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三年級下冊科學教案《月相變化的規律》教學設計.docx
- 資源ID:17714 資源大小:371.04KB 全文頁數:6頁
- 資源格式: DOCX 下載權限:游客/注冊會員/VIP會員 下載費用:20金幣 【人民幣2元】
下載資源需要20金幣
【人民幣2元】
| |
溫馨提示: |
支付成功后,系統會自動生成賬號(用戶名和密碼都是您填寫的郵箱或者手機號),方便下次登錄下載和查詢訂單;
|
支付方式: |
![]() ![]() |
加入VIP,下載更多資源 |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載后,可能會被瀏覽器默認打開,此種情況可以點擊瀏覽器菜單,保存網頁到桌面,既可以正常下載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載,請使用電腦自帶的IE瀏覽器,或者360瀏覽器、谷歌瀏覽器下載即可。
4、本站資源下載后的文檔和圖紙-無水印,預覽文檔經過壓縮,下載后原文更清晰
|
教科版三年級下冊科學教案《月相變化的規律》教學設計.docx
月相變化的規律教學設計深圳實驗學校小學部 林景武【教材簡析】本課是三年級下冊“太陽、地球和月球”單元的第4課。在第2課和第3課中,通過對影子變化的研究,探索了太陽的特征以及對地球的影響,并明確了月球和太陽一個很大不同點就是月球有月相變化,而太陽沒有。月相是對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陽照明部分的稱呼。月球圍繞地球轉一周需要一個朔望月,在一個月之中,月相變化有一定的規律。在本課,學生將了解月相的變化規律。本課圍繞月相卡片進行觀察、排序、裝訂成冊等活動,使得學生對月相變化規律有一個初步的認識。本課不要求學生掌握月相變化的準確規律,只需要學生認識到在一個月之中,月相變化有一定的規律即可。聚焦環節,先向學生明確月相是月球和太陽相比一個很大的不同點。探索環節,圍繞月相圖片展開,先讓學生觀察月相圖片,認識更多的月相,再讓學生嘗試給這些月相圖片進行排序。學生排序后,可以用燕尾夾將月相圖片夾在一起,快速翻動,這樣便可以直觀地觀察到月相的變化了。研討問題“一個月內,月相變化的規律是什么?”,學生只要能夠得出“彎圓彎”這樣的簡單規律就可以了。拓展環節,鼓勵學生在課外嘗試去尋找“亮星”,觀察月球和它周圍的“亮星”的位置有何不同。在本課中,只需讓學生了解簡單規律,而不需要涉及專業的月相名詞,如望月、上弦月、朔月等。【學生分析】學生從小就有觀察月亮的經歷,例如中秋節與家人賞月等。雖然他們已經注意到月相會變化,如有時候呈圓形,有時候像小船一樣呈弧形,但是他們很難將月相變化與時間對應起來,更多關注的是一天,或者某個時間的月相,而對月相在一個月之中的連續變化,知之甚少。他們甚至會表達“一月是扁的,八月是圓的”,將月相變化規律放在一年中去界定,原因是他們沒有在一個月的周期里持續觀察月相。【教學目標】科學概念目標理解一個月內,月相變化有一定的規律。科學探究目標1. 能通過觀察月相、給月相圖片排序、將月相圖片裝訂成冊等多種多樣的方式發現與描述月相變化規律。2. 能對圖片信息進行正確處理。3. 能根據一定的事實,對自己的探究過程進行反思與調整。科學態度目標1. 對月相變化規律保持好奇心,保持觀察月相的興趣。2. 積極參與小組討論,傾聽別人觀點的同時修正自己的認識。3. 樂于征求小組組員意見,嘗試多種方法調整月相圖片排列順序。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了解月相變化對人們生產生活的影響。【教學重難點】重點:通過制作月相變化圖片手冊的方式,認識一個月內的月相變化規律,知道月相變化的規律性是月球的重要特征。難點:給相近的月相圖片排序;能夠判斷在一月之中的某個時間會出現什么樣的月相。【教學準備】學生準備:月相變化圖片(月相圖片數量根據學生能力調整,但是盡量對稱提供,比如提供了上弦月,就要提供下弦月,便于學生排序;月相卡片要標注哪一邊朝上)、燕尾夾。教師準備:教學課件、月相變化圖片或者視頻。【教學過程】一、聚焦1. 照片導入。呈現幾張月相照片,讓學生觀察。2. 談話1:我們可以觀察到月球有月相,但太陽沒有這樣的現象,這是月球和太陽的一個明顯不同。我們在二年級學習過月相,那“月相”是什么意思呢?學生回答結束后,要向學生明確“月相”概念在地球上看到的月球明亮的部分。3. 談話2:我們已經知道月相會變化,那么月相的變化有什么規律?(板書課題:月相變化的規律)設計意圖:雖然學生在二年級時接觸了月相,但在教學中發現,學生依然對“月相”這個名詞比較陌生,他們通常描述為“月亮”,為了方便后面的教學,教師需要給學生明確“月相”這個科學概念,“月相”這個科學名詞的掌握與否是本節課進行科學交流的前提。教學中還發現,在回答月相規律時,一部分學生可能回答“一日二日很彎,慢慢變圓”等,對月相的表述比較清楚;但還有相當一部分學生認知困難,故引出本課探索任務。二、探索活動一 認識月相1. 說一說。課前可以讓學生觀察記錄一些不同的月相,在課堂上交流。2. 呈現月相圖片。讓學生觀察月相圖片,判斷哪些月相是已經觀察到的,哪些沒有觀察到。3. 原理示范。可以用微視頻的方式,或者教師進行模擬實驗給學生展示月相的形成原理。設計意圖:設計該環節,是為了讓學生明白月相是由于月球有一部分被太陽照亮形成的,這不但為接下來的探索做知識鋪墊,同時也能讓學生對三個天體之間相互影響的關系了解更進一步。活動二 月相排序1. 呈現月相卡片。給學生展示需要排序的月相卡片,說明卡片的方位,即哪一邊朝上,否則學生將難以排序。2. 公布任務。學生將以小組為單位,將混亂的月相圖片進行排序,要求排序需要符合生活中實際的觀察情況,同時能夠講解排序的依據。3. 組間交流分享。排序完成的小組也可以參考其他小組的排序,及時修正自己的排序結果。4. 呈現結果。教師將各小組排序情況進行拍照,呈現在大屏幕上,邀請學生上臺展示和分享。5. 班級交流。交流我們的排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處。6. 觀察月相變化過程,調整排序。播放一個月內的月相變化視頻或者圖片,讓學生參考并調整自己的排序。設計意圖:讓學生在給月相排序的活動中,認識月相變化規律。需要特別說明的是,我們知道月相變化規律一般是按照圓形來排序的,但是學生并沒有這種認識,故學生的排序可以是多樣的,即排序的形狀并不重要。例如,將月相圖片排成圓形、方形、一字型或是V型都可以,我們要尊重學生自己的排序方法。學生往往在圖片的先后順序上存在爭議,這就需要充分考慮學生小組合作、協商的能力。學生的排序情況不一定是正確的,教師可以提供月相變化的視頻或者圖片,便于學生調整月相的順序。活動三 制作月相變化手冊1. 公布任務和方法。將月相圖片按順序用燕尾夾夾在一起,快速地翻動,我們就能像看動畫片一樣更直觀地看到月相在一月內的連續變化了。2. 間交流。跨小組交流,互相欣賞制作的月相變化手冊,比較出不同點。設計意圖:學生非常喜歡這個活動,該活動借鑒了制作動畫片的形式,將靜態的月相變化排序變成了動態的變化手冊,就像看動畫片一樣看月相變化。可以讓學生多看幾遍,加深印象。三、研討1. 小挑戰。如果時間允許,可以給學生提供更多的月相圖片,讓學生嘗試排序;或者讓學生給月相標注大概的時間;或者出示某張月相圖片,讓學生說一說圖片中的月相情況可能出現在月初、月中還是月末等。2. 議一議。圍繞核心問題“在一個月內,月相變化的規律是什么?”展開討論,要求學生利用“月相變化手冊”來講解。3. 想一想。農歷八月十五中秋節,我們能看到圓圓的月亮,那其他月份能看到圓圓的月亮嗎?設計意圖:小挑戰的目的是評價考察,讓學生更進一步地了解月相變化。核心問題“一月內的月相變化規律”,通過本課探索,學生已經充分認識到月相會變化,并且這種變化滿足一定的時間規律。學生在該問題上,可以得出以下結論“月相會變化,月初是弧形的,月中是圓形的,月末又變成弧形的”“弧形到圓形到弧形”,或者是“由缺變圓,再由圓變缺”等。雖然對月相的形容不是特別準確全面,但對于三年級的學生而言,能得出這樣的結論,就足夠了,教材并不要求學生得出很精確的結論。四、拓展1. 夜觀天象。觀月時,我們可能會看到天空中有一些明亮的星星(亮星)。我國古人十分智慧地用亮星來觀察和描述月球在天空中的運動變化。你也可以試試,在不同時間,觀察月球和它周圍的亮星位置有何不同?2. 月相記錄。鼓勵有興趣的學生在課外堅持記錄一個月的月相,看一看是否和我們今天探索的規律一致。設計意圖:由于條件受限,在本課中只能利用圖片來探索月相變化規律,故可以鼓勵學生在課外進行觀察記錄,驗證本課的結論。五、課堂小結通過今天制作月相變化手冊的活動,我們了解了一個月之內的月相變化規律由缺變圓,再由圓變缺。月初時,沒有月相,然后慢慢出現一點月相,直到月中(農歷十五),出現滿月,然后又不斷消失,直到月末完全不見,這個周期正好是一個月。月相變化規律周期為什么剛好是一個月呢?我們將在下節課進行探索。【板書設計】月相變化的規律月相6
- 注意事項
-
本文(教科版三年級下冊科學教案《月相變化的規律》教學設計.docx)為本站會員(備課啦)主動上傳,叮當云教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載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 若此文所含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或隱私,請立即通知叮當云教育(點擊聯系客服),我們立即給予刪除!
溫馨提示:如果因為網速或其他原因下載失敗請重新下載,重復下載不扣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