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通用備戰(zhàn)2020中考物理專題2.2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含解析.doc
2.2 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1(2019宿遷)實驗室常用蠟燭完成以下圖示光學(xué)實驗:BA0cm501009080706040302010甲 乙 丙(1)圖甲為小孔成像示意圖,該現(xiàn)象可以用______來解釋。(2)圖乙為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裝置,若蠟燭A到玻璃板距離為10cm,則蠟燭的像B與蠟燭A之間的距離為______cm;若在像和玻璃板之間放置一個不透明的擋板,從蠟燭A一側(cè)觀察玻璃板,______(填“能”或“不能”)看到蠟燭所成的像。(3)圖丙為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裝置。當蠟燭、凸透鏡和光屏處于圖示位置時,可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保持凸透鏡位置不變,將蠟燭向右移動到35cm刻度線處,此時可將光屏向______(選填“左”或“右”)移動適當距離能再次得到清晰的倒立、______的實像;若不移動光屏,可在燭焰和透鏡之間放置一個適當?shù)腳_____透鏡(選填“凸”或“凹”)也能在光屏上得到一個清晰的像。【答案】光的直線傳播 20 能 右 放大 凸【解析】(1)圖甲為小孔成像示意圖,該現(xiàn)象可以用光的直線傳播來解釋; (2)圖乙為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裝置,若蠟燭A到玻璃板距離為10m,根據(jù)平面鏡物像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蠟燭A的像到玻璃板的距離也是10cm,則蠟燭的像B與蠟燭A之間的距離為10cm+10cm=20cm; 平面鏡所成的像是虛像,虛像是不能成在光屏上的,故用不透明的擋板在玻璃板后面擋住蠟燭B,在蠟燭A一側(cè)觀察,玻璃板后將仍能觀察到蠟燭A的像。(3)蠟燭到凸透鏡的距離為20cm時,光屏上呈現(xiàn)一個清晰的像,由圖可知,此時物距和像距相等,都為20cm,根據(jù)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此時光屏上的像是倒立、等大的實像,則2f=20cm,所以f=10cm; 因焦距為10cm,當蠟燭位于35cm刻度線處,物距為50cm35cm=15cm,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一個清晰的倒立、放大的實像; 不移動光屏,可在燭焰和透鏡之間放置一個適當?shù)耐雇哥R,提前會聚,也能在光屏上得到一個清晰的像,故應(yīng)放置一個凸透鏡。 2(2019隨州)在做“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中:(1)小明正確安裝并調(diào)節(jié)實驗裝置后,各元件位置如圖所示,此時在光屏上得到一個清晰的像。生活中的 (選填“照相機”、“投影儀”或“放大鏡”)就是利用這一原理工作的;(2)接著小明在不改變各元件位置的情況下,將原凸透鏡更換成一個焦距稍小的凸透鏡,發(fā)現(xiàn)光屏上的像變模糊,這是在模擬 (選填“近視眼”或“遠視眼”)的形成原因;此時,在不改變蠟燭和凸透鏡(包括位置)的情況下,要使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應(yīng)將光屏向 (選填“靠近”或“遠離”)透鏡的方向移動。0c m501009080706040302010【答案】(1)照相機;(2)近視眼;靠近。【解析】(1)由圖可知,物距大于像距,因此成倒立、縮小的實像,是照相機的工作原理;(2)將原凸透鏡更換成一個焦距稍小的凸透鏡,會聚光的本領(lǐng)更強,光線會提前會聚成像,相當于近視眼的成因;由于像距變小,要使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應(yīng)靠近凸透鏡,減小像距。3. (2019武漢)某同學(xué)為進一步了解“視力矯正”的原理,利用如圖所示的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裝置做了實驗。他在發(fā)光體和凸透鏡之間放置不同類型的眼鏡片,觀察到了如下現(xiàn)象。 (1)將近視眼鏡片放在發(fā)光體與凸透鏡之間,光屏上原來清晰的像變模糊了;使光屏 (填“靠近”或“遠離”)透鏡,又能在光屏上看到發(fā)光體清晰的像。由此可知,在近視眼得到矯正之前,物體的像成在視網(wǎng)膜的 (填“前方”或“后方)。(2)取下近視眼鏡片,重新調(diào)整光屏的位置,使它上面的像再次變得清晰,然后將另一個遠視眼鏡片放在發(fā)光體和凸透鏡之間,光屏上原來清晰的像又變模糊了;再使光屏 (填“靠近”或“遠離”)透鏡,又可以在光屏上看到發(fā)光體清晰的像。這說明矯正遠視眼的眼鏡片對光有 作用。【答案】(1)遠離;前方;(2)靠近;會聚【解析】(1)近視眼鏡是凹透鏡,凹透鏡對光線有發(fā)散作用,發(fā)散作用是使原來會聚成像的光線錯后會聚,像距變大,光屏應(yīng)遠離凸透鏡,才能得到清晰的像; 近視眼鏡可以使像遠離凸透鏡,故近視眼得到矯正之前,物體的像成在視網(wǎng)膜的前方; (2)取下近視鏡片,重新調(diào)整光屏的位置,使它上面的像再次變得清晰,然后將另一個遠視眼鏡片放在發(fā)光體和凸透鏡之間,光屏上原來清晰的像又變模糊了;再使光屏靠近透鏡,又可以在光屏上看到發(fā)光體清晰的像,說明遠視眼鏡對光線有會聚作用。4(2019臨沂)在“探究凸透鏡成像特點”的實驗中,將凸透鏡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線處不動,移動蠟燭和光屏至如圖所示位置時,光屏上承接到清晰的像。(1)該凸透鏡的焦距為______cm。(2)將遠視眼鏡的鏡片放在蠟燭和透鏡之間適當位置,此時應(yīng)將光屏向______(選填“左”或“右”)移動,才能再次承接到清晰的像。(3)取走鏡片,將蠟燭向左移動一段距離后,應(yīng)將光屏移至______(選填序號)范圍內(nèi)才能承接到清晰的像。A.5065cm B .6580cm C .8095cm(4)將蠟燭移到37cm刻度線上,觀察到的像是______(選填“倒立”或“正立”)的。【答案】15 左 B 正立【解析】(1)根據(jù)圖可知,燭焰距凸透鏡50cm20cm=30cm時,移動光屏至某一位置,在光屏上得到一清晰的像,由圖可知,此時物距和像距相等,都為30cm,根據(jù)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此時光屏上的像是倒立、等大的實像,說明此時滿足80cm50cm=30cm=u=2f,所以f=15cm; (2)將遠視眼鏡的鏡片放在蠟燭和透鏡之間適當位置,對光線能夠起到提前會聚的作用,此時應(yīng)將光屏向左移動,才能再次承接到清晰的像。 (3)取走鏡片,將蠟燭向左移動一段距離后,此時物距大于2倍焦距,像距應(yīng)在2倍焦距與1倍焦距之間,凸透鏡在50cm處,應(yīng)將光屏移至6580cm 范圍內(nèi)才能承接到清晰的像。故選B。 (4)將蠟燭移到37cm刻度線上,u=50cm37cm=13cmf,凸透鏡成正立、放大的虛像,應(yīng)用于放大鏡和老花鏡。 故答案為:(1)15;(2)左;(3)B;(4)正立。(1)根據(jù)u=2f時,成倒立、等大的實像,可求得焦距; (2)凸透鏡對光線有會聚作用,凹透鏡對光線具有發(fā)散作用;近視眼用凹透鏡矯正,遠視眼用凸透鏡矯正。 (3)根據(jù)成像特點及物距、像距與焦距的關(guān)系分析; (4)uf,成正立、放大的虛像,應(yīng)用于放大鏡和老花鏡。此題主要考查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關(guān)鍵是熟記凸透鏡成像特點,并能從圖中讀出物距與像距的關(guān)系。5(2019淮安)如圖所示,用焦距為10cm的凸透鏡,探究凸透鏡的成像規(guī)律。0cm501009080706040302010(1)為能清楚觀察到實驗現(xiàn)象,實驗環(huán)境應(yīng) _______ (選填“較亮”或“較暗”)一些。(2)組裝、調(diào)整實驗器材時,燭焰和光屏的中心應(yīng)位于凸透鏡的 _______ 上。(3)蠟燭距離凸透鏡40cm,移動光屏,可找到一個清晰、倒立、______ (選填“放大”、“等大”或“縮小”)的實像;生活中常用的 ______ (選填“照相機”、“投影儀”或“放大鏡”)是利用此原理工作的。(4)更換焦距為30cm的凸透鏡,保持圖中蠟燭和凸透鏡的位置不變,在光具座上移動光屏,______ (選填“能”或“不能”)找到像清晰的位置,原因是 _______ 。【答案】(1)較暗 (2)中心 (3)縮小 照相機 (4)不能 光具座長度不夠【解析】(1)為使實驗現(xiàn)象更加明顯,實驗環(huán)境應(yīng)該比較暗,這樣成的蠟燭的像更加清晰;(2)探究凸透鏡成像的實驗時,必須調(diào)整燭焰、凸透鏡、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且使燭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鏡的主光軸上,這樣像才能成在光屏的中央。(3)如圖所示,當蠟燭距離凸透鏡40cm時,物距大于2f,凸透鏡成倒立縮小的實像,移動光屏,可在光屏上找到一個清晰的倒立縮小的實像;照相機就是利用這一原理工作的。(4)將圖中的凸透鏡換成焦距為30cm的凸透鏡,保持蠟燭和凸透鏡的位置不變,物距處于f和2f之間,凸透鏡成倒立縮小的實像,像距大于2f,即大于60cm,而些時凸透鏡成50cm刻度線處,像距大于60cm,則光屏應(yīng)移動110cm刻度線處的地方才能找到清晰的像,而光具座的長度只有100cm,在光具座上移動光屏,不能找到某一位置,使像清晰的呈現(xiàn)在光屏上,理由是光具座的長度不夠。6(2019南京)用如圖所示的裝置做“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實驗。圖甲中一束平行光射向凸透鏡,光屏上得到一個最小、最亮的光斑(未畫出)。(1)圖乙中燭焰在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的像(未畫出),則該像是倒立、 的實像。(2)若在圖乙中將凸透鏡移到55cm刻度線處,則將光屏移動到 cm刻度線處,可以再次看到清晰的像。(3)若在圖乙中燭焰和凸透鏡之間放一近視眼鏡的鏡片,則將光屏向 (選填“左”或“右”,下同)移動才能再次看到清晰的像。(4)若在圖乙中用塑料吸管對準A點沿垂直于紙面方向持續(xù)用力吹氣,發(fā)現(xiàn)光屏上“燭焰尖部”變模糊,則將光屏向 移動,“燭焰尖部”又會變清晰。【答案】(1)放大;(2)75;(3)右;(4)左。【解析】(1)焦距是指從焦點到凸透鏡的距離,根據(jù)甲圖計算出焦距的大小;根據(jù)物距大于1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時,成倒立放大實像的原理進行分析;(2)凸透鏡uv2f時,成倒立等大的實像,據(jù)此分析;(3)當凹透鏡靠近凸透鏡時,會聚能力減弱,使像呈在光屏的后方;(4)在圖乙中用塑料吸管對準A點沿垂直于紙面方向持續(xù)用力吹氣,流體大的位置壓強小,火焰向左移動,根據(jù)凸透鏡物遠像近像變小分析解答。解:(1)由圖知,光斑即焦點處,所以焦距f60cm50cm10cm;當蠟燭、凸透鏡位于圖乙中刻度對應(yīng)的位置時,物距為50cm35cm15cm,大于1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凸透鏡能成倒立放大的實像;(2)在圖乙中將凸透鏡移到55cm刻度線處,物距為u55cm35cm20cm,u2f,成倒立、等大的實像。像成在二倍焦距的位置,v75cm55cm20cm,光屏在75cm的位置,所以光屏向左移動。(3)凹透鏡對光線有發(fā)散作用,靠近凸透鏡時,使光線發(fā)散,像會聚在光屏的后方,像距增大,在光屏上要得到清晰的像,光屏要遠離凸透鏡,即要將光屏向右移動才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4)在圖乙中用塑料吸管對準A點沿垂直于紙面方向持續(xù)用力吹氣,A點氣體流速大,流體大的位置壓強小,火焰向左移動,物距增大,像距減小,將光屏向左移動,“燭焰尖部”又會變清晰。7(2019青海)小麗同學(xué)用焦距為10cm的凸透鏡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1)將蠟燭、凸透鏡和光屏依次擺放在光具座上,點然蠟燭,使燭焰、凸透鏡和光屏的中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把蠟燭放在距凸透鏡16cm 處,會在光屏上得到一個清晰倒立、_________的實像。生活中的_________就是利用這個原理工作的。(3)實驗完成后,小麗把自己的近視眼鏡放在蠟燭與凸透鏡之間,如圖11所示,光屏上原來清晰的像變得模糊了,若想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在不改變蠟燭和凸透鏡位置的情況下,應(yīng)將光屏___________(選填“靠近”或“遠離”)凸透鏡。【答案】(1)同一高度;(2)放大;投影儀;(3)遠離【解析】(1)為了使蠟燭的像成在光屏中央,使蠟燭、凸透鏡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處;(2)把蠟燭放在距凸透鏡16cm處,u16cm,2fuf時,成倒立放大的實像,投影儀就是利用此原理制成的;(3)近視眼鏡是凹透鏡,凹透鏡對光線有發(fā)散作用,使原來會聚成像的光線推遲會聚,像遠離凸透鏡,要用光屏接到清晰的像,應(yīng)將光屏向右調(diào)節(jié),即向遠離凸透鏡的方向調(diào)節(jié),才能使像變清晰。8(2019撫順)小明用如圖所示裝置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已知凸透鏡焦距為10cm。(1)小明將蠟燭、凸透鏡和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點燃蠟燭后,調(diào)整它們的高度,使燭焰、凸透鏡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 (2)蠟燭、光屏和凸透鏡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圖所示,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像未畫出),該像為倒立、 (填“放大”或“縮小”)的實像,生活中的 (填“照相機”、“投影儀”或“放大鏡”)利用了這個成像原理。(3)保持蠟燭與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不動,應(yīng)將凸透鏡移到光具座 cm刻度線處,光屏上會再次出現(xiàn)清晰倒立、 (填“放大”或“縮小”)的實像。(4)將凸透鏡重新移回到如圖所示位置,在光具座70cm刻度線處又放置一個相同的凸透鏡,取走光屏。在這兩個凸透鏡右側(cè)通過透鏡也可以觀察到蠟燭所成的像,生活中的 (填“顯微鏡”或“望遠鏡”)利用了這個成像原理。【答案】(1)同一高度;(2)縮小;照相機;(3)35;放大;(4)望遠鏡【解析】(1)蠟燭、凸透鏡、光屏,三者在同一條直線上,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像才能呈在光屏的中央。(2)凸透鏡的焦距是10.0cm,由圖乙可知,物距u2f,成倒立、縮小的實像;照相機就是利用這一成像規(guī)律工作的。(3)由圖可知,物距u50cm20cm30cm,像距v65cm50cm15cm;若保持凸透鏡位置不變,要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此時的像距v30cm(即此時的像距與原來的物距相等),根據(jù)光路的可逆性,此時的物距uv15cm,所以此時蠟燭的位置在50cm15cm35cm處,蠟燭位于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間,所以成倒立、放大的實像;投影儀或幻燈機利用此原理制成的;(4)根據(jù)望遠鏡中物鏡的作用是使遠處的物體成倒立縮小的實像,這個倒立縮小的實像正好落在目鏡焦距內(nèi)的位置,目鏡的作用相當于一個放大鏡,這個實像經(jīng)過目鏡成一個正立、放大的虛像。9(2019錦州)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中,將蠟燭、凸透鏡和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1)實驗前將燭焰、凸透鏡和光屏三者的中心調(diào)至同一高度的目的是 。(2)正確調(diào)節(jié)好實驗裝置后,移動蠟燭至如圖所示的位置,觀察到光屏上有燭焰清晰的像(像未畫出),此像一定是倒立、 (填“放大”、 “小”或“等大”)的實像。若將一個近視眼鏡的鏡片放在蠟燭和凸透鏡之間,發(fā)現(xiàn)光屏上的像變得模糊了,應(yīng)該向 (填“左”或“右”)移光屏,才能在光屏上重新出現(xiàn)清晰的像。(3)實驗時,旁邊有同學(xué)走過,帶動的風使蠟燭的火焰向左擺動,則光屏上燭焰的像將向 (填“左”或“右”)擺動。【答案】(1)使像成在光屏中央;(2)縮小;右;(3)右【解析】(1)蠟燭、凸透鏡、光屏,三者在同一條直線上,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像才能呈在光屏的中心。(2)據(jù)圖可知,此時物距大于像距,凸透鏡成倒立、縮小的實像;近視眼鏡是凹透鏡,凹透鏡對光線有發(fā)散作用,使原來會聚成像的光線推遲會聚,像遠離凸透鏡,要用光屏接到清晰的像,應(yīng)將光屏向右調(diào)節(jié),即向遠離凸透鏡的方向調(diào)節(jié),才能使像變清晰。(3)實驗時,旁邊有同學(xué)走過,帶動的風使蠟燭的火焰向左擺動,根據(jù)“倒立的像”的含義,即上下、左右均相反,則光屏上燭焰的像將向右擺動。10(2019鐵嶺)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1)選取焦距為10cm的凸透鏡、蠟燭和光屏,將它們置于光具座上。點燃蠟燭,調(diào)整凸透鏡和光屏的高度,使它們的中心與燭焰的中心大致在 。(2)當蠟燭、凸透鏡在如圖所示的位置時,調(diào)整光屏到 (填“A”、“B”或“C”)位置時,可在光屏上得到燭焰清晰的倒立、 的實像,生活中的 (填“照相機”“投影儀”或“放大鏡”)就是根據(jù)這個成像原理制成的。(3)保持凸透鏡的位置不變,將蠟燭和光屏位置對調(diào),光屏上 (填“能”或“不能”)再次看到清晰的像。若在此基礎(chǔ)上將一個度數(shù)合適的遠視眼鏡放到蠟燭和凸透鏡之間,還想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應(yīng)將光屏適當 (填“靠近”或“遠離”)凸透鏡。【答案】(1)同一高度;(2)C;放大;投影儀;(3)能;靠近【解析】(1)如圖所示,將蠟燭、凸透鏡、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點燃蠟燭后,調(diào)節(jié)凸透鏡和光屏的高度,使它們的中心與燭焰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其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2)當燭焰距凸透鏡50cm35cm15cm時,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像距大于2倍焦距,所以移動光屏到C處,可在光屏上得到一個清晰倒立、放大的實像,是投影儀的工作原理;(3)光路是可逆的,保持凸透鏡的位置不變,將蠟燭和光屏位置對調(diào),光屏上會出現(xiàn)倒立、縮小的實像。遠視鏡的鏡片為凸透鏡,對光線有會聚作用,將它放在凸透鏡和蠟燭之間,折光能力變強,焦距變短,會使像成在光屏的前方,所以應(yīng)將光屏靠近凸透鏡。11(2019寧夏)如圖所示是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裝置(凸透鏡的焦距為10cm):(1)蠟燭在25cm刻度線處,移動光屏,燭焰能在光屏上成清晰________的(選填“放大”“縮小”或“等大”)倒立的像,生活中________(填光學(xué)儀器)利用此成像特點制成;(2)在上一步找到清晰的像后,保持蠟燭和透鏡位置不變,將透鏡換為焦距為15cm的凸透鏡,光屏應(yīng)向________(選填“左”或“右”)移動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________(與上次成像相比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的像。【答案】(1)縮小 (2)照相機 (3)右 (4)變大【解析】當蠟燭在25cm刻度線處時,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縮小的實像;成倒立縮小的實像的應(yīng)用是照相機;將透鏡換為焦距為15cm的凸透鏡,此時物距在一倍焦距到二倍焦距之間,像落在二倍焦距以外,光屏應(yīng)向右移動;由成像規(guī)律可知,物距在一倍焦距到二倍焦距之間,像落在二倍焦距以外,成倒立放大的實像,因此像變大了。12(2019福建)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中:(1)需要將凸透鏡、蠟燭和光屏安裝在光具座上,置于中間位置的應(yīng)是 o(2)調(diào)節(jié)好裝置,將蠟燭放在2倍焦距之外時,光屏上能成 (選填“放大”或“縮小”)、倒立的 像(選填“實”或“虛”)。生活中常用的 是利用這一成像規(guī)律制作的。(3)將蠟燭移至1倍焦距與2倍焦距之間某處,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若燭焰中心下降lcm,光屏上的像會移動(選填“向上”或“向下”),移動的距離 1cm(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答案】(1)凸透鏡;(2)縮小;實;照相機;(3)向上; 大于【解析】(1)探究凸透鏡成像特點時,在光具座上從左到右或從右到左依次放置蠟燭、凸透鏡、光屏。(3)調(diào)節(jié)好裝置,將蠟燭放在2倍焦距之外時,u2f,成倒立、縮小的實像,2fvf,生活中常用的照相機是利用這一成像規(guī)律制作的。(3)將蠟燭移至1倍焦距與2倍焦距之間某處,光屏上成清晰的像,fu2f,成倒立、放大的實像;若燭焰中心下降lcm,光屏上的像會向上移動,移動的距離大于1cm。故答案為:(1)凸透鏡;(2)縮小;實;照相機;(3)向上; 大于。13(2019七臺河)某小組用一焦距為10cm的凸透鏡做“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如圖所示,將光具座上點燃蠟燭的燭焰、凸透鏡、光屏三者中心調(diào)節(jié)到同一高度的目的是 。保持凸透鏡位置不變,把蠟燭移動到A處,移動光屏可得到倒立、 (填“放大”或“縮小”)的像,根據(jù)此原理制成了 。此時小明將自己的近視眼鏡放到B處,為了再次得到清晰的像,應(yīng)將光屏向 (填“左”或“右”)移動。【答案】(1)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2)縮小;照相機;右【解析】解:(1)在實驗前,應(yīng)先調(diào)節(jié)燭焰、凸透鏡、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其目的是為了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2)A點與凸透鏡的距離為:50cm23cm27cm,已知焦距為10cm,此時滿足物距大于二倍焦距的條件,能在光屏上成縮小、倒立的實像,根據(jù)這個原理制成照相機;近視眼鏡是凹透鏡,把近視眼鏡放在凸透鏡與蠟燭之間放到B處,對光線具有發(fā)散作用,像將遠離凸透鏡,應(yīng)當向右透鏡的方向移動光屏。14(2019綏化)在“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實驗中,如圖所示。光屏上呈現(xiàn)一個清晰的像,將蠟燭向靠近凸透鏡方向移動,光屏上的像變模糊,要再次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可將光屏向 (選填“左”或“右”)移動。遠視眼需要佩戴 (選填“凸透鏡”或“凹透鏡”)矯正。0cm501009080706040302010【答案】右;凸透鏡【解析】解:uv2f50cm30cm70cm50cm20cm,凸透鏡焦距為10cm,將蠟燭稍靠近凸透鏡,光屏上的像變模糊。2fuf,成倒立、放大的實像。凸透鏡成實像時,物近像遠像變大,因此要再次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則應(yīng)將光屏向右移動;凸透鏡對光線有會聚作用,可以使光線提前會聚,可以矯正遠視眼。15(2019眉山)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中,所用凸透鏡的焦距為10cm。(1)如圖甲,光屏上呈現(xiàn)清晰的像,此像的性質(zhì)是倒立______的實像,生活中的______(選填“照相機”、“投影儀”或“放大鏡”)利用了該原理工作;若保持蠟燭和光屏位置不變,移動凸透鏡至______刻度線處,光屏上能再次呈現(xiàn)清晰的像。(2)如圖乙,保持蠟燭位置不變,移動凸透鏡至16cm刻度線處,移動光屏,觀察到光屏上只能出現(xiàn)______,而人眼在圖中A處應(yīng)向______(選填“左”或“右”)看才能觀察到燭焰的像。(3)如圖丙,在燭焰和凸透鏡之間放一眼鏡的鏡片,發(fā)現(xiàn)光屏上的像由清晰變模糊了,將光屏向靠近凸透鏡的方向移動適當距離后,光屏上再次呈現(xiàn)清晰的像,則該眼鏡的鏡片是______(選填“凸透鏡”或“凹透鏡”),可用于矯正______(選填“近視眼”或“遠視眼”)。【答案】放大 投影儀 40cm 光圈 左 凸透鏡 遠視眼【解析】解: (1)由圖甲知,凸透鏡的焦距是10cm,燭焰放在10cm處時,物距為15cm,物體在凸透鏡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間,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實像,生活中投影儀利用了這樣的成像原理,v=55cm25cm=30cm,根據(jù)折射中光路可逆可知,保持蠟燭和光屏位置不變,當u=30cm時,即凸透鏡移動至40cm刻度線處,在屏上能再次呈現(xiàn)清晰的像; (2)保持蠟燭位置不變,移動透鏡至16cm刻度線處,此時u=16cm10cm=6cm,uf時,凸透鏡成正立放大的虛像,光屏上接不到像,只能出現(xiàn)光圈;透過凸透鏡觀察蠟燭看到正立放大的虛像;虛像與成像物體同側(cè),所以應(yīng)從A處向左觀察; (3)將一副眼鏡放在蠟燭和凸透鏡之間,結(jié)果,光屏上原來清晰的像變模糊了,他只將光屏向靠近凸透鏡的方向移動適當距離時,又在光屏上觀察到蠟燭清晰的像,說明提前成像了,故放置的是使光線會聚的凸透鏡,這種眼鏡是用來矯正遠視眼的。 故答案為:(1)放大;投影儀;40cm;(2)光圈;左;(3)凸透鏡;遠視眼。(1)圖中測量凸透鏡焦距的方法:平行光聚焦法,亮點為焦點,焦點到光心的距離為就焦距。由此可以確定其焦距是多少; 根據(jù)物體在凸透鏡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間的成像性質(zhì)進行判斷;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據(jù)此進行分析; (2)uf時,凸透鏡成正立放大的虛像; (3)遠視眼成因:眼球晶狀體的曲度過小,遠處物體反射來的光線通過晶狀體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會落在視網(wǎng)膜的后方造成遠視眼。本題考查了凸透鏡成像的情況和應(yīng)用。同時考查了實驗中常出現(xiàn)的一種情況,即光屏上沒有像,知道這可能是成虛像,或不能成像或光屏、凸透鏡、燭焰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16(2019山西)在“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實驗中:(1)小明將LED燈、焦距為10cm的凸透鏡和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通過調(diào)節(jié)使三者中心在。接著,小明調(diào)節(jié)LED燈、凸透鏡至如圖所示的位置,移動光屏,會在光屏上得到倒立、(選填“放大”“縮小”或“等大”)的實像。(2)把焦距10cm的凸透鏡換成焦距更小的凸透鏡,光屏上原來清晰的像變模糊了。若不改變凸透鏡和光屏的位置,要使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你采取的具體辦法是 。(3)小明選擇LED燈替代平時常用的蠟燭做實驗,優(yōu)點是 (寫出一條即可)。【答案】(1)同一高度;縮小;(2)把LED燈向凸透鏡移動適當距離;(3)實驗現(xiàn)象更明顯、便于觀察【解析】(1)實驗中需調(diào)節(jié)凸透鏡、光屏、燭焰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處,這樣才能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當物距大于2f時,凸透鏡成倒立縮小的實像;(2)凸透鏡焦距減小能使光線提前會聚,要使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光屏靠近凸透鏡或者LED燈靠近凸透鏡;(3)蠟燭換成LED燈便于觀察。解:(1)為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應(yīng)調(diào)節(jié)LED燈、凸透鏡、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處;由圖知,LED燈到凸透鏡的距離大于20cm,即物距大于2f,所以光屏上得到LED燈清晰的倒立、縮小的實像;(2)把焦距10cm的凸透鏡換成焦距更小的凸透鏡,光屏上原來清晰的像變模糊了,這是光線提前會聚。若不改變凸透鏡和光屏的位置,要使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你采取的具體辦法是:把LED燈向凸透鏡移動適當距離或把光屏靠近凸透鏡;(3)蠟燭換成LED燈的優(yōu)點:實驗現(xiàn)象更明顯、便于觀察、減少了污染等。17(2019淄博)小明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中,所用凸透鏡的焦距為15cm。(1)如圖甲所示,移動光屏找到清晰的蠟燭的像,這個像是圖乙中的 ,利用此原理可以制成。(選填“照相機”、“幻燈片”、“放大鏡”)(2)小明把蠟燭依次放在A、B位置,在坐標紙上記錄了光屏上像的大小。如圖丙所示(A、B分別表示蠟燭在A、B處所成的像)。跟同學(xué)們交流后發(fā)現(xiàn):成倒立放大像的條件是 ;成實像時,物距減小,像距 ;(3)保持凸透鏡位置不動,小明又把蠟燭放在距凸透鏡18cm處,在光具座上無論怎樣移動光屏,都找不到清晰的像,原因可能是 。聰明的小明拿起一副眼鏡放在蠟燭和凸透鏡之間靠近凸透鏡處,在光具座上移動光屏,光屏上出現(xiàn)了清晰的像,則小明拿起的眼鏡是 。(選填“近視鏡”或“遠視鏡”)【答案】(1)D;照相機;(2)2fuf;增大;(3)像在100cm之外;遠視鏡【解析】(1)本題應(yīng)用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u2f,成倒立縮小的實像,照相機就是利用這一原理制成的;(2)本題應(yīng)用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2fuf,成倒立放大的實像;(3)在光屏上得不到清晰像的可能有多種:物體是否成像;若成像,是否成的是實像;即使成的是實像,三者的中心是否在同一高度。從以上幾個方面考慮去解決此題。要解決此題,需要知道遠視鏡是凸透鏡,凸透鏡有會聚光線的作用。解:(1)已知凸透鏡的焦距為15cm,由圖甲可知,物距為40cm,則u2f,所以,凸透鏡成倒立縮小的實像,這個像是圖乙中的D,利用此原理可以制成照相機;(2)成倒立放大像的條件是:2fuf;由圖丙可知,凸透鏡成實像時,物距減小,像距增大;(3)把蠟燭放在距凸透鏡18cm處(即u18cm),物距在一倍焦距與二倍焦距之間,凸透鏡成實像,根據(jù)圖丙可知,像可能在100cm之外,所以在光具座上無論怎樣移動光屏,都找不到清晰的像。實驗中,小明拿起一副眼鏡放在蠟燭和凸透鏡之間靠近凸透鏡處,在光具座上移動光屏,光屏上出現(xiàn)了清晰的像,即說明該眼鏡對光線有會聚作用(使光線提前會聚而成像在光屏上),故這副眼鏡是凸透鏡,即是遠視眼鏡。18(2019威海)如圖是“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實驗裝置,小明通過實驗得到了如表所示的實驗數(shù)據(jù),請回答下列問題:物距u(cm)605035302019181716151412像距v(cm)1212.514152021.122.524.326.7303560(1)根據(jù)表可知凸透鏡的焦距f cm。(2)當u25cm時,像距應(yīng)該在 (選填“1516”、“1617”、“1718”、“1819”或“1920”)cm范圍內(nèi);當u60cm時,光屏上成 (選填“放大”或“縮小”)的像,此種成像原理可以制成什么光學(xué)儀器? (選填“照相機”或“投影儀”);此時,用遮光板遮住LED光源的一部分,光屏上的像相比原來的像會 (選填“變暗”“縮小”或“不完整”)。(3)LED光源的高度h10cm,小明經(jīng)過認真測量,得到像高h與物距u的數(shù)據(jù),如圖2所示,請在圖中畫出h與u的關(guān)系圖象。【答案】(1)10;(2)1617;縮小;照相機;變暗;(3)根據(jù)表中數(shù)據(jù)描點連線即可。【解析】(1)由表格數(shù)據(jù)uv2f20cm,可得,所用透鏡的焦距為10cm;(2)已知f10cm,當u25cm時, + ,則 + ,解得v16.7cm,故像距應(yīng)該在1617cm范圍內(nèi);當u60cm時,u2f,成倒立縮小的實像,此種成像原理可以制成照相機;用遮光板遮住LED光源的一部分,物體上任一點射向凸透鏡的其他部分,經(jīng)凸透鏡折射后,照樣能會聚成像,像的大小不發(fā)生變化,折射光線減少,會聚成的像變暗。(3)根據(jù)表中數(shù)據(jù)描點連線即可。19. (2019聊城)小明同學(xué)用蠟燭、凸透鏡和光屏等器材做“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記錄的實驗數(shù)據(jù)和現(xiàn)察結(jié)果見下表。試驗次數(shù)物距u/cm像的性質(zhì)物距v/cm大小正倒130實縮小倒立15225實縮小倒立17322實縮小倒立18418實放大倒立22515實放大倒立30613實放大倒立4379虛放大正立無法測量86虛放大正立無法測量分析表中數(shù)據(jù)回答下列問題。(1)實驗中供了如下三種不同焦距的透鏡,則小明所用透鏡的焦距f為______。A.20cm B .10cm C .15cm(2)比較物距u與焦距f的關(guān)系,可得出:凸透鏡成縮小實像的條件是______。凸透鏡成虛像的條件是______。(3)凸透鏡成放大的實像時,u v。(選填“”、“=”或“”)【答案】B 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或u2f) 物距小于一倍焦距(uf) 【解析】(1)由表格中數(shù)據(jù)可知,u=18cm時,成倒立放大的實像,u=22cm時,成倒立、縮小的實像,故凸透鏡焦距在9cm與11cm之間,即選用凸透鏡的焦距f=10cm; (2)凸透鏡焦距f=10cm,成縮小實像時,物距分別為22、25、30cm,均大于二倍焦距,故凸透鏡成倒立、縮小、實像的條件是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或u2f); 凸透鏡焦距f=10cm,成虛像時,物距分別為9cm、6cm,均小于一倍焦距,故凸透鏡成正立、放大、虛像的條件是物距小于一倍焦距(uf); (3)凸透鏡放大的實像時,物距在一倍焦距與二倍焦距之間,像距大于二倍焦距,即物距小于像距(uv)。故答案為:(1)B;(2)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或u2f);物距小于一倍焦距(uf);(3)。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 當uf,成正立、放大的虛像; 當2fuf,成倒立、放大的實像,此時v2f; 當u=2f,成倒立、等大的實像,此時v=2f; 當u2f,成倒立、縮小的實像,此時2fvf。掌握凸透鏡成像的幾種情況和應(yīng)用,能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和現(xiàn)象分析實驗歸納實驗結(jié)論,是解答本題的關(guān)鍵。20(2019赤峰)(1)放在水平桌面上的托盤天平,在調(diào)節(jié)橫梁平衡之前務(wù)必要把 撥回到標尺的零刻度線處。(2)如圖所示,燭焰通過凸透鏡在右側(cè)的光屏上形成一個倒立、放大的清晰的像由圖可知,凸透鏡的焦距可能為 cm(選填“10”、“20”或“30”)。我們根據(jù)這個原理制成的光學(xué)設(shè)備是 (選填“放大鏡”、“照相機”或“投影儀”)。【答案】(1)游碼;(2)20;投影儀【解析】(1)天平的正確使用:放:把天平放到水平桌面上;移;把游碼移到標尺左端零刻線處;調(diào):調(diào)節(jié)平衡螺母,使指針指在分度盤的中線處;(2)根據(jù)物距像距,與焦距之間的關(guān)系進行判斷。(1)用托盤天平測量物體質(zhì)量時,把天平放置在水平桌面上易于操作的地方;游碼移到標尺左端的零刻度處,指針靜止時指在分度盤中線的左側(cè),則應(yīng)將平衡螺母向右調(diào)節(jié),使橫梁平衡。(2)燭焰通過凸透鏡在右側(cè)的光屏上形成一個倒立、放大的清晰的像,可知2f物距f,像距2f,物距為40.0cm3.0cm37cm,像距85.0cm40.0cm45.0cm,由2f37.0cmf,45.0cm2f,解得22.5cmf18.5cm,故凸透鏡的焦距可能為20.0cm,與投影儀原理相同。21(2019巴彥淖爾)在研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中:(1)蠟燭、凸透鏡、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圖所示,恰能在光憑上得到一個清晰的倒立,等大的實像,則凸透鏡的焦距為 cm。(2)保持蠟燭與凸透鏡位置不變,換用一個不同焦距的凸透鏡,將光憑向右移動才能重新得到清晰的像,此時像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換用的凸透鏡焦距可能為 。A.10.0cm B.20.0cm C.30.0cm D.35.0cm(3)將圖中的凸透鏡換成玻璃板后光屏上的像消失了,原因是 。【答案】(1)15.0;(2)變大;B;(3)平面鏡成虛像,無法呈在光屏上【解析】(1)當u50.0cm20.0cm30cm時,在另一側(cè)距凸透鏡30cm處的光屏上可以得到一個與蠟燭等大的像,所以2f30.0cm,即f15.0cm。(2)保持蠟燭與凸透鏡位置不變,換用不同焦距的凸透鏡,將光屏向右移動重新得到清晰的像,根據(jù)凸透鏡成實像時,物近像遠像變大的特點可知,物距減小了,換用焦距大的凸透鏡,相當于減小了物距,故換用的凸透鏡焦距是BCD,不是A;若用的是C,焦距是30cm,則蠟燭正好在焦點上,不成像,若用的是Dcm,則蠟燭正好在1倍焦距內(nèi),成倒正立放大的虛像,故B符合題意;(3)將圖中的凸透鏡換成玻璃板后光屏上的像消失了,原因是平面鏡成虛像,所以在光屏上不能得到蠟燭的像。22(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