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一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設計2.4《給動物建個“家”》教案.doc
教科版科學一年級下2.4給動物建個 “家”教學設計課題 給動物建個“家”單元2學科科學年級1學習目標科學知識1、知道蝸牛生活在適宜的棲息地中,并在棲息地進行各種生命活動。2、知道動物必須生活在適宜的環境中。科學探究1、能夠較長時間飼養一種動物,并持續觀察動物的活動。2、嘗試用不同的方法觀察蝸牛的生命活動。科學態度1、能夠對蝸牛進行細致的觀察,并獲取更多信息。2、體會動物的生存與環境息息相關,體會保護環境的重要性。重點知道蝸牛生活在適宜的棲息地中,并在棲息地進行各種生命活動。難點嘗試用不同的方法觀察蝸牛的生命活動教學過程教學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導入新課從課前學生搜集的各種動物的家的照片導入蝸牛的家。展示小動物的家的照片從學生熟悉的事物導入,由淺入深講授新課一、探討蝸牛的“家”1、觀看視頻蝸牛的生活習性,討論蝸牛家的樣子。2、在討論的基礎上,觀看視頻給蝸牛建個家,從而引導學生如何給蝸牛建個家。3、提醒學生應該注意哪些事項?【參考】不能被陽光直射每天注意清掃殘葉加蓋防止蝸牛爬出打孔讓蝸牛呼吸二、探討蝸牛怎么吃東西1、把蝸牛放到新家里,觀察它的生活。蝸牛喜歡吃什么?2、通過視頻觀看,了解蝸牛吃菜葉的過程。3、觀察實驗(1)注意準備幾只饑餓的蝸牛(2)蝸牛是這樣吃菜葉的:蝸牛是利用齒舌把植物的葉子磨碎,再一點點地吃下去的。4、蝸牛的齒舌在蝸牛的小觸角中間往下一點兒的地方有一個小洞,這就是它的嘴巴,里面有一條鋸齒狀的舌頭,科學家們稱之為“齒舌”。蝸牛是世上牙齒最多的動物。雖然它的嘴大小和針尖差不多,但是卻有25600顆牙齒。三、研討1、蝸牛的生活需要什么?【參考】陰暗潮濕、多腐質的環境多在黃昏后至清晨活動怕強烈的光線刺激愛吃植物的葉子2、我們有哪些有趣的發現?【參考】蝸牛具有驚人的生存能力,對冷、熱、饑餓、干旱有很強的忍耐性。小蝸牛一孵出,就會爬動和取食,不要母體照顧。當受到敵害侵擾時,它的頭和足便縮回殼內,并分泌出粘液將殼口封住;當外殼損害致殘時,它能分泌出某些物質修復肉體和外殼。四、課堂練習:判斷題1、蝸牛的家應該安在溫暖潮濕的環境中。( )2、蝸牛是世界上牙齒最多的動物。( )3、蝸牛喜歡吃菜葉。( )4、蝸牛的家不怕光線刺激。( )5、蝸牛具有驚人的生存能力。( )6、蝸牛喜歡在白天出來活動。( )五、拓展提高:觀察螞蟻1、螞蟻的身體結構2、螞蟻的巢穴螞蟻通常把巢筑在土層里、石塊下、樹洞內或一些植物的根部。3、螞蟻的食物小螞蟻和蜜蜂一樣愛吃甜食,也愛喝蜂蜜,只是螞蟻并不挑食,什么食物都能接受。4、螞蟻的墳墓螞蟻會將死去的同伴搬到離蟻窩一段距離外,將尸體堆在一起,成為一個螞蟻的墳墓。六、作業布置怎樣給螞蟻搭建個“家”?學生觀看視頻,討論蝸牛的家是什么樣子觀看視頻,說說怎樣給蝸牛建個家認真聽學生通過觀察回答觀看視頻實驗觀察蝸牛吃菜葉的過程認真聽研討交流獨立完成觀察螞蟻的身體結構、巢穴、食物、墳墓等知道動物必須生活在適宜的環境中。動物在棲息地進行各種生命活動檢測知識掌握情況觀察更多的動物的身體特點、生活習性等培養觀察動物的興趣課堂小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蝸牛生活在適宜的棲息地中,并在棲息地進行各種生命活動;知道動物必須生活在適宜的環境中。在科學探究中,能夠較長時間飼養一種動物,并持續觀察動物的活動,并嘗試用不同的方法觀察蝸牛的生命活動,體會到動物的生存與環境息息相關,體會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總結課堂板書搭建蝸牛家給動物建個“家”蝸牛吃菜葉板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