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秋新版湘科版四年級上冊科學教案-4.2 藍色的星球.doc
第二課藍色的星球一、教學目標1.科學知識知道地球表面大部分是海洋,小部分是陸地。知道地球上除了海洋,還有河流、湖泊等水體類型。知道水是重要的自然資源,噴灌、滴灌等是節約水資源的技術。2.科學探究觀察地球儀,聯系“宇航員太空中看地球是藍色”“我們看大海是藍色的”的兩個事實,推測地球儀上的藍色部分代表什么,并估測海陸分布的情況。能借助簡易天平和剪刀、尺子和鉛筆等工具,采用不同的方法賣估測陸地與海洋各占地球表面的比例是多少。搜集資料,了解地球表面的各類水體類型,了解各種節水方式。3.科學態度、STSE樂于嘗試運用多種材料、多種思路、多樣方法,估測陸地與海洋各占地球表面的比例,體會創新樂趣。積極搜集水體類型和節水方式資料,樂于合作分享。了解人們為了節約用水,研究開發了一些新技術、新工藝,其中凈水再利用技術在節水的同時也保護了水環境。二、教學準備教師準備:地球儀、世界地圖、教學課件。學生準備:記錄筆、活動手冊。三、教學時間1課時四、教學過程()教學導入(1)思考:航天員在太空看到的地球是一顆以藍色為主的星球,在茫茫的宇宙中如同一顆藍色的寶石。想一想,是什么原因使航天員看到的地球是藍色的?(2)仔細觀察地球儀。(3)猜想:觀察地球儀,地球上的藍色部分是什么?(聯想:我們看到大海是什么顏色的?)(二)新課學習1.了解地球上水的分布(1)課件展示:教材P42頁世界地圖。(2)計算:活動手冊a.在世界地圖上,找出這些大洲和大洋,并計算出地球上陸地總面積、海洋總面積、地表總面積。b.想一想,地球表面海陸分布有什么特點?(3)小結:地球的表面大部分都是海洋,小部分是陸地。(4)閱讀資料:地球的表面是個球面,科學家用經線和緯線將地球表面劃分出了很多的網狀“小格子”,科學家的一個重要工作,就是準確測繪出海岸線在每個“小格子”中的確切位置。經過科學計算,陸地面積約占地球表面的29%,海洋面積約占地球表面的 71%。(5)拓展:地球上除了海洋,還分布著湖泊、河流等水體。(6)課件展示:湖泊、河流、冰川、地下水的圖片。(7)小結:地球上到處有水,但水并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資源。淡水只占地球上水量的3%。2.節約用水(1)畫一畫:活動手冊,根據淡水只占地球上水量的3%。畫一畫我們可以利用的淡水。(2)小結:從方格上我們可以看出,地球上可供利用的淡水是非常有限的,我們要節約用水。(3)課件展示:工業用水凈化后再利用、噴灌、滴灌的圖片。(4)介紹:國家厲行節約用水,鼓勵節水新技術、新工藝和裝備的研究、開發與應用。(5)交流分享:關于節約用水,我們應該怎樣做?與同學交流自己的想法與建議。(三)整理,下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