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版(2020)三年級下冊科學全冊教案.docx
- 資源ID:17685 資源大小:261.48KB 全文頁數:114頁
- 資源格式: DOCX 下載權限:游客/注冊會員/VIP會員 下載費用:60金幣 【人民幣6元】
下載資源需要60金幣
【人民幣6元】
| |
溫馨提示: |
支付成功后,系統會自動生成賬號(用戶名和密碼都是您填寫的郵箱或者手機號),方便下次登錄下載和查詢訂單;
|
支付方式: |
![]() ![]() |
加入VIP,下載更多資源 |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載后,可能會被瀏覽器默認打開,此種情況可以點擊瀏覽器菜單,保存網頁到桌面,既可以正常下載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載,請使用電腦自帶的IE瀏覽器,或者360瀏覽器、谷歌瀏覽器下載即可。
4、本站資源下載后的文檔和圖紙-無水印,預覽文檔經過壓縮,下載后原文更清晰
|
大象版(2020)三年級下冊科學全冊教案.docx
準備單元 比較液體的輕重一、教材分析比較液體的輕重是大象版小學科學教材三年級下冊的準備單元,這一單元的科學探究目標是“在教師引導下,嘗試基于所學知識制訂簡單的探究計劃,并運用感官和簡單的工具觀察對象的外部形態特征。”教材從生活中的湯里總是油浮在水上面這一現象引入,提出驗證油比水輕的探究任務。本課從“趣味性”和“目的性”兩方面著手,將最后拓展活動的“調制分層雞尾酒飲品”改為這一活動的載體(需求),設定教學情景,同樣很自然地引出比較液體輕重的話題,拉近了學生與探究主題的距離,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有助于引導學生主動投入到“比較同體積的蜂蜜和牛奶的輕重”的探究活動之中,讓學生經歷制訂簡單探究計劃的過程,并通過搜集證據找到調制分層雞尾酒飲品的方法,從而較好地達成這一單元的科學探究目標。二、學情分析三年級學生首次嘗試制訂實驗探究計劃,教師可以事先提供器材,讓學生選用給定的器材來設計實驗比較液體的輕重,并通過畫圖和文字結合的方式表達比較方法,從而降低制訂探究計劃的難度,以符合三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制訂探究計劃時教師應著重強調所比較的液體的體積要相同,這樣才“公平”。通過公平原則引導學生搜集有效數據,以事實為依據,增強學生的實證意識。而對于公平原則的強調,根本意圖是引導學生理解對比實驗的基本要求。學生只有理解了這一基本要求,才能制訂出嚴謹的科學探究計劃。三、教學目標1.知道觀察前要制訂計劃,了解簡單的探究計劃應具備的內容。2.在教師引導下,制訂簡單的探究計劃。3.運用感官和簡單工具比較液體的輕重,用文字、圖片等方式記錄觀察結果。4.愿意與他人合作,樂于交流,尊重事實,重視證據。四、教學重難點重點:制訂簡單的探究計劃,比較蜂蜜和牛奶的輕重。難點:按照計劃進行實驗,并記錄、分析實驗結果。五、教學準備學生準備:蜂蜜、牛奶、小燒杯、量杯、簡易天平、實驗記錄單等。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等。六、教學過程1.創設情景,揭示主題師:(PPT出示雞尾酒飲品圖片)請大家看屏幕,欣賞雞尾酒飲品圖片。雞尾酒是一種混合飲品,是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的酒或飲料、果汁、汽水混合而成,經調制后不同顏色的液體界面分明,看起來非常漂亮。雞尾酒因其色彩繽紛,口感獨特,深受品酒愛好者的喜愛。師:在雞尾酒中,這些色彩繽紛的分層雞尾酒是非常獨特的。大家想不想知道分層雞尾酒飲品是怎么調制出來的呢?請看視頻。學生觀看調制分層雞尾酒的視頻。師:請同學來說一說,分層雞尾酒是怎樣調制出來的?生:由多種酒和飲料混合出來的。師:那我們混合的時候要先倒什么后倒什么呢?生:(思考)我想調制的時候應該先倒重的再倒輕的。師:非常棒!你為什么這么想呢?生:先倒重的,重的就沉在底下,輕的容易浮在上面,這樣子就不會混在一起。師:反過來會怎樣呢?生:我想它們會混合在一起,不會出現分層的現象了。師:根據不同液體的輕重,先倒重的液體,再倒輕的液體,它們就會出現分層的現象,這就是分層雞尾酒的制作原理。要做一杯分層雞尾酒,需要準備哪些材料呢?怎樣調制呢?生1:要準備幾種顏色不同的酒或者果汁、汽水。生2:把顏色不一樣的液體倒進同一個杯子里面。師:倒的時候要按照什么順序? 生:從重到輕的順序,先倒重的,然后再倒輕的。這樣子它們不容易混合在一起,會出現分層,就會得到一杯色彩繽紛的雞尾酒。師:真棒!你講得又詳細又準確。今天同學們想不想也做一杯分層雞尾酒?生:想!師:今天老師沒有給大家帶來酒,我們小學生是不能喝酒的。我給大家帶來的材料是蜂蜜和牛奶,請同學們用這兩種液體來調制一杯我們自己的“分層雞尾酒”飲品。師:我請一個同學來說說,你打算怎么調?先放牛奶還是先放蜂蜜?生:先放蜂蜜,再放牛奶,把蜂蜜和牛奶倒入同一個杯子中。師:你為什么要先放蜂蜜呢?生:因為我感覺蜂蜜比牛奶重一些。 師:哦!原來他是根據我們剛才所說的原理,配置分層雞尾酒時,要先放重的液體,再放輕的液體。那你確定蜂蜜比牛奶重嗎? 生:我感覺是,不過也不太確定。師:要想確定蜂蜜和牛奶哪個重,我們應該怎么辦呢?生:做實驗! 師:對!要想知道我們的猜想是不是正確,就需要做個實驗,來比較一下它們到底誰輕誰重。(培養學生“尊重事實,養成用事實說話”以及“在科學探究中能以事實為依據”的意識)2.制訂計劃 師:請大家看屏幕提示,小組交流,怎樣比較蜂蜜和牛奶的輕重?(制訂探究計劃需要先了解探究方法和探究過程,因此先引導學生討論怎樣比較蜂蜜和牛奶的輕重)(PPT提示以下內容)溫馨提示:用什么工具來比較?如何比較?怎樣比較才公平?比較輕重時要注意什么?小組討論交流。師:下面我們請幾位同學來說說,你們組打算怎樣比較蜂蜜和牛奶的輕重?生:把蜂蜜和牛奶分別倒進同樣的杯子里,并確保倒入的蜂蜜和牛奶的量一樣多,放在天平上稱一稱。如果天平平衡,說明蜂蜜和牛奶一樣重。師:這位同學講得非常好!還特別強調了倒入的蜂蜜和牛奶的量要一樣多。還有其他比較方法嗎?生1:把蜂蜜和牛奶倒在同一個杯子里面,在底層的重,在頂層的輕。生2:可以用兩個杯子分別倒入蜂蜜和牛奶,然后用秤來比較輕重。師:(出示一大杯牛奶和一小杯蜂蜜)同學們真聰明,找到了好幾種方法。不過有位同學說用兩個杯子分別倒入蜂蜜和牛奶,然后用秤來比較它們的輕重。現在老師用電子秤分別稱一下這杯牛奶和這杯蜂蜜的重量,這樣比較它們的輕重可以嗎? (從學生發言可以看出,有的學生已經理解了對比實驗中“公平”的要求,有的學生還沒有注意到,教師在此設問,以確保所有學生都能理解)生:不可以,不公平。 師:要怎樣比較才公平呢?生:牛奶和蜂蜜的量要一樣多。(師板書:體積相同)師:剛才幾位同學說得都很好,現在我們都知道怎么比較蜂蜜和牛奶的輕重了嗎?生:知道了!師:好,那就讓我們來做個實驗比較一下蜂蜜和牛奶的輕重。不過在做實驗之前,我們要把自己的實驗方法寫下來,這樣就是我們的探究計劃。(讓學生理解什么是探究計劃)師:請同學們看一看,這一份探究計劃中包含了哪些內容呢?(PPT出示探究計劃示例)生:首先是制訂計劃的同學的姓名和小組,其次是研究的問題,還有這個同學對問題的猜想,最后是準備選用的實驗器材。師:說得很全面。今天老師給大家提供的實驗器材是簡易小天平,請同學們用小天平來比較蜂蜜和牛奶的輕重。請同學們先在探究計劃單上填寫“比較液體的輕重探究計劃”,然后按照我們剛才說的幾個部分寫一下我們的探究計劃。實驗方法可以用文字加畫圖的方式表達出來,還要留好記錄實驗結果的位置。(有對比較蜂蜜和牛奶的輕重的實驗方法的討論,有探究計劃示例的示范,有對探究計劃應包含哪幾個部分的總結,這時再讓學生制訂探究計劃就水到渠成了)師:請一位同學上來跟我們交流一下他的探究計劃。誰來?生:(上臺匯報展示探究計劃)研究的問題:比較蜂蜜和牛奶的輕重;我的猜想:同體積的蜂蜜和牛奶蜂蜜重;實驗器材:蜂蜜、牛奶、簡易小天平和量杯;實驗方法:分別把20毫升的蜂蜜和20毫升的牛奶倒進同樣的量杯里面,并把裝有蜂蜜和牛奶的量杯分別放在簡易小天平的兩端。如果天平出現傾斜,往下降的這一端重,向上翹的那一端輕。師:這位同學作的用簡易小天平比較蜂蜜和牛奶輕重的探究計劃真詳細。那同學們說一下,比較蜂蜜和牛奶時要注意什么呢?生1:蜂蜜和牛奶的體積相同才公平。生2:比較前天平要先調平衡。生3:要輕拿輕放,防止蜂蜜或牛奶溢出來。生4:蜂蜜和牛奶要同時放在天平兩邊,也要同時從天平上拿下來,如果不同時的話,天平會出現不平衡,蜂蜜或牛奶容易灑出來。師:同學們想得真周到。要做到公平,實驗前天平要先調節平衡。(PPT出示簡易小天平圖片)請大家看圖中的天平有沒處在平衡狀態?生:不平衡。左邊重,右邊輕。師:當天平失去平衡時,我們可以通過兩端平衡螺母進行調節。(邊講解邊演示)比如這架天平左端朝下,說明左端重,可以把左端的平衡螺母往內調(往右邊),也可以把右邊的平衡螺母往外調(往左邊),直到天平兩端平衡為止。師:實驗前,老師還有幾點提示,請大家看屏幕溫馨提示:l 實驗前天平須調節平衡。l 輕拿輕放液體。l 兩杯液體須同時放天平兩端, 同時取走。l 及時填寫實驗記錄。l 實驗結束整理實驗器材。師:黑板上有兩種實驗結果,完成實驗后請把你們小組的序號貼在所支持的實驗結果下面。(板書:蜂蜜重,牛奶輕牛奶重,蜂蜜輕)3.實驗(1)比較同體積(20毫升)的蜂蜜和牛奶的輕重。師:請小組長領取實驗材料并開始小組實驗。 (學生小組實驗,教師巡視并對小組實驗過程進行評價)師:表揚第二小組!實驗過程安靜、有序,小組成員分工合作,而且能及時填寫實驗的記錄。師:請完成實驗的小組,把小組序號貼在所支持的實驗結果對應的位置。師:現在所有小組的結果都出來了。通過黑板上張貼的序號我們看到,所有的小組都支持“牛奶輕,蜂蜜重”這一結果。比較的前提條件是牛奶和蜂蜜的體積相同。我們一起來得出實驗結論。(再次提醒“比較的前提條件是牛奶和蜂蜜的體積相同”,為學生得出正確結論進行鋪墊)生:相同體積的牛奶和蜂蜜相比,蜂蜜重,牛奶輕。(2)調制蜂蜜和牛奶的分層雞尾酒飲品師:那么現在如果讓你來調制一杯蜂蜜和牛奶的分層雞尾酒飲品,你知道應該先放牛奶還是先放蜂蜜了嗎? 生:先放蜂蜜,然后放牛奶。師:現在想不想自己來調制一杯分層雞尾酒飲品呢?生:想!師:為了能成功調制一杯雞尾酒飲品,請同學們看屏幕溫馨提示:須沿杯壁慢慢倒入,快速倒入容易沖亂分層。師:現在請我們的組長輕輕地把簡易小天平送到指定位置,然后領取一個量杯,以小組為單元調制一杯分層雞尾酒飲品。學生調制蜂蜜加牛奶的分層雞尾酒飲品。師:請小組長舉起你們組的量杯,請同學們互相看看,大家調制的雞尾酒飲品有沒有出現分層現象?調制成功的小組請把掌聲送給自己。師:請組長整理實驗器材。師:剛才我們調制的雞尾酒飲品能喝嗎?生:不能。師:這是用蜂蜜和牛奶調制出來的,為什么不能喝呢?生:不能隨便用嘴巴品嘗實驗品。師:對!我們在實驗室做實驗用的所有儀器、材料,包括化學藥品、水、食品等等都是實驗用品,很可能含有有害成分,我們都不能直接品嘗!我們想品嘗怎么辦?生:回家用干凈的蜂蜜和牛奶做!師:剛才我們調制了蜂蜜加牛奶的雞尾酒飲品一共分兩層。同學們可以用家里潔凈的杯子來調制一杯分層雞尾酒飲品,看看誰能調制出分三層的雞尾酒飲品,甚至挑戰一下分七層的“彩虹雞尾酒”飲品。4.總結師:通過研究,我們發現分層雞尾酒飲品就是根據重的液體容易沉,輕的液體容易浮的原理調制出來的。生活中還有很多地方運用到了液體輕重的知識,請同學們留心觀察。今天我們先研究到這里,下課! 教學反思:1.學以致用,解決實際問題大膽對教學內容進行整合,利用學生倍感新鮮的“調制分層雞尾酒飲品”這一活動貫穿教學始終:通過“提出需求(任務驅動)、制訂計劃、實驗探究、制作”這一教學流程來比較不同液體的輕重,并運用同樣多的不同液體輕重不同這一原理調制分層雞尾酒飲品。把探索的空間還給學生,引導學生探究問題,從問題情景中獲得問題解決技能。2.有序培養學生制訂探究計劃和搜集證據的能力教學過程中教師先引導學生討論比較蜂蜜和牛奶輕重的實驗方法,特別是對于實驗中“公平”的討論有助于學生理解對比實驗的一般方法和本質,從而為制訂探究計劃和通過實驗搜集證據奠定了基礎。然后呈現一份探究計劃的示例,引導學生討論探究計劃應該包含哪幾個部分,從而讓學生對探究計劃以及實驗原理、實驗方法和實驗過程有了全面的理解,再制訂探究計劃、根據計劃進行實驗就水到渠成了。3.給學生提供有結構性的實驗材料選取合適的實驗器材:用簡易小天平比較液體的輕重,有助于學生實驗操作的開展。教師分批次收發實驗材料,避免一次性提供實驗材料過多,學生注意力分散,導致學生面對一堆實驗材料無從下手或玩弄實驗器材的現象。比如通過實驗比較得出相同體積的蜂蜜和牛奶的重量后,及時歸還簡易小天平,再領取小量杯調制分層雞尾酒飲品,減少干擾,提高實驗有效性。4.注重實驗操作習慣的養成在教學細節中滲透科學素養:小組長排隊領取實驗器材,組員輕聲交流,及時記錄實驗結果,匯總全班實驗數據,分析實驗數據,用數據說話,實驗結束后及時整理器材,強調實驗安全等等,把科學態度的培養目標落到實處。 (廣東省深圳市福田區教育科學研究院附屬小學楊茂杏、羅文詩執教) 第一單元小小建筑師1房子的變遷【教學分析】本單元是技術工程單元。第一節課讓學生走進建筑博物館,接觸到古今中外琳瑯滿目的建筑,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教材以時間為線索,分別羅列了各時期不同的建筑材料和制造工具,通過比較感受相同點和不同點。【教學目標】(1)了解房子的變遷史,知道科學技術對人類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的影響。(2)了解各種工具的作用,區分生活中常見的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3)培養學生比較和分析的能力。【教學準備】視頻資料、教學掛圖、簡單的木工工具等。【教學過程】師:同學們,今天老師將帶領大家一起去參觀建筑博物館,你們開心嗎?生:開心!師:我們首先參觀的是原始館,原始人都住在哪兒呢?生:有些住在山洞里,有些住在樹巢里。師:對,我們把住在山洞里叫穴居,住在樹上的叫巢居。師:原始人為什么會選擇住在這些地方呢?生:可以遮風避雨,還可以躲避猛獸、毒蟲的侵襲。師:原始人是怎么搭建這些建筑的,你認識這些工具嗎?它們都有什么樣的作用呢?師: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開始按照事先設計好的方案建造房屋,使用的工具越來越先進,材料也發生了著變化。現在我們來到的是古代館。看看古代館里有哪些有特點的建筑。你還見到過哪些古代建筑,請在小組里交流,比比哪組知道的多。生交流分享。師:大家仔細觀察,看看古代建筑主要用到了哪些材料?生:磚、瓦、木材師:對,古代建筑對于木材的使用可謂是達到了極致。各種雕刻、連接方式讓建筑巧奪天工,不過這一切都要歸功于工具的進步,特別是種類繁多的木工工具。下面我們來一起認識一些傳統的木工工具。師:你知道鋸子是誰發明的嗎?生:魯班。師:這里還有一段小小的故事呢師:墨斗是用來干什么的呢?生:打線。師:離開古代館,我們準備走近琳瑯滿目的現代館。假設你是館長,你準備安排哪些建筑放進現代館呢?生討論。師:下面請同學們匯報一下。生:候機大廳、水立方、鳥巢、悉尼歌劇院、廣州電視塔師:同學們舉例的這些建筑都比較有現代特色。現代的房屋,有了巨大變革,無論結構、功能還是外觀,都遠遠超過了古代房屋。人們采用鋼筋、混凝土等材料,運用現代化的工具,建造了各式各樣的建筑。最后讓我們討論一下,從古到今,人類的房屋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它們又有什么共同之處呢?生討論匯報。【教學反思】本課通過組織參觀建筑博物館這一活動,讓學生充分感知各個階段人類建筑的特點,通過比較感受建筑材料和工具的變遷。整節課以參觀為線索,設計多項討論活動,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總結評點】組織形式多樣,活動內容豐富。特別是設計的“假如我是館長”這一環節,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對學生的思維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2從設計開始【教學分析】學生天生愛畫房子。但畫畫和設計還是有所區別的。一方面我們要釋放孩子的天性,讓他們盡情發揮,另一方面我們還要引導學生按照要求和規范進行設計。【教學目標】(1)能針對具體的任務,按照設計的基本步驟設計一個產品。(2)能用繪圖表達自己的設計思路。(3)樂學分享,能接納他人的觀點。【教學準備】紙、筆、刻度尺、小狗信息卡。【教學過程】(1)導入語師:同學們小時候都有過用積木搭房子的經歷吧?看來大家心中都有一個建筑師的夢想。不過想成為一個真正的建筑師可不容易,需要掌握各方面的知識。今天這節課開始,我們就將初步體驗工程師的具體工作,這不,究究剛剛領養了一條小狗,我們一起給小狗建個房子吧。(2)觀察:小狗信息卡師:這是小狗的信息卡,卡上有哪些信息?你覺得哪些信息比較重要?為什么?生:體重、體長的信息比較重要。師:能根據這些信息確定小狗房子的大小嗎?生:小狗還要長大,所以還要適當多留些空間。(3) 討論:確定小狗房子的建造要求師:下面請小組討論一下,除了大小,還要確定房子的哪些要求。生1:應該開個合適的門,能自由進出,方便活動。生2:小狗的房子放在室外,所以要能夠擋風雨。生3:小狗的房子要具有保溫隔熱的性能。生4:要給小狗的房子透光,應該安裝個窗戶。生5:還要方便打掃。(4) 設計師:明確了這些要求,接下來我們就要對小狗的房子進行設計了。通常,我們可以用畫圖的方式表達我們的設計意圖。下面請同學們分組合作完成設計。畫平面圖。標上尺寸。(5)反思師: 我們的設計怎么樣呢?請同學們相互說一說。你能提出更好的改進建議嗎?你覺得同學們提出的改進建議如何?怎樣完善自己的設計呢?【教學反思】本課初次讓學生進行工程設計,從討論小狗房子的實際需要出發,明確建筑師開始工作前,必須調查清楚工程的用途和要求。然后放手讓學生進行設計并分享,可以充分體現孩子們的智慧。【總結評點】以設計小狗房子為任務驅動,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參與熱情。課中有靜有動,小組合作討論,各自專注設計。教師合理地分配時間,保證了本節課各個環節的有效實施。3選擇材料【教學分析】材料屬于物質科學領域,學生對材料的認識僅僅停留在生活經驗的層面上。教材安排學生通過實驗充分認識各種材料的特性,從而選擇合適的材料。【教學目標】(1)了解某些材料的特性。(2)能制訂簡單的探究計劃。(3)學會合作與分享。【教學準備】木板、鋼筋、泡沫塑料板、鋁箔擠塑板、硬紙板、玻璃、塑料板、小刀、滴管。【教學過程】(1)導入師:上節課我們一起設計了小狗房子的平面圖,接下來我們就可以給小狗造房子了嗎?你拿什么造房子呢?我們還需要考慮什么呢?生:還要考慮材料的選擇。師:你平時見過的小狗的房子是什么材料做成的呢?生:有木材、有鐵絲,還有瓦楞紙等等。師:只是用一種材料就能滿足我們所有的要求嗎?生:不是。(2) 計劃組織師:所以材料選擇是一項龐大復雜的工程。要選出合適的材料,我們必須制訂一個選材計劃。每6人一組,選出組長并進行分工。制訂選材計劃。師:在這個選材計劃中要有哪些項目呢?生1:要有任務、要求、實施步驟。生2:還要考慮總的預算、材料的價格、采購地點等等。師:同學們說得真好。現在請大家看材料超市中都有哪些材料?生:有木板、鋼筋、泡沫塑料板、鋁箔擠塑板、硬紙板、玻璃、塑料板等等。師:你對哪種材料比較熟悉呢?生1:我對鋼筋比較熟悉,這種材料比較硬,用它做小狗房子比較牢固,唯一的缺點是不容易彎折。生2:我對硬紙板比較熟悉,這種材料比較輕便,容易塑形,但不防水,放在室外恐怕不行。生3:我對玻璃比較熟悉,它的透光性比較好,我覺得用它來做窗戶一定很好。師:還有哪些材料時同學們不太熟悉的,你們想知道它們的特性嗎?生:想。師:根據我們的要求選擇材料,最重要的就是來考慮材料的特性。下面我們用實驗的方法來比較材料的特性。(3)實驗:比較材料的特性師:提問:你想比較材料的哪些特性?生:硬度、防水性、透明度等等。師:分別用哪些方法呢?請大家閱讀實驗方法。師指導實驗方法。生實驗并填寫表格。(4)得出結論師:你選用的是哪種材料?為什么選擇這種材料?把材料的名稱標注到圖紙上。【教學反思】關于材料的特性,生活經驗可以給我們一些,但對比實驗會給我們更準確的答案。【總結評點】通過實驗明確各種材料的性能,可以讓學生有的放矢地選擇材料。4建造進行時【教學分析】這節課讓學生動手制作小狗房子,可以說是學生的興趣點所在。教材首先安排學生制訂施工計劃,避免讓課堂陷入無組織狀態和無頭緒的忙亂之中。【教學目標】(1)能在教師引導下,制訂簡單的施工計劃。(2)培養學生動手動腦的習慣和能力。(3)能針對具體的任務進行分工協作。【教學準備】木工尺、卷尺、鋸子、美工刀、萬能膠、手套、護目鏡等。【教學過程】(1) 導入師:前面幾節課,我們一起考慮了房子的結構和選材。經歷了這些過程,相信同學們都了解了做個建筑工程師有多么的不簡單。估計大家也都迫不及待地想給小狗建造房子了!恭喜大家,本節課我們就可以動手了。你們準備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呢?如果要提高工作效率,就要梳理施工任務。我們以選擇的鋁箔擠塑板為例,一起來制訂一份合理的施工計劃吧。(2) 計劃組織師:這份施工計劃應該包括哪些項目呢?生:建造工序和人員分工。師:建造工序中包括備料和組裝。哪位同學說一說備料有哪些工序。生:打線、切割。師:材料超市中有一些工具,打線要用到什么工具?需要注意什么?我們可以用什么切割?生:直尺、美工刀。師:使用美工刀等尖銳工具時一定要注意安全。誰能說一說怎么安全使用美工刀。師:組裝又有哪些工序?生:涂膠、粘側面、粘底面、粘頂面。師:是不是選擇所有的材料都是這些工序呢?生:不是,要根據選擇的材料制訂合適的施工工序。(小組合作完成施工計劃。)(3)制作老師示范備料和組裝的工序。學生獨立完成。(安全提示)(4)表達交流師:誰來展示你們小組的制作成果。師:你們選用了什么材料?第一步做什么?第二步做什么?【教學反思】本課是在設計和選材后進行的動手制作課,老師并沒有直接讓孩子進入制作程序,而是將重點放在指導學生如何制訂施工計劃上,這一步驟,有效地幫助學生梳理各道工序,極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總結評點】擠出有限的時間引導學生制訂施工計劃,卻提高了動手制作的效率,事半功倍。5舒適的“家”【教學分析】本節課是本單元的最后一課,要讓學生知道完整的技術工程包含哪些步驟。學生對于檢測計劃的制訂可以完全獨立完成。對于分享和改進,可以暢所欲言。【教學目標】(1) 掌握測試的方法。(2) 能在制作后進行相應的測試和調整。(3) 能接納他人的觀點,完善自己的研究。【教學準備】做好的小狗房子、噴水壺、尺子等。【教學過程】(1) 導入。師:上節課,我們一起制作了各式各樣的小狗的房子,同學們的表現很棒。請你們說說對自己造的房子滿意嗎?師:如何評價自己造的房子呢,這就要看我們做的房子是否符合要求。同學們還記得最開始建造小狗房子的要求呢?誰來回憶一下。生:應該能自由進出,方便活動;放在室外,能夠擋風雨;具有保溫隔熱的性能;要給小狗的房子透光;還要方便打掃。師:怎樣才能知道自己造的房子是不是符合這些要求呢?我們還有很重要的最后一個環節,就是對小狗的房子進行檢測。(2)計劃組織師:對哪些方面進行檢測呢?生:大小、結實程度、防水、保溫隔熱、透光等方面。師:前面幾節課的學習,我們已經知道制訂計劃的重要性,也掌握了制訂計劃的基本方法,你能不能根據檢測的項目、要求、方法和人員分工制訂一個檢測計劃呢?小組合作,一起來試一試。(3)實驗師:怎樣才能知道大小是否適合。生1:可以測一測、量一量,再和小狗的大小做比較。生2:可以讓小狗鉆進去,看它能不能自由活動。師:怎樣才能知道它的結實程度呢?生:可以用手按一按,不容易變形和松動就是結實的。師:防水性能可以用水澆一澆,不漏水就可以。教師指導學生填寫檢測單。(4)反思師:我們給小狗建的房子有沒有達到預期要求呢?各小組匯報一下檢測結果,提出改進的建議。各小組修改作品。【教學反思】本課讓學生通過檢測經歷一個完整的工程技術的過程,學生在已有制訂計劃的經驗上完全獨立地制訂檢測計劃并實施,有效地促進科學探究基本素養的形成和發展。【總結評點】在相互的檢測中,發現各自的優缺點,從而形成新的更積極的意見和改進措施。第二單元 電與我們的生活1 我們的生活離不開電【教學分析】電已經是日常最常見的能量形式,所以對于三年級孩子來說并不是陌生的名詞。孩子們會知道各種各樣的電器,知道生活中處處會用到電,但這不等于孩子們就對電能有深入的了解。相反,孩子們對電的感覺是神秘而神奇的。這樣的生活經驗基礎和對電的好奇心為本課乃至本單元的學習奠定了經驗基礎和動力基礎。【教學目標】1. 知道電是現代生活不可或缺的能量形式,并能列舉電的重要用途。2. 激發學生對電的探索熱情并提出相關問題。【教學準備】電器調查表。【教學過程】1. 游戲引入師:從今天開始,我們將要研究一個與我們生活密切相關的事物。它是什么呢?下面就請大家根據老師提供的描述猜猜接下來我們將要研究的主題。(課件逐句出現以下語句)它無影無形,卻能給人們帶來光明;它走進千家萬戶,它不用車載船運,卻能在金屬里飛奔生:電!師:同學們真聰明,很快就猜出來了,的確是電!電已經走進人類生活的每一個角落,成為我們現代生活不可缺少的一種能源。你們能想象嗎?如果沒有了電會給我們的生活造成怎樣影響呢?生:師:請同學們把自己能想到的影響都寫到一張大紙上。然后貼到黑板上。師:從大家猜想的停電的影響可以看出什么?生:師:嗯,看來停電會讓我們的生活受到嚴重的影響,如果沒有電,我們幾乎無法生活下去了2.搜集證據師:電用途廣泛,但必須接入一些用電工作的機器才能實現它的價值。我們把用電作為能源來工作的機器設備稱為電器。你知道哪些電器? 它們都有哪些功能?它們把電轉化成了什么?請小組合作,共同填寫電器調查表。學生分小組填寫調查表之后,再組織匯報交流,互相提出問題或補充意見。師:下面拿出你的調查表來匯報一下你們的研究成果。生:師:通過你們的調查研究,我們發現電器把電轉化成了熱、聲音、光、動力等等。這些都是常見的能量形式。通過這些我們也可以知道,電也是一種能量。3.引導提出問題師:電用途如此廣泛,還能變成其他各種能量,非常神奇。那么對于電,同學們還有哪些想一探究竟的問題呢?請提出關于電的問題。生:師:同學們提出了很多關于電的問題,這些問題將在接下來的科學課上去探究,同學們也可以利用課余時間查閱一些資料了解相關知識。這一節課就到這里! 【教學反思】本課的主要目標就是了解電在現代生活中的廣泛用途,同時通過電器的功能感悟理解電是一種能量。教學難度不大,教學流程比較簡單。【總結點評】本課從猜想停電對生活的影響入手,讓學生感受電對現代生活的重要性。然后又以調查列舉電器,研究電器的功能和能量轉化,來讓學生感悟電也是一種能量,很好地幫助學生對電的概念有了一個整體的把握,也為他們進一步探究電的相關知識鋪墊了基礎,很好地激發了他們進一步探究電的相關知識的好奇心和求知欲。2 點亮小燈泡【教學分析】點亮小燈泡是小學科學學科傳統的教學內容。但以往的教學會滿足于引導學生能夠把小燈泡點亮而停止探究的腳步而不再進一步去探索其中的原理閉合回路。在本次公布的修訂版課程標準中,強調了引導學生構建科學概念的重要性。基于探究構建科學概念和基于科學概念開展科學探究已成為現在小學科學教學的主流思想。因此,教材在設計這一內容時也著重突出了“點亮小燈泡”之后對電路原理的探索。本課教學將引導學生對所有能夠點亮小燈泡的連接方式進行比較分析,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其中的閉合回路。【教學目標】1.知道一個基本電路的組成要素;知道開關的功能;知道常用電器的工作需要一個閉合回路。2.體驗“嘗試發現”的探究過程,培養學生敢于嘗試,肯于實踐,樂于思考的科學精神。3.經歷對實驗數據進行整理分析的過程,培養學生處理信息和分析概括、得出結論的能力。培養學生樂于合作和交流的科學態度。【教學過程及意圖】一、提出問題師:上一課通過學習,我們已經知道了電是一種能量,它使用方便快捷,只要輕輕一按開關,各種電器就能工作起來,非常方便!這里面到底藏著怎樣的奧秘呢?想不想一探究竟?生:想!師: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揭開這個謎底。二、研究電路器材,為概念建構鋪墊基礎(一)觀察燈泡結構師:(取出一枚小燈泡)看,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什么?師:觀察一下它的外部構造,看看它有哪幾部分組成?分別由什么材料做成的?(板書:“觀察”)師:就這么簡單的小東西也能發光?再來看看它肚子里有什么,它們是怎樣相連的? (出示燈泡內部結構圖)師:知道小燈泡的內部結構之后,如果讓你把它連到電路中,你準備連在它的什么部位?【認識燈泡的內部結構是后續學習發現和理解閉合回路的關鍵。】(二)觀察電池師:(拿出一節電池)知道電池有什么用嗎?你覺得它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嗎?(有正極和負極)師:知道正極和負極有什么作用嗎?(向電路輸送電的連接點)師:請在電池上找出正極和負極。三、嘗試連接電路,為概念建構搜集例證(一)布置實驗任務師:有了電池、小燈泡,再加上一根導線,你能讓小燈泡亮起來嗎?師:老師也相信你們一定能,不過動手之前,老師還有三點溫馨提示:(課件出示下列文字)1.不斷嘗試:想一想,做一做,更多地嘗試不同的連接方式;(出示板書:嘗試)2.及時記錄:把自己嘗試過的連接都記錄到記錄紙上,并在能點亮的燈泡上畫上光芒;并把它畫到展示紙上貼到黑板上來展示;3.小組合作:小組合作,共同完成。 【按照以往探究的程式,實驗之前必有一個較為詳盡的猜想環節,并且至少要“猜出”一個正確的猜想,才能保證后面的實驗驗證能夠得出正確結論。筆者也嘗試過這樣的教學,但多次試教顯示,要讓學生一下子想到連接一個閉合線路并不像我們大人所想的那么簡單。絕大多數學生一開始都認為只要用一根導線把燈泡和電池連一下就能讓燈泡亮起來。只有在老師的反復追問和牽引下,才有學生能夠想到連接閉合線路。顯然,老師一再追問,一再牽引的“猜想”過程就已經暗示哪個“猜想”是正確的。這大大降低了后續實驗的挑戰性和趣味性。為什么不讓孩子們直接去嘗試呢?嘗試的過程必然也是一個思考過程。這樣連不行,他們自然會思考換一種連接方式。只有經歷過失敗,成功才會更加令人激動和鼓舞。于是,在這個環節,我忽略了實驗前的猜想環節,而是直接布置學生去“不斷嘗試”。這種嘗試可能會花費更多的時間,但這樣做會給孩子們留下更多自主探索的時間和空間。同時“在嘗試中探索”也是科學研究的一種方式,我們有必要讓學生經歷之。】(二) 分組實驗,自主嘗試連接電路教師巡視,適時提醒連接成功的小組把連接圖貼到黑板上。提醒學生無論有沒有成功,都盡可能多地去嘗試更多的連接方式。【把成功的連接方式貼到黑板上,其實就已經是整理實驗數據的開始。】四、整理分析數據,建構電路概念(一)基于正例,發現規律師:幾乎所有的小組都成功了,下面請大家把實驗器材放回原處,然后用身體語言告訴我,你們已經完成了!師:用30秒鐘觀察一下你們的研究成果(示意看黑板上的連接圖)!師:有補充嗎?(有補充的請把實驗記錄繼續貼到前面來)師:有沒有不能點亮的連接混在里面?(有爭議的挑出來,待會兒再專題討論。)師:再看一看這些所有能點亮的連接,有什么發現嗎?師:為了能更好地發現其中的奧秘,我們一起把這些記錄單整理一下吧!(出示板書:“整理”)師:為了表達起來更方便一些,我們把小燈泡金屬外殼所在的連接點用字母A來表示,底部金屬觸點用字母B來表示。(集體逐一觀察后發現,孩子們會驚奇地發現,所有成功連接其實只有兩種連接方法:1.+A-B; 2. +B-A)【此處重點培養學生整理數據、處理信息的能力。引導學生學習用數學符號來處理信息,然后再對數據進行分類整理。】2.描畫電路,發現“閉合回路”師:為什么這樣連就能點亮呢?這樣連接到底形成了一個怎樣的電路呢?看來我們有必要觀察小燈泡的內部并進行進一步的分析。(出示板書:“分析”)(出示下圖)師:電經過了一個怎樣的路線!我們一起伸出手指來描摹一下。師:你們有什么新的發現?師:同學們真聰明。原來這樣連接在電池正、負極之間形成了一個從電池正極出發,經過用電器,再回到電池負極的閉合線路,科學上把它稱作“閉合回路”。正是有了這樣的閉合回路,電才有了流動的通路,從而產生電流。當電流通過用電器時,用電器就開始工作了。與學生共同討論、總結,逐步把討論結果表達成如下板書:師:下面,我們再來看一下這個完整過程。(播放電路電流動畫,感悟電流概念)【先用成功的案例來發現規律,然后再用失敗的案例來反證。這是這節課核心的探究思路,也是本教學設計的創新之處。此處重點培養學生分析數據得出結論的能力。】(二)利用反例,反證概念師:通過剛才的研究我們發現,所有成功的連接方式都形成了閉合回路,那么其他連接方式,特別是沒有成功的連接方式是否也存在“閉合回路”呢?下面,我們再回過來看一下我們剛才實驗中還嘗試過的其他一些連接方式,來看一看它們有沒有形成閉合回路。選幾個不同的連接方式,逐一進行分析,最終確認:只有連成閉合回路時才能點亮小燈泡。【此處其實是對剛剛建立的“閉合回路”概念的一個“證偽”的過程。即利用實驗中的其他連接方案,特別是沒有點亮小燈泡的失敗連接作為反例來試圖推翻(反證)剛剛建立的關于“閉合回路”的結論。如無法推翻,則進一步確認了該結論。】五、運用概念解決問題,檢測學習成果1.了解開關作用,解答課堂開始提出的問題師:通過剛才的研究,我們進一步確認了只有把用電器連接在電池的正負極形成閉合回路才能讓用電器工作起來。但在實際生活中,我們卻很少讓一個用電器永遠處于工作狀態,而是根據需要時而工作,時而停止,我們有什么辦法來控制電路呢?(裝開關)師:同學們真聰明,老師這里就有一個開關模型,你們能分析一下它是怎樣控制電路的嗎?【此處解答課堂一開始提出的問題。】2.分析電路故障,檢測概念掌握情況師:同學們都很棒,這么快就掌握了電路的基本原理。下面老師就請大家來當一回小電工,來幫助小明看看它的臺燈可能出了什么故障?(出示下面的文字)天黑了,小明準備做作業,可是臺燈不亮了?這是怎么回事?你能利用今天所學的知識來推測一下可能發生了什么故障嗎?【學以致用,這是一道開放的情境分析題,答案不唯一,但都利用了本課所學的電路概念或知識,所以也是對本課學習效果的檢測。】六、反思學習成果,梳理探究歷程 師:時間過得真快,馬上就要下課了,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所學的內容。我們今天學習知道了哪些知識?師:我們今天是怎樣學到這些知識的?(引導學生回顧本課的研究過程:觀察、嘗試、整理、分析、總結、應用)【課標明確要求學生要“能在教師指導下對自己的探究過程、方法和結論進行反思”。此處引導學生進行反思,不僅是落實課標要求,更是學生梳理探究思路,學會自主探究的必要環節。】課堂最后進行安全提醒:家用交流電超過人體所能承受的安全電壓,不可直接拿來做實驗,請注意安全!(此案例發表于江蘇教育2017年第8期)3 控制電路【教學分析】在發現并理解了閉合回路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設法控制電路也就成為可能。本課將利用這些知識和經驗連接一個可以控制小燈泡的亮與滅的簡單電路。這個看似簡單的實驗其實作為孩子們自主探究活動事實上并不是一件容易
- 注意事項
-
本文(大象版(2020)三年級下冊科學全冊教案.docx)為本站會員(白天的藍天)主動上傳,叮當云教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載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 若此文所含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或隱私,請立即通知叮當云教育(點擊聯系客服),我們立即給予刪除!
溫馨提示:如果因為網速或其他原因下載失敗請重新下載,重復下載不扣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