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蘇教版三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設計17.云量和雨量 教案 (精品教案).doc
17云量和雨量【教材分析】云量和雨量是蘇教版小學科學三年級下冊第五單元“觀測天氣”的第2課。本單元四課是按照“由分到總”的結構來安排的。本課位于本單元的第一級主題:云量、雨量的測量。本課首先通過觀看視頻及圖片,了解劃分云量的方法四分法。接下來觀察并描述天空中的云量,猜測云量與雨量的關系。討論判斷雨的大小知道雨是可以測量的,明確雨量器的重要性。學會合作制作簡易雨量器,用其測量模擬降雨的降雨量。學生在親歷這一系列的實驗探究過程中,對降雨量有全面科學的認識,能發現科學工具使他們的觀察更準確,并在過程中獲得更多動手的快樂,激發他們對天氣現象研究的好奇心和熱情。通過了解雨下的大小對生產生活的益處與危害,激發學生長期觀測的積極性,為他們了解氣候變化做好準備。【學情分析】從三年級學生的生活經驗來看,學生會通過云量的多少判斷陰晴天氣,通過用手感知、聽雨聲音的大小、看積水的深度、雨花蹦濺的程度來判斷降雨的大小。通過自己的出行或看到的新聞畫面知道降雨對人們的出行會造成一定的影響。但學生對于云量、雨量的認識往往是不科學規范的,對于氣象學上的云量及雨量的檢測方法都不是很熟悉,而降雨對生產和生活的影響的認識僅有影響出行的感性認識,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教學目標】科學知識:1認識云量和降雨量。2知道降雨對人類生產、生活的影響。科學探究:1 通過觀測云量的活動,學會以簡單的方法度量和描述天空中的云量。2 會做雨量器,并且會用雨量器來測量雨量。科學態度:1 能夠從正反兩個方面說明降雨的對人生產、生活的影響。2 了解科學技術對人類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的影響。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1 認識到干旱、洪澇等災害對人類造成的惡劣影響。2 知道面對惡劣天氣要做要好預防措施。【教學重點】了解雨下的大小對生產生活的影響。【教學難點】自制雨量器并測量降雨量。【教學準備】教師材料:課件,視頻。學生材料:塑料瓶、小刀、剪刀、雙面膠、刻度貼、模擬降雨裝置。【教學時間】1課時【教學過程設計】一、導入新課1師:要想知道未來幾天的天氣怎么樣,最有效的預測方法是什么?請同學們邊看這則天氣預報邊思考:它告訴了我們關于天氣的哪些信息。2學生觀看天氣預報。3 師:誰來說說看,這則天氣預報都介紹了哪些天氣信息。生:降雨情況、晴轉多云、氣溫4 師:同學們說的降水、氣溫、云、風等稱之為氣象要素。氣象局將天空中云的多少叫作“云量”,降雨的多少叫作“雨量”。 而晴、晴轉多云、多云、陰等是用來描述云量的氣象用語;小雨、中雨、大雨、大暴雨等是用來描述雨量的氣象用語。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云量和雨量。設計意圖:通過觀看天氣預報,引出云和降水這兩個氣象要素,從而引出主題二、云量的劃分1師:屏幕上有幾幅云的圖片,你會像天氣預報那樣描述它們的云量嗎?生:晴天、多云、陰天。2師:你是根據什么來描述的?生:云少有太陽的就是晴,云很多的就是多云,云非常多,天空暗暗的就是陰。師:其他同學呢?你是怎么描述云量的? 生:3師:同學們大都是根據天空中是否有太陽以及云層的多少來確定云量。那你們知道氣象學家是怎么劃分云量的嗎?他們呀,通常是將天空看成一個圓,將其分成若干等份,以云在天空中所占的面積來劃分云量。我們可以將這個圓分為四等份,空白的部分表示天空,涂色的部分表示云。這種把圓平均分為四等分的方法叫作四分法。具體是怎么劃分的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當天空中的云量只占了天空面積的四分之一甚至更少的時候,氣象學家將其稱之為“晴天”;當天空中的云量占據天空面積四分之三甚至更多的時候,氣象學家將其稱之為“陰天”;四分之一到四分之三的稱之為“多云”。4師:同學們,你學會了嗎?誰能用四分法描述一下這兩幅云量圖。生:第一幅云量大于四分之三,所以是陰天。第二幅圖云量大概占了天空的一半,所以是多云。4師:等會下課大家也可以用四分法去看看今天的云量。記住不要用眼睛直視太陽哦。設計意圖:通過觀測云量的活動,學會以簡單的方法度量和描述天空中的云量。三、云量和雨量的關系1師:民間流傳“看云識天氣”的說法。看這兩幅云量圖,你覺得它們等會的天氣會是怎么樣的?生:我覺得第一種可能會下雨。師:為什么呢?生:因為它是烏云。2師:所以你認為天空中出現怎樣的云才有可能會下雨呢?生:有烏云,云層很厚的時候。師:也就是說,我們可以通過云量大致判斷雨量情況。那有沒有辦法知道雨下得有多大呢?生:云越黑,云層越厚,雨下得越大。設計意圖:通過觀察并描述天空中的云量,猜測云量和雨量的關系。四、制作雨量器,測量雨量1師:除了看云,你還有沒有其他方法判斷雨下得有多大呢?生:聽雨的聲音大小;看水花;看雨刮器等師:這些都是根據自己生活經驗來判斷,怎樣才能準確知道雨下得有多大?生:量一下生:看降雨量的多少。2師:什么是降雨量呢?老師這邊有一張關于降雨量的表格,請大家仔細閱讀上面的信息表,你能讀出哪些信息。師:看了信息表,你能描述一下什么是降雨量嗎?生:降雨量就是24小時內收集的雨水。師:收集雨水的什么呢?生:高度師:你是怎么知道的?生:降雨量的單位是毫米。師:是的。氣象學家根據24小時內,收集到的雨水的不同高度,列出這樣一個雨量等級表。3師:那么,這個雨水又是怎么收集起來測量的呢?生:用量筒來裝。4師:也就是說我們需要一個既能收集雨水又能量出高度的量具,這個量具就叫做“雨量器”。雨量器到底長什么樣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師:下雨的時候,雨通過這個漏斗被收集起來,裝進里面的儲水器,再倒出來量。這個是氣象學家使用的雨量器,那我們可以自己制作雨量器嗎?當然可以!我們只需要一個礦泉水瓶及一些輔助工具就可以制作一個簡易雨量器啦!一起看看制作視頻。邊看視頻邊思考:雨量器的制作及使用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播放制作視頻5師:雨量器的制作及使用,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嗎?生:使用小刀和剪刀要注意安全;測量前要把水加到“0”刻度線;還要放在空曠的地方測量師:為什么測量前要把水加到“0”刻度線?生:測量高度,要從“0”開始。如果沒從“0”開始,瓶子底部收集到的雨水就浪費了。師:那為什么要放在空曠的地方測呢?生:避免其他的物體遮擋雨水。師:了解了雨量器的制作及使用方法,現在就讓我們一起制作一個雨量器吧。時間約為5分鐘。生制作雨量器6師:雨量器做好了,如果碰到雨天,大家可以拿著它去測量降雨量,看看是不是與天氣預報中的降雨量相同,是屬于降雨中的哪一個級別。設計意圖:通過討論怎樣才能知道雨下得有多大,明確雨量器的重要性;通過視頻學會制作簡易雨量器,并用其測量模擬降雨的降雨量。五、降雨的益處與危害1師:我們剛剛一起認識了測量降雨量的過程,那么下雨與我們有什么關系?生:影響我們上學,要不要帶雨具等。師:下雨與人類的生產生活有什么關系?生:建筑工人外出作業時,碰到下雨不好工作;農作物需要雨水2師:降雨與我們關系密切,適量的雨水會給人類的生產、生活帶來很多好處。比如:補給水源、灌溉農田、凈化空氣、調節氣溫等等。但是,如果降水過多易引發洪澇,降水過少易導致干旱。洪澇和干旱都是人類面臨的主要自然災害,所造成的災難性后果常常無法估量。我們一起通過視頻來了解一下。3師:應對干旱、洪澇這樣的極端天氣,我們可以怎么做?生:下雨太少的話,可以人工降水生:下雨太多的話,可以修建水庫,多植樹蓄水等五、談收獲1師:學了這節課,你有什么感想或收獲嗎?生:要珍惜水資源生:保護大自然師:是的,水是我們最珍貴的資源,我們要愛惜它,同時敬畏大自然。今天這節課就上到這邊,下課!【板書設計】17云量和雨量【課后反思】蘇教版小學科學三年級下冊 第五單元 觀測天氣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