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學年八年級(上)安徽省蕪湖市繁昌縣第三中學期中物理試題.docx
安徽省蕪湖市繁昌縣第三中學2019-2020學年八年級(上)期中考試物理試題一、單選題1小木船順流而下,船上坐著乘客,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以岸為參照物,河水是靜止的B以船上人為參照物,河水是流動的C以河水為參照物,船上的人是靜止的D以船為參照物,船上的人是運動的2下列四位物理學家中,經典力學和實驗物理學的先驅是( )A牛頓B愛因斯坦C哥白尼D伽利略3一運動員在百米賽跑中測得他在7s末的速度為9m/s,10s末到達終點的速度為10.2m/s,則他在全程內的平均速度約為( )A5m/s B10m/s C7m/s D15m/s4短跑運動員5 s內跑了50m,羚羊2min內奔跑2.4km,汽車的行駛速度是54kmh,三者速度從小到大的排列順序是:()A汽車、羚羊、運動員B羚羊、汽車、運動員C運動員、汽車、羚羊D運動員、羚羊、汽車5用圖象表示物體運動規律,圖中表示同一運動規律的是( ) A甲圖和丙圖 B乙圖和丙圖 C甲圖和丁圖 D乙圖和丁圖6如圖所示,幾個相同的試管中裝入不同深度的水,用棍敲擊和用嘴吹都能使它們發出不同音調的聲音,這是因為它們的振動頻率不同導致音調不一樣那么,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水裝得越多,兩種方式使它們發出的音調都會越高B水裝得越多,兩種方式使它們發出的音調都會越低C用棍敲擊時,水越多,發出的聲音音調越高D用嘴吹時,水越多,發出的聲音音調越高7在撥動吉他弦后,同學們發現,即使停止了對吉他弦的撥動,吉他也會“余音不斷”,其根本原因是( )A吉他聲的回聲仍在回蕩B吉他弦還在振動C吉他弦停止振動,空氣還在振動D人的聽覺發生了”延長”8平靜的池面上眏出了空中飛翔的小鳥,小明說:“快來看,鳥和魚在水中比賽呢!”他看到的“鳥”和“魚”實際上是( )A“鳥”是實像,“魚”是虛像B“鳥”是虛像,“魚”是實像C“鳥”和“魚”都是實像D“鳥”和“魚”都是虛像9如圖所示,有一平面鏡與水平面成45角傾斜放置,有一小球位于平面鏡的左側,為使小球在鏡中的像豎直向上運動,應使小球( )A豎直向上運動 B豎直向下運動C水平向左運動 D水平向右運動10夢溪筆談中記載了這樣一個現象:在紙窗上開一個小孔,窗外飛鳶的影子會呈現在室內的紙屏上。“鳶東則影西,鳶西則影東”。對此現象分析正確的是( )A這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像B紙屏上看到的是正立的像C紙屏上看到的是實像D將紙窗全部打開,紙屏上一樣可以看到紙鳶的像11五一佳節,在常州紫荊公園月季花展上,小明將紅色濾色鏡(即紅色玻璃)擋在照相機鏡頭前給一株綠葉黃花的月季拍照,照片上該花卉的顏色是( )A綠葉黃花B黑葉紅花C黑葉黑花D紅葉紅花二、多選題12為探究聲的產生條件是什么,有人建議以下幾個實驗方案,你認為不能說明問題的實驗是( )A在鐘罩內的鬧鐘正在響鈴,把鐘罩內空氣抽去一些后,鈴聲明顯減小B撥動吉他的琴弦發出聲音時,放在弦上的小紙片會被琴弦彈開C吹響小號后,按不同的鍵使其發出不同的聲音D把正在發聲的收音機密封在塑料袋里放入水中,人們仍能聽到它的聲音三、填空題13如圖1木塊長度的讀數為__________;圖2秒表的讀數為______________。14甲、乙、丙三輛小車同時同地向西方向運動,它們運動的圖像如圖所示,由圖像可知:運動速度相同的兩小車是__________;若乙和丙運動的路程之比是3:5,則乙和丙所用的時間之比是___________。若以甲車為參照物,乙車向__________運動。15如圖是甲、乙、丙三種聲音在示波器上顯示的波形圖,甲和丙______ 相同選填“音調”、“音色”或“響度”,其中______ 音調高;甲、乙、丙中音調相同的是______ ;甲、乙、丙中響度最大的是______ ,音調最高的是______ 16人們能查覺到身后飛行的蜜蜂,而不能查覺到飛行的蝴蝶,這是因為_____.汶川地震中,遠在600公里以外的有些人感到惡心、胸悶,這是由于地震中產生的______ 而引起的17下列與聲有關的語句中所表達的物理含義是:A今天“鑼鼓喧天,震耳欲聾”,說明鑼鼓聲的_____大,用手按住鑼面,鑼聲消失了,這是因為鑼面停止了_____B彭麗媛的歌聲“悅耳動聽”,說明彭麗媛歌聲的_____好C小女孩講話“脆如銀鈴”,說明她的說話聲_____高18一條入射光線與平面鏡的夾角為25,那么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的夾角為______;若入射光的方向保持不變,轉動平面鏡,反射光線跟入射光線恰好垂直,鏡面轉動了______。19如圖所示,光線從一種介質射入另一種介質,MN是兩種介質的分界面,其中一種介質是空氣,則入射角為______,MN的______側是空氣。(填“上”或“下”)第22題圖第21題圖第19題圖20太陽光經過三棱鏡后分解為紅橙黃綠藍靛紫七色光,這種現象叫做光的色散,此現象的原理是________。汽車的玻璃呈現的是藍色,是因為它只透過太陽光中的________色光。21在岸上看到水中有一條魚在游泳,看到魚是光的折射現象所產生的______像(選填“虛”或“實”)。如圖所示是眼睛看到魚的示意圖,此時折射角______入射角(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在深海需要用聲吶探測魚群的深度,向海底豎直發射聲波,經過2秒收到回波信號,則魚在海水深______米處(聲音在海水中的傳播速度為1500米/秒)。22如圖是小剛從家中出發到達學校的s-t圖象其中一半路程步行,一半路程騎自行車(較快)則小剛騎車是圖中______(選填“OA”或“AB”)段,小剛從家中到學校的平均速度為__________ m/s 23古詩中曾這樣寫到“潭清疑水淺,池水照月明”,這里所蘊藏的物理知識前者是______,后者是______。24如圖甲所示,小紅利用平面鏡矯正舞姿,當她慢慢向平面鏡走近時,路程S隨時間t變化的圖象如圖乙,完成下列問題。(1)小紅的像正以相對小紅______的速度走向小紅,像的大小是________的。(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2)在圖甲中畫出小紅腳上的B點光線經平面鏡進入眼睛A點的光路圖。(保留作圖痕跡)四、實驗題25如圖所示,在測量小車運動的平均速度實驗中,讓小車從斜面的A點由靜止開始下滑并開始計時,分別測出小車到達B點和C點的時間,即可算出小車在各段的平均速度。(1)根據實驗的原理___________,需要測量的物理量是小車運動的路程和所用的時間。對小車運動的各段長度進行測量并分段做了標記,因_________的測量誤差較大,需多次測量。(2)圖中AB段的距離________cm,測得時間,則AB段的平均速度________。(3)如果小車過了B點才停止計時,則測得的平均速度會偏________。(4)實驗中應多次測量,每次測量時必須讓小車從__________由靜止開始下滑。(5)發________。填(“”、“”或“=”) (6)物體的運動常??梢杂脠D像來描述,圖中能反映圖甲小車運動情況的是______。(選填“A”或“B”) 26小紅同學在做“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的實驗時,想起自己在商場試穿新衣服時,靠近試衣鏡,感覺自己的像變大了,遠離鏡子時感覺像變小了。自己在試衣鏡中的像大小究竟變化沒有?小紅同學在實驗室進行了如下實驗探究,所用的實驗裝置如圖所示(其中的透明玻璃板作為平面鏡)。主要實驗步驟如下:在玻璃板前面放置一支點燃的蠟燭A,在玻璃板后面移動一支沒有點燃的相同的蠟燭B。當把蠟燭B移動到某一位置的時候,發現蠟燭B與蠟燭A的像重合,測量并記錄此時物、像和玻璃板之間的位置關系。多次改變蠟燭A到平面鏡的距離,在平面鏡后移動蠟燭B,發現總能找到一個對應位置,在鏡前從不同角度觀察,蠟燭B與蠟燭A的像均重合,測量并記錄每次實驗的相關數據。請根據以上敘述回答下列問題:(1)“細節決定成敗”,實驗前應將紙平鋪在水平桌面上,______(選填“薄”或“厚”)玻璃板______架在紙上。(2)根據以上實驗步驟可知,能驗證小紅感覺對錯的是步驟______(選填或)。(3)為了判斷像的虛實,用光屏代替蠟燭B,應從玻璃板________(選填“前面”或“后面”)觀察光屏,若不能觀察到蠟燭A的像,說明所成的是______像(選填“虛”或“實”)。(4)“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實驗得到的結論是:不論物距如何變化,平面鏡所成像的大小與物體的大小__________,像和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__________,小紅通過查閱材料得知:人眼看到的物體大小是由物體本身大小和物體距觀察者的距離共同決定的。五、計算題27一轎車在福廈高速公路上行駛(1)它在經過如圖所示的標志牌下時,速度已達 ,并仍以此速度向前開行,這輛車是否違反了交通法規,為什么? (2)如果這輛轎車以 的速度勻速直線行駛,則從標志牌處開到廈門需多少時間?28一輛汽車向著山崖以的速度勻速行駛,在距離山崖一定距離的地方鳴笛,經過后司機聽到了回聲求:已知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為(1)汽車鳴笛時距山崖多遠(2)此時汽車距山崖多遠?參考答案1C【解析】【詳解】A以江岸為參照物,被研究的物體是河水,河水和江岸之間發生了位置的改變,河水是運動的不符合題意B以船上人為參照物,被研究的物體是河水,船上人和船之間沒有發生位置的改變,而船與河水之間也沒有發生位置的該變,所以河水是靜止的不符合題意C以河水為參照物,被研究的是船上的人,船上的人和河水之間沒有發生位置的改變,人是靜止的符合題意D以船為參照物,被研究的物體是船上的人,因為是順水而下,船和人之間沒有發生位置的改變,人是靜止的不符合題意;故選C。2D【解析】【詳解】A、牛頓發現了力學三大定律,故A錯誤;B、愛因斯坦提出了相對論,故B錯誤;C、哥白尼用日心說否定了影響人類達千年之久的地心說,有力地推動了人類文明的進程,故C錯誤;D、伽利略是經典力學和實驗物理學等的先驅,他率先用望遠鏡觀察天空,由此得到的關于天體運行的結果有力地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說,故D正確故選D3B【解析】【詳解】由題可知,運動員在百米賽跑中用時10s,根據平均速度的計算公式可知,運動員在全程內的平均速度為v=st=100m10s=10m/s,故B正確4C【解析】短跑運動員5s內跑了50m,則運動員的平均速度為:v人 =s/t=50m/5s=10m/s,羚羊2min內奔跑2.4km,則羚羊的平均速度為:v羊 =2400m/120s=20m/s,汽車的行駛速度54km/h,則v車 =54km/h=15m/s運動員的速度小于汽車的速度,汽車的速度小于羚羊的速度,選項A、B、D不正確,故選C5B【解析】試題分析:(1)對路程-時間圖象來說,如果物體的路程隨時間不改變,說明物體靜止;如果物體的路程隨時間變大,說明物體加速運動;如果物體路程隨時間減小,說明物體減速運動(2)對速度-時間圖象來說,如果速度隨時間不改變,說明物體做勻速運動;如果速度隨時間變大時,說明物體加速運動;如果速度隨時間減小,說明物體減速運動甲圖表示物體通過的路程隨時間的變化而不變,所以甲圖中表示物體處于靜止狀態;乙圖表示物體通過路程隨時間的變化而體增大,并且路程和時間的比值不變,所以乙圖表示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丙圖表示物體的速度隨時間的變化而不變,所以丁圖反映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丁圖表示物體的速度隨時間的變化逐漸增加,所以丙圖反映物體在做加速運動;所以從分析的結果可以得出,乙和丁都做勻速直線運動故選 C考點:速度與物體運動點評:本題考查物體做勻速運動時的路程和時間的圖象以及速度與時間的圖象,關鍵知道物體做勻速運動時速度不變,路程與時間成正比6B【解析】【分析】【詳解】吹和敲發聲的部位是不一樣的吹是空氣柱發聲,里面裝的水越多,空氣柱體積越小,頻率就越高,音調也就越高;敲是試管和水在發聲,水越多,頻率越低,音調也就越低;故應選B選項7B【解析】【詳解】在撥動吉他弦后,弦振動發出聲音,但停止了對吉他弦的撥動,吉他弦的振動卻沒有停止,所以會有“余音未絕”由此判斷選項A. C. D不正確,只有B正確;故選B.【點睛】聲音是由發聲體振動產生的,振動停止,聲音也就停止8D【解析】【詳解】鳥在水中的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光路圖如下圖所示:小鳥的像是由反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會聚形成的,不是由實際光線形成的,所以是虛像看到的魚是由光的這是形成的,成像光路圖如下圖所示:看到的魚的像是由折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會聚而形成的,不是由實際光線形成的,所以是虛像故選D9C【解析】【詳解】根據平面鏡成像原理可知,像與物體關于鏡面是對稱的,由于豎直方向與平面鏡的夾角是45,所以物體運動的路線與平面鏡的夾角也是45,像向上運動,物體就要向左運動,所以應選C10C【解析】【詳解】此原理應用的是小孔成像原理。是光沿直線傳播原因形成的。小孔成像中成的像是倒立實像。若把紙窗全部打開,由于窗戶太大而不能出現小孔成像現象。故選C。11C【解析】【詳解】月季的綠葉只能反射綠光,黃花只反射黃光,而紅色玻璃只允許紅光通過,所以月季的綠葉黃花所反射的綠光和黃光照到紅色玻璃上時,綠光和黃光都不會通過紅色玻璃,沒有光線進入照相機,于是拍攝的照片是黑葉黑花,選項C正確。12ACD【解析】【詳解】A鈴聲減小是因為抽去了鐘罩內的空氣,當鐘罩內為真空時,則聽不見鈴聲.說明真空不能傳聲;符合題意;B當撥動琴弦振動時,吉他會發出聲音,同時會將弦上的小紙片彈開,說明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不符合題意C小號屬于管樂器,聲音是由空氣柱的振動產生的,按不同的鍵使其發出不同的聲音是因為控制了空氣柱的長短從而改變了聲音的音調;符合題意;D聲音可以在氣體、液體、固體中傳播,所以把正在發聲的收音機密封在塑料袋里,放入水中,能聽到聲音;符合題意?!军c睛】解決此題要知道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聲音需要介質來傳播,聲音在真空中不能傳播,聲音的音調是由頻率決定的133.18cm 337.5s 【解析】【詳解】1此刻度尺分度值為0.1cm,長度測量讀數為:準確值+估計值+單位,所以此物體長度為5.18cm-2.00cm=3.18cm。2秒表中里面小表盤表示分鐘刻度,外面大表盤表示秒鐘刻度,分鐘指示超過5接近6,即大表盤指針指示表示37.5s,所以圖中秒表讀數為5min37.5s,單位換算:5min37.5s=337.5s14甲和丙 12:5 東 【解析】【詳解】1由圖像可知:,所以運動速度相同的兩小車是甲和丙。2由乙和丙路程之比是3:5,可得:。3因為v甲v乙,所以行駛相同時間時s甲s乙,甲車向西運動時,乙與甲距離越來越遠,所以以甲為參照物,乙車向東運動。15響度 丙 甲和乙 乙 丙 【解析】【詳解】如圖,甲和丙圖的振幅相等,而振幅決定響度,所以甲和丙響度相同;在相同時間內甲周期性變化即振動了兩次,丙振動四次所以丙音調高;而乙也振動了兩次,所以甲和乙音調相同;乙振幅最大,故響度最大;丙頻率最高,故音調最高16蜜蜂產生的是人能聽見的聲音,蝴蝶產生的是次聲次聲波【解析】【詳解】蜜蜂飛行時,翅膀振動頻率在人耳聽覺范圍之內,故人能聽到;但蝴蝶翅膀振動頻率低于20赫茲,屬于次聲,人耳聽不到;地震能產生次聲波,人聽不到但會有一些異樣的感覺17響度 振動 音色 音調 【解析】【詳解】A“震耳欲聾”,說明聲音大,響度大;聲音是有物體振動產生的,振動停止,發聲停止,所以用手按住鑼面,鑼面停止了振動,鑼聲就消失了;B“悅耳動聽”,說明聲音好聽,是指聲帶好,是指振動物體的材料好,指的是音色好C“脆如銀鈴”,指的是聲音比較高,指音調高18130 20 【解析】【詳解】1入射光線與平面鏡的夾角為25,那么入射角為65,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也是65,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夾角為652=1302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垂直,即入射角為45,原來入射角為25,說明平面鏡轉動了:。1940 下 【解析】【詳解】1入射光線、反射光線在介質的同一側,入射光線、折射光線在介質的兩側,反射光線與平面鏡夾角為50,則反射角為90-50=40,由于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入射角為40。2折射光線與平面鏡夾角為30,則折射角為90-30=60,又因為入射角為40,小于折射角,所以MN下側是空氣。20光的折射 藍 【解析】【詳解】1太陽光經三棱鏡兩次折射后,由于各種單色光的偏折角不同形成七色光。2透明物體的顏色是由它透過光的顏色決定的。所以汽車玻璃呈藍色,是因為它只透過太陽光中的藍色光。21虛 大于 1500 【解析】【詳解】1 在岸上看水中的魚時,由于光發生了折射,看到的魚的像是虛像。2水中反射的光線作為入射光線經水面射向空氣中時會發生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3魚在海深為:。22OA 2.4 【解析】【分析】【詳解】OA段的速度為:;AB段的速度為:;,小剛騎車是圖中的OA段;全程的平均速度為:23光的折射 光的反射 【解析】【詳解】1由于光從水中射向空氣中時發生折射,所以在河岸看到池底變淺了。2在池水中看到月亮,是平面鏡成像現象,是光的反射形成的。241m/s 不變 【解析】【詳解】(1)1小紅相對平面鏡的速度為:,小紅的像相對小紅速度為:。(2)2由平面鏡成像規律中可知像的大小等于物的大小。所以像的大小是不變的。3 B點光線經平面鏡后反射到眼睛中,人眼順著光線看到鏡中的像,所以先作B點關于平面鏡的對稱點B1為B的像點,連結B1A,與平面鏡交點為O點,即光線的入射點,連結BO為入射光線,OA為反射光線。25 時間 40.0 25.0 小 同一位置 B 【解析】【詳解】(1)1測小車平均速度實驗原理是。2小車下滑運動時,時間測量誤差較大,所以需多次測量。(2)3讀圖得。4由平均速度公式得:。(3)5小車過了B點才停止計時,時間測量值偏大,所以平均速度會偏小。(4)6多次測量為了保證運動距離相同,所以每次測量時必須讓小車同一位置由靜止開始下滑。(5)7在斜面上下滑的小車做加速運動,所以,即。又因為所以。(6)8小車在斜面上做加速運動,所以能反映小車運動情況的是B圖像。26薄 豎直 后面 虛 相等 相等 【解析】【詳解】(1)1物體會在原玻璃板上成兩個像,實驗誤差太大,而用薄玻璃板會使像更加清晰,減小實驗誤差,所以應選用薄玻璃板。2玻璃板垂直放置是為了使像與物在同一水平面上,從而能準確確定物體成像位置。(2)3步驟中多次改變蠟燭A到平面鏡的距離,在平面鏡后總能找到一個對應位置使蠟燭B與A重合,所以據此得出像與物體總是大小相等,與物距沒有關系。(3)45平面鏡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所以要觀察蠟燭A的像,人眼與蠟燭A在同一側,即應從玻璃板前面來觀察光屏。平面鏡成的像不是實際光線形成的,是虛像。(4)67由步驟可知平面鏡所成像的大小與物體大小相等,像和物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27這輛車是違反了交通規則,因為這輛車的速度超過了限制速度;【解析】【詳解】(1)交通標志牌“120”是限速的標志,指的是速度不能超過120km/h;轎車速度40m/s403.6km/h144km/h120km/h,所以,這輛車違反了交通規則;(2)由圖可知到廈門的路程s54km,由得:t 0.5h.28(1)142m (2)130m【解析】【詳解】車行駛的距離:s車=v車t=15m/s0.8s=12m;回聲經過的路程:s聲=v聲t=340m/s0.8s=272m;(1)汽車鳴笛時距山崖的距離:s1=0.5(s聲+s車)=0.5(272m+12m)=142m(2)聽到回聲時,車離高山距離:s2=0.5(s聲-s車)=0.5(272m-12m)=130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