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教版四年級下冊科學 《運動的快與慢》教案.doc
粵科版版科學四年級18課時教學設計課題 運動的快與慢單元3學科科學年級四年級學習目標1、能用兩種方法研究小車運動的快慢。2、認識不同交通工具的速度。3、能通過實驗探究小車運動的快慢與哪些因素有關,并在教師的指導下能用控制實驗條件的方法設計實驗。重點1、如何描述一個物體運動的快與慢。2、認識不同交通工具的速度。難點在比較實驗中學習如何控制實驗變量。教學過程教學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導入新課一、問題引入。1、出示情景圖,讓同學們思考:問題1:問題1:琪琪和波波在干什么?(他們在看成績公布欄的短跑成績。)問題2 :研研和波波都拿了第一名,你能判斷出誰跑得更快嗎?(不能。)問題3:有什么方法比較誰跑得更快?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運動的快與慢。(板書運動的快與慢)觀察圖片思考問題回答問題通過觀察圖片,讓同學們產生疑問,激發學習興趣。從實際生活現象出發,學生體會更深講授新課一、活動一 怎樣比較快慢1、觀看短跑比賽視頻。2、思考討論:問題1:短跑比賽中什么是相同的?(距離是相同的。)問題2:怎樣判斷誰最快誰最慢?(誰最先到達終點誰就最快,誰最后到達終點就最慢,也就是誰用的時間最少,誰就最快,誰用的時間最多,誰就最慢。)運用測量的方法能準確比較物體運動的快慢。3、任務:比較兩輛小車行駛的快慢。4、思考:想一想用什么方法來比較兩輛車行駛的快慢?(測量兩輛小車行駛相同距離需要的時間。)還有其他方法嗎?(還可以比較相同時間內小車行駛的距離。)動手操作實驗。5、實驗一:比較兩輛小車相同距離所用的時間。實驗器材:兩輛小車、秒表、卷尺、彩帶兩條、透明膠等。實驗步驟:a、用卷尺測量出1米的距離,用兩條彩帶做上記號,分別表示起點和終點。b、一名同學負責將兩輛小車放在起點處,另一名同學負責用秒表記錄時間。c、當秒表開始計時時,迅速讓小車從起點出發。d、記錄時間。6、填寫實驗記錄表。7、實驗二:比較相同時間內小車行駛的距離。實驗器材:兩輛小車、秒表、卷尺、彩帶一條、透明膠等。實驗步驟:a、用彩帶標記一個起點。b、一名同學負責在起點處啟動兩輛小車,另一名同學用秒表倒計時15秒。c、用卷尺測量相同時間內小車行駛的距離。8、填寫實驗記錄表。9、繼續思考:通過兩次實驗,我們可以怎樣比較小車的快慢?(相同距離下,小車行駛所使用的時間越短,小車行駛得越快;相同時間內,小車行駛的距離越遠,它運動得越快。)物體運動的快慢與什么有關?(物體運動的快慢與時間、距離有關。)二、活動二 認識交通工具的速度人們通常用速度的大小來描述物體運動的快慢。不同的交通工具運動速度不同,有的速度大,有的速度小。1、出示圖片,了解各種交通工具的速度。自行車的速度:每小時行駛10千米至60千米小汽車的速度:每小時行駛60千米至120千米火車的速度:每小時行駛90千米至350千米磁懸浮列車的速度:每小時行駛350千米至600千米飛機的速度:每小時行駛800千米至1000千米2、在圖中相應位置填入其他交通工具每小時行駛的距離。三、拓展提高1、思考:若路程不相同,時間也不相同時,那如何去比較運動的快慢呢?( 我們可以運用路程與時間的關系式來比較運動的快慢,路程時間=速度 。)2、運動的快慢可以用(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距離來測量,這就是常說的運動速度。3、一些物體的運動速度。動手操作思考討論思考討論觀察圖片通過動手操作,從實驗數據中得出結論,更加直觀,而且還培養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通過實驗得出的結論,能使學生感觸更深,記得更牢了解生活中常見的交通工具的速度課堂小結談一談本節課的收獲,和大家分享一下吧!板書運動的快與慢距離相同,小車行駛的時間越短,速度越快時間相同,小車行駛的距離越遠,速度越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