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考物理知識精選專題5.1內能知識精析和挖空練 附答案.doc
專題5.1 內能丨知識精析丨挖空練知識點一:分子熱運動1.分子熱運動(1)分子動理論:物質是由分子和原子組成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 ,分子之間有 。(2)熱運動:分子運動快慢與 有關,溫度越高,分子熱運動越劇烈。(3)擴散:不同物質相互接觸時,彼此進入對方的現象叫做 ,固體、液體和氣體都能發生擴散現象,溫度越高,擴散 。2.分子間作用力分子間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是 的。當固體被壓縮時,分子間距離變小,分子作用力表現為斥力;當固體被拉伸時,分子間距離變大,作用力表現為引力。如果分子間距離很大,作用力幾乎為零,可以忽略不計;因此,氣體具有流動性,也容易被壓縮。液體間分子之間距離比氣體小,比固體大,液體分子之間的作用力比固體小,沒有固定的形狀,具有流動性。【真題跟蹤一】(2018東營)水煎包是東營特色名吃,其特色在于兼得水煮油煎之妙,色澤金黃,一面焦脆,三面嫩軟,皮薄餡大,香而不膩。在水煎包的制作過程中,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水煎包“香氣四溢”,說明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水煎包能被煎成金黃色,是因為油的沸點比水的沸點低;木柴燃燒時將化學能轉化為內能;往熱鍋內倒入水會產生大量的“白氣”,“白氣”是水汽化形成的;鍋蓋不斷被水蒸氣頂起而發生“跳動”,此時水蒸氣的內能轉化為鍋蓋的機械能。A B C D【答案】B。【解析】水煎包“香氣四溢”,是因為香氣分子無規則熱運動的結果,說明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此說法正確。水煎包能被煎成金黃色,是因為油的沸點比水的沸點高;故此說法錯誤。木柴燃燒時將化學能轉化為內能;此說法正確。往熱鍋內倒入水會產生大量的“白氣”,“白氣”是水蒸氣液化成小水滴形成的;故此說法錯誤。鍋蓋不斷被水蒸氣頂起而發生“跳動”,此時水蒸氣的內能轉化為鍋蓋的機械能;此說法正確。由此可見,以上說法正確的是:;故選B。【真題跟蹤二】(2018綿陽)如圖所示,將兩個鉛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凈,緊緊壓在一起,在下面吊一個重物都不能把它們拉開。這個實驗事實說明()。A物質是由分子構成的;B分子在不停地做熱運動;C分子之間存在引力; D分子之間存在斥力【答案】C。【解析】物質是由分子組成的,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分子間存在著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將兩個鉛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凈、然后緊緊地壓在一起,兩鉛塊就會結合起來,甚至下面吊一個重物都不能把它們拉開,說明了分子之間存在吸引力,故C正確。【真題跟蹤三】(2019貴港)下列現象中不能說明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的是( )。A刮風時灰塵在空中飛舞; B酒精瓶蓋打開可以嗅到酒精氣味;C夏日的“荷城”貴港,荷花飄香;D在一杯熱水中加鹽,過一段時間整杯水都變咸了【答案】A。【解析】A.選項中的灰塵飛舞是由于風的作用力使灰塵的運動狀態不斷改變所致,屬于機械運動;B.選項中的酒精氣味是酒精分子無規則運動的結果;C.選項中的荷花飄香是荷花分子無規則運動的結果;D.選項中水變咸是鹽分子無規則運動的結果,所以BCD選項都能說明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故應選A。知識點二:內能1.內能:物體內部所有分子熱運動的 與 的總和,叫做物體的內能。(1)分子動能: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著無規則的熱運動。物體內大量分子做無規則熱運動所具有的能量稱為分子動能。物體的溫度 ,分子運動得 ,它們的動能越大。同一個物體(物態不變),溫度越高,內能越大。(2)由于分子之間具有一定的距離,也具有一定的作用力,因而分子具有勢能,稱為分子勢能。分子間距發生變化時,物體的體積也會變,其內能會發生變化。所以分子勢能與物體的 有關。(3)物體內能的大小:物體的內能與物體的 、 、 及 有關。一切物體中的分子都在做永不停息的做無規則運動,分子間都有分子力的作用,無論物體處于何種狀態,是何形狀與體積、溫度是高是低都是如此。因此,一切物體在任何情況下都具有內能。2.內能的改變:改變物體內能的方法有熱傳遞和做功;熱傳遞是能量的轉移,做功是能量的轉化。這兩種方法對改變物體內能是等效的。1)做功:外界對物體做功,物體的內能會 (例如:摩擦生熱);物體對外做功,物體內能會 (例如:通過活塞向盛有水的燒瓶里打氣,當活塞從瓶口跳起時,燒瓶中出現“白霧”)。實質:能量從一種形式的能(其它形式的能)轉化為另一種形式的能(內能)。2)熱傳遞:只要物體之間或同一物體的不同部分間存在著溫度差,就會發生熱傳遞,直到溫度變得相同(即沒有溫度差)為止。物體吸收熱量,內能 ;物體放出熱量,內能 。3.熱量(Q):在熱傳遞過程中,傳遞能量的多少叫做熱量;在國際單位制中,熱量單位是 ,符號是 。4.內能與機械能是兩種不同形式的能量,它們之間是可以相互轉化的。整個物體可以處于靜止狀態,沒有動能;整個物體也可以處于相對高度為零的位置而沒有勢能,但它一定具有內能。物體可以同時具有內能和機械能。5熱量、溫度和內能:“熱量不能含、溫度不能傳、內能不能算”。1)熱量是一個過程量,只有發生了熱傳遞過程,有了內能的轉移,才能討論熱量問題。所以物體本身沒有熱量,不能說某個物體具有多少熱量,更不能比較兩個物體熱量的大小。2)內能是一個狀態量,但是它具有不可測量性,所以不能說物體具有多少的內能。3)在熱傳遞過程中,熱量從高溫物體傳到 物體,而不能說將高溫物體的溫度傳遞給了低溫物體。【真題跟蹤一】(2018廣安)關于物體的內能,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物體的內能增加,可能是從外界吸收了熱量;B0的冰熔化成0的水內能不變;C汽油機的壓縮沖程是把內能轉化為機械能;D熱量總是從內能大的物體向內能小的物體轉移【答案】B。【解析】A、夏天,常用干冰給食品保鮮,干冰有固態直接變成氣態,是升華現象,干冰升華吸熱,故A正確。B、當水燒開時,從壺嘴冒出溫度較高的水蒸氣在空氣中遇冷放出熱量,液化成小水珠,故B錯誤。C、打開酒精瓶的瓶塞后,教室里彌漫著酒精味,是擴散現象,是分子無規則運動的結果,故C正確。D、因為水的比熱容較大,相同質量的水和其它物質比較,降低相同的溫度,水放出的熱量多,所以暖氣裝置中用水來供熱;升高相同的溫度,水吸收的熱量多,所以汽車發動機中用水來冷卻,故D正確。故選B。【真題跟蹤二】(2018達州)對于圖中所示的四幅圖,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甲圖中軟木塞飛出時,管內水蒸氣的內能增加;B乙圖中兩個壓緊的鉛塊能吊起鉤碼,主要是因為分子間存在引力;C丙圖中活塞向上運動是內燃機的做功沖程;D丁圖中小朋友下滑時,內能轉化為機械能【答案】B。【解析】A、甲圖中軟木塞飛出時,管內水蒸氣的內能減少,故A錯誤。B、丙圖中兩個壓緊的鉛塊能吊起鉤碼,主要是因為分子間存在引力,故B正確。C、乙圖中活塞向上運動時,進氣門、排氣門都關閉,是內燃機的壓縮沖程,故C錯誤;D、丁圖中小朋友下滑時,機械能轉化為內能,故D錯誤。故選B。【真題跟蹤三】(2019綿陽)如圖所示,用塞子塞緊瓶口,再用打氣筒向瓶內打氣,當瓶內氣壓達到足夠大時,塞子從瓶口沖出。下列關于瓶內氣體的說法,正確的是()。A向瓶內打氣,外界對氣體做功,氣體內能減少;B向瓶內打氣,氣體對外界做功,氣體內能增加;C塞子從瓶口沖出,氣體對外界做功,氣體內能減少;D塞子從瓶口沖出,外界對氣體做功,氣體內能不變【答案】C。【解析】如圖,向瓶內打氣時,外界對瓶內氣體做功,瓶內氣體的內能增加,氣體的壓強增大,增大到一定程度,塞子從瓶口沖出,此時氣體對塞子做功(即對外界做功),氣體的內能轉化為塞子的機械能,氣體的內能減少,故C正確,ABD錯誤。故選C。知識點三:比熱容1.比熱容(1)在熱傳遞過程中,傳遞能量的多少叫做 。溫度不同的兩個物體相互接觸,高溫物體內能減少,低溫物體內能增大;對物體做功時,物體內能會增大,物體對外做功時,物體內能會減少。(2)比熱容是物質的一種 ,與物質的種類和狀態有關,與物質的質量、溫度和吸熱、放熱的多少無關。(3)水的比熱容是4.2103J/(kg),表示的物理意義是:1千克的水溫度升高1吸收的熱量是4.2103J。2.熱量的簡單計算熱量的計算:(1)吸熱: ;(2)放熱: 。其中:Q吸吸收的熱量,單位:焦(J),Q放放出的熱量。c比熱容,單位:焦每千克攝氏度(J/(kg))m質量,單位:千克(kg)t變化的溫度(升高或降低的溫度),單位:攝氏度();t0初始溫度、t末溫。【真題跟蹤一】(2018桂林)經常下廚的小關發現,同時用相同的鍋和燃氣灶加熱質量相等、初溫相同的水和食用油,油的溫度總是升高得快些。這是因為( )。A.水的比熱容小,吸熱后溫度升高得快;B.油的比熱容小,吸熱后溫度升高得快;C.在相同的時間內,水吸收的熱量較多;D.在相同的時間內,油吸收的熱量較多【答案】B。【解析】同時用相同的鍋和燃氣灶加熱質量相等、初溫相同的水和食用油,因為油的比熱容小,故加熱后溫度升高的快;故A錯誤,B正確。因為灶具相同,在相同時間內和熱轉換效率相同時,水和油吸收的熱量應相同;故CD錯誤。正確答案是B。【真題跟蹤二】(2018達州)如圖所示是小李同學在一個標準大氣壓下探究某物質熔化時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象,第6min時的內能 第8min時的內能(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該物質在CD段的比熱容是AB段比熱容的 倍(被加熱物質的質量和吸、放熱功率不變)。【答案】小于;2。【解析】(1)晶體熔化過程要吸收熱量,內能增加。所以第6min時的內能小于第8min時的內能;(2)根據圖中坐標信息可知,該物質在AB段溫度升高10,被加熱4min;在CD段溫度升高5,被加熱4min;則該物質在AB段吸熱與CD段吸熱之比為1:1,根據Q=cmt可得,所以該物質在CD段的比熱容是AB段比熱容的2倍。故答案為:小于;2。【真題跟蹤三】(2019福建)下表列出一些物質的比熱容,根據表中數據,下列判斷止確的是( )。物質水煤油冰鋁銅比熱容/( Jkg-1-1)4.21032.11032.llO30.881030.39103A.不同物質的比熱容一定不同;B.物質的物態發生變化,比熱容不變;C.質屋相等的鋁和銅升高相同的溫度,鋁吸收的熱量更多;D.質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吸收相同的熱量,水升高的溫度更多【答案】C。【解析】考查比熱容的特點,屬于中等題。根據公式可知,當m和t一定時,鋁的比熱容比銅大,所以鋁吸收的熱量更多,所以選C。考點一:分子熱運動分子熱運動是本章基礎,也是了解物質分子運動規律的基礎。分子熱運動可以從許多生活中的現象中提現出來,如擴散現象、物質三態的物理性質等。考點主要集中在分子熱運動和分子之間的作用力兩個方面;主要題型是選擇題和填空題,并以選擇題居多。本考點在2020年中考物理試卷中出現概率還會很高,也會延續以前的考查方式和規律,不會有很大變化。考查思路主要分為三個方面:(1)對分子熱運動的理解;(2)用分子熱運動解釋現象;(3)用分子間作用力解釋現象等。【典例一】(2019益陽)關于物質的構成與分子熱運動,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物質是由分子、原子組成,原子由質子和中子組成B光學顯微鏡能分辨出組成物質的分子、原子C兩塊經打磨后的鉛塊緊壓后結合在一起,說明分子間只存在引力D在一小杯清水中滴入紅墨水,一段時間后整杯水變紅,這是擴散現象【答案】D。【解析】A、物質是由分子或原子組成的,分子由原子組成,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帶正電原子核和核外帶負電電子構成的,故A錯誤;B、分子、原子很小,肉眼不能直接看到,就是在光學顯微鏡下也看不到它們,故B錯誤;C、分子間既有引力也有斥力,故C錯誤;D、向一杯清水中滴入一滴紅墨水,一段時間后,整杯水變紅,這是因為紅墨水分子運動到水里面的結果,屬于擴散現象,說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無規則運動,故D正確。故選D。【典例二】(2019遂寧)“端午濃情,粽葉飄香”,關于蒸粽子過程中涉及到的物理知識,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 粽子內能增大是通過做功實現的;B. 水沸騰后,鍋面上“白霧彌漫”,這一物態變化過程和“霜”的形成過程相同;C. 剛出鍋的粽子非常燙手,因為高溫的粽子含有的熱量多;D. 水沸騰后,粽葉香味更濃,因為溫度越高分子運動越劇烈【答案】D。【解析】A、蒸粽子時粽子內能增大是通過熱傳遞實現的,故A錯誤;B、霧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形成的,而霜是由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凝華而成的,故B錯誤;C、熱量是過程量,不能說含有或者具有熱量,故C錯誤;D、水沸騰后,粽葉香味更濃,這是因為溫度越高分子運動越劇烈,故D正確。故選D。【典例三】(2018淄博)“燒烤”是年輕人喜歡的一種美食。空氣中彌漫著“肉香”味,這是分子 的結果;食物烤熟是通過 的方式改變其內能的。【答案】擴散;熱傳遞。【解析】空氣中彌漫著“肉香”味,這是分子做無規則運動的結果,屬于擴散現象;食物烤熟是通過熱傳遞的方式改變其內能的。故答案為:擴散;熱傳遞。【典例四】(2018棗莊)以下幾條摘錄是出自某同學在學習“內能”一章時的課堂筆記,其中不正確的是()。A擴散現象不能在固體之間發生; B分子間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時存在的;C物體吸收熱量,溫度不一定升高;D摩擦生熱是通過做功的方法改變物體的內能【答案】A。【解析】A、固體、液體、氣體都能發生擴散現象,因此,擴散現象能在固體之間發生,故A錯誤;B、分子間同時存在引力和斥力,故B正確;C、物體吸收熱量,溫度不一定升高,如晶體熔化時,吸熱但溫度不變,故C正確;D、摩擦生熱是通過做功的方法改變物體的內能,將機械能轉化為內能,故D正確。故選A。【典例四】(2018衡陽)關于分子動理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打開香水瓶,不久就滿屋子都能聞到香氣,說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無規則的運動;B打掃教室地面時,看到灰塵在空中飛舞,說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無規則的運動;C酒精和水混合后體積減小的實驗,說明分子間有引力;D堆在墻角的煤會使墻體內部變黑,說明分子間有引力【答案】A。【解析】A.打開香水瓶,不久就滿屋子都能聞到香氣,說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無規則的運動,故A正確;B.分子用肉眼看不見,打掃教室地面時,看到灰塵在空中飛舞,說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無規則的運動說法錯誤;C.酒精和水混合后體積減小的實驗,說明分子間有間隙,故C錯誤;D.堆在墻角的煤會使墻體內部變黑,是分子無規則運動的結果。故答案為A。【典例五】(2018濱州)關于分子,下列認識中正確的是()。A紅墨水在水中散開說明分子間有斥力;B吸盤能牢牢吸在玻璃上,說明分子間存在引力;C塵土飛揚,說明分子在不停地運動;D糖在熱水中溶解得快,說明溫度越高,分子的熱運動越劇烈【答案】D。【解析】A、紅墨水在水中散開說明分子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并不能說明分子間有排斥力,故A 錯誤;B、吸盤能牢牢吸在玻璃上,是因為大氣壓強,不能說明分子間存在引力,故B錯誤;C、塵土飛揚屬于宏觀物體的運動,是機械運動,不屬于分子運動,故C錯誤;D、糖在熱水中溶解得快,說明溫度越高,分子的熱運動越劇烈,故D正確,故選D。考點二:內能內能是重點考點,其知識點屬于常考內容,所以應該引起師生的重視。縱觀各地中考考綱和近三年考卷來看,對本節知識點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內能的內能的改變和對內能概念的理解上;常見考查方式是用生活實例讓學生判斷物體內能是如何改變的,改變的類型。本考點在2020年中考物理試卷中出現還會出現,也會延續以前的考查方式和規律,不會有很大變化。考查思路主要分為三個方面:(1)改變物體內能的方式;(2)物體內能的增減的判斷;(3)對內能概念的理解。【典例一】(2018廣安)關于物體的內能,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物體的內能增加,可能是從外界吸收了熱量;B0的冰熔化成0的水內能不變;C汽油機的壓縮沖程是把內能轉化為機械能;D熱量總是從內能大的物體向內能小的物體轉移【答案】A。【解析】A、物體內能增加,可能是從外界吸收了熱量,也可能是外界物體對它做了功,故A正確;B、0的冰變成0的水,需要吸收熱量,盡管質量和溫度不變,但內能增加,故B錯誤;C、汽油機的壓縮沖程中,將機械能轉化為內能,故C錯誤;D、熱量是從高溫物體向低溫物體傳遞的,內能大的物體溫度不一定高,故D錯誤。故選A。【典例二】(2018濰坊)下列關于溫度、熱量和內能的說法正確的是()。A物體吸收熱量,溫度一定升高;B60的水一定比30的水含有的熱量多;C熱傳遞過程中,熱量由高溫物體傳向低溫物體;D物體的內能增加,一定從外界吸收熱量【答案】C。【解析】A、物體吸收熱量,溫度不一定升高;比如,晶體在熔化過程中,吸收熱量,但溫度不變,故A錯誤;B、熱量是過程量,不能說含有熱量,故B錯誤;C、熱傳遞過程中,高溫物體放出熱量,低溫物體吸收熱量,即熱量由高溫物體傳向低溫物體,故C正確;D、物體的內能增加,可能是從外界吸收熱量,也可能是外界對物體做功,故D錯誤。故選C。【典例三】(2018南京)汽車緊急剎車時,輪胎溫度急劇升高,內能增大,圖中四個事例中改變物體內能的方式與之相同的是()。【答案】A。【解析】汽車緊急剎車時,輪胎與地面摩擦,克服摩擦做功,輪胎溫度急劇升高,內能增大,是通過做功的方式改變內能的;A、鉆木取火是克服摩擦做功,屬于做功改變物體的內能。故A正確;B、金屬勺放在熱湯中,金屬勺吸收熱量,是通過熱傳遞改變內能,故B錯誤;C、食品放入冰箱內,食品放出熱量,屬于熱傳遞改變內能,故C錯誤;D、物體放在取暖器旁邊,會吸收熱量,屬于熱傳遞改變內能,故D錯誤;故選A。考點三:比熱容比熱容是描述物體吸熱能力的物理量,比熱容在本章屬于重要知識點,也屬于常考知識點,所以應該引起師生的重視。考查方向有:比熱容的概念和有關計算。利用比熱容概念分析判斷現象和進行簡單計算是本節主要考點和考試方式。考試題型以選擇題為主(考查比熱容的概念及應用),填空題為輔(利用比熱容進行簡單計算)。縱觀各地中考考綱和近三年考卷來看,對本節知識點的考查主要集中在比熱容的概念及其應用方面。此問題一般與熱現象的其他知識點結合在一起組成一個考題,單獨作為一個考題的情況不多。本節考點在2020年中考物理試卷中出現概率很大,也會延續以前的考查方式和規律,不會有很大變化。【典例一】(2019達州)下列關于熱現象的說法中正確的是()。A物體的溫度越高所含的熱量越多;B內燃機的做功沖程將機械能轉化成內能;C打掃衛生時灰塵飛揚說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無規則運動;D物質的比熱容越大反映了物質吸收或放出熱量的能力越強【答案】D。【解析】A、熱量是一個過程量,不能說物體含有多少熱量,只能說吸收熱量或放出熱量,故A錯誤;B、內燃機的一個工作循環有四個沖程,做功沖程是將內能轉化成機械能,故B錯誤;C、灰塵是可以看得見的物體,因此灰塵的飛揚不是分子的運動,而是物體的機械運動,故C錯誤;D、比熱容是物質的一種特性,它反映了物質吸收或放出熱量的能力,比熱容越大反映了物質吸收或放出熱量的能力越強,故D正確。故選D。【典例二】(2018煙臺)炎炎夏日,烈日下海灘的沙子熱得燙腳,而海水很清涼,榜晚落日后,沙子涼了,海水卻依然暖暖的,這主要是因為海水和沙子具有不同的()。A密度B內能C熱量D比熱容【答案】D。【解析】水的比熱容比沙子的比熱容大,同樣受熱或冷卻的情況下,吸收或放出相同熱量,水的溫度變化比沙小,因此,在受太陽照射條件相同時,海水比沙灘的溫度低,放出相同熱量時,海水比沙灘的溫度高,故D正確。故選D。【典例三】(2018臨沂)大多數汽車防凍冷卻液是以水和乙二醇為原料混合而成的,其中主要成份是水,這是利用了水的 的特點。配制防凍冷卻液時將乙二醇加入水中,二者混合后實際的總體積小于混合前水和乙二醇的總體積,這說明分子是運動的,同時也說明 。【答案】比熱容大;分子之間有間隙。【解析】(1)因為水的比熱容大,質量相同時升高相同的溫度,吸收的熱量多,故大多數汽車防凍冷卻液是以水和乙二醇為原料混合而成的,其中主要成份是水,就是利用了水的比熱容大的特點;(2)水和乙二醇充分混合后的總體積小于混合前水和乙二醇的總體積,說明分子之間有間隙。故答案為:比熱容大;分子之間有間隙。【典例四】(2019濰坊)關于熱現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液體很難被壓縮,說明分子間有引力B內能和溫度有關,0的冰塊沒有內能C常用水作冷卻劑,是利用了水比熱容大這一性質D四沖程內燃機工作時,壓縮沖程將機械能轉化為內能【解析】A、液體很難被壓縮,說明分子間有斥力,故A錯誤;B、任何溫度的物體都具有內能,故B錯誤;C、常用水作冷卻劑,利用了水比熱容較大的性質,這樣在同等情況下可以吸收更多的熱量,故C正確;D、壓縮沖程活塞壓縮燃料混合物做功,將機械能轉化為內能,故D正確。故選CD。【典例五】(2019青海)北方樓房中的“暖氣”用水作為介質,是因為水的 。質量為1t的熱水放出2.1108J熱量后溫度降低 暖氣能使室內溫度升高內能增加,這是通過 的方式實現的。【4.2103J/(kg)】【答案】比熱容大;50;熱傳遞。【解析】(1)因為水的比熱容大,相同質量的水和其它物質比較,降低相同的溫度,水放出的熱量多,取暖效果好,所以暖氣裝置中用水來供熱;(2)由Q放cmt得,水降低的溫度為:t50;(3)供熱時,在暖氣片和空氣之間發生了熱傳遞,使室內的內能增加、溫度升高,是通過熱傳遞的方式改變的。故答案為:比熱容大;50;熱傳遞。【典例六】(2018黔南)太陽能安全、衛生、環保,我國近年來大力開發了太陽能熱水器、太陽能飛機等。一同學家中太陽能熱水器容量為0.1m3,則滿箱水的質量為 kg:太陽能熱水器1h使滿箱水從20升高到30,水吸收的熱量 J。【答案】100;4.2106。【解析】(1)由=可得,水的質量:m=V=1.0103kg/m30.1m3=100kg;(2)水吸收的熱量:Q吸=cmt=4.2103J/(kg)100kg(3020)=4.2106J。故答案為:100;4.21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