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三年級下冊科學教案《比較相同距離內運動的快慢》教學設計.doc
比較相同距離內運動的快慢教學設計杭州市和家園小學 陳媚妮【教材簡介】三年級下冊的“物體的運動”單元共有8課,以物質科學領域主要概念“物體的運動可以用位置、快慢和方向來描述”為線索,組織有層次的學習活動。內容包括:具體從物體的位置、不同物體運動形式的觀察比較、不同物體運動快慢的測量比較三方面展開(第16課);設計制作(第7課);綜合應用(第8課)。本課是“物體的運動”單元第5課。聚焦板塊的“各種物體運動的快慢不一樣,怎樣來比較它們的運動快慢呢?”,指明了本課研究的主題。探索部分由三個活動組成:第一個活動是觀察六種動物奔跑100米所需時間的圖表,將動物按照運動的快慢排列名次;第二個活動是在兩條相同的軌道上比較不同小球運動的快慢;第三個活動是在同一條軌道上比較不同小球運動的快慢。研討板塊“怎樣在相同距離內比較物體運動的快慢?”,這一問題需要引導學生歸納得出:物體運動相同距離時,如何通過比較時間來判斷運動的快慢。拓展板塊,討論如何選擇數據,引導學生初步學習處理數據的方法。【學生分析】學生在第4課“觀察物體在斜面上運動情況”的活動時,已經發現了物體在斜面上會靜止不動、滑動或滾動,也會留意到斜面上物體的運動有快有慢。對于運動的快慢,學生并不陌生,他們有著許多體育活動和生活的經驗,如有的物體運動得比較快,有的物體運動得很慢;得出:物體運動有快有慢。他們面對限定相同距離或者相同 時間條件下的具體情境時,絕大多數學生能準確判斷誰快誰慢。再如同樣跑 100米,用時少的同學跑得快,用時多的同學跑得慢但是他們有時會習慣于根據自己的感覺來臆測不同物體運動速度的快慢,所以需要學習正確使用工具進行測量,使思考更全面、表述更嚴謹。 【教學目標】科學概念目標運動相同的距離,可以用比較運動時間的方法來比較運動快慢:用時短,運動快;用時長,運動慢。科學探究目標1. 應用“相同距離比時間”的方法判斷物體運動的快慢。 2. 利用秒表測量物體的運動時間。科學態度目標1. 感受比較物體運動快慢的樂趣。 2. 愿意跟同伴合作探究。3. 能認真觀察實驗現象,并以事實為依據,開展交流研討。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感受用秒表計時來比較物體運動快慢的準確性。【教學重難點】重點:學習用“相同距離比時間”的方法判斷物體運動的快慢。難點:如何選擇實驗測量得到的數據。【教材準備】為學生準備:直線軌道(長于兩米為宜)、小球(運動速度不同)、秒表、學生活動手冊。教師準備:學生實驗材料一套、教學課件。【教學過程】一、聚焦呈現汽車、自行車、行人在一座大橋上行進的圖片。提問:各種物體運動的快慢不一樣,怎樣來比較它們的運動快慢呢?設計意圖:圖片引入,直觀清晰,快速引入下一步的探索活動。二、探索活動一 “動物賽跑”,引出方法1. 呈現教科書第12頁的“動物王國賽跑”成績圖。講述:動物王國在舉行運動會。大象、獵豹、黑熊、羚羊、斑馬、兔子六種動物參加了這項比賽。這是它們的比賽成績,你能從快到慢給它們排排名次嗎?在活動手冊寫一寫,并且思考你的排序理由。2. 學生在自己的活動手冊上給六種動物運動的快慢排序。3. 全班交流排序結果和排序方法。 4. 小結:六種動物都奔跑100米(相同距離),所需時間短的運動得快;所需時間長的運動得慢。(板書:相同距離,比時間)設計意圖:通過比較動物王國的百米賽跑快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原有經驗:按所用時間從短到長,排列出名次。活動二 兩條軌道比快慢1. 出示兩個不同的小球、兩條相同的軌道圖片。提問:在兩條一樣長的軌道上,怎樣比較這兩個小球的運動快慢?2. 學生表達自己的想法,全班完善比較的方法。(1)方法:以軌道的最高處為起點,以軌道的最低處為終點,手拿兩個小球擺放在起點處,同時輕輕松手,讓它們自由滾落,哪個小球先運動到終點,則運動得快。(2)要求:注意公平、分工合作。(一名同學蹲在軌道的起點,并且兩只手各拿一球放在軌道起點,讓兩球同時開始運動;一名同學蹲在軌道的終點觀察哪個球先到終點。還有兩名同學在軌道一側觀察,留意是否出現了類似于球滯留在軌道上或者受到風吹影響等異常情況。)3. 學生小組合作,進行兩個小球在兩條軌道比較運動快慢的活動。4. 學生匯報交流結果。5. 小結:相同的距離,同時開始運動,先到終點的,運動所需的時間短,運動得快;后到終點的,運動所需的時間長,運動得慢。設計意圖:在兩條相同軌道、小球同時開始運動的活動中,應用相同距離測時間比快慢的方法,鍛煉了學生小組分工合作的能力。活動三 一條軌道比快慢1. 出示兩個不同的小球、一條軌道。提問:如果只有一條軌道,怎么比較不同小球的運動快慢?2. 學生表達自己的想法,全班完善比較的方法。(1)方法:分別用秒表測量兩個小球運動完軌道全程所用的時間,重復三次。得出用時短的小球運動得快。(2)要求:注意公平、重復實驗、分工合作。(發令員的位置最好在軌道終點處,利于看清小球到達跑道終點并及時發令;發令員的口令要簡潔明了,如“跑”“停”;計時員掐秒表的反應要和發令員的指令同步;操作員要自然松手,不給小球助力;記錄員可在軌道一側兼做觀察員一職,觀察小球滾動過程中是否有異常現象發生。)3. 小組合作,進行兩個小球在一條軌道比較運動快慢的活動。4. 匯報交流結果。預設:如果學生在選擇數據上存在困難,教師視具體情況,介紹眾數、中位數、平均數中的一種或兩種。5. 小結:比較兩個小球運動完相同距離的時間,運動時間短的跑得快,運動時間長的跑得慢。設計意圖:在一條軌道、利用秒表計時的活動中,應用相同距離比時間來判斷快慢的方法,學生學會了使用秒表,同時培養了小組分工合作的能力。三、拓展(視教學時間,決定本環節的展開程度。視“一條軌道比快慢”的交流環節情況,調整本環節的具體內容。)1. 提問:當我們測量得到了不同的數據時,應該選擇哪一個數據進行對比呢?2. 播放課件,介紹眾數、中位數、平均數以及如何選擇。設計意圖:學習初步選擇數據的方法。四、小結1. 提問:通過今天的學習,你知道怎么樣在相同距離內比較物體運動的快慢嗎?(板書課題)2. 小結:運動相同的距離,可以用比較運動時間的方法來比較運動的快慢:用時短,運動快;用時長,運動慢。【板書設計】比較相同距離內運動的快慢用時短,運動快相同距離,比時間用時長,運動慢【活動手冊使用說明】活動目的:幫助學生記錄在不同情況下,運用“相同距離比時間”的方法比較運動快慢的過程和結果。 活動手冊使用說明:本課的活動手冊共有兩項內容。第 1 項內容用于探索活動 1 的記錄。按從快到慢的順序將六種動物的編號和所需時間的數值填進表格。第 2 項內容用于探索活動 3 的記錄。在相應的格子里記錄小球顏色(或編號等)、運動所用的時間及選擇的數據,最后比較數據,填寫結論。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