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美版六年級下冊美術教案-第一課形色協奏曲 教學設計.doc
形色協奏曲教材:湘版美術六年級美術第一課三維目標:知識:欣賞抽象畫,品味形式美和抽象美,意象美,使學生了解并嘗試抽象的表現方法。技能:通過關注抽象藝術,實踐抽象畫創作過程,使學生獲得對形式元素和原理的進一步認識與應用,發展審美能力和藝術表現力。情感:探索藝術創作的新天地,使學生增進美術學習的興趣,在感受與發現中體驗美術帶來的愉悅。核心素養:培養學生觀察,發現,欣賞,體驗,情感表達和釋放,價值觀,探索等。教學重點:欣賞并領會事物的變化。事物提煉出的點.線.面.形.色等繪畫語言。教學難點:體會從提煉到純抽象的創作過程。教學準備:學生:鉛筆.水彩筆.油畫棒.圖畫本.宣紙.國畫工具.水彩工具.水彩紙等均可。教師:油畫工具,范畫,ppt課時計劃:2課時第一課時教師:看和聽,教師看著圖片,聽著音樂,拿起畫筆,畫一副畫,指出形狀和色彩和音樂(板書)。引出形色協奏曲。(創設情境)(1.同學門,我們今天來學習第一課,形色協奏曲。2.形和色怎么就跟曲聯系起來呢?)一. 作品導入1師:同學們剛剛欣賞了老師的表演,接下來我們來欣賞一副作品:首先讓我們來欣賞一幅作品(太行山上)。在欣賞的過程中請帶上這幾個問題:1.仔細觀察畫面中你看到了什么?2.他們像什么?3.他們不像什么?你認為像什么?(同桌否定,說出理由)2學生回答:從而引出課題,像這樣的畫我們稱呼它為抽象畫。(此處板書課題)那么什么是抽象畫呢?二. 抽象畫的定義1抽象畫就是與自然物象極少或完全沒有接近之處,而又具有強烈的形式構成面貌的繪畫。2有時可以表現藝術家的情緒和思想。(此處有板書)下面讓我們一起來分析這兩句話講解得合適嗎?兩幅圖片就顏色上你有什么發現呢?(照片和畫家作品,吳冠中,似花非花,油畫)三. 形式初探(感受發掘.嘗試訓練.欣賞提升.提煉元素)1學生回答:從而引出顏色的相同,而形象發生了變化。(圓形變成了塊形)2小結:藝術家在創作中,常常在“似與不似之間”尋找新的表達形式。畫家抓住花海的顏色的特點,用簡化概括的色塊交織出形象,形式由寫實變得抽象。(生活中的“剪刀石頭布”藝術家怎么去表現?)3第二組圖:剪刀石頭布(板書色)(每次美術課我們用的“彩色筆”藝術家怎么去表現?)4學生回答:兩幅圖就形狀上你有什么發現?從而引出形狀的相同。(長方形和圓形)5小結:藝術家抓住彩色筆的形狀的特點,用簡化概括的圓形和長方形交織出形象,形式由寫實變得抽象。6第二組圖:一個普通杯子的創造。(板書形.表達形式:概括.簡練)(下面我們來欣賞一幅情感表達的作品)四. 主觀表達(感受色彩.欣賞理解.提煉元素)1找出畫面中的點.線.面?(學生回答)板書:點.線.面(這幅作品給你什么感受(瓦和墻)?為什么?)2小結:吳冠中畫的江南風景,顏色上主觀的畫成了黑白灰的關系,使畫面看上去響亮和諧,用點線面來構造,這正是形色的協奏。情感上表達了自己對房子的獨特理解(棺材)畫面又不失去形式上的美感。(點線面作品欣賞)3欣賞藤蔓(欣賞主觀表達作品)4欣賞惡之花表達的是藝術家失去愛人后對愛人的回憶。(畫的是玫瑰花)板書:主觀設色五. 活動環節(比一比看誰快)1提取顏色和形狀(提取出的顏色和形狀能是一幅完整的畫嗎?那應該是怎樣?)六. 欣賞示范講解1欣賞提取出的顏色和形狀構成一幅完整的作品(三幅作品)七. 作業要求1請根據圖片提取點線面或形或色組合成一幅完整的抽象畫2作品可以是完全抽象或部分抽象或半抽象3內容形式表達方式材料選擇不限(提醒抽象畫不是亂畫,畫就像音樂,有高潮有低潮有過程,多變化,畫面應該是美的,完整的。)八. 展評拓展1把學生繪畫作品和照片進行對比欣賞,讓他們說說是如何抽取照片中的形與色,主觀概括地表現事物的主要特征。還有那些可以改進的地方?比一比上一個六年級的作品(主要欣賞)2拓展欣賞:波洛克17A號和德庫寧交換拍賣32.6億人民幣,想知道為什么會這么值錢就去了解抽象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