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一年級上冊科學2.2《起點和終點》教案.doc
教科版科學一年級上2.2起點和終點教學設計課題 起點和終點單元1學科科學年級1學習目標科學概念目標 1、共同的起始線是公平比較的基礎。 2、確定起點和終點是測量的基本要素。 3、紙蛙跳遠的距離可以用起跳點和落地點來標識。科學探究目標 1、學習標記起點和終點的方法。 2、嘗試以圖表的形式記錄和組織信息。科學態度目標 1、發展在日常生活中運用測量的認同感。 2、認同以圖表形式組織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 3、愿意傾聽他人的意見,樂于講述自己的觀點、展示自己的探究證據。 4、認同客觀地記錄紙蛙跳遠距離比獲得比賽勝利更重要。重點共同的起始線是公平比較的基礎,確定起點和終點是測量的基本要素。難點能公平比較的探究過程教學過程教學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導入新課1、提問:你參加過跳遠比賽嗎?怎么知道誰跳得更遠?歸納:確定起點和終點。起點和終點之間的距離大,跳得遠。2、跳遠比賽請一位高個子和一位矮個子同學上臺比賽跳遠,畫起跳線和落腳線。思考:怎么畫起跳線和落腳線?歸納:與腳前尖對齊畫起跳線,與靠后的腳后跟對齊畫落腳線。回答兩位上臺跳遠回答從日常的體育運動入手,引入起點和終點概念。講授新課一、體驗紙蛙跳遠發紙蛙,每人一個,體驗紙蛙跳遠方法,讓紙蛙跳躍一段距離。1、試一試:紙蛙怎樣才能跳起來?明確:按下青蛙的屁股,快速放開就會跳起來。2、怎么知道青蛙能跳多遠?明確:青蛙頭對齊起跳線,對齊青蛙尾部畫終點線。兩條線之間的距離是青蛙跳的長度。二、紙蛙跳遠比賽1、領取材料彩筆、紙帶、剪刀、膠水、紙蛙2、比賽方法第一步:畫一條起跳線,將蛙頭對齊起跳線,進行起跳。第二步:當紙蛙落地時,要在紙蛙尾部畫線。第三步:用紙帶做標記。紙帶一端標出起點,對齊起跳線,另一端畫終點。第四步:重復跳三次,記錄紙蛙三次跳躍的距離。3、我的課堂活動記錄把跳得最遠一次,用剪刀沿著終點線剪下,粘貼到活動手冊。三、研討1、小組內哪只紙蛙跳得最遠? 你是怎么知道的?明確:起點和終點之間的距離越大,跳得越遠。2、觀察張貼的紙帶,它為你提供了有關紙蛙跳遠的什么信息?明確關鍵詞:起點、終點和距離3、你的紙蛙三次跳遠的距離相同嗎? 你是怎么知道的?明確:紙帶一端對齊,比較長短。紙帶長,跳得距離遠;紙帶短,跳得距離就近。4、你還有其他可以確定跳遠距離的方法嗎?四、課堂練習1、一只青蛙從A跳到B,請畫出起點和終點。2、青蛙跳遠比賽,最好的測量方法是( A )五、拓展提高 用同樣大小的紙折一個飛機,看誰飛機飛得遠。六、作業布置用紙帶測量比較其他物體的長度。試一試回答按步驟比賽在實驗基礎上研討交流做練習紙飛機比賽紙蛙跳遠的距離可以用起跳點和落地點來標識。利用起點和終點的標識,比較距離大小。總結課堂知識為下節課學習打下基礎課堂知識檢測鞏固知識點課堂小結通過本節課學習,我們知道共同的起始線是公平比較的基礎,確定起點和終點是測量的基本要素,紙蛙跳遠的距離可以用起跳點和落地點來標識。總結課堂板書板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