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一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設計2.3《觀察一種動物》教案.doc
教科版科學一年級下2.3觀察一種動物教學設計課題 觀察一種動物單元2學科科學年級1學習目標科學知識1、知道蝸牛身體上有殼、腹足、觸角(兩對)、眼睛、口等,這些身體結構能夠滿足它們的生存需要 2、知道蝸牛能對外界的觸碰產生反應,如觸角伸縮、身體縮進殼內等 3、知道蝸牛運動緩慢,能利用腹足在不同的物體表面爬行 科學探究1、觀察蝸牛的外部特征、應激反應和運動方式 2、嘗試用科學詞匯描述觀察到的信息3、能用簡圖畫出蝸牛的外形科學態度1、能在好奇心使下,對蝸牛表現出探興趣2、愿意傾聽、分享他人有關蝸牛的發現,樂于表達自己的觀察發現3、認識到蝸牛是有生命的,是大自然的重要組成部分,產生愛護動物的意識重點觀察蝸牛的外部特征、應激反應和運動方式難點嘗試用科學詞匯描述觀察到的信息教學過程教學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導入新課1、我們的周圍生活著許多小動物,它們有著各自的生活方式,為人類的生活增添無限樂趣。欣賞視頻小動物世界。2、選擇哪一種小動物進行觀察呢?蝸牛3、課前你們是從哪里找到蝸牛的?蝸牛長什么樣的?引導學生介紹。觀看視頻小動物世界介紹尋找蝸牛的地點和蝸牛的樣子從視頻入手,調動學習積極性介紹目的為了下一步的對蝸牛身體的探究做準備講授新課一、你對蝸牛了解多少鼓勵學生暢所欲言。教師歸納:1、名字的來歷蝸牛平時身體縮在殼內,爬行時頭部有像牛角那樣的觸角,所以人們才叫它蝸牛。2、蝸牛的種類蝸牛種類很多,遍布全球。據有關資料記載,世界各地有蝸牛四萬種。在我國各地都有蝸牛分布,生活在森林、灌木、果園、菜園、農田、公園等地。(展示圖片:各種各樣的蝸牛)3、生活環境蝸牛適合在潮濕的環境下生存,會因為環境的變化而進行冬眠,以一層薄膜封住殼的出入口,以免水分流失。二、探索蝸牛1、觀察蝸牛的身體(1)怎么觀察?先用肉眼觀察整體,再用放大鏡觀察觸角和眼睛。(2)蝸牛的身體結構(3)討論蝸牛的眼睛長在哪?【提示】蝸牛的腦袋上長著兩對觸角,一對大一對小,它的兩只小眼睛,就長在大觸角的頂端。蝸牛的觸角有什么作用?【提示】用來感覺外界環境。走路時,觸角接觸到障礙物,會立即轉變前進方向 。生長著眼睛,當手電筒使用。起著鼻子作用,可以聞到氣味。短觸角,用來感知周邊食物,以判斷距離,有點像貓的胡子。(4)用簡圖畫出蝸牛的身體結構【提示】2、觀察蝸牛反應(1)觀察過程用棉簽輕輕觸碰觀察蝸牛反應(2)觀察結果蝸牛縮進殼里了(3)討論:為什么用棉簽輕觸蝸牛觀察其反應?【提示】保護蝸牛,使它不受驚嚇可更好地觀察蝸牛反應3、觀察蝸牛的運動(1)實驗工具玻璃、細線、菜葉、樹枝(2)怎樣觀察蝸牛運動?蝸牛放在平放的玻璃上爬行把玻璃豎起來觀察其怎么爬行蝸牛放在菜葉上爬行蝸牛放在線爬行蝸牛放在樹枝上爬行【注意】幫助蝸牛附在線上和樹枝上蝸牛放在桌子上爬行【觀察結果】爬得很慢伸出觸角,揮來揮去三、研討蝸牛的爬行本領這么大,與什么有關?【提示】蝸牛用腹足爬行。腹足有黏液,黏度比較大,可以將它粘在物體的表面上,防止跌落。四、填寫完善“班級記錄表”五、課堂練習:判斷題1、蝸牛生活在潮濕的環境中。( )2、蝸牛有兩對觸角,一對長一對短。( )3、蝸牛爬行很慢。( )4、蝸牛可在樹枝、細繩、菜葉、玻璃等物體上爬行。( )5、螺、蛤、螞蟻等具有和蝸牛相似的身體結構。( )六、拓展提高:你能找到和蝸牛身體特征相似的動物嗎?【提示】蛤、螺、蛞蝓等七、作業布置蝸牛能聽的聲音嗎?把探索的結果與大家分享。學生介紹自己所知道的蝸牛知識,聽老師補充的蝸牛知識按照觀察方法觀察蝸牛身體結構用簡圖畫出蝸牛按步驟觀察蝸牛的反應準備實驗工具按步驟實驗觀察討論交流填寫“班級記錄表”獨立完成查閱資料交流課后探索整體上了解蝸牛的種類、生活環境等知道蝸牛身體上有殼、腹足、觸角(兩對)、眼睛、口等,這些身體結構能夠滿足它們的生存需要知道蝸牛能對外界的觸碰產生反應,如觸角伸縮、身體縮進殼內等知道蝸牛運動緩慢,能利用腹足在不同的物體表面爬行檢測課堂掌握情況拓寬知識面培養探究興趣課堂小結通過本節課學習,我們知道蝸牛身體上有殼、腹足、觸角(兩對)、眼睛、口等,這些身體結構能夠滿足它們的生存需要;知道蝸牛能對外界的觸碰產生反應,如觸角伸縮、身體縮進殼內等;知道蝸牛運動緩慢,能利用腹足在不同的物體表面爬行。在科學探究中,觀察蝸牛的外部特征、應激反應和運動方式,嘗試用科學詞匯描述觀察到的信息,能用簡圖畫出蝸牛的外形,認識到蝸牛是有生命的,是大自然的重要組成部分,產生愛護動物的意識。課堂總結板書身體結構觀察一種動物 外界反應運動特點板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