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教粵科版五年級下冊科學《平直的梁橋》教案.doc
粵教粵科版科學五年級1課時教學設計課題 平直的梁橋單元一學科科學年級五學習目標科學知識1、知道梁橋的構造;2、知道一定范圍內,改變橋面的形狀和結構能增強梁橋的承重能力。科學探究1、通過模擬實驗探究使紙橋既能承重又方便通行的方法。2、了解梁結構對橋面的支撐作用及梁結構在生活中的應用。科學態(tài)度1、表現(xiàn)出對梁的結構進行探究的興趣。2、了解社會的需求是橋梁發(fā)展的動力,橋梁技術的發(fā)展和應用對社會發(fā)展有一定的影響。重點知道增加橋面厚度、改變橋面形狀能增強梁橋的承重能力。難點通過模擬實驗,用紙橋探究使梁橋既能承重又方便通行的方法。教學過程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導入新課1、 課前問答。1、 思考:同學們,你知道這是什么嗎?(這是一座橋)2、 問題引入。1、 出示情景圖,琪琪和彬彬在橋頭看到限重 1.5 噸的牌子,覺得這座橋梁承重能力很小,引出疑問問題1:你觀察到了什么?(我看到了一座橋,旁邊寫著限重1.5噸。)問題2:兩個小朋友在討論什么?(他們在討論增加橋的承重能力。)問題3:有什么辦法增強橋的承重能力呢?橋在我們生活中處處可見,那么橋是怎樣承受那么重的物體通行的呢?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認識一下平直的梁橋。(板書:平直的梁橋)思考問題回答問題觀察情景圖思考問題回答問題通過觀察情景圖,激發(fā)學生對橋的興趣。講授新課一、活動一 增強橋的承重能力為方便行人和車輛通行,人們在江河湖海上修建了橋梁。(出示兩幅橋的圖片)1、橋梁必須具備一定的承重能力,才能讓行人、車輛安全通行。2、我們通過探究實驗來驗證一下吧!探究實驗:增強橋的承受能力。實驗器材:紙若干、盒子、墊圈若干,(出示器材的圖片)實驗步驟:(1)、按照圖示的方法用一張紙搭建一座橋。(2)、向搭建好的紙橋上一個一個的放鐵環(huán)。(3)、通過改變紙的形狀或厚度來改變橋的承受能力。(4)、記錄不同類型的橋所能承載的鐵環(huán)個數(shù)。(出示兩幅實驗圖片)2、 小組討論,動手實驗。注意事項:橋墩之間的距離要始終保持不變,通過改變橋梁的形狀或厚度來觀察橋的承重能力。3、 觀察記錄。(出示記錄表單)4、 分享與交流。(出示四種實驗圖片)5、 梁橋的承重能力與梁的厚度與形狀有關。二、活動二 梁的作用我們已經(jīng)知道了,增加厚度或改變形狀可以增加紙橋的承重能力。1、思考:想一想,用什么方法使梁橋既能承重又能方便通行?2、我們通過模擬實驗來驗證一下吧!模擬實驗:使紙橋既能承重又方便通行。實驗器材:紙若干、盒子、墊圈若干。實驗步驟:(1)、按照小組討論的方案制作。(2)、邊實驗邊記錄實驗現(xiàn)象。3、設計一座紙橋。完成方案。4、分享交流。(出示兩幅制作圖片)結論:可以在增強承重的結構上鋪設平整的橋面,這樣既能承重又方便行人和車輛通行。小結:在橋面下面增加一些結構,這些結構增強了橋面的承重能力。在橋梁建設中,工程師們運用這樣的結構,這類結構就是梁。這種以平直的梁作為主要承重結構的橋,就是梁橋。觀察橋的樣子學習實驗步驟動手實驗觀察記錄實驗現(xiàn)象與同學分享實驗結構思考問題動手實驗分享交流設計紙橋通過實驗,驗證橋的承重能力。通過觀察記錄、交流分享,讓學生明白橋的承重能力與梁的厚度和形狀有關。通過實驗了解梁的作用。通過設計紙橋,知道橋的結構。課堂小結1、橋梁必須具備一定的承重能力,才能讓行人、車輛安全通行。2、梁橋的承重能力與橋的厚度與形狀有關。3、梁橋需要有橋面才能方便通行。板書平直的梁橋梁的厚度承重能力梁的形狀梁的作用:增加橋的承重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