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蘇教版三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設計17.云量和雨量 教案.doc
17 云量和雨量【教材分析】云量和雨量是蘇教版小學科學三年級下冊第五單元“觀測天氣”的第2課。本單元四課是按照“由分到總”的結構來安排的。本課位于本單元的第一級主題:云量、雨量的測量。本課首先通過觀看圖片,了解劃分云量的方法四分法。接下來觀察并描述天空中的云量,猜測云量與雨量的關系。教材分為云量與天氣和降水量兩個部分,分別用圖片、示意圖、表格等方式介紹了云量、云量與天氣之間的關系、降水量以及降雨強度等級表。學習了云量和雨量之后,討論判斷雨的大小,知道雨是可以測量的,讓學生自己動手制作雨量器,明確雨量器的重要性,并且用自己制作的雨量器對一周的雨量做測量和統計。本節課由于可能需要一段較長時間來記錄戶外降水量數據,需要學生將制作好的雨量器帶回家,教師提前考慮好材料準備和時間。最后認識到下雨對人類生產、生活的好處和壞處。【學情分析】學生對于云量不熟悉,學生在平時的生活中對于云量的觀察較少,有時更多的關注云的形狀,對于云的多少,特別是占天空面積的多少并沒有太多關注。學生生活中經常聽到晴天、多云、陰天這樣的描述天氣的詞匯,但是更多的是用這些詞來描述整體的天氣狀況,而不是根據云量來進行判斷,學生會通過用手感知、聽雨聲音的大小、看積水的深度、雨花蹦濺的程度來判斷降雨的大小,通過自己的出行或看到的新聞畫面知道降雨對人們的出行會造成一定的影響。但學生對于云量、雨量的認識往往是不科學規范的,對于氣象學上的云量及雨量的檢測方法都不是很熟悉,而降雨對生產和生活的影響的認識僅有影響出行的感性認識,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教學目標】科學知識:1知道云量是云占天空面積的多少,知道什么是晴天、多云、陰天。2知道雨量及對應的降水強度。3能夠按照設計好的基本步驟完成雨量器的制作.4知道下雨對人類生產、生活的好處和壞處。科學探究:1通過使用工具探究雨量,可以使數據更加準確、便利和快捷。2通過動手制作工具激發學生動手動腦實踐探究的能力科學態度:1能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探究云量的多少對應的天氣和探究雨量的多少對應雨的級別。2能在已有的知識基礎上,與同學合作討論設計雨量器裝置。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1 了解云量對天氣的影響和人類生活的的影響。2 了解降雨對人類生產和生活的影響。【教學重點】1能夠用具體的云量來表述天氣情況。2能夠說出降水量對應的降水強度。3通過小組合作,能夠成功制作簡易雨量器。【教學難點】1能夠用具體的云量來表述天氣情況。2能夠說出降水量對應的降水強度。【教學準備】教師材料:教材、教學課件、教學材料。學生材料:每組實驗材料包(塑料瓶、刻度紙、透明膠帶、剪刀、小刀)、實驗記錄單等。【教學時間】1課時【教學過程設計】一、導入新課1師:我們知道,天氣預報是最有效的預測未來天氣的方法。請同學們邊看這則天氣預報邊思考:它告訴了我們哪些天氣的信息。2學生觀看天氣預報。3師:誰來說說看,這則天氣預報都介紹了哪些天氣信息。生:降雨情況、晴轉多云、氣溫4師:同學們說的降水、氣溫、云、風等稱之為氣象要素。氣象局將天空中云的多少叫作“云量”,降雨的多少叫作“雨量”。 而晴轉多云、多云、陰等是用來描述云量的氣象用語;小雨、中雨、大雨、大暴雨等是用來描述雨量的氣象用語。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云量和雨量。設計意圖:通過天氣預報的詞語激趣導入,引入新課。二、介紹云量1師:屏幕上有幾幅云的圖片,你會像天氣預報那樣描述它們的云量嗎?生:晴天、多云、陰天。2師:你是根據什么來描述的?生:云少有太陽的就是晴,云很多的就是多云,云非常多,天空暗暗的就是陰。師:其他同學呢?還有什么方法描述云量?生:3 師:確定云量的方法有很多種,請看PPT,氣象學家通常是將天空看成一個圓,將其分成若干等份,以云在天空中所占的面積來劃分云量。我們可以將這個圓分為四等份,空白的部分表示天空,涂色的部分表示云。這種方法叫作四分法。氣象學家將只占天空四分之一以內云量的天氣稱之為“晴天”;四分之一到四分之三的稱之為“多云”, 四分之三以上的稱之為“陰天”。4師:大家現在會描述天空中的云量了嗎?請看PPT上的這幾張圖片,判斷是什么天氣?生:第一張是晴天,第二張是多云,第三張是陰天。設計意圖:通過交流、討論、教師講解、借助多媒體等方式幫助學生建立科學概念,達成學習目標1。三、雨量與降水強度1師:那你認為天空中出現怎樣的云才有可能會下雨呢?生:有烏云,云層很厚的時候。師:請看PPT,哪一張圖片上的天氣更容易下雨?生:第一張圖片2師:是的,我們會發現,當天空出現又厚又低沉的烏云時,可能就要下雨了。雨,有時雨大,有時候雨小,那怎么來知道下了多少雨呢?我們先來猜測一下吧。生:聽雨的聲音大小;看水花;看雨刮器等3師:這些都是根據自己生活經驗來判斷,怎樣才能準確知道雨下得有多大?生:測量一下師:怎么測量呢?我們一起來看看氣象學家是怎么做的吧!仔細閱讀屏幕上的信息表,你能讀出哪些信息。4師:看了信息表,你讀出了哪些對你有幫助的信息?生:氣象學家根據降雨量的多少來區分下雨等級。師:很好。誰還讀出了什么信息?生:降雨量的單位是毫米,時間是24小時。師:毫米是什么單位?生:長度師:也可以說是高度對吧!也就是說,降雨量測的是你收集到的雨水的什么?生:高度師:是的。氣象學家根據24小時內,降雨量的不同高度,列出這樣一個雨量等級表。5師:那么,降雨量是怎么測出來的呢?生:把雨水收集起來量一下有多高。師:也就是說我們需要一個收集雨水的量具,這個量具就叫做“雨量器”。雨量器到底長什么樣呢,請看課本上給的簡易雨量器圖片。師:下雨的時候,我們用這個雨量器收集雨水,測量下雨的強度。設計意圖:通過討論、教師講解、借助多媒體等方式幫助學生建立科學概念,達成學習目標2。四、制作雨量器,測量雨量1師:接下來我們動手做一個雨量器吧,請各個小組代表來領一下制作材料。(各個小組代表領制作材料)2師:看PTT,我們來一起看看制作雨量器的步驟。(PPT展示制作步驟)3師:下面請六個小組交流、討論一下步驟,找到注意事項。(六個小組交流、討論)組1:我找到了!尺子貼上去的時候,0刻度線要對準杯子里面的杯底,不是杯子外面的杯底。師:真棒!大家注意了,制作過程中千萬要對好尺子的刻度位置哦!如果沒有對準杯底直接測量會測量不準確的,如果想測量準確的話,可以怎么調整一下呢?組2:可以在杯底先加一些水,讓水到達尺子的0刻度線。4師:回答的真好!這樣尺子沒有對準杯底也有辦法了!下面請各個小組開始制作雨量器把!(六個小組制作雨量器)5師:時間到,哪個小組對自己做的雨量器比較滿意?來和我們展示一下?組1:這是我們做的雨量器,尺子貼的很穩,而且0刻度是對準里面的杯底的。我們還在杯底寫上了我們的名字和今天的日期。6師:他的雨量器做的可真好!我都忍不住想去試一試了,可惜今天沒下雨。不過沒關系,請大家回家后,把雨量器放到戶外露天的地方,我們用雨量器測一測真實的降雨量,測量一周時間的降雨情況并記錄下來好嗎?生:好7師:那我們下節課再來看看一周的真實的降水量是怎樣的。期待大家的觀察結果哦。設計意圖:通過制作雨量器、教師講解、借助多媒體等方式幫助學生建立科學概念,模擬下雨,達成學習目標3。5、 下雨對人類生產、生活的好處和壞處1師:我們一起認識了測量降雨量的過程,那么下雨與我們有什么關系?生:影響我們上學,要不要帶雨具等。2師:下雨與人類的生產生活有什么關系?生:建筑工人外出作業時,碰到下雨不好進行戶外工作;農作物需要雨水的澆灌。3師:降雨與我們關系密切,適量的雨水會給人類的生產、生活帶來很多好處。比如:補給水源、灌溉農田、凈化空氣、調節氣溫等等。但是,如果降水過多易引發洪澇,降水過少易導致干旱。洪澇和干旱都是人類面臨的主要自然災害,所造成的災難性后果常常無法估量。我們一起看PPT來了解一下。4師:應對極端天氣,我們可以怎么做?生:及時關注天氣預報。5師:是的,天氣預報對我們的生產生活非常重要。除了觀看天氣預報,我們充滿智慧的古代勞動人民總結了很多關于天氣的諺語。誰能來說說看?生:燕子低飛要下雨,螞蟻搬家明日必有大雨到6師:請大家回去收集與下雨相關的諺語及文學作品,并琢磨背后的道理。今天這節課就上到這里,大家回去以后完成對應的練習題,下課!設計意圖:通過討論、教師講解、借助多媒體等方式幫助學生達成學習目標4。【板書設計】17云量和雨量【課后反思】本節課通過實際的天氣預報引出云量和雨量,以小組的模式授課,培養學生在小組討論中汲取知識的能力。利用PPT更直觀的展現天氣,練習云量,觀看制作雨量器的步驟,以及下雨對人類生產、生活的好處和壞處,形象生動,利用課外,在家使用雨量器,學生非常感興趣,也非常樂于體驗使用,解決了天氣問題帶來的尷尬,并且鞏固雨量器的使用、讀數、數據分析等。學生在親歷這一系列的實驗探究過程中,對降雨量有全面科學的認識,能發現科學工具使他們的觀察更準確,并在過程中獲得更多動手的快樂,激發他們對天氣現象研究的好奇心和熱情。通過了解雨下的大小對生產生活的益處與危害,激發學生長期觀測的積極性,為他們了解氣候變化做好準備。蘇教版小學科學三年級上冊 第五單元 云量和雨量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