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三年級下冊科學1.1.運動和位置 教案+反思.doc
1.運動和位置【教學目標】1.知道生活中常見的運動現象。2.能夠利用參照物判斷某一物體是運動的,還是靜止的。3.能用一些表示方位的術語描述自己的位置。【教學重難點】1.能夠利用參照物判斷某一物體是運動的,還是靜止的。2.能用一些表示方位的術語描述自己的位置。【教學準備】方位圖,皮尺,教學課件、校園地圖等。【教學過程】一、情境導入,聚焦問題。1.教師出示教學課件,展示人或物運動的場景,提問學生看到什么現象?2.學生匯報:圖(視頻)中的人或物在運動。3.教師站在黑板前,提問學生老師的位置。4.學生討論回答。5.教師提問學生:我們應該怎樣判斷物體的運動和位置呢?(板書課題)6.學生相互討論,并根據經驗做出回答。二、學單導學,自主探索。1.觀察前,明確觀察的要求。從哪些方面展開細致認真的觀察。教師出示課件,展示實驗過程。2.實驗一:觀察物體運動的圖片。(1)教師繼續提供關于運動的圖片(仿照課本P2關于運動的插圖),并提問:左側的圖與右側的圖相比哪些物體(或人)運動?哪些是靜止的?(2)學生觀察并做好記錄,教師指名學生回答問題。3.實驗二:用方位和距離描述位置。(1)教師請兩位同學,仿照課本P3探索2、3展開實驗:先讓兩人靜止不動,讓其中一人用方向和距離來描述自己的位置;然后再讓中心的同學靜止不動,外圍同學多次改變位置,同時用方向和距離來描述。(2)教師在實驗中提問學生,臺下同學觀察實驗并回答問題。4.實驗三:教師出示校園地圖,指導學生描述自己在校園中的位置。(1)教師點名學生觀察校園地圖,找出自己當前的位置并作出描述。(2)學生觀察地圖,作出匯報。(3)教師指定校園中某一地點,指名學生對該地點的位置作出描述。(4)學生相互討論并作出匯報。三、深入研討,建構認識。1.判斷物體是運動的還是靜止的。(1)教師提出問題:我們怎樣判斷物體是運動的還是靜止的?(2)學生進一步觀察物體運動的圖片。(3)學生說一說判斷的依據。(4)總結:教師告訴學生判斷物體是運動的還是靜止的需要選定一個固定參照物,再比較前后位置相較于參照物是否變化。2.描述自己的位置。(1)教師提出問題:我們應該怎樣描述自己的位置,在描述位置時我們需要借助什么?(2)學生說一說自己描述位置的方法。(3)總結:教師告訴學生在描述自己的位置時需要選定某一位置或事物,然后再運用方向和距離描述位置。四、拓展應用,深化認識。閱讀資料:閱讀課本P3拓展資料,標注汽車的位置。【板書設計】運動和位置【教學反思】在本節課的教學設計與教學過程中,我努力做到遵循小學科學課程標準,努力成為學生學習科學知識的伙伴和激勵者以及科學教學的調控者。在教學過程中盡量以學生已有的經驗為出發點,引導學生根據生活中現象總結科學知識;鼓勵學生參與教學實驗活動,并討論觀察到的現象,集思廣益得出結論;在課前做好教學準備,根據教學內容提供各種教學用具,較好地發揮好教學課件對課堂教學的輔助作用。在本節課教學中,我還發現自身語言素質與科學素養需要進一步提升。在今后的教學中,需要不斷磨煉自己的教學能力,不斷學習以提高自身的科學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