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一年級上冊科學教學工作計劃.doc
一年級上冊科學教學工作計劃一、學情分析本冊教材從兒童的已有經(jīng)驗、生活實際和周圍環(huán)境要素出發(fā),以認識周圍常見物體、事物的現(xiàn)象、特征或性質,學習認識事物的方法為線索,引導學生在觀察的基礎上,展開比較、分類、小制作、小實驗等多種形式的實踐探索,從而學習有關的科學知識。二、教材分析本冊教材根據(jù)小學科學課程標準“物質科學”、“生命科學”、“地球與宇宙科學”、“技術與工程”4個領域中的相關內(nèi)容要求,安排了“走近科學”“探訪大自然”“認識天氣”“常見的材料”“常見的工具”5個主題單元,共計14篇課文,設計了33個探索活動。三、教學目標“走近科學”作為教材的第一個單元,為剛剛接觸科學學習的學生,設計了簡單、有序、操作性強的系列觀察活動,幫助學生初步體驗科學學習的基本程序、基本方法,開啟探究技能和思維能力形成和發(fā)展之旅。“探訪大自然”“認識天氣”單元學習內(nèi)容,讓學生感受到科學就在我們身邊,激發(fā)學生對科學的濃厚的興趣,體驗探索的快樂,初步訓練學生的觀察能力,使他們有目的、較細致地觀察、發(fā)現(xiàn)大自然中物體的異同,提出探究的問題,作出初步的猜想與假設,學習分類的方法,認識到感覺器官和簡單工具能幫助我們觀察事物,為后面有關觀察并認識事物的特征材料的性質與功能、工具的結構與功能的活動奠定基礎,為進一步的學習從情感、技能上做好了準備。“常見的材料”單元,通過觀察、比較、區(qū)分材料,描述材料的特征,強化技能的培養(yǎng)的同時,通過對紙、塑料這些材料某些特征的實驗觀察,引導學生初步經(jīng)歷了科學探究的重要過程:提出問題、猜想假設、收集證據(jù)、得出結論。“常見的工具”單元,重點訓練學生操作、使用工具的熟練程度,體會在不同情況下應該選取不同的工具,為發(fā)展學生對技術的認識,理解工具是一種物化的技術打好基礎。四、教學要求1、把握小學生心理特點,注重培養(yǎng)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2、加強組織教學,重視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3、明確觀察要求,重視觀察能力的培養(yǎng)4、加強安全防范意識五、課時安排走近科學 14課 45課時探訪大自然 13課 34課時認識天氣 12課 2課時常見的材料 13課 34課時常見的工具 12課 23課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