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綜合實踐活動教案-花邊教學設計(全國通用).doc
教學課題花邊課型新授課本課題教時數:一 本教時為第 一 教時 備課日期 12 月 5 日教學目標:1.認知花邊是圖形的重復延伸。2.培養學生折、畫、剪等動手能力,掌握制作技法。3.培養學生大膽創造的意識,體驗花邊圖案的美感。4.培養學生造型設計能力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學重點、難點:認識花邊圖案的圖形特點。花邊的設計、制作。教學準備:教師準備:花邊的范例、范圖、學生作業用紙等。學生準備:布置學生收集有花邊的東西(例:手帕、餐巾布,碗、蝶、瓶子、布娃娃等)、剪刀、膠水、臘光紙、繪畫材料、被裝飾的塑料瓶等。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一、欣賞導入,激發興趣PPT展示有花邊的物品。同學們,先請大家來欣賞幾張圖片。1同學們,欣賞之后,你知道這些是什么呀?2花邊在我們的生活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呢? 3花邊的排列有規律嗎?(出示圖片)4找一找我們生活中的花邊都在哪兒?如:手帕、餐巾臺布、床單、布簾、衣服、熱水瓶、碗、蝶、瓶子、畫框、輪胎紋理等。(花邊在生活中無處不在,勞動技術在我們生活中運用的廣泛。)二、探索研究,掌握技巧1今天我們就要用學習剪紙花邊?(板書:花邊)2你認為制作剪紙花邊的第一步是什么?(折)怎么折?(多次對邊折PPT強調,教師示范。)我們一起來折一折。3剪花邊制作的第二步是什么?(畫)畫,也就是設計的過程,這個很關鍵。PPT出示圖片,在設計時,為了使圖案與圖案相連,一定要考慮紙與紙之間的“兩個連接點”。(展示一張圖片中,愛心的成品,聯系圖中的連接點,強調指出:紙兩邊的點不要剪斷,一定要有物與物有連接的地方。)我們來畫一畫半個愛心,注意“連接點”的設計。4判斷:PPT出示設計好的對折圖案,請同學們指出連接的點。5第三步:畫好后,我們就要開始“剪”了。剪的時候我要細心、耐心。(教師適當提示:在折好的紙上畫出要剪的紋樣,剪掉空白處,留下色彩花紋展開成連接的圖案。)6最后打開我們剪好的花邊。(教師提示:花邊可以橫著排列,豎著排列。)三、設計制作,檢驗所學1開展花邊設計比賽現在啊!服裝廠要召開一次花邊征集比賽,你想設計什么樣的花邊呢?(提示:首先要考慮到那個圖案是否能對折。)2我請兩位同學到黑板上來設計,(在學生的設計中,檢驗“連接點”的設計)點評。3學生制作,師巡視輔導提出注意點:設計有“連接點”, 安全使用剪刀,同桌互相幫助。四、表演展示,優化評價每個小組推選出一位時裝模特,把本組內好的花邊裝飾在這位小朋友身上。完成后上臺展示。小組介紹自己組內的作品,突出精品介紹。(教師及時發現閃光點,兼顧制作慢的小組。)每一組研究后把小花送給你認為好的那一組的模特兒,看哪組獲得的小花最多。頒發獎品。五、拓展漂亮的花邊還有許多“好朋友”,比如團花、拉花。希望同學們回家設計出更多、更美的剪紙作品來裝點我們的生活。六、收拾與整理將剪下的紙屑等雜物放進紙簍,將還可利用的材料規類,收拾整齊。學生觀察,指名回答花邊。學生指名回答花邊具有裝飾、美觀的作用,能使一件原本單調的物體更加美觀、豐富。學生指名回答是由一個或一組圖案不斷重復排列延伸。它可以橫著排列,也可以豎著排列。學生觀察,學生折疊。學生觀察并思考,指名回答。學生交流。學生按正確的方法操作,教師巡視檢查,發現問題及時糾正。學生自評互評。學生展示作品。學生參與評獎。學生欣賞觀察。學生整理課桌。讓學生尋找我們身邊的花邊,容易產生情感共鳴,形成“花邊在生活中無處不在”的概念。也讓學生體會到勞動技術在我們生活中運用的廣泛,讓學生產生“我也想學會制作花邊”的愿望,培養學生主動參與、主動實踐的意識和行為。學好信息技術本領可以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美好,讓我們的視野更加豐富,把這種“生活化”理念滲透到我們的信息技術課堂中,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探究的欲望,有助于教學目標的有效達成。讓學生在對花邊的特點及花邊組成規律的探究過程中,主動研究、集思廣益、獲取知識,從而突破剪花邊中的重難點。同時,教師直觀的操作,學生切實地操作體驗,也為解決重難點提供了平臺。設計、創作的環節,為學生提供了實踐所學技術的活動平臺,有助于培養學生勇于實踐和善于實踐的心理品質。同桌互相幫助,檢驗設計的形式,融入了自主學習中的合作。“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是一個切入口,也是一種拓展和延伸,讓我們的勞動技術課堂更顯張力,更具活力。以模特兒展示作品這樣新穎的展示形式,一下子就能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在小組評價和相互評價中,讓學生體驗到成功喜悅的同時,自信心得到了提高,興趣也得到了培養。第五教學環節的設計,意在開拓學生的思維。為讓學生更好地學習、傳承中華名族的剪紙技藝奠定好堅實的基礎。養成學生課后自己整理的好習慣。授后小記:授課日期 12月21-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