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精品成人在线_国产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狠狠干狠狠干香蕉视频_久久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九九热欧美,天天干天天射天天操,日本精产品一二三产品区别

歡迎來到叮當云教育! | 幫助中心 教學備課就來叮當文庫!

叮當云教育

換一換
首頁 叮當云教育 > 資源分類 > PDF文檔下載
 

魯教版(六三學制)化學教師教學用書9年級下冊電子教參.pdf

  • 資源ID:24985       資源大?。?span id="0gcqigwmw" class="font-tahoma">40.91MB        全文頁數:248頁
  • 資源格式: PDF        下載權限:游客/注冊會員/VIP會員    下載費用:40金幣 【人民幣4元】
快捷注冊下載 游客一鍵下載
會員登錄下載
三方登錄下載: 微信開放平臺登錄
下載資源需要40金幣 【人民幣4元】
郵箱/手機:
溫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統會自動生成賬號(用戶名和密碼都是您填寫的郵箱或者手機號),方便下次登錄下載和查詢訂單;
支付方式: 支付寶    微信支付   
驗證碼:   換一換

加入VIP,下載更多資源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載后,可能會被瀏覽器默認打開,此種情況可以點擊瀏覽器菜單,保存網頁到桌面,既可以正常下載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載,請使用電腦自帶的IE瀏覽器,或者360瀏覽器、谷歌瀏覽器下載即可。
4、本站資源下載后的文檔和圖紙-無水印,預覽文檔經過壓縮,下載后原文更清晰   

魯教版(六三學制)化學教師教學用書9年級下冊電子教參.pdf

山東教育出版社山東教育出版社山東教育出版社山東教育出版社山東教育出版社山東教育出版社山東教育出版社山東教育出版社山東教育出版社山東教育出版社YIWUJIAOYUJIAOKESHUHUAXUEJIAOXUEZHIDAOSHUJIUNIANJIXIACE義務教育教科書化學教學指導書九年級下冊化學教學指導書編寫組編山東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山東教育出版社出版(濟南市緯一路321號)山東省新華書店集團有限公司發行濟南華東彩印有限公司印裝開本:787毫米1092毫米116印張:15.5字數:258千定價:28.00元ISBN978-7-5328-7177-32013年1月第1版2020年1月第3版2020年1月第8次印刷著作權所有請勿擅用本書制作各類出版物違者必究圖書在版編目(CIP)數據化學教學指導書.九年級.下冊化學教學指導書編寫組編.3版.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20.1ISBN978-7-5328-7177-3.化.化.中學化學課-初中-教學參考資料.G633.83中國版本圖書館CIP數據核字(2019)第251053號山東教育出版社山東教育出版社山東教育出版社山東教育出版社山東教育出版社山東教育出版社1前言教科書作為構成教學系統的基本要素,不僅僅是教師教和學生學的重要信息資源,更是促進學生學習和發展的工具與手段。以“傳授知識為中心”的傳統教科書,其內容主要是通過純文本的方式,向學生直接呈現化學事實、概念和原理,教科書被看作是學科知識的濃縮和反映,是學生學習的唯一對象和依據。教師的任務就是去教教科書,教學活動關注的是學生是否記住和理解了教科書所規定的教學內容。而以提高學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的化學課程改革,不僅重視教科書作為信息資源的功能,更強調教科書促進學生發展的功能,教科書不再是教師教和學生學的唯一依據,而是促進學生學習的一種范例和素材。教科書不僅向學生呈現知識內容,還向學生呈現知識獲得的過程和方法。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活動中,不應是教科書內容的簡單傳授者,而應成為教科書的開發者,教師要根據學生的需要和教學實際,以教科書所提供的范例為素材,創造性地開發和使用教科書,引導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全面實現課程目標。教學指導書作為教師教學的參考和依據,必須體現課程改革的理念和要求,幫助培養教師創造性開發和使用教科書的意識,促進教師教學觀念和教學方式的轉變。因此,教學指導書的編寫必須要有新的思路,要使教師真正理解教科書編寫的指導思想和特點,切實了解每一單元、每一節、每一個探究活動的設計意圖,引導教師對教科書的內容及其編排體系進行深入思考,在此基礎上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靈活地設計教學活動,而不是生硬地告訴教師應該怎么去教?;谏鲜鏊伎?,我們在編寫教學指導書時力圖通過下述各個欄目內容和功能的解釋,使教師理解教科書編寫的意圖,并在教學策略方面給予提示和引導。教學指導書在每一單元的開始主要設置以下欄目:(1)單元目標從整體上使教師理解和把握本單元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的教學目標。(2)單元簡介主要介紹本單元的主要內容和設計思路。要說明本單元的基本觀念、核心山東教育出版社山東教育出版社山東教育出版社山東教育出版社山東教育出版社山東教育出版社2概念以及為使學生理解這些觀念和概念而選擇的探究活動及其編排設計。(3)單元教學計劃以表格的形式簡要說明本單元各節的教學課時數、核心概念、主要探究活動,僅供教師教學時參考。教學指導書在每一節主要設置以下欄目:(1)教學目標參照課程標準,陳述本節的教學目標,使教師知道通過本節教學應該使學生獲得什么,以及應評價什么。(2)起點分析在分析學生學習本節內容應具備的知識、方法、情感等已有經驗的基礎上,對教師的教學提出了參考性建議,如教學起點如何定位,如何對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進行探測等。(3)典型內容教育價值分析通過對每節教材中具有重要育人價值的教學內容進行分析,使教師明確教科書中所列內容作為人類實踐經驗的總結,凝聚了前人的智慧,飽含科學的思想,對后人探索未知世界、應對未來社會極具啟發意義。教師應站在為學生終生發展奠基的高度充分利用相關內容,精心組織教學活動,努力促進學生發展。(4)教學建議教學建議一般針對學生在學習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困難進行分析和指導,啟發教師根據教科書的內容設計問題、引發學生討論和思考。教學建議根據教科書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活動與實驗分析:對“活動天地”“實驗探究”等欄目的設計意圖、實施要求、可能結果等進行分析,并提出教學指導意見。圖表分析:分析教材中各種圖表的設計目的,以及如何指導學生通過觀察圖表獲得有關信息。學生的錯誤觀念分析:針對學生在學習有關內容時可能出現的錯誤觀念、模糊認識以及易混淆的內容進行分析,并提出教學建議。交流共享、在線測試、長話短說等欄目的思路分析以及參考答案等。(5)信息鏈接針對教材內容補充提供相關知識和信息,開闊思路、拓寬視野。(6)教學案例為教師提供本節的教學案例,供教學時參考。為了方便教師的教學使用,本書的編寫采取了縮印教科書的方式,將教科山東教育出版社山東教育出版社山東教育出版社山東教育出版社山東教育出版社山東教育出版社3書內容和教學指導性建議有機地結合起來,力求內容分析突出重點、簡明扼要,重視通過問題引導教師深入思考,切實解決教學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實際問題,提高教師開發和使用教科書的能力。本書由盧巍主編,參加編寫的有(按章節順序):崔素芳、姜承彬、盧巍、孫志學、石秀竹、叢祥滋、齊玉和、王媛、徐迎春、李洪波、王立群、畢曉琳、李琳、梁艷紅、李穎華等。書中的教學案例由徐迎春、薛永清、劉素雁、張利平、李發啟、叢麗芹、孫娟、劉淑萍等提供。全書最后由盧巍統稿并定稿。本書的編寫參考和引用了許多專家、教師的論著,在此表示衷心感謝。由于作者水平所限,書中的錯誤疏漏在所難免,懇請廣大的教師在使用中及時提出寶貴意見和建議,以便進一步修改、完善。編者山東教育出版社山東教育出版社山東教育出版社山東教育出版社山東教育出版社山東教育出版社山東教育出版社山東教育出版社山東教育出版社山東教育出版社山東教育出版社山東教育出版社第七單元常見的酸和堿第一節酸及其性質第二節堿及其性質第三節溶液的酸堿性第四節酸堿中和反應到實驗室去:探究酸和堿的化學性質5122031391第八單元海水中的化學第一節海洋化學資源第二節海水“曬鹽”第三節海水“制堿”到實驗室去:粗鹽中難溶性雜質的去除52637786第九單元金屬第一節常見的金屬材料第二節金屬的化學性質第三節鋼鐵的銹蝕與防護到實驗室去:探究金屬的性質106118129139目錄Contents50104山東教育出版社山東教育出版社山東教育出版社山東教育出版社山東教育出版社山東教育出版社第十單元化學與健康第一節食物中的有機物第二節化學元素與人體健康第三節遠離有毒物質160173180第十一單元化學與社會發展第一節化學與能源開發第二節化學與材料研制第三節化學與農業生產第四節化學與環境保護192202213220158190山東教育出版社山東教育出版社山東教育出版社山東教育出版社山東教育出版社山東教育出版社1第七單元常見的酸和堿第七單元常見的酸和堿單元目標1.認識酸和堿的性質,知道酸堿的腐蝕性,理解物質酸堿性的微觀實質;初步學會常見酸堿溶液的稀釋方法,會用酸堿指示劑和pH試紙檢驗溶液的酸堿性。2.通過實驗探究酸和堿的性質,增進對科學探究的理解,發展科學探究能力。3.通過認識酸和堿的通性,領會觀察、對比、分類、歸納、演繹等科學方法。4.通過列舉酸和堿的主要用途,了解物質的酸堿性對人體和農作物生長的影響,認識酸和堿對生命活動的意義。單元簡介酸和堿是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以下簡稱“課標”)中“主題二身邊的化學物質生活中的常見化學物質生活中常見的化合物”中的主要內容。在前面,本書已經介紹了課標中5個一級主題中的14個二級主題:一是“科學探究”里有關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基本實驗技能、基礎學生實驗;二是“身邊的化學物質”里的“水與常見的溶液、我們周圍的空氣”;三是“物質構成的奧秘”里的“化學物質的多樣性”、“微粒構成物質”、“認識化學元素”和“物質組成的表示”;四是“物質的化學變化”里“化學變化的基本特征”、“認識幾種化學反應”和“質量守恒定律”;五是“化學與社會發展”里“化學與能源1第一節酸及其性質你一定知道食醋的味道,也一定用過洗衣粉。事實上,在生活中你已經接觸了許多酸和堿。無論是在化學世界里,還是在日常生活中,酸和堿都是兩類廣泛存在而又非常重要的物質。什么樣的物質是酸,什么樣的物質是堿?酸和堿對我們的身體健康和日常生活有哪些影響?酸堿中和是一種什么樣的過程?學習了本單元的內容之后,你就會找到這些問題的答案。7.1酸及其性質常見的酸酸的化學性質7.2堿及其性質常見的堿堿的化學性質第七單元7.3溶液的酸堿性如何檢驗溶液的酸堿性怎樣判斷溶液酸堿性的強弱物質的酸堿性對生命活動的意義7.4酸堿中和反應中和反應中和反應的應用到實驗室去:探究酸和堿的化學性質常見的酸和堿山東教育出版社山東教育出版社山東教育出版社山東教育出版社山東教育出版社山東教育出版社第七單元常見的酸和堿2和資源的利用”。通過學習,學生已經認識了水及溶液、空氣(氧氣、二氧化碳)、化石燃料等代表性物質,并以這些代表性物質為載體,分別從宏觀組成、微觀構成和符號表征三個領域,從定性和定量兩個角度學習了物質的組成與結構、性質與變化等化學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在學習這些基本的化學知識和技能同時,學生對化學科學的認識有了質的飛躍,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一是初步認識了學化學知識及做化學實驗的基本方法,意識到認識事物要由現象到本質、由簡單到復雜、由定性到定量、由低級到高級,認識到要用實驗探究的方法認識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和變化,如觀察、實驗、運用證據、分析歸納、推理判斷、科學解釋。二是初步形成了一些重要的化學基本觀念,包括物質組成的元素觀、物質構成的微粒觀、物質世界的變化觀、化學的社會觀和價值觀、化學物質的多樣性與分類觀、化學的計量觀等等。三是初步領悟到化學科學與其他科學的不同點及獨特的思維方式,即認識物質時,要由宏觀物質聯想到微觀結構,要由微觀結構抽象到化學符號(運用化學符號表示物質的組成、結構及化學變化)。在此基礎上,本單元系統地認識最具代表性的兩大類化合物酸和堿。本單元內容經典、系統、邏輯性強、密切聯系實際、實驗操作簡單,具有很好的教育價值。一是能促進學生更好地理解化學基本概念和原理,二是有利于發展學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學習能力,三是能進一步發展學生的化學基本觀念?;诖耍締卧诮虒W內容的選擇、體系的構建和內容的呈現方式上,注重把酸和堿知識與技能的學習、科學過程與科學方法教育(科學探究活動)和發展化學基本觀念(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有機地融為一體。本單元的知識線索為H+和OH-。其目的一是為了突出組成和結構決定性質和變化;二是為了發展化學基本觀念,包括微粒觀、變化觀、分類觀等。即用微觀構成和變化的觀念認識酸和堿的組成、性質(比課標的要求高一點)。本單元知識按照其內在邏輯分為三部分:一是酸和堿的組成、結構、性質及變化規律,二是如何識別酸和堿,如何檢驗物質的酸堿性及其強弱程度,三是酸和堿的應用。在認識酸和堿時,教材不再過分地追求如何給酸、堿下一個既嚴格、實際上又僵化、且有階段性的定義,也不追求認識更多的具體的酸和堿,特別是不過分地追求不同的酸和堿性質上的差異。這樣做的好處是,即使將來學生把酸和堿的定義及酸和堿的具體知識都忘記了,在他的頭腦中仍然會留下有關酸和堿最本質、最核心、最重要的知識,即:酸的性質、變化和用途,實質上就是H+的性質、變化和用途;堿的性質、變化和用途,實質上就是OH-的性質、變化和用途??茖W方法是本單元三條線索之一,也是重要學習內容??茖W方法的內容屬性和特點不同于化學知識和技能,往往內隱在具體化學知識和探究活動中。本單元涉及的科學方法主要有:(1)發現和提出問題環節:觀察、表述;(2)建立假設環節:猜想、推理,構建假說;(3)收集證據環節:直接觀察與間接觀察、對比實驗、測量與記錄、數據處理與圖表化;(4)獲得結論環節:概括與分類、比較與對比、歸納與演繹、模型化;(5)交流山東教育出版社山東教育出版社山東教育出版社山東教育出版社山東教育出版社山東教育出版社3第七單元常見的酸和堿評價環節:反思與交流等??茖W探究既是本單元重要的教學內容,又是學習酸堿知識最重要的方式。本單元分別設計了5個“實驗探究”、5個“活動天地”和一個學生實驗。其中酸、堿性質的探究實驗以及中和反應的實驗探究具有一定的綜合性和開放性,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這些探究活動包含了科學探究過程中一些基本要素,目的是通過綜合性、開放性的探究活動,增進學生對科學探究的理解,發展科學探究能力,進一步鞏固基本實驗技能。在前面學習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學生的化學基本觀念是本單元重要的教學目標,酸和堿的知識是發展化學基本觀念最生動、最典型的素材,在初中化學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在前面,主要是借助某種物質(如水、氧氣、二氧化碳)來幫助學生形成化學基本觀念。如在微粒觀、變化觀和分類觀方面,學生已經知道:任何物質都是由微觀離子構成的,物質的微觀結構決定物質的性質;化學變化的本質是構成物質的微觀離子發生有效相互作用;物質是可變的,性質決定變化,變化決定用途,化學變化是有規律的;物質是多種多樣的,需要分類認識。在本單元中,主要是借助組成、結構和性質相似的一類物質(酸或堿)來發展微粒觀、變化觀和分類觀。雖然不同的酸(或堿)的組成和結構不完全相同,但因為組成和結構相似,所以變化相似:酸溶液中都有氫離子,是氫離子決定酸的通性及變化規律;堿溶液中都有氫氧根離子,是氫氧根離子決定堿的通性及變化規律。雖然酸類(或堿類)物質種類繁多,結構和性質有差異,但因組成、結構和性質相似,所以可以分類認識。需要說明的是,雖然初中化學不要求從酸堿基本理論的高度來認識酸和堿,但是,因修訂后的課程標準提高了酸和堿這部分內容的教學要求,尤其是本單元涉及到的一些重要化學基本觀念(如變化觀、微粒觀、分類觀等)主要與化學的概念和理論性內容有關,所以,本單元實際上是將酸堿電離理論作為理論基礎(暗線)來揭示酸堿的組成、結構和通性方面的規律。在本單元教學中,教師的教學觀念要實現四個轉變:一是要重視概念的理解和應用。要淡化酸、堿、鹽、中和反應、復分解反應的定義,即不要死摳概念,重在理解概念的內涵,重在應用。二是重視化學基本觀念教育。要重視知識與觀念的融合,注重發展學生的基本觀念。一種思路是借助學生已有的化學基本觀念統領酸和堿知識的學習,另一種思路是在學習和應用酸堿知識的同時,要不斷發展和深化化學基本觀念,特別是微粒觀、變化觀、分類觀、化學的價值觀。三是要加強科學方法教育。要重視酸堿知識和科學方法的融合,注重發展科學探究能力。要讓學生在活動與探究中掌握酸堿知識、運用科學方法、發展思維能力、提高科學探究能力,要使學生認識到概括與分類、歸納與演繹是重要的思維方式。本單元主要是采用概括與分類、歸納與演繹的方式認識酸和堿,通過酸堿知識的學習,要使學生充分地認識分類、概括、歸納、演繹的思維特點和價值,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四是要突出酸和堿的通性與化學變化規律。從初中化學是基于代表物學習的角度看,山東教育出版社山東教育出版社山東教育出版社山東教育出版社山東教育出版社山東教育出版社第七單元常見的酸和堿4與之前學習的水、氧氣、二氧化碳等具體代表物比較,本單元明顯提高了教學要求。在教學中,要重視從本質和規律上認識酸、堿的通性,不要過于關注具體某種酸或堿的某條性質與變化,也不必學習更多的具體的酸和堿,特別是不需要學習一些不常見、不常用、復雜的酸和堿。要發揮化學方程式在描述酸和堿的共性與化學變化規律方面的優勢,可從宏觀與微觀、定性與定量、物質與能量等多角度表征酸和堿的化學共性與化學變化規律。另外,還要從學生熟識的生活現象入手,讓學生從化學的視角認識社會生活中與酸、堿有關的問題,要重視社會問題與學科知識的融合,注重酸堿知識的應用。本單元設置“到實驗室去”探究酸和堿的化學性質,一是訓練學生的基本實驗技能,如使用酸堿指示劑和pH試紙檢驗溶液的酸堿性;二是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動手能力;三是發展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四是不斷地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單元教學計劃節次教學時數主要知識點探究活動第一節1酸的概念與組成特點;鹽酸和硫酸的主要性質和用途;酸的通性及微觀實質;濃鹽酸和濃硫酸的腐蝕性;酸溶液的稀釋方法。鹽酸的化學性質。第二節1堿的概念與組成特點;氫氧化鈉和氫氧化鈣的主要性質和用途;堿的通性及微觀實質;堿的腐蝕性。氫氧化鈉和氫氧化鈣的性質。第三節1溶液的酸堿性及檢驗方法;溶液酸堿性的強弱及檢測方法;酸堿性對生命活動的意義。1.酸堿指示劑在不同溶液中的顏色變化;2.測定溶液的pH。第四節1中和反應及其實質;中和反應的應用。1.酸和堿能否發生化學反應;2.酸堿中和反應過程中溶液pH的變化。到實驗室去1探究酸和堿的化學性質。山東教育出版社山東教育出版社山東教育出版社山東教育出版社山東教育出版社山東教育出版社5第七單元常見的酸和堿第一節酸及其性質教學目標1.通過觀察濃硫酸和濃鹽酸,記住它們的主要物理性質;通過實驗,能認識到濃酸具有強烈的腐蝕性,初步學會濃硫酸的稀釋方法;會用酸堿指示劑和pH試紙檢驗溶液的酸堿性。2.通過探究鹽酸和硫酸的組成與結構、性質與變化,了解酸的通性,能認識到酸的性質實質就是的H+的性質。能用化學方程式表述鹽酸和硫酸的化學性質與化學變化。3.通過實驗探究鹽酸的化學性質,增進對科學探究的理解,發展科學探究能力。能通過觀察、實驗等方法收集信息。4.通過學習酸與某些化合物的反應,能從形式上認識復分解反應的特點。5.通過比較鹽酸和硫酸的化學性質,學習概括、分類、演繹等科學思維方式。起點分析學生對酸并不陌生,經常能接觸到酸雨、醋酸、檸檬酸、乳酸、酸奶等名詞,也知道許多物質有酸味,如食醋、果酸飲料、水果等。通過前面的學習,學生又知道鹽酸能與大理石反應產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水溶液稱作碳酸。但是,酸究竟是一類什么樣的物質,酸的組成、結構和性質有什么特點,這些學生并不清楚,也急于了解更多有關酸的知識,這既是本節知識的線索,也是學生認知發展的起點。在教學開始,首先要充分探察學生的已知、未知和想知,一方面激發學生探究酸類物質的興趣,另一方面尋找到學生認知發展的起點,這樣能夠非常自然地引導學生進入“酸的世界”。典型內容教育價值分析本節的重點是酸類物質的組成與結構特點、化學性質與變化規律。無論是從初中化學科學素養教育的角度,還是從化學科學本身,酸(堿)都是最重要的代表性物質。本節典型內容的教育價值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酸(堿)是物質結構理論(課標中“物質構成的奧秘”主題)的基礎性物質。在所有的離子中,氫離子是最簡單、最小、也是最重要的離子,氫氧根離子是最簡單、最重要的“原子集團”離子。以酸和堿為核心發生在溶液中的離子反應(形式上是復分解反應或置換反應),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化學反應。另外,有關酸的內容是為高中打基礎的重要內容,在高中化學將要學到的化學鍵理論中,酸氫氯酸、硫酸是通過共價鍵構成的最典型的共價化合物;堿氫氧化鈉、氫氧化鈣、氫氧化鉀是通過離子鍵構成的最典型的離子化合物。第二:酸是認識物質的化學變化規律(課標中“物質的化學變化”主題)的最典型的物質。酸(堿)是人類認識較早、較深入的化合物,是掌握物質的性質及變化規律的最具代表性的物質,也是以復分解反應、置換反應為主要形式,以離子反應為本質特征的無機山東教育出版社山東教育出版社山東教育出版社山東教育出版社山東教育出版社山東教育出版社第七單元常見的酸和堿6化合物之間發生化學反應的基礎性物質。例如:本節中涉及到的金屬和酸之間的反應,本質上是氫離子和金屬之間發生了電子轉移,這是從微觀角度認識酸的性質及變化的經典例證。另外,在高中化學“化學反應原理”模塊中,從無機化學反應基本原理的角度看,酸和堿是支撐電解質溶液理論的代表性物質。無論是酸堿電離理論、酸堿質子理論,還是酸堿電子理論,氫離子和氫氧根離子都是最關鍵離子。溶液中各種離子反應與化學平衡原理,包括電離平衡、沉淀平衡,幾乎離不開酸和堿,因為溶液中的離子反應無論能否進行到底,幾乎都離不開氫離子和氫氧根離子。特別是水的電離平衡與離子積更是少不了氫離子和氫氧根離子。第三:酸的通性與變化,是學習科學方法、發展思維能力和科學探究能力最重要的知識素材。本節涉及到的科學方法主要有概括與分類、比較與對比、歸納與演繹。分類認識酸(堿)是初中化學分類認識物質最經典的案例。在認識酸的組成、結構和性質時,根據酸都有酸味、溶于水時都能產生氫離子,從而得出酸是一類組成與結構相似的物質。在初中階段,學生需要形成“組成和結構相似,性質就相似”的認識,這在酸(堿)類物質中體現得最為充分、教育價值最突出,也是第一次運用到這一觀念。例如:在酸的化學性質中,首先是通過實驗探究認識鹽酸的化學性質與變化,緊接著采用比較和對比的方法,依據酸的組成與結構特點,運用演繹的思維方式,根據酸的組成和結構特點,得出硫酸也具有與鹽酸相似的性質與變化。第四:酸的知識是訓練學生用化學符號表征物質的組成與結構、性質與變化的典型素材,也是訓練學生實驗技能的典型素材。與舊課程比較,新課程適當弱化元素化合物知識,表現在課標及教材中就是具體的物質明顯減少,特別是與酸堿鹽有關的化合物明顯減少。這樣做,雖然有利于突出核心內容,但不利于教學中支撐觀念的建構、固化重要技能,特別是不利于符號表征技能的學習。本節涉及到的有關酸、堿、鹽的組成與結構、性質與變化是訓練學生化學式和化學方程式書寫的寶貴素材。教學建議這里采取從生活走進化學的方式引入本節學習主題。首先是用學生熟識的生活常識“很多物質有酸味”來創設情境,然后采用“描述性定義”的方式給出酸的概念,最后直接告訴學生,酸類物質具有相似的組成和性質,酸在水中都能產生共同的離子氫離子(H+),并且在引言文字旁邊配一幅圖:含酸的物質(檸檬)、氫離子微觀模型和符號匯集在一起。作者這樣寫的意圖,一方面是有意識地弱化酸的定義(概念),不希望學生過多地去糾纏酸的定義,因為初中化學是化學啟蒙教育,如何表述概念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概念的內涵,況且在不同的酸堿理論中,酸的定義是不同的。另一方面,教材一開始就明確指出了酸類物質的組成、結構和性質之間的內在聯系和微觀本質,為下面認識具體的酸奠定理論基礎。教學時,教師可讓學生再舉出一些有酸味水果的例子,并引導學生提出問題:“為什么這些水果中都有酸味?”這樣不僅能充分運用學生的知識經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有利于培養學生從生活現象中發現和提出問題的意識。山東教育出版社山東教育出版社山東教育出版社山東教育出版社山東教育出版社山東教育出版社7第七單元常見的酸和堿2第七單元常見的酸和堿第一節酸及其性質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會接觸一些有酸味的物質,如食醋、西紅柿和檸檬汁等?;瘜W家研究了這些物質,發現它們都含有一類組成和性質相似的化合物,稱之為酸。酸溶于水后都能解離出相同的陽離子氫離子(H+)。一、常見的酸聞氣味的方法活動天地7-1認識濃鹽酸和濃硫酸閱讀濃鹽酸和濃硫酸試劑瓶標簽上的內容,并觀察濃鹽酸和濃硫酸的顏色和狀態。分別打開濃鹽酸和濃硫酸試劑瓶瓶塞,你觀察到什么現象?聞一聞它們是否有氣味?注意:1.酸有強烈的腐蝕性,使用時一定要小心,避免沾到皮膚或衣物上。2.聞氣味時不可湊近瓶口,要小心地打開瓶塞,用手在瓶口處輕輕扇動,僅使極少量的氣體飄進鼻孔。將觀察、閱讀、思考的結果填在下表中,并與同學們交流。顏色狀態氣味密度溶質質量分數打開瓶塞時的現象其他濃鹽酸濃硫酸H+這里是學生第一次認識氫離子及H+這個符號。教學時,可通過運用模型法,模擬氫原子失去電子,形象直觀地給學生呈現H+,讓學生深刻認識H+這個符號及表示的化學意義。如果前面學生對物質的微觀構成有了比較深刻的認識,建議教師在此強調:酸都是能電離的物質(有的物質不能電離),酸電離時產生的陽離子有其獨特性全部是H+,酸的酸味正是通過H+刺激舌頭上的味蕾表現出來的。至于酸具體是如何電離的就不能再深究了。由于初中化學不宜系統、深入研究酸的組成和結構,而像鹽酸、硫酸、碳酸等重要的酸的組成又是后續認識酸的性質和用途的基礎,在引出酸的概念后,可集中列舉幾種酸的名稱和化學式,借助名稱和化學式,讓學生初步認識酸在水中產生氫離子是因為其組成中都含有氫元素(但不需要深究這些氫離子產生的微觀過程)。采取比較法,同時認識濃鹽酸和濃硫酸,既省時間又便于學生了解它們的異同點。教學時教師要鼓勵學生通過查閱資料、觀察等多種途徑認識濃鹽酸和濃硫酸。同時教師務必要強調兩種濃酸的腐蝕性,特別是濃硫酸,在學生具備安全常識、掌握正確操作方法、帶上防護眼鏡后方可做實驗。山東教育出版社山東教育出版社山東教育出版社山東教育出版社山東教育出版社山東教育出版社第七單元常見的酸和堿83第一節酸及其性質實驗探究7-1濃鹽酸是無色液體,有刺激性氣味,易揮發,在空氣中會形成白霧,這是因為濃鹽酸揮發出來的氯化氫氣體跟空氣里的水蒸氣接觸,形成鹽酸小液滴的緣故。工業用濃鹽酸因含有少量雜質而略帶黃色。濃鹽酸有強烈的腐蝕性。純凈的濃硫酸是沒有顏色、黏稠、油狀的液體,不容易揮發。濃硫酸具有吸水性和強烈的腐蝕性,在使用時應十分小心。如果不慎將濃硫酸沾到皮膚上,應立即用大量的水沖洗,然后涂上3%5%的碳酸氫鈉溶液,以防灼傷皮膚。在化學實驗中,我們往往要根據實際需要,稀釋濃鹽酸或濃硫酸來配制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稀鹽酸或稀硫酸。在稀釋濃硫酸時,一定要把濃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里,并不斷攪拌。切不可將水倒進濃硫酸里!除鹽酸和硫酸外,常見的酸還有硝酸(HNO3)、醋酸(CH3COOH)和碳酸(H2CO3)等。二、酸的化學性質鹽酸能與哪些物質發生化學反應請利用下列物質(經老師同意后可以增加其他物質),探究鹽酸的化學性質:鎂條、生銹鐵釘、碳酸鈉、氯化鋇溶液、硝酸銀溶液、紫色石蕊試液、酚酞試液。1.在2支試管中分別加入少量稀鹽酸,然后分別滴入幾滴紫色石蕊試液和無色酚酞試液,觀察并記錄現象。操作取少量稀鹽酸,滴入石蕊試液取少量稀鹽酸,滴入酚酞試液現象2.向分別盛有鎂條、碳酸鈉(Na2CO3)粉末、生銹鐵釘、硝酸銀(AgNO3)溶液、氯化鋇(BaCl2)溶液的5支試管中各加入少量稀鹽酸,觀察并記錄現象。稀釋濃硫酸不斷攪拌濃硫酸水工業鹽酸的黃色主要是由于Fe3+存在引起的,因工業生產鹽酸時,氯氣和氫氣是在鐵制管口燃燒的。工業常用的濃硫酸濃度為98.3%,密度為1.84gmL,沸點為338。在舊課程的教科書中,一般是強調:濃硫酸不慎沾到皮膚上,先用干凈的抹布拭去,再用水沖洗,原因是考慮濃硫酸稀釋放熱。實際上,只要開大水龍頭不斷沖洗,熱量不會積累;相反,如果濃硫酸不盡快洗去,會很快滲透到肌肉及至骨胳中,造成難以治愈的創傷。此處建議教師安排一個演示實驗,并向學生說明稀釋濃硫酸時為什么要這樣操作。學生通過綜合性、開放性的實驗探究活動來認識酸的化學性質,有利于深化學生對酸的通性的認識。實驗中涉及到的物質品種多,大部分物質又是第一次接觸,組成和性質又各不相同,建議在教學時控制好節奏,適當介紹有關物質的組成(化學式)特點。山東教育出版社山東教育出版社山東教育出版社山東教育出版社山東教育出版社山東教育出版社9第七單元常見的酸和堿4第七單元常見的酸和堿物質鎂條碳酸鈉粉末生銹鐵釘硝酸銀溶液氯化鋇溶液加入稀鹽酸后的現象實驗證明:鹽酸可以使石蕊試液變紅;金屬鎂、碳酸鈉、鐵銹主要成分為氧化鐵(Fe2O3)、硝酸銀溶液都能在常溫下與鹽酸發生反應,化學方程式分別為:Mg+2HClMgCl2+H2Na2CO3+2HCl2NaCl+H2O+CO2Fe2O3+6HCl2FeCl3+3H2O(氯化鐵)AgNO3+HClAgCl+HNO3除銹后的鐵釘能繼續與鹽酸反應:Fe+2HClFeCl2+H2(氯化亞鐵)鹽酸不能與氯化鋇溶液發生反應。像Na2CO3、BaCl2、MgCl2、NaCl、FeCl3等均是由金屬陽離子和酸根陰離子構成的化合物,化學上把這類化合物稱為鹽?;顒犹斓?-2硫酸與鹽酸性質的比較若用稀硫酸代替稀鹽酸與鎂條、碳酸鈉粉末和生銹的鐵釘反應,你會觀察到哪些現象?1.請你試著寫出有關反應的化學方程式。2.某實驗小組的同學得出了這樣的結論:酸具有相似的化學性質。請你幫助他們總結一下酸有哪些相似的化學性質。鹽酸與硝酸銀之間發生的反應,形式上是兩種化合物互相交換成分生成另外兩種化合物。這類化學反應叫作復分解反應。在認識鹽酸的化學性質時,可根據學生的知識基礎,適當提高教學要求。可從微觀和反應中的能量變化等多角度來認識鹽酸的性質,引導學生分析鹽酸中的氫離子(H+)分別跟什么原子或原子團結合了,反應后轉入到什么產物中去了。例如:鹽酸跟鎂的反應,可從鎂原子和氫離子得失電子的角度分析反應的實質,以使學生加深對鹽酸的性質和反應規律的理解,但不要所有的反應都從微觀的角度分析。在用化學方程式表示鹽酸的化學變化時,先引導學生根據反應物的組成以及實驗現象,推斷反應的產物,然后再根據書寫化學方程式的原則寫出化學方程式。通過對具體性質與變化的學習,最好能使學生意識到鹽酸的化學性質實質上是由H+決定的。復分解反應只是從形式上對化學反應進行分類,分類依據是反應物和生成物的種類,而不是從本質上、從物質的性質角度對反應進行分類。教學時,一是可把復分解反應納入到基本反應類型中,二是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可用例證法適當地初步介紹復分解反應的實質。在給出鹽的概念后,可將鹽納入到物質的分類體系中,可以使學生從整體上把握鹽的組成特點及所屬類別。此活動的功能是通過問題深化學生的思維。通過問題引導學生對“酸是否有共性”作出推理,這給教師的教學留下了較大的彈性和空間。教師要充分利用好這個欄目,要給學生足夠的獨立思考的時間,并盡量外顯學生的思維過程、讓學生說出推理(演繹)的依據,要組織學生小組討論交流,引發爭辯,促使學生從本質上理解酸的通性。在總結出酸的通性之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歸納出探究一類物質性質的思路和方法,以幫助學生深刻理解歸納、演繹等科學思維方法。山東教育出版社山東教育出版社山東教育出版社山東教育出版社山東教育出版社山東教育出版社第七單元常見的酸和堿105第一節酸及其性質為什么酸具有相似的化學性質呢?那是因為它們在溶于水時,都解離出了共同的陽離子氫離子,正是由于氫離子的存在,導致它們具有以下相似的化學性質,稱作酸的通性。(1)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2)能與某些金屬氧化物反應,生成鹽和水;(3)能與某些金屬反應,生成鹽和氫氣;(4)能與部分鹽反應,生成新的酸和新的鹽。當然,由于不同的酸溶于水時解離出的酸根陰離子不同,其性質也存在差異。例如,硫酸能與氯化鋇(BaCl2)反應,生成白色的硫酸鋇(BaSO4)沉淀,而鹽酸不能。BaCl2+H2SO4BaSO4+2HCl酸的這些性質,在生活、生產和科學研究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常見酸的主要用途名稱主要用途濃硫酸70%以上用于生產化肥,其余用于農藥、炸藥、醫藥、染料及冶金、石油化工、輕工、紡織等生產領域濃鹽酸制藥、作除銹劑等濃硝酸生產化肥、炸藥、染料、醫藥、橡膠、塑料及冶金、化工等領域長話短說1.酸溶液中都含有氫離子(H+),因此酸具有相似的化學性質。2.鹽酸、硫酸等是重要的酸,具有廣泛的用途。3.兩種化合物互相交換成分,生成另外兩種化合物的反應,叫作復分解反應??梢愿嬖V學生:酸具有廣泛的用途,硫酸的年產量是衡量一個國家化學化工與工業水平的重要標志。同時引導學生將酸的某些用途與所學的酸的性質對應起來,進一步理解物質的性質與用途之間的關系。山東教育出版社山東教育出版社山東教育出版社山東教育出版社山東教育出版社山東教育出版社11第七單元常見的酸和堿6第七單元常見的酸和堿挑戰自我1.請判斷下列敘述是否正確,用“”和“”標示。a.濃硫酸在空氣中會形成白霧()b.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c.酸溶液中都含有氫離子(H+)()2.下列圖示是物質X溶于水發生解離的微觀示意圖,其中能說明X是一種酸的為()。3.寫出下列反應的化學方程式:(1)碳酸鈣和鹽酸(2)氧化鐵和稀硫酸(3)鎂和稀硫酸(4)稀硫酸和氯化鋇溶液4.根據濃鹽酸和濃硫酸的性質,推測在實驗室中應如何保存濃鹽酸和濃硫酸。5.不同的酸具有相似的化學性質,是由什么原因決定的?同屬于酸,鹽酸與氯化鋇不發生反應,而硫酸則會與氯化鋇反應產生白色沉淀,這又是為什么?A.C.B.D.H+SO42-Na+H+Ac-Ba2+OH-A+B-XXXXOH-1.a.b.c.2.B3.(略)4.濃鹽酸:用棕色玻璃瓶密封保存在陰涼處;濃硫酸:用玻璃瓶密封保存。5.(略)山東教育出版社山東教育出版社山東教育出版社山東教育出版社山東教育出版社山東教育出版社第七單元常見的酸和堿12第二節堿及其性質教學目標1.通過觀察氫氧化鈉和氫氧化鈣,記住它們的主要物理性質;通過實驗,能認識到氧化鈉和氫氧化鈣具有強烈的腐蝕性。2.通過探究氫氧化鈉和氫氧化鈣的組成與結構、性質與變化,了解堿的通性,能認識到堿的性質實質就是OH-的性質。能用化學方程式表述氫氧化鈉和氫氧化鈣的化學性質與化學變化。3.通過實驗探究氫氧化鈉和氫氧化鈣的化學性質,增進對科學探究的理解,發展科學探究能力。能通過觀察、實驗等方法收集信息。4.通過比較氫氧化鈉和氫氧化鈣的化學性質,學習概括、分類、歸納等思維方法。起點分析學生對“堿”也不陌生,也知道肥皂等堿性物質有滑膩感。通過前面的學習,學生已經知道石灰水能與二氧化碳反應,酚酞試液遇到氫氧化鈉變紅。但是,堿究竟是一類什么樣的物質,堿的組成、結構和性質有什么特點,這些學生并不清楚,也急于了解更多有關堿的知識,這既是本節知識的線索,也是學生認知發展的起點。在教學開始,首先要充分探察學生的已知、未知和想知,一方面激發學生探究堿類物質的興趣,另一方面當尋找到學生認知發展的起點,學生能夠非常自然地進入“堿的世界”。典型內容教育價值分析本節的重點是堿類物質的組成與結構特點、化學性質與變化規律。與酸類物質相似,組成與結構決定性質與變化,在堿類物質中體現得也很充分。有了前一節“酸及其性質”的探究學習體驗,本節內容再次為學生提供更多自主、合作、探究的機會。本節是以氫氧化鈉和氫氧化鈣為代表物,引導學生運用觀察、實驗、分類、比較、歸納、演繹等科學方法探究堿的通性,進一步領會探究一類物質性質的思路和方法,進一步發展科學探究能力和化學基本觀念,進一步體會如何分類認識物質。由于初中階段不可能要求學生學習更多的堿,所以在分類認識堿時,仍主要是基于代表物的學習。但認識堿類物質與認識單一物質的教學要求不同:一是分類認識堿主要是突出堿的通性,在認識堿的通性的基礎上適當認識特性;二是認識與探究方式也存在差異,分類認識堿,主要運用歸納與演繹的思維方式進行學習。在教學中,教師要避免將教學要求及學生的認識水平停留在某種具體的堿上。本節內容仍然注重滲透物質的組成和結構決定物質的性質和變化,宏觀、微觀、符號之間的聯系以及物質的性質與用途之間的關系。山東教育出版社山東教育出版社山東教育出版社山東教育出版社山東教育出版社山東教育出版社13第七單元常見的酸和堿7第二節堿及其性質認識氫氧化鈉和氫氧化鈣各取適量固體氫氧化鈉(NaOH)和氫氧化鈣,分別放入小燒杯中。完成下列實驗:1.觀察它們的顏色和

注意事項

本文(魯教版(六三學制)化學教師教學用書9年級下冊電子教參.pdf)為本站會員(備課啦)主動上傳,叮當云教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載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 若此文所含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或隱私,請立即通知叮當云教育(點擊聯系客服),我們立即給予刪除!

溫馨提示:如果因為網速或其他原因下載失敗請重新下載,重復下載不扣分。




經營許可證編號:魯ICP備09030270號-2   魯公網安備 37011602000151號 copyright@ 2019-2022

網站大部分作品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站整理編輯的作品外,版權歸上傳者所有,如您發現上傳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權,請立刻聯系我們并提供證據,我們將在3個工作日內予以改正。

1
收起
展開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万全县| 玛纳斯县| 祁阳县| 本溪| 同心县| 贵港市| 石楼县| 南溪县| 广水市| 威宁| 茌平县| 蓬莱市| 潼关县| 浙江省| 新乡县| 兴义市| 凤翔县| 无极县| 化德县| 巴林左旗| 夏邑县| 安化县| 屯昌县| 龙州县| 广东省| 恩施市| 拜泉县| 南皮县| 嵊泗县| 洞头县| 长乐市| 阳泉市| 富源县| 临颍县| 临泽县| 望城县| 青田县| 石渠县| 永福县| 浙江省| 鹤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