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考歷史復習方案第四部分世界現代史第21課時經濟大危機和第二次世界大戰課時提分訓練.docx
第21課時經濟大危機和第二次世界大戰課時提分訓練一、選擇題1.以下兩幅圖片反映了1929年美國經濟大危機的影響是()A.銀行倒閉,金融混亂B.工廠停業,工人失業 C.產品積壓,生產過剩D.社會動蕩,人民困苦2.2019濰坊1929年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期間,各國爭相提高關稅,世界貿易銳減2/3。這說明經濟危機()A.推動了區域經濟發展 B.提高了國家競爭力C.加速了資本主義滅亡 D.阻礙了經濟全球化3.2019泰安列寧實施的新經濟政策與羅斯福新政的相同點是()A.都使國家的社會性質發生了改變B.都有利于本國經濟恢復和發展C.都使資本主義制度得到調整和鞏固D.都為促成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時同盟奠定了基礎4.“當時,美國是資本主義世界頭號經濟大國,美國經濟對其他資本主義國家經濟和世界市場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在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居于支配地位,經濟危機很快波及到其他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影響世界各國。”上述內容說明的是()A.1929年資本主義世界爆發了經濟危機B.經濟大危機最先在金融業爆發 C.1929年爆發的經濟危機迅速波及資本主義世界的緣由D.經濟大危機持續時間長5.著名學者鄧蜀生在羅斯福一書中寫道:“新政的實施是在諸多因素下共同作用的結果,當時美國民眾對擺脫經濟危機有著極大的心理渴望,特別是那些社會改革立法,在資產階級民主的框架內,對某些資本主義弊病加以改良和限制,對暫時改善勞動人民的社會和經濟地位,還是有積極意義的。”在這里,作者重點強調羅斯福新政成功的因素是()A.羅斯福的個人魅力 B.美國民眾的大力支持 C.改革立法的推行 D.勞動人民生活的改善6.2019南京在1934年的頭四個月里,“公共工程藝術計劃”雇傭了三千多位藝術家,在全美各地為政府的各種建筑創作了一萬五千多件藝術品。政府部門計算了藝術家們的報酬:總計118.4萬美元,每件作品約合75.59美元。該計劃的作用是()A.體現了三權分立的制衡原則B.調動了黑人奴隸的積極性C.從根本上解決了社會就業問題D.有助于增強政府的調控能力7.1935年9月15日,納粹黨在紐倫堡召開了代表大會,這次大會使抑制猶太人的政策進一步升級。希特勒在會上宣布了剝奪猶太人公民權的新法律,使猶太人再次由“次等公民”降為無選舉權和被選舉權的“國家居民”。這一內容表明()A.德國開始實施“反猶狂潮”的政策 B.猶太人的社會地位開始下降 C.在德國居住的猶太人失去了作為公民應有的權利和一切法律保障 D.德國的猶太人遭到驅逐8.1936年的日本在法西斯勢力的反復清洗下,新成立的廣田內閣已經淪為聽命于軍部的傀儡政府。這標志著()A.日本明治維新成功 B.日本建立了法西斯專政 C.日本從此開始對外擴張 D.軸心國集團形成9.2019威海1941年12月 9日,國民政府發布中華民國政府對日宣戰布告,正式對日本宣戰。該布告發布于()A.九一八事變后 B.盧溝橋事變時 C.日本偷襲珍珠港后 D.德國突襲波蘭前10.1942年1月1日,以“四強國”美、英、蘇、中領銜,率先簽署聯合國家宣言。簽字國保證使用自己的全部軍事和經濟資源,對德、日、意及其仆從國作戰,相互合作,決不單獨同敵人停戰議和。至此()A.世界反法西斯侵略的戰爭形勢開始扭轉B.第二次世界大戰取得勝利C.雅爾塔會議成功召開 D.歐洲第二戰場成功開辟11.第一次將人權寫入的國際文件是聯合國憲章,它莊嚴宣布“欲免后世再遭今代人類兩度身歷慘不堪言之戰禍,重申基本人權、人格尊嚴與價值,以及男女與大小各國平等權利之信念”。可見,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偉大意義是()A.根除了法西斯勢力 B.使民主、人權與和平的思想深入人心C.極大地改變了世界格局 D.促進了戰后新科技革命的興起12.以下四幅圖片中,可作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場德國戰敗的事件是()A BC D13.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一場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戰爭的主要依據是 ()A.戰爭的主要一方是為制止法西斯侵略,維護世界和平而進行的戰爭B.戰爭有利于和平主義的興起和發展C.戰爭打擊了霸權主義D.戰爭爆發的緣由是重新瓜分殖民地和爭奪世界霸權二、非選擇題14.原創題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由于德國工業的起飛加劇了帝國主義國家間經濟發展的不平衡,這個后起的現代化工業強國不能容忍老牌資本主義國家只留給它一點“剩菜殘羹”,因此,德國統治集團迫切要求重新瓜分世界市場。材料二時間內容1919年希特勒加入德國工人黨,組織群眾集會,發表演說宣傳自己,擴大自己在黨內的影響1920年買下慕尼黑的人民觀察家報,使德國工人黨有了自己的機關報1921年對黨章作了修改,取消了黨的委員會,廢除了選舉制度,確立了領袖原則,發展獨裁統治1923年發動啤酒館暴動,結果失敗1925年納粹黨正式重建,希特勒又獲得了獨裁元首的身份1928年建立了黨衛隊,并要求他們特別宣誓效忠元首1936年德、日締結反共產國際協定,后意大利加入這一協定,德、意、日正式形成法西斯同盟(1)據材料一,指出德國統治集團制定政策的主要目標。(2)據材料二,歸納希特勒建立起法西斯獨裁統治的方式。(3)結合所學知識,概括上述材料體現的史實對世界產生的共同影響。15.原創題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1935年,當德國宣布擴軍50萬,建立空軍,徹底打碎凡爾賽條約枷鎖時,希特勒知道,此時德國的軍事力量還遠遠不夠,因此,他一再對外宣稱,德國絲毫沒有要征服其他國家的念頭。1935年10月,意大利在入侵埃塞俄比亞之后,完全倒向了德國,使希特勒的“天平”上又加了一個籌碼。1936年,德國突然派兵進入萊茵非軍事區,但英、法兩國除了提出抗議之外,沒有采取任何有效的反擊措施。材料二德國的備戰希特勒的擴張計劃:首先是建立一個以大德意志為核心,包括奧地利、捷克斯洛伐克和波蘭的部分有大量德意志人居住的地區;其次是打敗法國和蘇聯,奪取歐洲大陸的霸權,并以此作為稱霸世界的基礎;最后向海外擴張,擊敗英、美,稱雄全世界一戰結束不久,德國海軍檔案局就出版了1914-1918 年海戰,要求努力建設一支強大的海軍,突出強調“制海權的概念”1938年初,英、法被希特勒列為德國最主要的敵人,以主力對捷克斯洛伐克發動襲擊而在西線堅守的“綠色方案”已取代了防御性的“紅色方案”,希特勒本人直接掌管了軍隊,擴張計劃到了最后沖刺階段20世紀30年代以來,德國生產了Me-109D 、Me-109E、Me-110C 殲擊機以及Ju-87A、J-87B、He-111F、He-111P、Do-17M、Do-17P、Ju-88A等型號新型轟炸機。產量也由1934年的不足1 000架上升到1939年的4 370架材料三在攻打柏林的戰役中,蘇軍共殲滅德軍70個步兵師、23個坦克師和摩托化師,俘虜德軍官兵48萬人,繳獲坦克和自行火炮1 500余輛、飛機4 500架。(1)材料一認為英、法面對德國的擴張推行消極抵抗政策,請寫出相關依據。(2)根據材料二歸納,德國法西斯在戰前做了哪些方面的準備?(3)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導致材料三中情景出現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參考答案】1.D2.D解析 據所學知識,經濟危機期間“各國爭相提高關稅,世界貿易銳減2/3”,導致經濟全球化受到了嚴重阻礙。3.B解析 依據所學知識可知,新經濟政策和羅斯福新政都促進了本國經濟的恢復、發展,鞏固了國家制度、政權,緩和了社會矛盾,故B符合題意。4.C5.C解析 本題考查對材料的理解。題干材料中的關鍵信息是“特別是那些社會改革立法”,據此確定應該得益于改革立法手段的實施。6.D解析 據題干信息可知,1933年3月,羅斯福政府實施新政,采用國家干預的手段來緩解經濟危機,通過政府投資公共工程為失業者提供工作機會,增強了政府的宏觀調控能力。故選D項。7.C8.B解析 本題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戰亞洲戰爭策源地的形成。1936年,受軍部控制的廣田弘毅上臺組閣,建立了法西斯專政。9.C解析 1941年12月7日,日本特遣艦隊對位于珍珠港的美國太平洋艦隊發動突然襲擊,太平洋戰爭爆發。此后,國民政府對日宣戰。10.A11.B解析 材料主旨與“二戰使民主、人權與和平的思想深入人心”相一致,故選B項。12.D解析 本題四幅圖片反映的事件分別是:珍珠港事件、雅爾塔會議的召開、諾曼底登陸和蘇軍攻克柏林。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蘇軍攻克柏林反映的是歐洲戰場德國戰敗。13.A解析 本題主要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性質。判斷戰爭的性質主要是看戰爭雙方的主要目的。因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主要一方是為制止法西斯侵略、維護世界和平而戰,故可判斷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一場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戰爭。14.(1)爭奪世界霸權(或重新瓜分世界市場和殖民地)。(2)加強各種宣傳;發動暴動;組織和領導政黨;成立專門機構;與他國締結法西斯同盟。(3)挑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給世界帶來了深重災難。15.(1)在德國擴軍備戰和派兵進入萊茵非軍事區時,英、法兩國沒有采取任何有效的反擊措施。(2)希特勒提出了完整的侵略計劃;積極發展強大的海軍;制定海軍戰略目標;對外戰略部署調整和軍隊最高指揮權的改組;大批量生產先進的武器裝備;等等。(3)蘇聯紅軍的英勇善戰;美、英盟軍諾曼底登陸后在西線對德軍的牽制;法西斯德國的非正義性不得人心,其失敗是歷史的必然;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