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一年級下冊科學1.2 誰輕誰重(教案).doc
教科版小學科學一下1.2誰輕誰重教案課題發現物體的特征單元一單元學科科學年級一年級學情分析對一年級學生來說,在第1課的觀察活動中,他們可能已經注意到不同物體的輕重不同,可以用掂的方式來比較。但是,這種簡單的方式能否準確比較物體的輕重呢?學生會發現,對于兩個物體輕重的比較,不同的人可能會給出不同的結果,尤其是當兩種物體的輕重差不多的時候,就很難用“感覺”的方法來判斷。這就引發了學生的進一步思考:如何更為準確地判斷物體的輕重?針對一年級學生,教科書提供了一種簡單的測量方法,即運用簡易天平來稱量,并通過觀察、簡單統計等多種手段,完成對5種物體的輕重排序。教科書用圖片的方式提示了用回形針(標準物)稱量乒乓球、木塊、塑料塊、小橡皮、大橡皮5種物體。教學中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補充其他的測量方法。學習目標1.科學概念目標知道不同的物體輕重不同,物體的輕重是可以測量的。知道可以通過預測、掂量、稱量等方法來比較不同物體的輕重,稱量比預測和掂量能更準確的比較物體的輕重。知道用不同材料做成的大小相同的物體,它們的輕重可能不同。2.科學探究目標會使用簡易天平,比較不同物體的輕重,輕重和大小適當的物體可作為稱量的標準物。會用一定的方式記錄不同物體的輕重。3.科學態度目標能在預測、掂量中發現問題,進一步增強探究物體輕重的欲望,并尋求科學的解決問題的辦法。4.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意識到工具能給人類的生產生活帶來便利。重點知道質量是物體的基本特征之一,并且可以被測量。難點能用掂量、稱重等測量方法比較出物體的輕重,不同的測量方法可能導致比較結果的準確程度不同。教學過程教學環節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設計意圖1.新課聚焦展示課件,哪個輕,哪個重?我們如何知道物體的輕重?(1) 用身體感知物體的輕重。方法:抬一抬、推一推、掂一掂等。(2)用測量儀器稱重。常見的測量儀器有:電子秤、天平等。教師點撥:生活中我們對物體輕重的判斷,一方面來自于我們的感受,如用手抬、拎、推、掂量物體,另一方面來自于稱量的結果,如用秤、天平測量。注意:采用觸摸的方式是不能判斷物體的輕重的。那么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關于物體的輕重,揭示課題誰輕誰重。學生猜測,根據生活經驗回答。對生活中的物體進行質量的比較,調查學生對比較輕重方法的原有認知水平,了解學習前的概念掌握程度,為認識并實踐科學的比較方法奠定基礎,激發學生繼續探究的欲望。2. 科學探索用不同的方法,將下列物體按輕重排序。(乒乓球、木塊、塑料塊、小橡皮、大橡皮)1、預測預測是根據現有的證據和已有的經驗,對事物或現象的未來做出推測。我們預測這些物體由輕到重的結果是塑料塊、乒乓球、小橡皮、木塊、大橡皮。2、 掂一掂操作方法:(1)把手心朝上,伸出前臂,微微翹起。(2)要保證伸出的前臂有已有的長度和高度。(3)把要掂量的兩個物體分別放在手心,輕輕的掂一掂,比較輕重。我們掂量這些物體由輕到重的結果是乒乓球、塑料塊、木塊、小橡皮、大橡皮。如果物體輕重差異很小,我們用手就很難判斷誰輕誰重。教師點撥:掂量是我們生活中常用的一種判斷物體輕重的方法,這種方法簡單、方便。但是對于一些比較輕、比較小的物體,我們的手就不容易感受出它們的輕重,而對于比較重、比較大的物體,手拿著不容易,便無法掂量了。3、 秤一稱(1) 認識簡易天平的結構(2)簡易天平的使用方法。(1)將天平放置在一個水平的桌面上。(2)調節天平的平衡,把要稱量的物體放入左邊的托盤里。(3)把回形針一枚一枚的放入右邊的托盤里,直到天平平衡為止。我們稱量這些物體由輕到重的結果:4、把三次排序的結果記錄下來教師點撥:判斷一些物體的輕重,利用我們的經驗去預測或是用手的感覺去掂量可以幫助我們粗略地做出一些判斷。但是物體并不是體積越大就越重、體積越小就越輕,還與它們的材質(密度)有關。使用天平稱量可以讓我們科學準確地比較出物體間質量的不同。學生預測物體的輕重,并排序。學生用手掂量這些物體的輕重,并排序。學習使用天平,并使用天平測量物體的重量。借此活動了解學生的已有認知。比如,對同樣大小的木塊和塑料塊、相同材質和現狀但大小不同的橡皮,它們輕重學生是如何判斷的。同時在交流的過程中,繼續指導、落實學生良好的表達習慣和傾聽習慣。通過對比,使學生認識到掂量的方法并不能準確的測量物體的重量。認識簡易天平。學會簡易天平的使用方法。通過結果的對比,使學生明白預測和掂量的方法并不能準確的測量物體的質量,只有利用天平稱量的方法更加科學、準確。3. 交流研討研討一:我們三次排序的結果是怎樣的?教師點撥:三次排序的結果不太一樣,用預測與掂量的方法可以幫助我們判斷出輕重比較明顯的物體,但對于輕重不太明顯的物體,就沒有辦法做出準確的判斷了。研討二:哪種方法更準確?說說你的看法。教師點撥:對比這三種方法對物體質量的排序結果,我們發現:(1)兩個相同形狀和材料的物體,越大的越重,越小的越輕。(2)兩個形狀和大小都相同的物體,材料不同,它們的質量不同。(3)空心的物體,最不容易判斷出輕重。(4)利用天平稱量的方法,更加科學、準確。學生交流、討論學生交流、討論,發表自己的看法。目的是讓學生發現,不同的人預測的結果可能不同,甚至差異會比較大,因此預測是不可靠的。第二種掂量的方法仍然是依靠人的感覺,當物體的輕重差不多時,會出現不同的判斷結果;第三種方法得出的結果不僅比較精確,而且適合測量更多的物體4. 課外拓展下面兩個碗形狀相似、大小相同,一樣重嗎?教師點撥:通過前面的活動,我們知道用科學儀器稱量才是最準確的比較物體輕重的方法,因此我們可以把它們放在天平上比較一下。學生根據剛學的知識,說出自己的判斷。問題指向核心概念“大小相同材質不同的物體,輕重可能不同”,比較出“用不同材料做成的大小相同的碗,它們的輕重有可能不同”。作業布置完成同步練習題課后作業課堂小結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能用掂量、稱重等測量方法比較出物體的輕重,不同的測量方法可能導致比較結果的準確程度不同;認識了簡易天平以及簡易天平的使用方法,并利用天平進行比較物體的重量;知道利用天平稱量的方法,更加科學、準確。思考小結內容,鞏固學習知識。板書1.2誰輕誰重如何知道物體的輕重:用身體感知物體的輕重 2.用測量儀器測量 板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