教學應該體現在課堂的每一個細節,而非為了講授而講授。如本課的 “一就”,正好可以結合“好習慣的培養”,讓學生進行說話練習:“我一回到家,就把脫下的外套_______;我一洗完臉,就把毛巾________”等,這樣的設計更為巧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