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通用備戰2020中考物理專題1.2聲現象含解析.doc
二、聲現象一、選擇題。1(2019赤峰)關于圖中的聲現象,下列分析正確的是()甲 乙 丙 丁A甲中敲打鼓面,附近的燭焰跳動,說明聲音可以傳遞信息B乙中車間工人佩戴耳罩,是在聲源處減弱噪聲C丙中彈吉它時,增大撥動弦的力度可以增大聲音的響度D丁中抽出罩內空氣,聽到鐘聲音變小,說明發聲體振動減弱【答案】C【解析】(1)聲可以傳遞能量,聲還可以傳遞信息。(2)減弱噪聲的途徑:在聲源處減弱,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在人耳處減弱;(3)響度指聲音的強弱,是由發聲體振動的振幅和距離決定的,振幅越大、距離越近,響度越大;(4)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聲音不能在真空中傳播A、甲圖中敲打鼓面,附近的燭焰跳動,說明聲音可以傳遞能量,故A錯誤。B、乙圖中車間工人佩戴耳罩,屬于在人耳處減弱噪聲,故B錯誤;C、吉他發出聲音的響度與弦的振動幅度有關;撥動弦的力度越大,弦的振動幅度越大,發出聲音的響度越大,故C正確;D、抽出罩內空氣,聽到鬧鐘的聲音變小,說明聲音傳播需要介質,推理可知真空不能傳聲,不能說明發聲體振動減弱,故D錯誤。2(2019無錫)十四個無聲世界的孩子在中央電視臺經典詠流傳的舞臺上,用一個“啊”字唱出了“整個春天”。如圖是嘉賓和孩子用手指放在對方的喉結附近正在相互感知發出“啊”的情景。用這種方式讓聽不到聲音的孩子感知到發出“啊”,這是利用了()A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 B聲音是通過空氣傳播的C固體傳聲比氣體快 D聲音的音色可以用手感覺【答案】A【解析】嘉賓和孩子用手指放在對方的喉結附近正在相互感知發出“啊”的情景,根據喉結的振動,用這種方式讓聽不到聲音的孩子感知到發出“啊”,這是利用了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故A正確,BCD錯誤。3(2019益陽)有關聲音的知識,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演奏古箏時按壓不同的弦是為了改變其響度B用大小不同的力擊打鼓面是為了改變其音調C摩托車安裝消音器是為了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噪聲D能分辨出二泉映月是用二胡演奏的,是因為不同樂器發聲時音色不同【答案】D【解析】(1)音調、響度、音色,是從不同角度描述聲音的,音調指聲音的高低,由振動頻率決定;響度指聲音的強弱或大小,與振幅有關;音色是由發聲體本身決定的一個特性。(2)減弱噪聲的途徑:在聲源處減弱;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在人耳處減弱。A、弦樂器發聲的音調高低是由弦的材質、長度、橫截面積、松緊度來決定的;在材質、橫截面積、松緊度一定的情況下,改變其長度,可以改變音調高低;所以,演奏弦樂時,手指在弦上的位置不斷變化,改變了振動弦的長短,這是為了改變琴聲的音調,故A錯誤。B、用大小不同的力擊打鼓面,振幅不同,響度不同,故用大小不同的力擊打鼓面是為了改變其響度,故B錯誤;C、摩托車安裝消音器是為了在聲源處減弱噪聲,故C錯誤;D、音色反映了聲音的品質和特色,不同發聲體的材料、結構不同,發出聲音的音色也就不同。我們能區分不同樂器發出的聲音,這是因為不同樂器發出聲音的音色不同,故D正確。4(2019南京)以下活動中,用來探究聲音產生原因的是()A B C DA將發聲的音叉觸及面頰 B用大小不同的力敲鼓C將發聲手機置于密閉瓶內并抽氣 D用硬卡片在梳齒上快劃、慢劃【答案】A【解析】(1)物體發聲時一定振動,振動停止,發聲停止;(2)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真空不能傳聲;(3)聲音三個特性:音調、響度、音色。音調跟頻率有關,頻率越大,音調越高。響度跟振幅有關。音色跟材料和結構有關。A、將發聲的音叉觸及面頰,感覺音叉振動,說明聲音發聲時振動,故A符合題意;B、用大小不同的力敲鼓,鼓面振幅不同,響度不同,研究的是響度跟振幅的關系,故B不符合題意;C、罩內抽出空氣,鬧鈴鈴聲明顯減小,說明聲音傳播需要介質,故C不符合題意;D、用硬卡片在梳齒上快劃、慢劃時聽聲音的變化,由于梳齒振動頻率不同,頻率增大,音調變高,所以研究的是音調和頻率的關系,故D不符合題意。5(2019寧夏)如圖所示,關于聲現象的說法中錯誤的是A B C DA敲擊鼓面,看到鼓面上的泡沫顆粒跳動,說明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B從玻璃罩里向外抽氣的過程中鈴聲逐漸減小,說明聲的傳播需要介質C8個相同玻璃瓶裝不同高度的水,敲擊它們時發出聲音的音色不同D“遼寧號”航母上的起飛引導員佩戴有耳罩的頭盔,這是在人耳處減弱噪聲【答案】C【解析】A鼓面上的泡沫顆粒跳動是由鼓面振動引起的,泡沫顆粒跳動的高度體現了鼓面的振幅大小,說明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B從玻璃罩里向外抽氣的過程中玻璃罩內的氣體逐漸減少,鈴聲逐漸減小,說明聲的傳播需要介質;C8個相同玻璃瓶裝不同高度的水,敲擊時振動的頻率不同,因此發出的音調不同;D耳塞,隔音頭盔等,是在人耳處減弱噪聲。6.(2019成都A卷)如圖所示為音叉共鳴實驗:兩個頻率相同的音叉,用橡皮槌敲擊其中一個音叉,另一個未被敲擊的音叉也會發出聲音,此現象可以說明( )A.聲音能夠傳遞能量 B.聲音傳播不需要介質C.聲音傳播不需要時間 D.物體不振動也可產生聲音【答案】A【解析】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聲音在空氣中傳播速度為340m/s。聲音的產生是由于物體在振動。聲音既可以傳遞信息也可以傳遞能量,振動屬于傳遞能量。7(2019孝感)如圖,是四個與聲現象相關的圖形,下列說法正確的是()甲 乙 丙 丙A圖甲可以說明真空能夠傳聲B圖乙可以探究音色與頻率的關系C圖丙可以探究響度與振幅的關系D圖丁的倒車雷達可以說明聲能夠傳遞能量【答案】C【解析】解:A、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隨著向外抽出空氣的進行,鐘罩內的空氣越來越少,所以聽到的聲音會越來越小,可以推理得出真空不能傳聲,故A錯誤。B、乙實驗說明聲音的音調與頻率有關,頻率越高,音調越大,故B錯誤;C、響度指聲音的強弱或大小,與振幅和距離有關;乙圖通過觀察乒乓球被彈起的幅度可以探究“響度與振幅的關系”,故C正確;D、圖丁汽車上的倒車雷達,屬于利用聲音傳遞信息,故D錯誤。8(2019綿陽)如圖所示,將一把鋼尺緊按在桌面邊緣,一端伸出桌邊。先用較小的力撥動鋼尺,聽它振動發出的聲音;保持鋼尺位置不動,再用較大的力撥動鋼尺,聽到的聲音()A響度變大B響度變小C音調變高D音調變低【答案】A【解析】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振動停止,發生也停止;響度跟振幅有關,振幅越大響度越大。將一把鋼尺緊緊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適當的長度,撥動鋼尺,就可聽到鋼尺振動發出的聲音;保持鋼尺位置不動若改用更大的力撥動鋼尺,鋼尺的振幅變大,響度變大。9(2019眉山)為了督促司機遵守限速規定,交管部門在公路上設置了固定測速儀。如圖所示,汽車向放置在路中的測速儀勻速駛來,測速儀向汽車發出兩次超聲波信號,第一次發出信號到接收到反射回來的信號用時0.5s,第二次發出信號到接收到反射回來的信號用時0.4s。若測速儀發出兩次信號的時間間隔是0.9s,超聲波的速度是340m/s,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 汽車接收到第一次信號時,距測速儀170mB. 汽車兩次接收到信號時位置相距34mC. 在該測速區內,汽車的速度是18.9m/sD. 在該測速區內,汽車的速度是20m/s【答案】D【解析】解:(1)第一次發出信號到測速儀接收到信號用時0.5s,所以第一次信號到達汽車的時間為0.25s,由v=可得汽車接收到第一次信號時,汽車距測速儀:s1=v聲t1=340m/s0.25s=85m,故A錯;第二次發出信號到測速儀接收到信號用時0.4s,所以第二次信號到達汽車的時間為0.2s,汽車接收到第二次信號時,汽車距測速儀:s2=v聲t2=340m/s0.2s=68m;汽車兩次接收到信號時位置相距(即汽車行駛的距離):s=s1s2=85m68m=17m,故B錯;(2)汽車行駛這17m共用的時間:t=tt1+t2=0.9s0.25s+0.2s=0.85s,所以汽車的車速為:v= =20m/s,故C錯、D正確。(1)測速儀第一次發出超聲波時,經過了0.25s到達了汽車處,而信號從汽車處返回測速儀,也行駛了0.25s的時間;在第二次發出的信號,在與汽車相遇返回到測速儀時,超聲波行駛了0.2s;這兩次汽車與測速儀的距離差就是汽車行駛的距離;(2)找出汽車在兩次接收到信號間隔過程中所用的時間(汽車運動的時間為從第一次與超聲波相遇開始,到第二次與超聲波相遇結束。求出這個時間,就是汽車運動的時間),利用速度公式求解汽車速度。本題考查了學生對速度公式的應用,如何確定汽車運動的時間,是此題的難點。兩次信號的時間間隔雖然是0.9s,但汽車在接收到兩次信號時其其通過的路程所對應的時間不是0.9s。要從起第一次接收到超聲波的信號開始計時,到第二次接收到超聲波的信號結束,由此來確定其運動時間。通過的路程與通過這段路程所用的時間對應上是解決此題關鍵。10. (2019聊城)下列各圖描述的實驗中,能說明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的是()A B C DA.小“人”隨著音樂起舞B.改變鋼尺伸出桌邊的長度,撥動鋼尺C.讓空氣進入抽成真空的罩內D.用不同力敲擊音叉,觀察乒乓球被彈開的幅度【答案】C【解析】A、將小“人”放在音樂盒(或音箱)上,會發現小“人”隨著音樂跳動,說明發聲的物體在振動;故A不符合題意; B、改變圖中鋼尺伸出桌面的長度,鋼尺振動的快慢不同,鋼尺發出聲音的音調不同,故B不符合題意。 C、讓空氣進入抽成真空的罩內,振鈴的聲音越來越大,說明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故C符合題意; D、用不同力敲擊音叉,音叉發出聲音的響度不同,同時乒乓球被彈開的幅度不同,即音叉的振幅不同,說明響度與振幅有關,故D不符合題意。 (1)聲音由物體的振動產生; (2)音調的高低與頻率有關,頻率越大,音調越高; (3)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 (4)響度的大小與振幅有關,振幅越大,響度越大。11(2019南京)小明看到閃電后12.3s又聽到雷聲已知聲音每3s傳播的距離約為1000m,光速約為3108m/s,于是他用12.3除以3很快估算出閃電發生位置到他的距離為41km。假設聲速或光速發生以下變化,這種估算方法不再適用的是()A聲速增大為原來的兩倍B聲速減小為原來的一半C光速減小為原來的一半D光速減小為聲速的兩倍【答案】D【解析】要求聲源到人所在位置的距離,可根據svt進行求解即需要知道聲速v和聲音傳播的時間t,而聲速v的單位由m/s換算為km/s可知聲源到人所在位置的距離s。從而判定該方法的正確與否。解:他用12.3除以3很快估算出閃電發生位置到他的距離,這種估算方法原理是:由于光速遠遠大于聲速,故光傳播的時間忽略不計來處理的,所以,故這種估算方法的前提是光速遠遠大于聲速,ABC選項中的變化,仍滿足光速遠遠大于聲速的條件,但D選項中,光速減小為聲速的兩倍,光傳播的時間就不能忽略不計了,故這種估算方法不能適用。12(2019青海)關于聲現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調節手機音量是為了改變聲音的音調B考場附近禁止鳴笛,是在聲源處減弱噪聲C超聲波的傳播不需要介質D醫生通過聽診器給病人診病是利用聲波可以傳遞能量【答案】B【解析】A、調節手機音量是為了改變聲音的響度;故A錯誤;B、考場附近禁止鳴笛,是在聲源處減弱噪聲;故B正確;C、聲音的傳播靠介質;固體、液體、氣體都可作為傳播聲音的介質;超聲波傳播也需要介質;故C錯誤;D、醫生通過聽診器給病人診病是利用聲波可以傳遞信息;故D錯誤。13(2019西寧)關于聲現象,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A人們利用超聲波能夠測出海底的深度B發聲體的振幅越大,響度越大C聲音在各種介質中的傳播速度一樣大D“禁鳴喇叭”是在聲源處減弱噪聲【答案】C【解析】A、聲音可以在液體中傳播,人們利用超聲波能夠測出海底的深度。故A正確;B、距離聲源一定時,振幅越大,響度越大;在振幅一定時,距離聲源越近,響度越大。故B正確;C、聲音在不同介質中的傳播速度不同。故C錯誤;D、市區內“禁鳴喇叭”,是在噪聲的聲源處減弱噪聲。故D正確。14(2019朝陽)下列有關聲現象的敘述正確的是()A摩托車安裝消聲器,是在傳播途徑中控制噪聲B能夠分辨出不同樂器的聲音,主要是因為它們的音調不同C利用B超檢查身體,說明聲音可以傳遞能量D手機鈴聲是通過空氣傳到人耳的【答案】D【解析】A、摩托車安裝消聲器是為了在聲源處減弱噪聲,故A錯誤;B、音色與發聲體的結構和材料有關,不同的樂器的音色不同,可以根據音色分辨不同樂器,故B錯誤;C、利用B超檢查人體疾病就是利用聲音能夠傳遞信息的,故C錯誤;D、聲音可以在空氣中傳播。我們聽得到手機鈴聲是通過空氣傳到人耳的。故D正確。15(2019宿遷)聲音可以表達情感,傳遞信息,對于聲現象的理解正確的是()A. 教師講課的聲音是由聲帶振動產生的B. “禁止鳴笛”是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噪音C. 聲音的振幅越大,音調越高D. 只要物體在振動,我們就能聽到聲音【答案】A【解析】A、老師講課的聲音是由聲帶振動產生的,故A正確;B、“禁止鳴笛”,是在聲源處減弱噪聲,故B錯誤; C、物體的振幅越大,聲音的響度越大,故C錯誤; D、人耳聽到聲音是有條件的,只有達到一定響度且頻率在2020000Hz的聲音人耳才可能聽到、且要聽到聲音還要有傳播介質、聽覺器官要完好,故D錯誤。 (1)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2)減弱噪聲的途徑有三種:在聲源處減弱噪聲;阻斷噪聲的傳播;在人耳處減弱噪聲; (3)聲音的強弱叫響度,響度的大小與物體的振幅有關,振幅越大,響度越大; (4)人耳聽到聲音的條件:物體發生振動;介質向外傳聲;良好的聽覺器官;頻率在人的聽覺范圍之內;有足夠的響度。16 (2019泰州)下列做法中,不能改變音調的是A B C DA用同一張卡片先后以不同速度劃過梳齒B用相同力度敲擊大小不同的編鐘C改變杯內水量,用濕手摩擦杯口發聲D保持鋼尺伸出桌面的長度不變,用大小不同的力撥動鋼尺【答案】D【解析】A用同一張卡片先后以不同速度劃過梳齒,梳齒振動的快慢不一樣,聲音的音調不同,故A不符合題意;B用相同力度敲擊大小不同的編鐘,編鐘振動的快慢不一樣,聲音的音調不同,故B不符合題意;C改變杯內水量,水量多的難振動,用濕手摩擦杯口發聲時,振動的快慢不一樣,聲音的音調不同,故C不符合題意;D保持鋼尺伸出桌面的長度不變,振幅不一樣,聲音的響度不一樣,但振動的頻率相同,音調不變,故D符合題意。17(2019福建)公共場所不要高聲喧嘩,這里的“高”是指聲音的()A響度B音調C音色D頻率【答案】A【解析】解:我們應該避免在公共場所高聲喧嘩,這里的高聲喧嘩的“高”,是指聲音的響度大。故選:A。18(2019廣州)如圖1所示,監測器測得同一聲源發出的甲、乙兩聲音的特性如下表。甲乙相比( )聲音聲音強弱等級/dB頻率/Hz甲701100乙110700監測器聲源A乙音調較高B甲響度較大C聲源在發甲聲音時振動幅度較大D聲源在發乙聲音時每秒內振動次數較少【答案】D【解析】聲音的強弱表示響度,其大小用單位分貝(dB)表示,分貝值越大表示聲音的響度越大;聲音的音調由振動頻率決定,頻率越高音調越高,而頻率是指每秒內振動的次數。由表知,聲音甲的分貝值小于乙聲音的分貝值,故甲聲音的響度較小;甲聲音的頻率高于乙聲音的頻率,故甲聲音的音調較高。故應選D。19(2019貴陽)為了防止機動車的噪音對學校教學產生影響,交管部門應該選擇如圖所示的哪個交通標志牌安放在校園及附近路段 更恰當( )【答案】A【解析】解:A、如圖表示禁止鳴笛,防止笛聲影響學生學習,符合題意。B、如圖表示限速,汽車運動的速度對學生學習沒有影響,不符合題意。C、如圖表示禁止停車,是否停車對生學習沒有影響,不符合題意。D、如圖表示限重,汽車是否超載對生學習沒有影響,不符合題意。故選:A。20.(2019桂林)下列關于聲音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低聲細語”中的“低”是指聲音的音調低B.“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聲音的音調高C.聲源振動的頻率越高,發出聲音的音調越高D.我們能區別鋼琴和吉他這兩種樂器發出的聲音是因為他們發出聲音的響度不同【答案】C【解析】音調與頻率高低有關;響度特指聲音音量大小;音色指的是音品,常用于鑒別不同的樂器。21(2019河北)下列有關聲現象的說法正確的是()A通過響度分辨不同樂器演奏的聲音B笛子發出的聲音是由笛子振動產生的C教室內安裝噪聲檢測裝置,學生可以免受噪聲干擾D通過聲學儀器接收到的次聲波等信息判斷地震的方位和強度【答案】D【解析】(1)音色反映了聲音的品質和特色,不同發聲體的材料、結構不同,發出聲音的音色也就不同;(2)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一切發聲體都在振動;(3)噪聲監測裝置可以測量噪聲的大小,不能減弱噪聲;(4)聲可以傳遞信息,也可以傳遞能量。解:A、人們能辨別不同樂器發出的聲音,是因為它們的音色不同,故A錯誤;B、笛子發出的聲音是由笛子內空氣柱的振動產生的,故B錯誤;C、教室內安裝噪聲檢測裝置是用來檢測噪聲等級的,不能減弱噪聲,所以學生不能免受噪聲干擾,故C錯誤;D、發生地震時產生的是次聲波,由于聲可以傳遞信息,所以通過聲學儀器接收到的次聲波等信息判斷地震的方位和強度,故D正確。故選:D。22.(2019河南)中華古詩詞、俗語中蘊含著豐富的聲學知識,下列有關理解正確的是A“誰家玉笛暗飛聲”中的笛聲由笛管的振動產生B“響鼓還要重錘敲”說明聲音的音調與振幅有關C“聞其聲而知其人”是根據聲音的響度來辨別的D“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說明聲音可傳遞信息【答案】D【解析】(1)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振動停止,發聲停止;(2)聲音的響度與振幅、傳播距離、分散程度等有關;(3)不同發聲體的材料、結構不同,發出聲音的響度不同,利用音色可以辨別發聲體;(4)聲音可以傳遞信息,也可以傳遞能量。解:A、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笛聲是由笛管內空氣柱振動產生的,故A錯誤;B、重錘敲鼓時,鼓面振動幅度大,聲音的響度大,所以,“響鼓還要重錘敲”說明聲音的響度與振幅有關;故B錯誤;C、不同發聲體的材料、結構不同,發出聲音的音色不同,所以“聞其聲而知其人”是根據聲音的音色來辨別的,故C錯誤;D、詩人根據聽到的犬吠聲,猜想大概是芙蓉山主人披風戴雪歸來了,說明聲音可以傳遞信息,故D正確。23(2019大慶)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在建筑方面,設計、建造大禮堂時,必須把回聲現象作為重要因素加以考慮B動畫片的配音常用慢錄快放的方式,把成年人的聲音變成了小孩的聲音,這樣能夠使聲音音調變高C超聲波能將一般情況下不能混合的液體混合在一起,而次聲波人耳聽不到,能量很小,破壞力不大D廣播里播放“考生開始答題”的聲音是通過空氣傳入同學們耳朵的【答案】C【解析】解:A、聲音遇到障礙物反射回來形成回聲,而且回聲過長時,干擾人們的聽覺,所以設計、建造大廳堂時,必須把回聲現象作為重要因素加以考慮。故A正確;B、小孩的音調通常比大人高,動畫片的配音常用慢錄快放的方式,改變了聲音振動的頻率,而頻率影響到的是聲音的音調,振動的頻率加快,聲音的音調變高,故B正確;C、聲波具有能量,超聲波頻率高,對物體有很強的“破碎”能力,它能將一般情況下不能混合的液體(如油和水)混合在一起;次聲波也是聲波,同樣具有能量,可以有很大破壞力,如地震時的次聲波,故C錯誤;D、考試時,考生聽到廣播指令是通過空氣傳入同學們的耳朵的,故D正確。24(2019七臺河)下列關于聲現象的說法正確的是()A在真空中,聲音的傳播速度是3108m/sB調節電視機的音量,是為了改變聲音的響度C醫生借助“B超”診斷疾病,說明聲波能傳遞能量D中考期間禁止鳴笛,是在人耳處減弱噪聲【答案】B【解析】解:A、聲音的傳播是需要介質的,但不能在真空中傳播,故A錯誤;B、調節電視機的音量,是為了改變聲音的響度,故B正確;C、醫生借助“B超”診斷疾病,說明聲波能傳遞信息,故C錯誤;D、中考期間禁止鳴笛,是在聲源處減弱噪聲,故D錯誤。25(2019綏化)關于聲現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聲音在空氣中傳播速度是340m/sB地震、火山爆發只有超聲波產生C工廠用的防噪聲耳罩是在聲源處減弱噪聲D用超聲波排除人體內的結石是利用了聲可以傳遞能量【答案】D【解析】解:A、聲音在15的空氣中傳播速度是340m/s,故A錯誤;B、地震、火山爆發、臺風等都伴有次聲波產生,故B錯誤;C、工廠用的防聲耳罩是在人耳處減弱噪聲,故C錯誤;D、用超聲波排除人體內的結石是利用了聲可以傳遞能量,故D正確。26(2019隨州)“小明,上學啦!“家住一樓的小強大聲喊著三樓的小明,邀他一起上學。對這一過程中的聲現象的解釋,錯誤的是()A小強的喊聲大,說明他的音調高B小明能聽到樓下的喊聲,說明聲音可以在空氣中傳播C小明從喊聲中聽出是小強,他是根據聲音的音色來判斷的D小明的媽媽提醒他下樓時腳步要輕些,這是為了減小噪聲【答案】A【解析】(1)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一切固體、液體、氣體都能傳播聲音;(2)聲音的三個特征分別是:音調、響度、音色。音調指聲音的高低,由發聲體的頻率(即振動的快慢)決定;響度指聲音的大小,由聲源的振幅(即振動的幅度)決定;音色是指聲音的品質與特色,與發聲體的材料和結構有關;(3)防止噪聲的措施:在聲源處、在傳播過程中、在人耳處。解:A、小強的叫喊聲很大,說明他的響度大。故A錯誤;B、小明能聽到樓下的叫喊聲,說明聲音可以在空氣中傳播。故B正確;C、每個人在說話時的音色是有區別的,小明從叫喊聲中聽出是小強,他是根據聲音的音色來判斷的。故C正確;D、小明的媽媽提醒她下樓時腳步要輕些,這是為了在聲源處減弱噪聲。故D正確。27(2019宜昌)2019年5月,我國自主創新研發的新型深遠海綜合科學考察船“東方紅3號”即將交付使用。該船多項指標國際領先,特別是低噪音控制指標達全球最高級別,“當船行駛時,水下20米以外的魚群都感覺不到”。根據以上介紹,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噪聲不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B噪聲不能在水中傳播C噪聲會干擾聲吶探測系統D聲吶探測是向海底發射電磁波【答案】C【解析】(1)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一切發聲體都在振動;(2)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聲音可以在氣體、液體和固體中傳播,真空不能傳聲;(3)聲吶是利用超聲波的反射獲取信息的。A、從物理學角度分析,噪聲是由于物體做雜亂無章無規則振動產生的。故A錯誤;B、噪聲也是聲音,可以在水中傳播。故B錯誤;C、由于聲音可以在水中傳播,所以噪聲會干擾聲吶探測系統。故C正確;D、聲吶探測是向海底發射超聲波。故D錯誤。28(2019黔南)關于聲現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聲音在 15空氣中傳播速度是340m/s B在教室周圍植樹可以從聲源處防止噪聲產生C座機電話間的導線傳遞的是聲波信號 D區分鋼琴和二胡的聲音是根據響度來判斷的【答案】A【解析】A、聲音在空氣中傳播速度受溫度的影響,聲音在15空氣中傳播速度是340m/s,故A說法正確。B、在教室周圍植樹可以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噪聲,故B說法錯誤。C、座機電話間是靠變化的電流來傳播聲信號的,即導線傳遞的是電信號,故C說法錯誤。D、區分鋼琴和二胡的聲音是根據音色來判斷的,故D說法錯誤。29. (2019武漢)關于聲現象,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 從物理學角度講,發聲體做無規則振動時會發出噪聲B. 聲速的大小不僅跟介質的種類有關,還跟介質的溫度有關C. 不同物體發出聲音的音調和響度相同,發出聲音的音色也就相同D. 般來說,超聲波產生的振動比可聞聲更加強烈,常被用來清洗物體【答案】C【解析】發聲體的無規則振動產生噪聲; 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并且不同介質對聲音的傳播能力是不同的,即使是同一種介質在不同的溫度時傳播聲音的能力也是不同的; 不同發聲體的音色一般不同; 聲音傳播時,可以傳遞信息和能量。這種特點可以應用在醫學上。 解:A、從物理學角度說,噪聲是由于物體無規則振動而產生的。故A正確; B、聲音的傳播速度既和介質的種類有關又和介質的溫度有關。故B正確; C、不同發聲體可以發出相同的音調和響度,但由于材質和構造的區別,音色可能是不同的。故C錯誤; D、由于聲音可以傳遞能量,所以人們利用超聲波來傳遞能量,應用超聲波清洗物體是因為它產生的振動比可聞聲更加強烈。故D正確。 30(2019天津)演員彈奏鋼琴時,使用相同的力量彈不同的鍵,這主要是為了改變樂音的()A. 音色B. 響度C. 音調D. 振幅【答案】C【解析】解:演員彈奏鋼琴時,使用相同的力量彈不同的鍵,則不同的琴鍵的振動快慢不同,即所發出的聲音的音調不同。聲音的三個特征分別是:音調、響度、音色,是從不同角度描述聲音的,音調指聲音的高低,由振動頻率決定;響度指聲音的強弱或大小,與振幅和距離有關;音色是由發聲體本身決定的一個特性;抓住以上知識,并深入體味生活中的一些說法,就可解題。31(2019自貢)用物理學的準確用語來“翻譯”生活用語,這有利于我們把握事物的本質,“引吭高歌”和“低聲細語”中的高與低指的是()A音調高低B音色好壞C響度大小D樂音三要素【答案】C【解析】“引吭高歌”指聲音很大,高指的是響度大。“低聲細語”指聲音很小,低指的響度小。32(2019內江)如圖所示,下列關于聲現象的描述錯誤的是()甲 乙 丙 丁A圖甲中說明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B圖乙中的噪聲強度顯示儀是用來降低噪聲的C圖丙中的倒車雷達利用超聲傳遞信息D圖丁中的共鳴現象不能在真空中出現【答案】B【解析】A、聲音是由于物體振動產生的,一切振動的物體都在發聲。故A正確;B、噪聲強度顯示儀是用來檢測噪聲等級的,不能降低噪聲。故B錯誤;C、汽車安裝的倒車雷達是利用超聲波回聲定位的原理制成的,是根據回聲到來的時間和方位,確定目標的位置和距離,即利用聲音獲得信息。故C正確;D、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真空不能傳聲,所以音叉間的共鳴現象在真空中不可能出現。故D正確。33(2019眉山)下列與聲現象有關的說法中正確的是()A. 高速公路兩旁的隔音板可防止噪聲的產生B. 汽車安裝的倒車雷達是利用超聲波工作的C. 醫生用聽診器檢查病情時,提高了聲音的音調D. 太空中的宇航員能對話,表明聲音能夠在真空中傳播【答案】B【解析】解:A、高速公路兩旁的隔音板是在傳播中減弱噪聲,不能防止噪聲的產生,故A錯誤。 B、汽車安裝的倒車雷達是利用超聲波回聲定位的原理工作的,根據回聲到來的時間和方位,可以確定目標的位置和距離,故B正確; C、醫生用聽診器檢查病情時,減小了聲音的分散,增大了聲音的響度,使醫生聽得更清楚,故C錯誤; D、太空中沒有空氣,真空不能傳聲,因此兩名宇航員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對話,太空中的宇航員能對話是靠電磁波,故D錯誤; 故選:B。(1)防治噪聲的途徑:在聲源處減弱、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在人耳處減弱; (2)回聲定位是根據回聲到來的時間和方位,確定目標的位置和距離,即利用聲音獲得信息; (3)聲音的強弱叫響度,影響響度的因素是發聲體的振幅; (4)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真空不能夠傳聲。此題考查聲現象的基礎知識及應用,要求學生對聲音及其特性、聲音的傳播及特征、減弱噪聲的措施等知識點全面掌握。34(2019達州)下列關于聲現象的說法中正確的是()A只要物體振動,我們就一定能聽到聲音B“隔墻有耳”說明固體可以傳聲C汽車的“倒車雷達”是利用次聲傳遞能量D聲源的振幅越大,聽到聲音的響度就一定越大【答案】B【解析】A、人耳能聽到的聲音頻率范圍一般在20Hz20000Hz范圍內,在此范圍以外的聲波(超聲波和次聲波),人耳聽不到,故A錯誤;B、“隔墻有耳”說明固體可以傳聲,故B正確;C、汽車的倒車雷達利用的是超聲波的回聲定位,是利用聲傳遞信息,故C錯誤;D、振幅越大,人聽到的聲音響度不一定越大,因為響度還跟距離聲源的遠近有關,故D錯誤。35(2019上海)聽音能辨人,主要是依據不同人的講話聲具有不同的()A響度B音調C音色D振幅【答案】C【解析】解決此題要知道音色反映的是聲音的品質與特色,它跟發聲體的材料和結構有關。因為每個人的聲帶結構不同,所以發出聲音的音色就會不同,所以我們可以通過音色辨別是誰,故C正確,ABD錯誤。36(2019山西)2025年我國將實現宇航員登月計劃,在月球上漫步的宇航員須借助無線電通訊設備才能進行交談,其原因是()A月球上真空不能傳聲B月球上只能傳遞超聲波C月球上聲音傳播速度快D月球上宇航員聲帶無法振動發聲【答案】A【解析】要解答本題需掌握:聲音傳播需要媒介,真空不能傳聲。因為月球上沒有空氣,真空不能傳聲,所以在月球上的宇航員面對面的交談也要借助無線電通訊設備。37(2019淄博)音樂會上,小提琴曲讓人如癡如醉,鋼琴演奏讓人心曠神怡。關于聲音的說法正確的是()A調節琴弦松緊可以改變聲音的響度B用力拉琴可以改變聲音的音調C小提琴和鋼琴發出的聲音傳播速度相同D禁止聽眾喧嘩是從傳播過程中減弱噪聲【答案】C【解析】(1)對于弦樂,弦的粗細、松緊和長短都影響音調;撥動弦的力度影響響度。通過音色來辨別是什么物體。(2)聲傳播速度跟介質的種類和溫度有關。(3)減弱噪聲的途徑在聲源處、在傳播過程中、在人耳處。A、調節琴弦松緊可以改變琴弦的振動快慢,從而改變聲音的音調,故A說法錯誤。B、用力拉琴可以改變弦的振動幅度,從而改變聲音的響度,故B說法錯誤。C、小提琴和鋼琴發出的聲音在空氣中傳播速度是相同的,故C說法正確。D、禁止聽眾喧嘩是從聲源處減弱噪聲的,故D說法錯誤。38(2019棗莊)關于聲現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聲音可在真空中傳播B婉轉悠揚的琴聲,是由琴弦振動產生的C通過聲音的音調可辨別樂器的種類D考場附近禁止機動車鳴笛是阻斷噪聲傳播【答案】B【解析】(1)聲音傳播需要介質,真空不能傳聲。(2)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3)根據音色來辨別物體。(4)在聲源處、傳播過程中和人耳處都可以控制噪聲。A、聲音在真空中不能傳播。故A錯誤。B、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婉轉悠揚的琴聲,是由琴弦振動產生的。故B正確。C、通過聲音的音色可以辨別是什么樂器在振動發聲。故C錯誤。D、考場附近禁止機動車鳴笛是在聲源處控制噪聲的。故D錯誤。39(2019濰坊)將教室的門窗關閉,室內同學聽到的室外噪聲減弱。對該現象說法正確的是()A室外噪聲不再產生B噪聲音調大幅降低C在傳播過程中減弱了噪聲D噪聲在室內的傳播速度大幅減小【答案】C【解析】要解答本題需掌握:防治噪聲的途徑,即在聲源處減弱;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在人耳處減弱。將教室的門窗關閉,屬于在傳播過程中減弱了噪聲,室外噪聲照樣產生,噪聲音調沒有大幅降低,噪聲在室內的傳播速度也沒有減小,故只有C正確,ABD錯誤。40(2019威海) “宮、商、角、徵、羽”起源于春秋時期,是中國古樂的五個基本音階,亦稱五音,相當于現代7個音階中的do、re、mi、sol、la五音實際上是指聲音的()A音色B音調C響度D速度【答案】B【解析】中國古樂的五個基本音階,每個音階對應的頻率是逐漸增大的,因為頻率越高,音調越高,由此可知do、re、mi、sol、la五音實際上是指聲音的音調。41(2019東營)如圖所示,目前聲紋鎖在門禁系統得到很好的應用,實現了傳說中“芝麻開門”的神話。 聲紋鎖辨別聲音主要依據的是A音調 B響度 C音色 D頻率【答案】C【解析】在聲音的三要素中,音調和響度都可以模仿到相同的程度,只有音色是獨一無二的,所以聲紋鎖在門禁系統中主要依靠辨別聲音的音色來辨別聲音,故AB錯誤,C正確。而頻率是用來描述音調的,所以D也錯誤。42(2019阜新)下列聲現象與聲學知識相符的是()A聽鈴聲回教室聲可以傳遞能量B回答問題時聲如洪鐘聲音的音調高C教師講課聲帶振動發聲D教室外聲音很大,學生關閉門窗在聲源處減弱噪聲【答案】C【解析】A、鈴聲告訴我們馬上要上課了,說明聲音可以傳遞信息。故A錯誤;B、回答問題聲音洪亮,說明響度大。故B錯誤;C、聲音是物體振動產生的,老師講課靠的是聲帶的振動。故C正確:D、教室外聲音很大,學生關閉門窗,是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噪聲。故D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