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級下冊化學第2單元課題1 空 氣教案.doc
第二單元 我們周圍的空氣課題1 空 氣從容說課本課題分為三部分,即“空氣是由什么組成的”、“空氣是一種寶貴的資源”、“保護空氣”。這三部分內容互相密切聯系,并逐步深入。第一部分,從拉瓦錫研究空氣的成分入手,讓學生仿照拉瓦錫的實驗原理,用紅磷燃燒的實驗來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得出結論,空氣是由氧氣和氮氣組成的,其中氧氣約占空氣總體積的15;并說明空氣的成分中除了氧氣和氮氣外,還有稀有氣體和其他氣體雜質。第二部分,重點介紹氧氣、氮氣、稀有氣體的用途;通過討論的方法讓學生知道物質的用途是由物質的性質決定的;引導學生正確理解物質的物理性質,為以后學習其他物質的物理性質打下基礎。第三部分,從我們身邊的空氣污染入手,分析空氣是如何受到污染的,空氣污染會造成哪些危害,我們應如何來防止空氣污染;為使學生知道身邊的空氣質量如何,教材還特意介紹了氣質量日報、預報。由于本課題是學生走進化學世界后遇到的第一個課題,難度不算太大,所以培養學生對實驗的觀察和分析能力,從多方面、多角度考慮問題便成了本課題教學的難點。在教學過程中,三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對難點進行突破。1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提出問題。2盡量從學生熟悉的事物引入。3多收集一些相關資料來拓展學生的思維。4結合生活實際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5給學生提供更多的機會進行實驗探究。6充分發揮學生豐富的想象力。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1)了解空氣的主要成分。(2)了解氧氣、氮氣、稀有氣體的主要物理性質和用途。(3)初步認識純凈物,混合物的概念。(4)了解空氣污染給人類帶來的危害,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2過程與方法(1)初步學習科學實驗的方法,進行觀察、記錄并初步學習分析實驗現象。(2)學習運用觀察、實驗、收集資料,從日常生活經驗進行總結等方法獲取信息。(3)運用分析、對比、歸納的方法對獲取的信息進行整理變成自己的知識。3情感態度及價值觀(1)樹立對待任何事物都必須有一個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2)保持對生活中化學現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發展學習化學的興趣。(3)逐步樹立關注社會,熱愛自然、為社會進步而學習化學的遠大志向。教學重點1空氣的組成。 2空氣組成物質的性質和用途。教學難點 1培養學生對實驗的觀察能力和分析思維能力。2不斷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以便能很快適應化學課的教學。教學方法提出問題實驗探究解決問題聯系實際拓展思維充分想象激發興趣。教具準備1教師用具:(1)投影儀、掛圖(O2、N2、稀有氣體的用途);(2)集氣瓶、燃燒匙、紅磷、燒杯、塞子(帶導管)、彈簧夾、火柴。2學生用具:空氣發現史的資料、稀有氣體用途的資料、大氣污染的漫畫等等(詳細內容見教學過程)。課時安排1課時教學過程提出問題1空氣就在我們周圍,你對它有哪些了解?2桌子上有一個空杯子,它真的是“空”的嗎?學生回答(可能有如下一些)1空氣是一種無色、無味的氣體,既看不見,也摸不著。2空氣中有氧氣,我們人呼吸的就是空氣中的氧氣。3空氣是一種寶貴的自然資源,人和動植物的生活都離不開空氣。4不同的環境,空氣有所不同。如農村空氣清新,城市空氣污濁。5蠟燭可以在空氣中燃燒。6桌子上的空杯子中有空氣。新課引入通過大家剛才的回答,可以看出大家對空氣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知道它是一種既看不到蹤影又聞不到氣味的氣體,它與人類和動植物的關系非常密切。為了讓大家對空氣有一個比較全面深入的了解,本單元我們就來認識我們周圍的空氣。板書第二單元 我們周圍的空氣課題1 空 氣過渡因為空氣是一種無色、無味的氣體,所以人們對空氣的認識比較晚。17世紀中葉以前,人們一直認為空氣是一種單一成分的物質,直到18世紀,通過對燃燒現象和呼吸作用的深入研究,人們才開始認識到氣體的多樣性和空氣的復雜性。那么,空氣到底是由哪些成分組成的呢?板書一、空氣是由什么組成的?講解)為了搞清楚空氣的成分,很多科學家都致力于這方面的研究。其中,最有名的是法國的化學家拉瓦錫,他最早運用天平作為研究工具,用液態的金屬汞作為研究對象,最終研究出了空氣的成分。設問那么,拉瓦錫是通過什么方法研究出了空氣的成分呢?請學生閱讀課本P22拉瓦錫研究空氣成分的實驗過程,并引導學生觀看圖22(拉瓦錫研究空氣成分所用的裝置)講解其實,拉瓦錫并不是最早研究空氣成分的人,在他之前已有很多科學家著手研究空氣的組成。如瑞典化學家舍勒和英國化學家普利斯特里,他們很早就發現了空氣中的氧氣。但拉瓦錫最早用實驗得出了結論:空氣是由氧氣和氮氣組成的。過渡拉瓦錫的實驗是在200多年前做的,由于受到當時條件的限制,他的實驗比較麻煩。現在我們已經能用簡單的實驗來驗證拉瓦錫所得出的結論,接下來我們就用紅磷作原料來測定一下空氣中氧氣的含量。實驗實驗21注意裝置不能漏氣;集氣瓶中預先要加入少量水;點燃紅磷后要立即伸入集氣瓶中,并塞緊塞子。可讓學生描述實驗現象及結果回答紅磷燃燒產生大量白煙,生成一種白色固體,水面盡管上升了,但上升不到15。講解集氣瓶內水面上升,說明空氣中的氧氣被消耗了。過渡請大家根據日常知識的積累和前面我們講到的內容,分組討論下面的問題。投影展示討論拉瓦錫通過實驗得出的結論是氧氣約占空氣總體積的15,而在我們的實驗中,為什么氣體減少的體積小于15?紅磷熄滅后瓶內還有沒有殘余的氧氣?請學生代表說出討論結果回答該實驗中,水面上升達不到15體積是因為氧氣含量低,或者我們在塞塞子的過程中,已經有少部分氧氣被消耗掉。紅磷熄滅后瓶內沒有殘余的氧氣,如果還有氧氣,紅磷還能繼續燃燒。過渡在紅磷燃燒這個實驗中,紅磷與空氣中的氧氣反應,生成了一種叫做五氧化二磷的的色固體,我們可以用文字的形式把這個反應表示出來。表示紅磷+氧氣五氧化二磷小結上述實驗說明,氧氣約占空氣體積的15。講解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和實驗儀器的不斷精密化,空氣中的其他成分也被科學家通過實驗一一發現。實驗表明:講解并板書空氣的成分按體積計算,大約是:氮氣78、氧氣21、稀有氣體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氣體和雜質003。投影資料空氣成分的發現二紀70年代,瑞典科學家舍勒(Karl Wilhelm Scheele,17421786)和英國化學家普里斯特里(Joseph Priestley,17331804)分別制得了氧氣。當時人們并不知道燃燒與金屬生銹是物質與氧氣作用的結果。1774年,法國化學家拉瓦錫(Antoine Laurent Lavoisier,17431794)用金屬燃燒實驗證明燃燒是金屬與空氣中的“上等純空氣”作用的結果,并發現了金屬燃燒后余下的“空氣”不支持燃燒和呼吸。第一次明確提出空氣是由氧氣和氮氣組成的。許多科學家研究發現,空氣小還含有氦(He)、氖(Ne)、氬(Ar)、氪(Kr)、氙(Xe)等稀有氣體。在稀有氣體的發現史中,對我們最有啟發的是稀有氣體氬(Ar)的發現。1892年,英國物理學家瑞利(Lord Rayleigh,18421919)在研究氣體的密度時,發現0、101105Pa條件下,從空氣中分離得到的氮氣密度(12572 gL-1)與分解含氮物質所制得的氮氣密度(12508 gL-1)之間總有一個微小的差異。瑞利沒有放過這一微小差異,他與英國化學家拉姆賽(William Ramsay,18521916)合作,經過兩年多的努力,通過精密的實驗研究和推理分析,終于發現在空氣中還存在著一種性質極不活潑的氣體氬。講解過渡空氣是由多種成分組成的,我們把它叫做混合物。而空氣中的氮氣或氧氣都只有一種物質組成,我們把它們叫做純凈物。板書純凈物和混合物講解純凈物可以用專門的化學符號表示。如氧氣O2、氮氣N2、紅磷P、五氧化二磷P2O5。注:元素符號和化學式不必作過多的解釋,只說明這是一種表示物質的符號就可以了師根據你的理解,你能舉出一些純凈物和混合物的例子嗎?學生舉例、教師評價師引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可以這樣來表示純凈物和混合物。講解并板書純凈物:由一種物質組成(可用專門的化學符號表示)。混合物:由兩種或多種物質混合而成(沒有專門的化學符號表示)。補充純凈物有固定的組成,混合物沒有固定的組成。組成混合物的各物質之間不發生化學反應,它們各自保持各自的性質。如空氣中的氧氣和氮氣就各自保持了自己的性質。過渡空氣中的各種成分作為原料廣泛用于生產化肥、化工產品、煉鋼、石油加工、運輸、電光源等領域,是人類生產活動的重要資源。板書二、空氣是一種寶貴的資源講解過去,人們曾把氧氣叫做“養氣”,這充分說明了氧氣的重要性。設問你知道氧氣有哪些用途嗎?學生根據自己的經驗并結合課本內容回答,教師引導學生看課本圖25總結綜觀氧氣的各種應用領域,可知氧氣的用途主要表現在供給呼吸和支持燃燒兩個方面。板書1氧氣的用途(1)供給呼吸 (2)支持燃燒展示充氮食品袋設問你們知道為什么要在這些裝入零食的食品袋中充入氮氣嗎?生甲:為了防止食品被擠碎或壓碎。乙:為了掩蓋袋里食品量比較少的真相。丙:為了防止食品變質。評價乙的回答也有道理,可我說的是正規廠家的。甲、丙的回答符合客觀實際。講解氮氣之所以能用于食品防腐,是由于氮氣性質不活潑之故。燈泡中充氮以長使用壽命,焊接金屬用氮作保護氣,都是利用了氮氣不活潑這一性質。設問氮氣除了可用作保護氣外。還可用作什么呢?學生看書并對氮氣的用途進行總結板書2氮氣的用途(1)重要的化工原料(2)保護氣(3)提供低溫環境過渡從氮氣可作保護氣這一事實知,物質的用途決定于物質的性質。你能從下面的討論中獲悉氮氣的性質嗎?投影討論在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實驗中,集氣瓶內剩下的氣體主要是氮氣。結合實驗和日常生活經驗討論:(1)燃燒著的紅磷熄滅了,這種現象說明氮氣能不能支持燃燒?(2)集氣瓶內水平面上升一定高度后,還繼續上升嗎?這種現象能不能說明氮氣不易溶于水?(3)空氣所表現出來的某些性質,能不能在一定程度上代表氮氣的性質?學生分組討論,并匯報討論結果討論結果(1)氮氣不能支持燃燒。(2)集氣瓶內水面上升一定高度后,不能繼續上升。該現象說明氮氣不易溶于水。(3)空氣所表現出來的性質,不能在一定程度上代表氮氣的性質(如磷能在空氣小燃燒,但卻不能能在氮氣中燃燒)。注:(3)問可能有同學會得出相反的結論。如空氣不溶于水,氮氣也不溶于水。對此,教師要做出解釋師請大家總結氮氣的性質。生氮氣不支持燃燒,氮氣不易溶于水。補充許多實驗事實表明。氮氣的性質不如氧氣活潑。如食物放置在含有氧氣的環境中容易腐爛,而氮氣則能使食物在長時間內不變質。講解物質的性質主要包括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兩個方面。物質的化學性質需要通過化學反應表現出來,而物質的物理性質是物質本身具有的,其不需要通過化學反應就能表現出來。板書物理性質:物質的物理性質一般指顏色、狀態、氣味、熔點、沸點、硬度和密度,以及是否溶于水等,這些性質不需要通過化學反應就能表現出來。師通過日常生活對空氣的觀察及上面的討論,并結合物理性質的概念,你能描述氮氣的物理性質嗎?學生描述并填寫下表顏色狀態氣味標準狀況下的密度熔點沸點是否易溶于水氮氣1.251gL-1-209.9-195.8過渡空氣中除了氧氣和氮氣外,還有一類很重要的氣體就是稀有氣體。接下來,我們就來學習稀有氣體的有關知識。板書3稀有氣體講解稀有氣體曾叫做“隋性氣體”。這是由于稀有氣體性質不活潑,人們在發現它們的時候普遍認為這些氣體不能跟其他物質發生化學反應。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發現有些稀有氣體在一定條件下也能與某些物質發生化學反應,生成其他物質,于是又把它們改作為稀有氣體。通過“惰性氣體”“稀有氣休”名稱改變的事實。可使我們意識到科學研究的領域總是在不斷擴展的。科學思維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它啟示我們平常的學習中要經常接受新事物。并適當發展求異思維。過渡在空氣的成分中,稀有氣體所占比率雖然不大,但卻很重要。閱讀學生閱讀P26稀有氣體的用途。通過閱讀讓學生總結稀有氣體的用途回答可用作保護氣:可制成多種用途的電光源:可用于激光技術;氮可用作制冷劑:氮氣可用作醫療上麻醉劑。拓展除了課本上講到的稀有氣體的用途外,誰還知道稀有氣體的其他用途呢?回答廣場、體育場、飛機場等場所所用的燈里充了氙氣,通電時能發出比熒光燈強幾萬倍的強光,因此叫做“人造小太陽”。航空、航海的指示燈里充入了氖氣,通電時發出紅光,這種光能穿透濃霧。評價大家回答得真好,探索科學需要的就是這種不怕麻煩,尋求真理的精神。過渡下面是不同顏色的霓虹燈里充的稀有氣體的簡介。投影展示霓虹燈的顏色霓虹燈的顏色燈色氣體玻璃管的顏色大紅氖無深紅氖淡紅金黃氦淡紅藍體積分數:氬80%、氖20%淡藍綠體積分數:氬80%、氖20%淡黃紫體積分數:氬50%、氖50%無小結通過大家剛才的回答和討論,我們可以總結出稀有氣體具有如下用途:板書(1)保護氣 (2)電光源 (3)激光技術 (4)冷卻劑 (5)麻醉劑過渡潔凈的空氣對于人類和其他動植物都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成年人每天吸入的空氣約為12 m316 m3。但是,隨著工業的發展,排放到空氣中的有害氣體和煙塵對空氣造成了污染,被污染的空氣會嚴重損害人體健康,影響作物生長。破壞生態平衡。故保護我們的空氣已成了全世界人民都關注的問題。板書三、保護空氣講解少量有害物質進入空氣中。依靠大自然的自我凈化能力,仍能保持空氣的潔凈。如果進入空氣的有害物質的種類和數量超出了大自然的自凈能力,就會造成空氣的污染。引導學生看課本圖28(大氣污染)投影結合圖28討論下述問題:1在你身邊發生過哪些污染空氣的現象?2大氣污染會造成哪些危害?3為了保護人類賴以生存的空氣,你能做些什么?學生分組討論,并交流討論結果1汽車尾氣、工廠廢氣、沙塵暴、酸雨、使用含氟冰箱造成臭氧空洞、溫室效應等。2使人發生呼吸道疾病、農作物不能正常生長、水中生物瀕臨死亡、溫室效應使沿海城市下陷、酸雨使建筑物被腐蝕、臭氧空洞使人受到紫外線的傷害而易得皮膚病和影響視力等等。3積極植樹、造林、種草、愛護花木,向周圍的人宣傳保護空氣的重要性及保護空氣應采取的措施。過渡加強空氣質量監測,打針對性地改善環境狀況,是我們常常采取的一種措施。那么,你知道空氣質量日報、預報的內容嗎?請學生看課本P27資料展開想象的翅膀假如你當了市長或省長,你會如何去改善當地的空氣質量呢?請你談談。學生談自己的想象,教師要對他們豐富的想象力予以肯定回答可能有多種。1大量植樹造林。鼓勵市民種草養花。2把工廠建在人口不太集中的地區。3使用和開發化石燃料以外的清潔能源。4汽車不再用汽油,而用車用乙醇汽油。5加大檢測汽車尾氣的力度,禁止沒達到環保標準的汽車上路。6加大宣傳力度,提高居民的環保意識。小結本課題我們重點學習了空氣的組成和用途,同時還知道了物理性質、純凈物和混合物等概念。另外,還了解了潔凈的空氣對我們人類的重要性以及保護空氣的一些措施。布置作業習題3、5、7課本P28 調查與研究關心空氣質量板書設計第二單元 我們周圍的空氣課題1 空 氣一、空氣是由什么組成的?空氣的成分按體積計算,大約是:氮氣78、氧氣21、稀有氣體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氣體和雜質003。純凈物和混合物純凈物:由一種物質組成(可用專門的化學符號表示)。混合物:由兩種或多種物質混合而成(沒有專門的化學符號表示)。二、空氣是一種寶貴的資源1氧氣的用途(1)供給呼吸 (2)支持燃燒2氮氣的用途(1)重要的化工原料 (2)保護氣 (3)提供低溫環境*物理性質:物質的物理性質一般指顏色、狀態、氣味、熔點、沸點、硬度和密度,以及是否溶于水等,這些性質不需要通過化學反應就能表現出來。3稀有氣體(1)保護氣 (2)電光源 (3)激光技術 (4)冷卻劑 (5)麻醉劑三、保護空氣考題回顧1生活中的下列物質,屬于純凈物的是 ( )A礦泉水 B白酒 C米醋 D干冰 2我們已經知道,空氣的主要成分是氮氣和氧氣。下圖是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實驗裝置,試回答下列問題:(1)實驗過程小,燃燒匙里為什么要盛放過量的紅磷?(2)這個實驗除了可以得出O2約占空氣體積的15的結論外,還可推氮氣(填“難”或“易”)_________溶于水和其化學性質________(填”活潑”或“不活潑”)的結淪。(3)此實驗過程中能否用碳、硫代替紅磷?答案:1D2(1)讓O2盡量消耗完全,使測得O2的體積更接近空氣O2的實際體積 (2)難 不活潑 (3)不能備課資料1最早發現氧氣的是中國人1807年在俄國的彼德堡召開的一次科學大會上,年方24歲的德國科學家克拉普羅特在宣讀一篇名為第八世紀時中國人的化學知識中提到,發現氧氣的時間應提早一千多年,氧氣發現者是中國唐代的煉丹家馬和。克拉普羅特一語驚四座,轟動了整個歐洲。事實的確是這樣的。早在一千多年前的中國大唐時期,版圖遼闊、文化繁榮、經濟發達、國力富強。馬和就是在這樣的形勢下煉丹的,并在他生平的工作記錄平龍認中作出這樣的結論:空氣成分復雜多樣。主要由陽氣和陰氣組成,其中陽氣比陰氣多得多,陰氣可跟可燃物化合,在空氣中消失,而陽氣則可安然無恙地保留,陰氣存在于青石(氧化物)、火硝(硝酸鉀)等物質中,加熱它們陰氣就會放出來,陰氣在水中也大量存在,只是很難把它們取出來。由此可見,馬和所講的陰陽氣就是我們今天所講的“氧氣”和“氮氣”。盡管,今天不少人對克拉普羅特的觀點仍持有疑問,平龍認早已被德國侵略者搶走,一些事實還須澄清,但古老的中華民族文化對世界化學的貢獻是不可磨滅的。2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簡介2000年4月29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五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 自2000年9月1日開始在全國實施。這標志著我國環境保護法規的進一步完善,環境保護事業逐步走向法制化。大氣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要素之一,搞好大氣污染的防治,為人類生活提供清潔的空氣,是關系到保護和改善人們生活環境,促進社會發展的一件大事。“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包括“總則”“大氣污染防治的監督管理”“防治燃煤產生的大氣污染”“防治機動車船排放污染”“防治廢氣、塵和惡臭污染”“法律責任”“附則”等七章。該法對防治大氣污染的各方面作出了許多規定,要求把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納入城市規劃和建設,加強對排放煙塵、廢氣、粉塵等的管理。進行綜合治理。該法還提出了對違反法規,造成大氣污染事故的單位和個人的處罰辦法。如查詢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全文,可到人教網“環境教育”欄目,網址:http:wwwpepcomcneecindexhtm。3惰性氣體改稱稀有氣體惰性氣體分子是由單原子構成的。除氦外,其他元素的原子,最外電子層都有八個電子(氦是兩個),具有穩定的結構。過去,人們認為惰性氣體根本不可能跟其他物質發生化學反應生成化合物。事實上,并非所有惰性氣體都是這樣。1 962年。英國化學家巴特利特(Bartlett)通過實驗。得到了惰性氣體的第一個化合物六氟鉑酸氙(XePtF6)。以后,人們又制得了氙跟氟或氧的化合物,如二氟化氙(XeF2)。此外,還得到了氪跟氟的化合物四氟化氪(KrF4)等等。但到現在為止,人們還沒有制得氬、氖和氦的化合物。鑒于惰性氣體的“惰性”只是相對而言的,又因為它們在自然界儲量極少,所以,1991年,全國自然科學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的化學名詞中正式規定,把惰性氣體改稱為稀有氣體。4供呼吸的氧氣氧氣對于人體維持生命活動是必需的。健康的人在正常情況下不需要吸入純氧。因為人體內進行的是一種緩慢氧化過程,能夠陸續放出能量,供給體內器官的需要和保持一定的體溫(約37)。如果長時間吸入純氧,休內氧化過快,放熱過多,正常的生理機制發生紊亂,體溫升高,會出現病態。但是,有時病人由于呼吸功能發生障礙,體內缺氧,單靠吸入空氣量的氧氣不足,需要吸入高濃度的氧氣加以補充。病人呼吸不一定用純氧,而是用增加含氧量的空氣,含氧量的多少可隨病人的需要而定。在壓強較大的深海里用普通空氣呼吸,會有較多的氮氣溶解在血液里。 當潛水員從水下上升,體內逐漸恢復常壓,溶解在血液里的氮氣要放用來,形成氣泡,會對微血管起阻塞作用,引起“氣塞癥”。所以深海潛水員不能用普通空氣呼吸。氖氣在血液里的溶解度比氮氣小心多,用氖氣跟氧氣的混合氣體(人造空氣)代替普通的空氣,就不會發生以上的現象。5空氣組成的記憶韻語空氣組成別忘記,主要成分氮氧氣;氮七八,氧二一,零點九四是稀氣;還有兩個零點三,二氧化碳和雜氣;百分體積要記清,莫要當成質量比;還要注意防污染,環保意識要樹立。6大氣污染與現代交通建設空氣、水、食物被稱做人類生命的三大要素,而其中空氣又是維持生命的第一要素。一個人可以7天不吃飯,2天不喝水,但卻一分鐘也不能沒有氧氣。在我們周圍的大氣中,只含有21的氧氣,但正是這21的氧氣,維持了人類的正常生活。因此潔凈的空氣,對人的生命來說,比任何都可貴。沒有大氣,地球上就不會有生命,不會有人類。由于人類的活動,使得排到大氣中的某些物質呈過量的濃度,對人類的生活和身體健康。或對環境等產生了不利的影響,這就形成了大氣污染。空氣污染物的種類十分繁多,燃煤的主要污染物是二氧化硫和煙塵;燃油的主要污染物為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汽車的尾氣排放的污染則主要是一氧化碳、氮氧化物和碳氧化合物。空氣污染具有極其嚴重的危害性,它損害人體健康。空氣中污染物的濃度一般較低,對人們主要產生慢性中毒作用,并具有制畸性、制癌性、制突變性。據統計,空氣污染導致許多城市肺癌死亡率增至萬分之二,全國酸雨覆蓋面積已占整個國土的30,這是多么的觸目驚心。上海是我國重要的工業基地。人口密集,經濟發達,城市的交通需求不斷增加,機動車大幅度增長。1998年底,上海的機動車擁有量已達到60萬輛,比1985年增長4倍多。機動車數量的大量增加,加上其他眾多原因,導致尾氣排放污染日益嚴重,成了一大禍害。僅1998年產生的能源廢氣排放量為54927億立方米,其中二氧化硫4889萬噸,煙塵1563萬噸,工業塵粉1013萬噸。無法想象,如果中國每一個城市都變成這樣,那我們乃至我們的下一代將是會生活在怎樣一個環境里?2000年10月14日,成都市在我國率先開展了“無車日”活動。那天,成都市區除公交客運車輛及救護車,消防車等必需運行的特種車輛外,往日汽車、摩托車排成長龍的狀況不見了,給行人留出了足夠的空間。據成都市交通管理局信息顯示,在市小心區的幾個具有代表性的路口,車流量比原來平均下降了727,車輛行駛速度提高一倍。由于車流量大幅削減,道路暢通無阻,市中心的天府廣場和熊貓廣場的可吸入顆粒物污染指數都下降了30%左右。市區道路交通噪音級平均降低了45分貝。除了開展無車日活動,發展節能環保汽車也是重要舉措之一。近年來,干凈清潔的天然氣汽車,構思巧妙的風力汽車,日趨成熟的太陽能汽車等新能源汽車紛紛登臺亮相,它們將成為人類跨世紀的交通工具。年級初三學科化學版本期數內容標題空 氣分類索引號G.623.2分類索引描述教學法主題詞空 氣欄目名稱教案精選供稿老師審稿老師錄入一校二校審核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