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科版一年級上冊科學1.3《給物體分類》教學教案.docx
湘科版小學科學一年級 第3課 給物體分類一、教學目標1認識物品的外部特征。知道什么是分類,知道分類要依據(jù)一定的標準。2在觀察比較的基礎上,分別經(jīng)歷給定標準、自定標準的分類過程,在教師指導下歸納分類方法,提升觀察、比較、分類能力,滲透歸納方法。3逐步形成細致認真的習慣,樂于制定不同的標準為物體分類,體會分類活動在生活、學習和科學探究中的重要意義。二、教學準備分組實驗材料:各種不同種類的物品三、教學重點在觀察比較的基礎上,分別經(jīng)歷給定標準、自定標準的分類過程,經(jīng)歷一些簡單的分類活動,初步學習分類方法,為今后的思維方法的訓練打下基礎。四、教學難點體會分類活動在生活、學習和科學探究中的重要意義。五、課時安排:1課時六、教學過程一、教學導入1教師:“本節(jié)科學課我們來學習第三課,給物體分類,了解什么是分類?我們應該怎樣來進行分類?板書“給物體分類”。圖片展示書本分類二、活動一 不同物品的分類教師:“ (出示按準備好的四張卡紙)現(xiàn)在請大家看看,這四張彩色紙,有什么不同和相同!給它們分類。”小物品分類實驗1“同學們,請先觀察袋子里的材料,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然后將小袋子里的材料進行分類吧!”學生會從整體上關(guān)注一袋材料的某一特征(顏色、大小、形狀等)來比較。2按比較的結(jié)果分類教師先讓學生明確整理的作用,引導學生經(jīng)歷分類整理過渡到科學分類的過程。3認識分類過程(1) 學生交流,說說分類的過程。(2) 讓學生演示“我們各組同學來演示他們的分類。用什么標準給它們分類的?”(3)幫助學生提煉分類的流程:明確對象、觀察比較對象的特征、找出相同和不同、選擇分類標準,依據(jù)標準分類。(活動交流中,教師可以及時板書學生的分類方法。)三、活動二 同種類物品的分類方法導入:鉛筆的比較和分類活動:小組競賽塑料瓶分類實驗(在同一類物品中,作更細致的分類)(1)分類物品:每小組七個飲料瓶子(2)同種類物品的多樣分類法,說出最多的分類標準(3)找出最多分類方法的小組匯報交流,互相評議(4)師小結(jié):可以按照是否有蓋分,按照是否敞口,按照透明與不透明分,按照是不是塑料做區(qū)分四、最后一道課堂練習五、課外作業(yè)教師出示圖片,各種圖書散亂擺放,并給學生布置課后延伸任務,讓學生用學過的分類方法,整理散亂的圖書。也可讓學生幫媽媽整理一次碗柜、自己的書包、衣柜等,并把怎樣進行分類整理的講給家長聽。六、板書設計 3、給物體分類 先觀察、比較、再分類 形狀確定標準 顏色 分類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