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科版四年級上冊科學3.7 設計制作小車(一)教案.doc
第三單元 第7課設計與制作(一)( 1 課時)【教學目標】科學概念目標1.工程設計中需要運用相關的科學概念來解決問題。2.工程設計具有一定的執行程序。科學探究目標1.能根據任務和提供的材料設計方案、繪制設計圖。2.在設計討論活動中,能傾聽他人的想法,并與之交流。3.能對自己的想法和結果進行反思,做出自我評價和調整。科學態度目標1.發展對工程設計和動手制作的興趣,激發創新精神。2.能夠接納他人的觀點,不斷完善自己的設計制作。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1.體會到制作的關鍵在于設計。2.人們不斷改進設計以滿足不斷增加的需求。3.意識到科學技術的發展能促進社會發展帶。【教學重點】能根據任務和提供的材料設計方案、繪制設計圖。 【教學準備】教師準備:硬紙盒、剪刀、橡皮筋、輪子、連接軸、膠水、吸管、膠帶、氣球、教學課件。學生準備:活動手冊。【教學流程】教學環節教師指導與評價學生學習活動評價要點一、導入(2分鐘)在本單元的學習中,我們一直離不開一樣東西,它是什么呢?它就是小車,我們今天這節課的任務是要設計一輛具有動力的小車。板書:設計與制作(一)學生任務:回顧學習過程、思考并回答問題。揭示課題。二、明確問題(6分鐘)設計制作的一般流程為:明確問題明確設計什么,用途是什么,具體要求有什么;制定訂案頭腦風暴,研究會遇到什么問題,怎樣解決,制訂最優方案;實施方案團隊協作,根據方案加工制作,匯報展示;評估與改進根據標準評估、打分,反思方案、制作以及整個過程存在的問題,并進一步改進。我們的設計制作任務要求如下:任務:請利用生活中的材料設計制作一輛具有動力的小車,使它能在5秒內把兩塊橡皮運輸1米遠。要求:1.車身長度不超過25厘米。2.用橡皮筋或氣球作動力。3.只能利用提供的材料。制作小車的材料有:硬紙盒、剪刀、橡皮筋、輪子、連接軸、膠水、吸管、膠帶、氣球。學生任務:了解設計制作流程,明確問題及任務要求。了解工程設計具有一定的執行程序,并明確問題。三、制訂方案(30 分鐘)任務一:觀察小車模型。教師出示小車模型,學生分小組觀察小車模型,了解小車的結構。引導學生關注模型小車的結構和每個結構的特點和作用。任務二:討論、確定小車的設計方案,繪制設計圖。1.思考本組設計采用的動力方式,橡皮筋驅動小車或氣球驅動小車。2.各部分所用材料有什么,每種材料的加工方式和使用工具以及各部分的連接方式。3.設計圖可以從多角度進行繪畫,更全面地反映小車結構。4.對于各部分結構所需用的材料和尺寸在圖紙上進行適當的標注。學生任務一:觀察小車模型過程:觀察分析小車模型的結構、思考每個結構具有的特點與自身的作用學生任務二:確定方案、繪制圖紙過程:1.小組討論、思考安裝橡皮筋回顧用橡皮筋和氣球作動力的小車的安裝方法;怎樣增大小車的動力?怎樣延長動力作用于小車的時間等。2.商議各部分所用材料。思考怎樣安裝車輪可以使輪子自由轉動等問題。3.在活動手冊上繪制設計圖,從多個角度畫出小車,記錄下每部分的材料并標注尺寸。在小組討論、制訂方案的過程之中,能傾聽他人的想法,并與之交流。與此同時體會到制作的關鍵在于設計。發展對工程設計和動手制作的興趣,激發創新精神。4、 展示(2分鐘)選取一組同學的設計,簡單介紹展示。學生任務:傾聽介紹思路、反思自己的設計。通過介紹展示,了解設計、介紹的思路,能對自己的想法和結果進行反思,做出自我評價和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