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秋新版湘科版四年級上冊科學教案-1.3 聲音的變化.doc
第三課聲音的變化一、教學目標1.科學知識知道聲音的高低和強弱與物體振動有關。物體振動幅度的大小決定了聲音的強弱,物體振動的快慢決定了聲音的高低。2.科學探究通過觀察比較分析,歸納概括出聲音的高低、強弱與振動的關系,能通過觀察發現不同的發音器是通過什么來控制聲音高低的,從而運用所學設計制作能產生不同高低、強弱聲音的簡易裝置。3.科學態度、STSE與同學合作進行探究,樂于與他人分享探究成果,敢于發表自己的意見,并能傾聽他人的意見。認識到科學發現對技術發明的指導作用,技術發明為發現科學原理帶來的便利。二、教學準備教師準備:音箱、音叉、皮筋、吉他、自制小樂器的材料、教學課件。學生準備:記錄筆、活動手冊。三、教學時間2課時四、教學過程第一課時(一)教學導入聲音強弱和高低的變化與振動什么有關系?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二)新課學習1.研究聲音強弱與振動的關系(1)小組實驗:調節音箱發出音量的大小,觀察喇叭振動的情況。將實驗結果記錄在學生活動手冊中。(2)實驗小結:音箱的音量越大,喇叭振動幅度越大;音箱的音量越小,喇叭振動幅度越小。(3)繼續探究:觀察更多的物體,設法研究當它們所發聲音的音量大小不同時,振動有什么變化。用合適的方法記錄下來。(4)分組討論:說一說,聲音強弱與物體振動有什么關系?(5)小結:物體振動的幅度大小決定了聲音的強弱。振動幅度大,音量大;振動幅度小,音量小。2.研究聲音高低與振動的關系(1)小組實驗想辦法讓皮筋發出高低不同的聲音。觀察并記錄皮筋振動的狀態(2)交流:皮筋的松緊是否會影響它振動的快慢?振動的快慢對聲音的音調有什么影響?(3)實驗小結:皮筋的松緊會影響它振動的快慢。振動越快,皮筋發出的聲音越高;振動越慢,皮筋發出的聲音越低。(4)繼續探究:調節吉他弦的松緊,辨聽吉他聲音的高低,類推弦的振動快慢。(5)課件展示:觀察更多樂器(鋼琴、編鐘、古箏),看它們能發出高低不同聲音時各有什么特點。(6)小結:物體的大小、長短、厚薄、松緊等特性都會影響它振動的快慢。物體振動的快慢決定了它發出聲音的高低,振動越快,物體發出的聲音越高;振動越慢,物體發出的聲音越低。(三)整理,下課。第二課時(一)教學導入我們已經知道物體的大小、長短、厚薄、松緊等特性都會影響它振動的快慢。物體振動的快慢決定了它發出聲音的高低。如果運用這個知識來自制小樂器,我們應該怎樣做?讓我們一起來嘗試。(二)新課學習設計制作小樂器(1)簡介材料。吸管、剪刀;水杯、水、小錘;不同長短的鐵釘等。(2)明確需求。小組討論,確定各自打算制作什么樣的樂器。(3)選擇材料。說出材料選擇的原因。(4)樂器設計。先討論并畫出總體結構設計圖,再討論制作流程。(5)分組制作。教師巡視、指導。(6)作品展示:以小組為單位,展示作品。(7)討論并提出改進意見:請其他小組的同學提出改進意見。(8)演奏展示:幾個小組一起展示,開一場別開生面的自制樂器演奏會吧!(三)整理,下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