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學年八年級(上)安徽省淮南市潘集區11月月考物理試題.docx
安徽省淮南市潘集區2019-2020學年八年級11月月考物理試題一、單選題1在測量物體長度時,由于下列原因造成測量結果有差異,其中屬于誤差的是( )A刻度尺沒有沿著被測物體的長度放置B測量者在讀數時,其視線與刻度尺成20角C測量者對分度值的下一位估讀時偏大D刻度尺未緊貼被測物體2機械運動是自然界最普通的一種運動,如圖所示的各種運動中,不屬于機械運動的是( )A枯葉飄落B駿馬奔馳C行星轉動D鮮花怒放3如圖所示是蚊子和老牛的一段對話,下列對這段對話的描述正確的是( )A蚊子飛行時發出的聲音響度小,牛的叫聲音調高B蚊子飛行時發出的聲音音調低,牛的叫聲響度小C蚊子飛行時發出的聲音音調高,牛的叫聲響度大D蚊子飛行時發出的聲音響度大,牛的叫聲音調低4教師播放一首樂曲,讓同學判斷它是由哪種樂器演奏的,主要是依據( )A音調B響度C音色D聲速5用體溫計測量病人甲的體溫,示數是38,如果該體溫計未經甩過就用來測量病人乙的體溫,示數也是38下列判斷正確的是()A乙的體溫一定等于甲的體溫B乙的體溫不可能等于甲的體溫C乙的體溫不可能高于甲的體溫D乙的體溫一定低于甲的體溫6下列現象不可能發生的是( )A物體吸收熱量,溫度保持不變B固體在熔化過程中,不斷吸熱,溫度不斷升高C把一塊 -10的冰放到0的房間里,冰會慢慢地熔化D水的沸點會低于或高于1007把盛有碎冰塊的大試管插入燒杯里的碎冰塊中,如圖所示用酒精燈對燒杯底部慢慢加熱,當燒杯中的冰塊有大半熔化時,試管中的冰( )A熔化一部分B全部熔化C一點也不熔化D無法判斷8“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現有一蜻蜓立于距水面0.6 m處的荷尖上,池中水深2 m,則蜻蜓在水中的像距離水面( )A2 mB0.6 mC1.2 mD2.6 m9一只小貓在平面玻璃幕墻前走來走去,欣賞它自己在幕墻中的“身影”。以下描述正確的是( )A“身影”始終和小貓一樣大B小貓靠近幕墻過程中,“身影”遠離幕墻C“身影”是由于光的反射,小貓在玻璃幕墻上所成的縮小的虛像D“身影”到幕墻的距離大于小貓到幕墻的距離10關于鏡面反射和漫反射,下面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無論鏡面反射還是漫反射,對應一條入射光線,只有一條反射光線B鏡面反射的每一條光線都遵循光的反射規律C漫反射中有些光線不遵循光的反射規律D入射光線彼此平行時,漫反射后的反射光線彼此不平行二、填空題11(1)如圖所示,物體的長度是__ cm;第(1)小題圖第(2)小題圖(2)如圖所示,物體的長度為____cm。12有六名同學,使用同一刻度尺測量同一作業本的長度,六次測量記錄是:L118.82 cm,L218.83 cm,L319.82 cm,L418.81 cm,L518.80 cm,L618.820 cm,則其中一位同學測量結果錯誤的是___cm,其中一位同學測量結果不合理的是____cm,這本作業本的長度是____cm。13小芳站在穿衣鏡前2m處,則鏡中的像與她相距______m;若小芳向鏡面前進1m,則她成像的大小______(填“變大”、“變小”、“不變”)14如圖所示,“曾侯乙編鐘”是大家所熟知的一套大型編鐘,用鐘錘敲擊編鐘,輕敲或重敲同一只編鐘,所發出聲音的____不同;用相同的力敲大小不同的編鐘,所發出聲音的____不同。15溫度計的是根據液體的_____性質制成,如圖甲溫度計的示數為_____,乙圖示數是_____16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為___m/s,光在其他介質中的傳播速度比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___(填“快”或“慢”)。17我國古代科學名著夢溪筆談中寫道:行軍宿營,士兵們枕著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地聽到夜襲的敵人的馬蹄聲,這是因為____也能傳聲,并且比空氣傳聲的速度____、效果好,所以枕著箭筒睡在地上,就能及早聽到遠方的馬蹄聲。三、實驗題18用如圖甲所示裝置探究萘熔化時溫度的變化規律,請回答下列問題。(1)除圖甲所示的實驗器材外,還需要的實驗器材有火柴、攪拌器和____;(2)將裝有萘的試管放入水中加熱,而不用酒精燈直接對試管加熱,這樣做不但能使試管受熱均勻,而且萘的溫度上升速度較____(填“快”或“慢”),便于記錄各個時刻的溫度;(3)將溫度計插入試管中時,溫度計的玻璃泡在放置上有什么要求?____;實驗中要不停地用攪拌器攪拌,其目的是____;(4)給萘加熱一段時間后,可看到燒杯中有“白氣”冒出,“白氣”是____(填序號);A水蒸氣 B小水珠(5)圖乙是萘熔化時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從圖像中可看出,萘是____(填“晶體”或“非晶體”),從開始熔化到完全熔化,大約持續了____min。19如是小明在“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的實驗裝置。(1)你認為本實驗小明應選擇較________(選填“厚”或“薄”)的玻璃板來完成實驗。(2)在玻璃板前面放支點燃的蠟燭A再拿一支外形相同但不點燃的蠟燭B,豎立在玻璃板后面并移動,直到與蠟燭A的像完全重合,這樣做是為了比較像與物的_______關系。(3)移去蠟燭B,在其原位置上放置一塊白屏,白屏上________(選填“能”或“不能”)呈現蠟燭的像。(4)小明第一次將蠟燭A置于玻璃前5cm,第二次將A向遠離玻璃板的方向移動3cm,再次放置B直到與蠟燭A的像完全重合,則A與B的間距為________cm。四、計算題20某物理小組研究“駕車使用手機對交通安全的影響”,研究發現:司機從發現情況到踩剎車需要一段時間,這段時間叫反應時間;在反應時間內汽車要保持原速前進一段距離,這段距離叫反應距離;從踩剎車到車停止,汽車還要減速前進一段距離,這段距離叫制動距離。(1)在一次實驗中,某志愿者正常駕車以72 km/h的速度在實驗場的平直路面上勻速行駛,從發現情況到汽車停止,測得該志愿者的反應時間是0.5 s,汽車行駛距離為35 m,則發現情況后汽車勻速行駛多少距離才開始減速?(2)為了對比研究再次實驗,這一次該志愿者邊打電話邊駕駛同一輛汽車,仍以72 km/h的速度在實驗場內相同的平直路面上勻速行駛,從發現情況到汽車停止,行駛距離為43 m,這次志愿者的反應時間是多少?(假定兩次制動距離相等)五、簡答題21利用干冰(固態二氧化碳)進行人工降雨的主要過程是:干冰在高空中直接變成氣體,高空中的水蒸氣遇冷直接變成冰晶,冰晶下落時變成雨。請你分析人工降雨過程中包含的物態變化的過程?參考答案1C【解析】A. 刻度尺沒有沿被測物體的長度放置,方法錯誤,不是誤差;故A不符合題意;B. 測量者在讀數時,其視線與刻度尺成20角,視線沒有跟刻度尺尺面垂直,產生的是錯誤,不是誤差,故B不符合題意;C. 對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估讀值偏大,這樣造成的結果偏差屬于誤差,符合題意;D. 刻度尺末緊貼被測物體,產生的是錯誤,不是誤差,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C.點睛:誤差是客觀存在的,只能在條件允許時盡可能的減小,而不可能避免錯誤不是誤差結合刻度尺的正確使用和讀數方法來進行分析2D【解析】【詳解】我們把物體位置的改變叫機械運動,根據此概念可以判斷ABC都屬于機械運動,D不屬于機械運動,故選D3C【解析】【分析】聲音的三個特征分別是:音調、響度、音色;音調的高低由發聲體的頻率(即振動的快慢)決定;響度是由聲源的振幅(即振動的幅度)決定;【詳解】老牛的聲音大,響度大;聲音比較粗,音調低;蜜蜂的聲音比較小,響度小;聲音比較細,音調高,則ABD錯誤、C正確;故選C。4C【解析】【分析】音色反映了聲音的品質和特色,不同發聲體的材料、結構不同,發出聲音的音色也就不同。【詳解】不同的樂器即便演奏相同的樂曲,發出聲音的音色也不相同,故是通過音色來辨別的,則C符合題意;故選C。5C【解析】解:由于體溫計的特殊結構,在離開人體讀數時,不用力甩液柱不會下降,所以讀數仍會是38;用沒有甩過的體溫計測量體溫時,只被測者的體溫高于體溫計的示數時,體溫計的示數才會發生變化,如果被測者的體溫低于或等于38,體溫計液注不變化,仍為38;所以病人乙的溫度可能等于或低于38,不可能高于38,故C正確答案為C點睛:由于體溫計的特殊構造,即液泡上方有一很細的縮口,在離開人體讀數時,液柱不下降,故使用前應用力甩一下用沒甩的體溫計測體溫時,如果被測的溫度比原先高,則讀數準確,如果被測的體溫比原先低,則仍然是原先的讀數,據此作答6C【解析】A、晶體熔化過程,吸熱但溫度不變,故A可能發生;B、非晶體熔化過程中,吸熱溫度升高,固體在熔化過程中,不斷吸熱,溫度不斷升高是可能發生的,故B可能發生;C、冰的熔點是零攝氏度,一小塊-10的冰塊放在0的房間中,發生熱傳遞,到最后冰的溫度仍然會低于0攝氏度,所以不會熔化,故C不可能發生;D、水的沸點低于或高于100都是可能的,因為沸點受氣壓的影響,故D可能發生;故選C7C【解析】【詳解】冰是晶體,由于燒杯中的冰塊沒有熔化完畢,處于固液共存態;所以繼續加熱燒杯中溫度保持不變,小試管中冰塊無法吸收到熱量,所以小試管中的冰一點也不會熔化。故C項符合題意、ABD項不符合題意;8B【解析】【分析】平靜的水面相當于平面鏡,依據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可知,成的像是虛像,像與物到鏡面的距離相等來解答此題。【詳解】平靜的水面相當于平面鏡,若蜻蜓立于距水面0.6m處的荷尖上,根據物像到平面鏡距離相等,所以蜻蜓在水中所成的像距水面的距離也為0.6m,則B正確;故選B。9A【解析】【分析】玻璃幕墻相當于平面鏡,小貓在玻璃幕墻上成的像符合平面鏡成像特點,物像大小相等、到玻璃幕墻等距、連線與玻璃幕墻垂直、是虛像。【詳解】A“身影”是小貓在玻璃幕墻成的像,根據物像等大,“身影”始終和小貓一樣大,則A正確;B物和像到玻璃幕墻等距,小貓靠近幕墻過程中,“身影”靠近幕墻,故則B錯誤;C因為玻璃幕墻相當于平面鏡,所以小貓在玻璃幕墻上的“身影”是成的等大的虛像,則C錯誤;D根據物像到玻璃幕墻等距,“身影”到幕墻的距離等于小貓到幕墻的距離,則D錯誤;故選A。10C【解析】【詳解】A鏡面反射和漫反射,對應一條入射光線,只有一條反射光線,故A正確;B鏡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規律,故B正確;C漫反射中遵循光的反射規律,故C錯誤;D入射光線彼此平行時,漫反射后的反射光線向四面八方,不平行,故D正確113.50 2.00 【解析】【分析】使用刻度尺時要明確其分度值,起始端從0開始,讀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體的長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詳解】由圖知:刻度尺上1cm之間有10個小格,所以一個小格代表的長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為1mm;(1)1物體左側與0.0cm對齊,右側3.5cm對齊,加上估讀位,則物體的長度為3.50cm;(2)2物體左側與0.0cm對齊,右側2.0cm對齊,加上估讀位,則物體的長度為2.00cm1219.82 18.820 18.82 【解析】【分析】對于給出的數據,首先要弄清楚是否有錯誤數據,然后再利用多次測量求平均值的方法求出物體的長度;注意在求平均值時,計算結果的小數點后有幾位數字應該和給出數據的小數點后有幾位數字相同。【詳解】1從六個測量結果看,L319.82 cm與其它測量結果偏差太大,所以此數據是錯誤的記錄,應該舍去;2L618.820 cm的分度值是0.1mm,測量結果不合理;3為了減小誤差,應該求四次測量的平均值,即這本作業本的長度為:。134 不變 【解析】【詳解】像與物體到鏡面的距離相等;像與物體的大小相等;所以她在穿衣鏡前2m處時,鏡中的像與她相距4m;向鏡面前進1m,則她成像的大小不變,仍等于她本身的大小14響度 音調 【解析】【分析】聲音有三個特征,即音調、響度和音色;音調與發聲體的振動的頻率有關,頻率越大,音調越高;響度與物體的振幅和距聲源的距離有關;音色反映了聲音的品質和特色,不同發聲體的材料、結構不同,發出聲音的音色也就不同。【詳解】1用大小不等的力去敲擊同一個編鐘,即編鐘在不同力的作用下其振動的幅度是不同的,故它所發出的響度是不同的;2用相同的力度敲擊大小不同的鐘,編鐘的質量不同,體積不同的鐘,振動的難易不同,頻率不同,音調不同。15熱脹冷縮 -22 38 【解析】【詳解】溫度計時根據液體的熱脹冷縮的性質制作成的;由圖可知,甲溫度計示數在-30-20之間,最小分度值是1,所以甲溫度計的示數為-22;乙溫度計的示數在3040之間,最小分度值是1,所以乙溫度計的示數為38。考點: 溫度計的使用和讀數163108 慢 【解析】【分析】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最大,為3108m/s,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略小于在真空中的速度(通常取在真空中的速度),光在水中的速度約是真空中的,在玻璃中的速度約是真空中的。【詳解】1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是3108m/s;2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最大,在其它介質中的速度比在真空中的速度都小。17固體 快 【解析】【分析】聲速的規律是:一般情況下,在固體中聲速最大,液體中其次,氣體中聲速最小;同種介質中,聲速和介質溫度有關。【詳解】1聲音既可以在氣體中傳播,也可以在固體中傳播;2在固體中傳播的速度比在氣體中快,所以枕著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時聽到馬蹄聲。18停表 慢 玻璃泡要完全被萘包被且不能碰到試管壁和試管底 使萘受熱均勻 B 晶體 10 【解析】【分析】(1)從圖像中可以發現,記錄的數據有溫度和時間,從記錄的數據找實驗測量的工具;(2)探究晶體和非晶體的熔化和凝固實驗時,一般都采用水浴法,物體的溫度變化比較均勻,并且變化比較慢,便于記錄實驗溫度;(3)根據溫度計使用的注意事項: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測物體,不能碰到容器底,也不能碰到容器壁;要掌握在加熱物體時,為了使物體均勻受熱,需要不斷攪拌物體;(4)生活中看到的白氣都是水蒸氣液化成的小水珠;(5)晶體與非晶體的區別:晶體有固定的熔點和凝固點,而非晶體則沒有;表現在圖像上是晶體熔化圖像有一個吸熱溫度不變的水平段,而非晶體則沒有;晶體熔化圖像的水平段的起點對應的是熔化過程的開始時刻,水平段的最后一點對應的時間則為熔化過程結束的最后時刻。【詳解】(1)1從圖像知,記錄的數據有溫度和時間,測量溫度需要溫度計,測量時間需要秒表,所以實驗器材還缺少秒表;(2)2將裝有萘的試管放入水中加熱,這是水浴法,采用水浴法,萘的溫度變化比較均勻,并且變化比較慢,便于記錄實驗溫度;(3)3溫度計在使用時:玻璃泡要全部浸入海波中,不能碰到容器底,也不能碰到容器壁;4為了使物體均勻受熱,即使海波晶體各處的溫度一致;(4)5燒杯中有“白氣”冒出,是燒杯中的水蒸氣上升時,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故選B;(5)6由圖像知,該物質在熔化時,有一個吸熱且溫度不變的水平段。所以這種物質是晶體;7萘在第25min到第35min時,不斷吸收熱量,溫度保持不變,所以這段時間是萘的熔化過程,所以萘熔化經過的時間:35min25min=10min。19 薄 大小 不能 16【解析】(1)因為厚玻璃板的兩個面都可以當作反射面,即會出現兩個像,而影響到實驗效果,所以應選用薄玻璃板;(2)在玻璃板前面放一支點燃的蠟燭A,再拿一支沒點燃的相同的蠟燭B,在玻璃板后面移動,直至與蠟像A的像重合,說明像與物的大小相等,所以,這樣做是為了比較像與物的大小關系;(3)平面鏡所成的像是虛像,虛像是不能成在光屏上的,所以移去蠟燭B,在其原位置上放置一塊白屏,若觀察者直接對屏觀察,則在白屏上是不能呈現蠟燭的像;(4)由于平面鏡成像時,像距等于物距,根據題意知道,小明第一次將蠟燭A置于玻璃前5cm,第二次將A向遠離玻璃板的方向移動3cm,所以此時蠟燭A距離玻璃板8cm,蠟燭B距離玻璃板也是8cm,即A與B的間距為16cm。點睛:本題考查的是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這是光學中的一個重點實驗,需要熟練掌握,并學會靈活運用。20(1)10m;(2)0.9s。【解析】【分析】(1)據題目中的反應時間和汽車的運動速度,利用速度公式計算即可;(2)據題目中的信息可以計算出汽車剎車的距離,進而計算出汽車司機在反應前運動的距離,再利用速度公式可以計算出司機的反應時間。【詳解】(1)已知剎車反應時間是0.5s,此時的速度:,在反應時間內汽車做勻速運動,此時間內汽車運動的距離:,即從發現情況到汽車停止,行駛距離35m,則經過10m距離后汽車才開始減速;(2)據(1)可知,剎車后汽車做減速運動通過的距離:,當司機打電話時,從發現情況到汽車停止,行駛距離為43m,汽車做減速運動通過的距離仍為25m,則此時汽車在反應時間內行駛的距離:,由得,此時志愿者的剎車反應時間:。答:(1)發現情況后汽車勻速行駛10m距離才開始減速;(2)這次志愿者的反應時間是0.9s。21干冰在高空中直接變成氣體為升華現象;高空中的水蒸遇冷直接變成冰晶為凝華現象,遇冷變成小水珠為液化現象;冰晶下落時變成雨為熔化現象。【解析】【分析】物質由氣態直接變為固態叫凝華,物質由固態直接變為氣態叫升華;由氣態變為液態叫液化,由液態變為氣態叫汽化;由固態變為液態叫熔化,由液態變為固態叫凝固。【詳解】人工降雨的原理是:干冰被投射入高空中,升華吸收大量的熱,使周圍溫度迅速降低,高空中的水蒸遇冷凝華成小冰晶或液化為小水珠,小冰晶在下降過程中遇到暖空氣熔化為小水珠,最后小水珠聚集變大落到地面上形成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