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版六年級下冊數學教案-4.6圖形的認識 教學設計.docx
復習圓柱和圓錐教學設計教學目標:知識目標:引導學生通過回憶、整理、拓展等實踐活動,掌握圓柱與圓錐的相關特點與特征,并能熟練地運用公式進行圓柱、圓錐表面積或體積的計算。能力目標:通過讓學生對知道的整理提高學生的自主獲取知識與概括知識能力。在練習、討論、合作中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并進一步提高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情感目標:通過整理、交流、合作、探究、體驗探究的樂趣,感受數學的價值,培養學生“學數學、用數學”的意識和創新的精神。教學重點:掌握圓柱與圓錐的相關特點與特征,并能熟練地運用公式進行圓柱、圓錐表面積或體積的計算。教學難點:通過對知識進行整理,提高學生的自主獲取知識與概括知識能力。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教學過程:一、組織教學1、師:我們從小學一年級到現在六年級已經學習了很多數學知識了,老師今天要先考同學們一個一年級的問題(有學生輕笑,氣氛有所活躍)。左邊一個蘋果,右邊一個蘋果,合在一起是幾個? 生:(很快大聲地齊答):2個!師:一年級可以結業了,我增加點難度,考一個三年級的題(學生躍躍欲試),左邊一堆蘋果,右邊一堆蘋果,合在一起是幾堆? 生:2堆!(有少數學生答完后猶豫一下改答:1堆。老師微笑不語,改答1堆的越來越多) 師:對,1堆。下面問五年級的問題了,注意聽好:一加一什么情況下無法計算?生:1立方米和1立方分米無法計算。2、課件出示圓柱和圓錐,問;這是什么?那你們猜測一下我拿出圓柱和圓錐的目的是什么?(學生回答),今天我們就來對復習圓柱和圓錐的知識。同時板書課題。二、知識梳理1、課件出示圓柱體,問:圓柱體的特征有哪些?生回答后,師課件展示特征。2、課件出示圓錐體,問:圓錐體的特征有哪些?生回答后,師課件展示特征。3、師:關于圓柱體和圓錐體的特征,同學們掌握的非常好,那同學們你們知道圓柱和圓錐有哪些相同點和不同點嗎?(課件出示問題),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討論這個問題學生小組討論4、學生匯報相同點和不同點,師課件展示。5、師:本單元我們還學習了關于圓柱和圓錐的哪些知識?生:表面積和體積師同時板書:表面積、體積6、課件出示圓柱體,學生說一說圓柱的表面積怎樣來計算。師播放課件并板書:S=底面積2+側面積。師:那么圓柱的側面積又怎樣來計算呢?生回答,師板書:S側=Ch7、讓學生說一說圓柱的側面積為什么是底面周長乘高。8師:圓柱的表面積和側面積的計算在生活中有什么用處呢?(學生回答)9、出示圓柱體:誰來說一說圓柱的體積怎樣來計算?生回答后,師課件展示并板書:V柱=Sh10、讓學生說一說圓柱的體積推導過程,學生回答后,師動畫演示圓柱的體積推導過程。11、出示圓錐體,師:圓錐的體積怎樣來計算?學生回答后,師課件展示并板書:V錐=1/3Sh。師:圓錐的體積為什么是1/3Sh而不是Sh呢?學生回答后師動畫演示圓錐的體積推導過程。12、小結:同學們,剛才我們通過整理,讓我們對圓柱和圓錐的這部分知識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我們同學的整理水平也有了提高,可見我們學習的時候十分認真,掌聲鼓勵一下自己。三、重點復習,強化提高課件出示習題:1.甲乙兩人分別利用一張長20厘米, 寬15厘米的紙用兩種不同的方法圍成一個圓柱體(接頭處不重疊),那么圍成的圓柱( )。A高一定相等 B側面積一定相等C側面積和高都相等D側面積和高都不 相等 2.把一個圓柱在平坦的桌面上滾動,那么滾動的路線是( ).A 圓弧 B直線 C曲線 3.冬天護林工人給圓柱形的樹干的下端涂防蛀涂料,那么粉刷樹干的面積是指( ).A.底面積 B.側面積 C.表面積 D.體積4.如下圖,有三塊不同的硬紙片,讓它們分別繞PQ邊旋轉一周,它們所掠邊的空間是圓錐體的是( ).PQPQPQACB5.一個圓錐形沙堆,占地面積30平方米,高2.7米,每立方米沙重1.7噸,如果用一輛載重噸的汽車把這些沙子運走,需要運多少次?6.一根圓柱形木材長20分米,把它截成4個相等的圓柱體, 表面積增加了18.84平方分米,截后每段圓柱體積是多少立方分米?學生獨立完成,然后集體交流。四、課堂總結學習了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教學反思:對于復習課到底該怎樣上,至今眾說紛紜,沒有一個統一的模式。我也不知怎樣上是最好的,我根據自己的經驗和對教材的理解,覺得:單元復習課首先要對本單元的知識進行系統的復習,在學生的腦海里形成本單元知識的網絡,再有針對性的設計相應的練習題進行強化和鞏固。達到幫助學生梳理知識及強化、鞏固知識運用能力的目的。因此,本次復習課,我首先引導學生將本單元的知識點進行了梳理。即:讓學生思考并總結本單元我們都學了哪些知識?隨著學生的回答用課件整理出知識點,形成知識網絡呈現在學生面前。這些知識點包括:(一)圓柱圓錐的特征,圓柱與圓錐的相同點和不同點。(二)圓柱的體積及表面積的基本公式,圓錐的體積的基本公式。(三)圓柱與圓錐的關系。(四)圓柱與圓錐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復習完這些知識點,我又引導學生進行了相應的練習。這些練習題的設計我也是針對本單元的知識進行了巧妙地設計和整理。我覺得這節復習課還是比較成功的,取得了一定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