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學七年級下冊第1章代代相傳的生命第5節植物生殖方式的多樣性3教案新版浙教版20200222219.doc
1.5植物生殖方式的多樣性課 題1.5植物生殖方式的多樣性(3)第 3 課時(總第15 課時)教學目標1、知道植物主要的無性生殖方式。2、了解營養繁殖在生產中的利用。教學重點植物的主要無性生殖方式:營養繁殖.教學難點嫁接的操作技能教學備掛圖、錄像、提前準備植物的營養繁殖材料、投影片。教學活動學生活動準備引入一、引言:花、果實、種子是植物體的繁殖器官,這些器官為植物體繁衍后代立下了“汗馬功勞”,除了這些器官可以進行繁殖作用外,植物體還有哪個結構能起到繁殖作用呢?學生會提到:根、莖、葉。確實如此,植物的根、莖、葉也有一定的繁殖作用,植物體靠營養器官繁殖新個體的過程叫營養繁殖。(板書)二、新課(一)營養繁殖的方法1.分根法:夾竹桃、臘梅等灌木,它們的叢生莖下各自有根,可以直接把它們分開,成為獨立的植株。2.壓條法:方法見書3.扦插法4.嫁接法:有條件可進行學生分組實驗,實驗見課本31:(1)取番茄植株做砧木;(2)由刀片在茄子植株的頂部截取長約6厘米的莖做接穗;(3)迅速把接穗削面全部插入砧木的劈縫中,使砧木和接穗的形成層緊密接合;(4)由棉布條包裹接口,外面再用細麻繩扎緊;(5)澆透水,用透明塑料袋把嫁接好的植株罩住;(6)嫁接后,每天早晚要揭開塑料袋,透氣10分鐘。一星期后,接穗開始生長,可撤去塑料袋,但要保持泥土潮濕。(二)組織培養說明:近幾年的研究發現,植物體的任何一個活細胞,在一定的條件下,都有分化發育成完整植物體的能力。這叫做植物細胞的全能性。這主要原因是:任何一個植物細胞內都含有發育成完整植株的全部遺傳信息。在離體培養下,這些遺傳信息可以表達出來,從而使植物細胞(或組織)產生出完整的植株。利用組織培養技術,可以實現植物細胞的全能性。組織培養是指:在人工培養基上,離體培養植物的器官、組織、細胞和原生質體,并使其生長、增殖、分化以及再生植株的技術。教師可以利用一些幻燈片、圖片向學生介紹組織培養的設備、條件和方法;也可帶領學生去參觀學校附近有組織培養室的單位,加強學生對這已廣泛推廣的新技術的了解。介紹利用組織培養技術取得的豐碩成果。在花卉、果樹和林木等多種植物上已用此種方法進行工廠化育苗。課堂小結:布置作業:(課前可讓學生提前做一些營養繁殖的小實驗,例如土豆、蒜、番薯、柳枝、吊蘭等,課上可以進行交流。)例如:利用植物的器官、組織、細胞進行組織培養,快速、大量生產有經濟價值的試管苗,然后移入溫室或苗圃栽培,供應市場需要。又如:用植物的莖尖進行組織培養,可以除去植物體中帶的病毒,大量生產無毒苗,改善苗木的質量,提高經濟產量。目前這一技術,已在馬鈴薯、蘭花、菊花和草莓等植物上得到應用,產生了十分可觀的經濟效益。板書設計1.5植物生殖方式的多樣性(3)(一)營養繁殖的方法植物的根、莖、葉也有一定的繁殖作用,植物體靠營養器官繁殖新個體的過程叫營養繁殖。1.分根法:夾竹桃、臘梅等灌木,它們的叢生莖下各自有根,可以直接把它們分開,成為獨立的植株。2.壓條法:3.扦插法:4.嫁接法:(二)組織培養植物體的任何一個活細胞,在一定的條件下,都有分化發育成完整植物體的能力。這叫做植物細胞的全能性。課后反思學生課下準備營養繁殖的材料,如課后的馬鈴薯塊莖實驗、蘆薈、吊蘭等,易引起學生的興趣。但是短時間內很難見分曉,這種例子很多,不妨讓學生舉一些。例如: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指的就是扦插。例如:如何種葡萄等果樹,要強調:選取的枝條要新鮮、爆滿。有些植物不宜形成不定根,成活較困難,可用適宜濃度的生長素浸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