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蘇教版三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設計17.云量和雨量 教案 精品.doc
17 云量和雨量【教材分析】云量和雨量是蘇教版小學科學三年級下冊第五單元“觀測天氣”的第2課。本課聚焦云量和雨量這兩個氣象要素,分四個部分展開教學內容。第一部分,云與降雨、降雪關系密切,對云的觀測是天氣觀測的重要內容。這里主要指導學生認識什么是云量,教給學生一種按照云遮擋天空的程度來估算云量的觀測方法。第二部分,云量與雨量有著密切的關系,云量的增加預示著降水的到來。這里指導學生運用剛才學到的方法,觀察并描述天空中的云量,猜測云量與雨量之間的關系。第三部分, 雨量器是測量雨量的專用器具。這里介紹一種制作雨量器的簡易方法,通過帶領學生經歷制作雨量器的過程,加深學生對測量雨量原理的認識。第四部分,降雨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自然現象。然而,越是常見的現象,越容易被忽視。通過討論降雨對人類生產、生活的影響,引發學生認識到降雨的重要性。這里不僅討論負面影響,也涉及降雨的正面影響,幫助學生建立全面而完整的認識。【學情分析】三年級學生對云并不陌生,已經會通過云量的多少來判斷天氣狀況,但未必會把它與氣象聯系起來。能通過用已有的生活經驗來判斷降雨的大小,但對云量認識并不規范的。能通過自己的出行或看新聞知道降雨對人類生產、生活的影響,但對于雨量的認識也不規范的。對于氣象學上的云量及雨量的檢測方法也不是很熟悉,而降雨對生產和生活的影響的認識只局限在出行和影響建筑工程的層面上。【教學目標】 科學知識:1通過觀測云量的活動,學會用簡單的方法度量和描述天空中的云量。2能夠列舉干旱、洪澇等災害對人類造成的惡劣影響。科學探究:1.通過觀測云量的活動,學會以簡單的方法度量和描述天空中的云量。2. 會做雨量器,掌握用雨量器來測量雨量的方法。科學態度:1愿意研究天氣現象,愿意和雨水親近,體驗大自然的感覺。2能在已有的知識基礎上,與同學合作討論設計制作雨量器。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1 了解科技對人類生產生活的影響。2 能夠從正反兩個方面說明降雨對人類生產、生活的影響。【教學重點】做一個雨量器,測一測雨量。【教學難點】說明云量和雨量的關系。【教學準備】教師材料:課件,視頻。分組材料:不同形狀的云的圖片、直徑約30CM的圓片、白紙、塑料瓶、剪刀、透明膠帶、標尺等。【教學時間】1課時【教學過程設計】1、 導入新課1師:放映一段天氣預報視頻引導學生觀看并提問:這段視頻告訴了我們哪些氣象要素?生:降雨、降溫、大風2師:大家說的都很好!3師:你們說的這些都是氣象要素,云也是重要的天氣要素之一。天空中云的多少叫作“云量”,降雨的多少叫作“雨量”。 而晴轉多云、陰天、多云等是用來描述云量的氣象用語;小雨、中雨、大雨、大暴雨等是用來描述雨量的氣象用語。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云量和雨量。設計意圖:通過視頻觀看,師生交流使學生明白本節學習內容云量和雨量。二、云量的劃分1師:展示課件并提問這幾幅圖片,你會描述它們的云量嗎?你是根據什么來描述的?生:天空中有太陽幾乎沒有云的是晴天,云很多的就是多云天氣,云非常多且天空很暗的就是陰天。我是根據生活經驗來描述的。2師:你說的很好!誰還有其他方法描述云量?生:3師:請大家自學教材第一部分后交流確定云量的方法。生:如果把天空看成一個圓,把這個圓平均分成四份,我們就可以按照云在天空中所占的面積來劃分云量。4師:很好!氣象學家通常是將天空看成一個圓,將其分成若干等份,以云在天空中所占的面積來劃分云量。我們可以將這個圓分為四等份,空白的部分表示天空,涂色的部分表示云。這種方法叫作四分法。氣象學家將只占天空四分之一以內云量的天氣稱之為“晴天”;四分之一到四分之三的稱之為“多云”, 四分之三以上的稱之為“陰天”。5師:放映云量劃分視頻引導學生觀看后提問:大家現在會描述天空中的云量了嗎?出示課件云的圖片,學生觀察并說說圖片中的天氣狀況。生:第一幅是晴天,第二幅是多云,第三幅是陰天。室外觀察(課后完成),明確任務:(1)觀察天空中的云量(2)在什么位置觀察(3)在觀察云的過程中,會產生哪些聯想。(4)帶好文具,將你觀察到的天氣情況記錄到天氣日歷記錄表中。但要注意:觀察云量的時候,保護眼睛,避免直視太陽。下節課把你觀察的情況與大家分享。設計意圖:通過師生活動,使學生明白:云也是重要的天氣要素之一,會用四分法劃分云,并會所學知識觀察云。三、云量和雨量的關系1師:云在天空中是會變化的,云的多少預示著不同天氣的來臨。請問天空中出現什么樣的云會下雨呢?生:當天空中烏云密布,天空很暗,云層很厚時會下雨。2師:說得很好!那么當雨停后天空又是怎樣的呢?生:當雨停后天空中的云少了,天更亮了,能見度好了。設計意圖:通過師生活動,使學生知道云量和雨量的關系。4、 制作雨量器,測量雨量1師:通過看云,我們可以大致判斷天空是否會下雨,但卻比較難準確地判斷雨下得到底有多大。生活中,你是根據什么判斷雨下得有多大的?生:看濺起水花大小;聽雨聲大小;看屋檐滴水大小;看葉子下垂程度;看雨刮器;看地上積水2師:這些都是根據自己生活經驗來判斷,怎樣才能準確知道雨下得有多大?生:下雨時收集些雨水量一量。3師:怎么量呢?我們一起來看看氣象學家是怎么做的吧!出示課件介紹天氣預報中關于24小時的降水強度有界定標準。仔細閱讀屏幕上的信息表,你讀出了哪些對你有幫助的信息?生:氣象學家根據降雨量的多少來區分下雨等級。4師:很好。誰還讀出了什么信息?生:降雨量的單位是毫米,時間是24小時。5師:毫米是什么單位?生:長度6師:降雨的多少我們也可以說是高度。也就是說,降雨量測的是你收集到的雨水的什么?生:高度7師:是的。氣象學家根據24小時內,降雨量的不同高度,列出這樣一個雨量等級表。8師:那么,降雨量是怎么測出來的呢?生:把雨水收集起來量一下它的高度。9師:也就是說我們需要一個收集雨水的量具,這個量具就叫做“雨量器”。雨量器到底長什么樣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10師:放映雨量器課件并介紹:下雨的時候,雨通過這個漏斗被收集起來,裝進里面的儲水器,再倒出來量。這個是氣象學家使用的雨量器,大家想不想自己親手來制作一個雨量器呢?生:想11師:我們一起來看看簡易雨量器的制作視頻。(播放制作視頻)生:學生自學教材第42頁“做一個雨量器測量雨”(1)沿塑料瓶的肩部剪開,取下部。(2)在瓶子的側面垂直貼上20厘米長的標尺,在上面貼一層透明膠帶。(3)將剪下的瓶頸部道口鎮瓶子上。生:分組制作。12師:巡回指導并強調:使用小刀和剪刀要注意安全;師:雨量器做好了我們如何用它來測量雨呢?13師:用噴壺模擬下雨演示用雨量器測量雨量的過程,然后請大家用自制的雨量器測雨量。測量前要把水加到“0”刻度線;還要放在有雨的地方測量設計意圖:通過師生活動,使學生知道為什么要自制雨量器,會自己制作雨量器并會用自制的雨量器測量雨。5、 下雨對人類生產生活有哪些好處?1師:我們已經認識了測量雨量的過程,那么下雨與我們有什么關系?生:影響我們出行,要不要帶雨具穿雨鞋2師:下雨與人類的生產生活有什么關系?生:建筑工人外出作業時,碰到下雨就得停工;農作物生長需要雨水3師:你們說的都很好!下雨對我們有利有害。4師:放映課件引導學生了解下雨與人類的生產生活的關系。生:降雨與我們關系密切,適量的雨水會給人類的生產、生活帶來很多好處。比如:補給水源、灌溉農田、凈化空氣、調節氣溫等等。但是,如果降水過多易引發洪澇,降水過少易導致干旱。洪澇和干旱都是人類面臨的主要自然災害,所造成的災難性后果常常無法估量。5師:那么應對極端天氣,我們可以怎么做?生:及時關注天氣預報。6師:是的,天氣預報太重要了,它還有利于我們應對極端天氣。除了觀看天氣預報,我們充滿智慧的古代勞動人民總結了很多關于天氣的諺語。誰能來說說看?生: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天上鉤鉤云,地上雨淋淋7師:我這有一些天氣諺語和一些動物圖片請大家給它們分類。生:燕子低飛要下雨,螞蟻搬家蛇過道明日必有大雨到。8師:放映洪澇 、干旱視頻并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引導他們了解治理方法。今天這節課就上到這邊,下課!設計意圖:通過師生活動,使學生了解下雨對人類生產生活影響能利用天氣預報等科學技術應對惡劣影響,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板書設計】17云量和雨量【課后反思】蘇教版小學科學三年級下冊 第五單元 云量和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