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教版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5.2輕與重(二) 教學設計.docx
輕與重 (二) 教學內容:P44,輕與重 (二) 教學目標: 1、對物體的輕重進行間接比較,知道物體的輕重比較可以數值化。2、將物體輕重的比較轉化為數的比較過程,認識數值化的好處。3、認識有統一單位的標準計量單位來衡量物體輕重的必要性。4、通過實物的操作,學習比較的方法。5、通過親身體驗的過程,激發兒童對輕重比較的興趣。6、通過學生聯系生活,解決實際問題,感受數學源于生活。教學重點:用小正方體木塊稱量各種學習用具;知道物體的輕重比較可以數值化。教學難點:體會統一計量標準單位的必要性;使物體輕重比較數值化。教具準備:教學課件、雙色片、簡易“天平”等。教學過程:一、 復習導入:1、 師:小朋友,上節課我們比較物體輕重的時候,認識那個新朋友?2、 生:簡易“天平”。3、 師:現在讓我來比一比,剪刀和橡皮,誰重誰輕?用什么方法4、 生:用手掂一掂可以知道剪刀重。5、 師:現在我們有剪刀、橡皮和鉛筆呢?6、 生:可以用簡易“天平”來比一比。7、 師:老師今天又帶來一個簡易“天平”了,可能更適合比較較輕的物體。8、 今天,讓我繼續來學習物體的比較。板書:比較【說明:讓學生回憶上節課的內容,使得學生知道知識都是相互聯系的,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另外引起學生對新知識的渴望。】二、 探究新知:(一) 給文具排序:1、 師:現在老師拿出剪刀、橡皮、鉛筆、尺和膠水?請你估計一下,如果我們要排出從輕到重的順序,你大概需要多少次呢?2、 生:可能要比好多次呢?怎么辦呢?有什么更簡便的方法嗎?3、 生:討論交流。4、 師:實際上,我們可以通過雙色片來測它們的輕重。5、 師:向這種比較物體輕重的辦法就叫做“間接比較”。板書:間接比較【說明:通過比較讓學生得出在比較多種物體時,直接比較和利用順序關系的傳遞性得出結論比較煩瑣,從而引出間接比較的方法。】(二) 間接比較: 1、請學生根據課件的演示,填寫表格,得出物體的輕重。物品雙色片數輕重次序固體膠鉛筆橡皮剪刀直尺2、 小結。小結:多種物體進行比較輕重時,間接比較比直接比較要方便,沒有直接比較那么煩瑣。【說明:通過情景的創設,讓學生利用簡易“天平”,親身的體驗,小組的合作,親身感受到間接比較的優勢,從中體會到數值化的好處。】三、 鞏固練習:(一) 給書本輕重排序?1、 請學生利用簡易“天平”來給語文書、數學書、英語書等排序,誰最重,誰最輕。2、 小組學生兩兩和組完成。3、 教師巡視檢查指導。4、 小結。(二) 判斷這種方法正確嗎?1、 師:現在我們這樣比較,你看怎樣?2、 師:請你說一說:1) 出示比較的幾張圖片,其中雙色片換成了同樣的五角硬幣。2) 出示比價的幾張圖片,其中雙色片換成了大小不同的小石子。3、 生看圖討論。4、 學生反饋結果。5、 生:第一題比較的方法是正確的,但是第二題的比較方法是錯誤的,雙色片可以換成同樣重量的五角硬幣,但是大小不同的小石子就不能了,因為重量就不對了。6、 小結。間接比較時,借助的數值化物品必須是相等重量的物品。【說明:通過判斷題,讓學生進一步了解到比較物體輕重,進行間接比較,借助的物體必須用統一的計量單位。】四、 拓展新知:(一) 六人一組,比一比,誰的玩具最輕,最重?1、師:按照玩具從重到輕的順序,寫出小組同學的名字。2、 師:你比了幾次,才得到這個順序的?3、 學生討論,小組合作。4、 小結:說明:這里根據班級的實際情況,可以增加一些習題:例如看圖片比較四個物體的輕重,旁邊是同樣大小的立方體,結合二上的知識點。增加學生的知識面。圖片建議用實物效果就更好了。(二)把下列水果從輕到重排列【說明:通過拓展部分,讓學生進一步理解和掌握間接比較的方法,并把學習的知識前后聯系和運用。】五、 總結:師: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本領?你對你今天的學習評價如何?【說明:二期課改強調對學生的評價,學生能夠通過自我的評價,相互的評價和教師的評價有機結合,能夠全面的反映學生的學習情況和狀態。】板書設計: 輕與重(二)物品雙色片數輕重次序固體膠鉛筆橡皮剪刀直尺教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