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七年級地理上冊第二章地球的面貌2.3世界的地形教案.doc
第三節(jié) 世界的地形課 型 新授課教學目標1、理解海拔、相對高度、等高線、等深線等基本概念。2、了解陸地上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等五種地形類型的特征,熟悉各種地形的世界之最3、了解海底地形的結(jié)構(gòu),學會看地形圖,根據(jù)等高線的分布來判斷各種不同的地表形態(tài)。4、通過讀圖比較平原與高原、山地與丘陵的異同點,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歸納地理事物的能力。5、通過指導學生看地形圖,培養(yǎng)學生判斷地勢高低、坡度變化及辨別地表形態(tài)的能力。教學重點弄清海拔與相對高度的觀觀念,掌握陸地地形的劃分及其特征,會看等高線地形圖教學難點在地形圖上根據(jù)等高線辨別方向,量算距離。分析地勢變化;根據(jù)等高線的分布判斷山谷、山脊、懸崖、鞍部等地形教學安排2課時教學過程第1課時引入教學我們生活的地球上,陸地地表高低起伏,形態(tài)各異。你認為我們這兒的地表起伏如何?你對哪里的地形感興趣?為什么?一、 陸地地形首先向?qū)W生講解和地形相關的兩個概念:海拔和相對高度,而后結(jié)合板圖理解展示五種地形景觀圖設問:你知道這些有差異的美麗圖片分別代表了什么地形嗎?(過渡)從地表景觀來看,五種地形的地表形態(tài)的起伏各有差異,那么,我們應如何描述各種地形的特征呢?(從海拔和相對高度兩個方面)展示表格,學生分組討論,完成下表:地形類型主要特征共同點海拔高低地面起伏狀況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將全班學生分成五大組,并將每組依次命名為五種基本地形名稱。而后展開自述,全面細致的說出自己的特征。并設問:學校所在地以什么地形為主?學生觀察地圖冊P13-14,結(jié)合P28文字,思考:世界上陸地上高大山脈主要分布在哪兩大地帶?分別是由哪些山脈組成?引導學生在“世界地形圖”上熟悉主要山脈的位置,并強調(diào):世界上最長的山脈、最高大的山脈引導學生熟悉:世界上最大的平原、最大的高原、最大的盆地的位置。(過渡)了解了陸地的五種基本地形,你想知道深不可測的海底地形的樣子嗎?二、海底地形學生閱讀圖2-37,回答海底地形的種類,教師重點講述大陸架、大洋中脊的特點,并引導學生在地圖上識別大陸架。(課堂小結(jié))學生小結(jié)本節(jié)重點,教師點撥(作業(yè)布置)用橡皮泥自制五種基本地形模型第2課時(復習導入)陸地地形有哪些種類?海底地形有哪些種類?(過渡)陸地五種基本地形的地表起伏狀況,在地圖上是如何反映出來的呢?一、 學看地形圖學生閱讀地圖冊上的“地形鳥瞰圖”,提問:你能從這幅地圖中看到哪些地理事物?你能讀出這些地理事物所謂海拔高度嗎?能看到各地的坡度起伏嗎?繼續(xù)閱讀圖2-45,并和圖2-46比較,討論:這幅圖與上幅圖相比,有什么明顯不足?(過渡)用什么方法可以將地形的地表起伏變化表示在平面上呢?最常用的方法就是用等高線地形圖表示?先講解等高線的含義,而后結(jié)合板圖加深理解,強調(diào):等高線都是閉合的曲線 ;各條等高線不相交;等高線上的所有點海拔都相等,相對高度都是0學生回答P39活動第1題(過渡)等高線地形圖不但能反映各地的海拔高度,而且能反映出地表的坡度起伏學生觀察圖2-50思考:坡度的陡緩與等高線排列的疏密有什么關系?(坡陡的地方,等高線密集;坡緩的地方,等高線稀疏學生口答P9活動2(過渡)等高線不僅能反映出坡度的起伏,而且還能反映出不同的地形和山體部位類型。結(jié)合投影,講述如何在等高線地形圖上判斷不同的地形類型。(先看海拔,再看相對高度)引導學生閱讀39圖2-49,指導學生如何辨認山脊、山谷,而后介紹陡崖、鞍部山峰等山體部位的等高線特征。引導學生觀察P39圖2-46,思考:等高線地形圖有什么明顯的不足?(線條太多,看起來費勁)(過渡)較復雜的等高線地形圖,因為曲線太多,看起來費勁,沒有色彩變化顯得單調(diào)。如果在不同的等高線之間涂上不同的顏色,那么看起來直觀清晰,這就是等高線地形圖結(jié)合圖2-46和2-47,指導學生如何閱讀等高線分層設色地形圖。并得出結(jié)論:在分層設色地形圖上,藍色代表海洋,綠色代表平原。黃色代表山地和高原、或丘陵(小結(jié)鞏固)學生小結(jié),教師點撥板書設計第 三節(jié) 世界的地形一、陸地地形二、海底地形三、學看地形圖四、分層設色地形圖教學反思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