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七年級地理上冊第四章世界的氣候4.2氣溫和降水教案2.docx
氣溫和降水課題氣溫和降水授課時間課型新授課自讀課復習課試卷評析其它第2課時學習目標知識與能力 1、了解降水的類型、降水量的觀測方法2、了解等降水量線的含義;掌握閱讀 “等降水量線分布”圖的正確方法,并能出總結降水地區分布的規律。過程與方法通過閱讀降水量分布圖,能夠說出世界降水量的分布規律,加強讀圖能力的訓練。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體會降水的意義和與生活的關系。學習重點世界降水的分布規律學習難點降水的形成條件教學準備1、教師準備精心設計活動,提供充足的地圖和資料,制作多媒體課件。2學生準備根據教材的活動題自學課文,課前搜集資料,認識和了解世界降水的分布規律教法學法讀圖、啟發、小組合作、多媒體輔助知識鏈接學教過程學習活動學法指導備注一、情境導入猜謎語:千條線,萬條線,落入水中都不見。(打一自然現象)(學生猜謎語:雨)提問:降雨就是降水嗎?(學生回答)展示圖片,教師補充:降雨只是降水的主要形式,除此之外,還有降雪和冰雹等。下面我們來學習降水。二、新課學習(一)降水類型提問:你知道嗎?夏天,從冰箱里拿出冰凍的飲料后,容器表面會形成大量的水珠,這是為什么呢?(學生討論回答)明確:冰箱里拿出來的飲料是冷凍過的,空氣中含有水蒸氣,水蒸氣遇冷就會凝結成水珠。播放視頻:降水的形成說一說:降水的形成條件(學生觀看視頻后總結,回答問題)明確:降水形成有兩個基本條件:空氣中含有足夠的水汽和凝結核;空氣溫度下降到水汽能夠凝結出來,并形成降水。提問:你知道降水的主要類型有幾種嗎?(學生回答)明確:降水的主要類型有三種:對流雨、地形雨、鋒面雨。展示:對流雨的形成過程動畫講解:對流雨的形成:濕潤空氣受熱膨脹上升,變冷凝結而形成的降水。其特點為:一般強度大、歷時短、范圍小,常伴有雷電。展示:地形雨的形成動畫講解:地形雨的形成:濕潤空氣水平運動時,遇到山地,沿山坡“爬升”,溫度下降,水汽凝結,形成降水;其特點為迎風坡降水多,背風坡降水少。展示:鋒面雨的形成動畫講解:鋒面雨的形成:當冷空氣與暖空氣相遇時,相對較輕的暖空氣被迫“抬升”,冷卻凝結,形成降水;其特點為一般強度小、范圍大、持續時間長。總結:降水類型成因分布地區對流雨濕潤空氣受熱膨脹上升赤道地區地形雨濕潤空氣沿山坡爬升山地迎風坡鋒面雨冷、暖空氣相遇,暖空氣被抬升沿海地區(我國東部)提問:降水量是怎樣測定的?測量工具是什么?(學生回答)明確:用雨量器測量,一般為每天8時和20時測量兩次,將兩次測量的降水加在一起,就是當日的降水量。單位是毫米(mm)。課堂小結本節課主要學習了降水的形成條件、降水的主要類型和世界降水的分布規律以及氣候資料的表示方法,通過讀圖、繪圖、析圖,學會描述各地的氣候特征。本節課內容較多,希望同學們課下加以鞏固。課后作業板書設計降水的形成條件氣溫和降水降水的主要類型作業反饋教后反思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