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學年八年級上學期遼寧省丹東市第十七中學期中考試物理試題.docx
遼寧省丹東市第十七中學2019-2020學年八年級(上)期中考試物理試題學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級:___________考號:___________1下列關于物體運動的描述,以地面為參照物的是( )A月亮躲進云里B太陽從東方升起C列車內的乘客看到樹木后退D觀光電梯上的乘客看到地面遠去2用圖象表示物體運動規(guī)律,圖中表示同一運動規(guī)律的是 ( ) A甲圖和丙圖 B乙圖和丙圖 C甲圖和丁圖 D乙圖和丁圖3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在空氣中聲音的傳播速度大于光的傳播速度B聲音在空氣中比在金屬中傳播得快C聲音不能在真空中傳播D在曠野里談話比在屋子里響亮4如圖是給某種物質加熱時,溫度隨加熱時間變化的圖像根據圖像判斷( )A該圖像肯定是表示某種固體的熔化B該圖像肯定是表示某種液體的沸騰C該圖像可能是表示固體熔化,也可能是表示液體沸騰D該圖像不是表示固體熔化,也不是表示液體沸騰5在一大張紙上剪一個三角形的孔,在陽光下舉起,讓太陽光垂直透過三角形孔,在地面上形成了一個光斑,這個光斑是( )A三角形的,是太陽的影子B圓形的,是太陽的實像C三角形的,是太陽的實像D圓形的,是太陽的影子6雨后天晴的夜晚,為了不踩到地上的積水,下面判斷中正確的是( )A迎著月光走,地上發(fā)亮處是水;背著月光走,地上暗處是水B迎著月光走,地上暗處是水;背著月光走,地上發(fā)亮處是水C迎著月光走或背著月光走,地上發(fā)亮處都是水D迎著月光或背著月光走,地上的暗處都是水7如圖是一張在湖邊拍攝的照片畫因為湖水平靜,岸上景物與湖中倒影在照片上十分相似下列幾種方法中哪一種不能用來正確區(qū)分真實景物與它在湖中的倒影? ( )A倒影比真實景物略暗一些B倒影比真實景物的清晰度略差一些C倒影中人物排列的左右位置與拍照時的真實位置正好相反D倒影中人物的身高比真實人物略大一些8下列測量長度的方法中正確的是( )A測一張紙的厚度可以用刻度尺先測出幾十張紙的厚度,然后再除以紙的總張數,即得出一張紙的厚度B測細金屬絲的直徑,可以把金屬線無間隙地密繞在一根鉛筆上若干圈,測出密繞部分的長度L和圈數N,則直徑DL/NC測自行車通過的路程,可先記下車輪轉過的圈數N,再乘以車輪的周長LD只使用一個刻度尺不用其他工具就可以準確測出乒乓球的直徑9下圖是探究聲現(xiàn)象的四種實驗情景,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甲圖中,當空氣被不斷抽出后,鈴聲逐漸減弱,說明真空不能傳聲,用的是實驗推理法B乙圖中,當鋼尺振動的頻率越高時,其響度一定越大,用的是控制變量法C丙圖中,當小球接觸到音叉時被彈開越髙,則音叉的音調越高,用的是類比法D丁圖中,靠近發(fā)聲的揚聲器的蠟焰不停擺動,說明聲波能傳遞能量,用的是轉換法10下圖所示四個透鏡中,是同一種透鏡的是()ABCD11如圖所示,請你寫出圓柱體的直徑是_____cm張陽同學跑1000米的成績如圖,則該同學的成績?yōu)開________12科學工作者為了探測海底某處的深度,向海底垂直發(fā)射超聲波,經過4s收到回波信號,海洋中該處的深度是____ m (設聲音在海水中傳播的速度是1500m/s); 這種方法不能用來測量月亮與地球之間的距離,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13甲、乙兩車都在做勻速直線運動,它們的速度之比是31,通過的路程之比是21,則通過這段路程甲、乙兩車的時間之比是_______若兩車在相同時間內經過的路程之比是21,則速度之比是____,若兩車經過相同路程所用的時間之比是12,則速度之比是_____14一列長100m的列車,穿過500m的某一山洞,若火車運行速度是108km/h,火車穿過山洞所用時間是________s15“夏天吃冰棒覺得涼快”和“夏天游泳后上岸被風一吹感到涼快”這兩種“涼快”的原因分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沒有甩過的體溫計的讀數是377,有兩支這樣的體溫計給兩個病人測體溫,如果病人的體溫分別是375和384,則這兩支體溫計的讀數將分別是:_______和_______17寒冷的冬天,房間窗戶的玻璃_______(填“內”或“外”)表面往往結著一層冰花,這是一種凝華現(xiàn)象;當戴眼鏡的人從寒冷的室外走進暖和潮濕的房間時,眼鏡變得模糊不清,這是_______現(xiàn)象18入射光線與平面鏡的夾角是25,則入射角是____度,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的夾角是____度19小軍同學身高1.6m,當他站在平面鏡前1m處時,若他以0.5m/s的速度遠離平面鏡運動4s,他的像到平面鏡的距離為_______m,像的大小將_______(填“變大”、“變小”或“不變”)20如圖所示,是研究凸透鏡成像的一次實驗位置圖,光具座上A、B、C三點分別用于放置器材,其中B點應放_______(填“光屏”、“蠟燭”或“凸透鏡”)若此時剛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倒立、縮小的像,則蠟燭是放在_______點21如圖所示,小孔前有一物體AB,請畫出AB在光屏MN上所成的像AB的光路圖(______)22太陽光與水平地面成40方向射到地面,如果要用一個平面鏡把太陽光垂直反射到井底,這個平面鏡應如何放置?畫出光路圖,標明平面鏡與水平面的夾角(__________)23如圖所示,發(fā)光點S發(fā)出一條射向水面的光線,在水面發(fā)生反射和折射,反射光線經過P點請在圖中作出入射光線、反射光線及大致方向的折射光線24一運動物體通過240m的路程,前一半路程用了1min,后一半路程用了40s求:(1)前一半路程中的平均速度(2)整個路程的平均速度25站在百米賽跑終點的計時員,在聽到發(fā)令員的槍聲后才按表計時,測得運動員的成績?yōu)?3.69s,求運動員的真實成績是多少?(設當時氣溫為15,無風)26汽車行駛的正前方有一座高山,汽車以l2m/s的速度勻速行駛汽車鳴笛2s后,司機聽到回聲,則此時汽車距高山有多遠?(設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為340m/s)27小明在“測小車的平均速度”的實驗中,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小車從帶刻度(分度值為1 cm)的斜面頂端由靜止下滑,圖中的圓圈是小車到達A、B、C三處時電子表的顯示(數字分別表示“小時:分:秒”)(1)圖中金屬片的作用_______(2)實驗中為了方便計時,應使斜面的坡度較_______(填“大”或“小”)(3)請根據圖中信息回答vBC=_______m/s; vAB=_______m/s(4)由實驗看出,小車在下滑過程是在做_______運動(5)實驗前必須學會熟練使用電子表,如果讓小車過了A點后才開始計時,則會使所測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_______(選填“大”或“小”)28如圖所示是探究聲音特性時常用的裝置(1)圖甲中用豎直懸掛的泡沫塑料球接觸發(fā)聲的音叉時,泡沫塑料球被彈起,該實驗現(xiàn)象說明_______(2)泡沫塑料球在實驗中起什么作用?_______(3)加大力度敲音叉,發(fā)生的現(xiàn)象如圖乙所示,由此你又可以得出什么結論? _______(4)如圖丙所示,敲擊右邊的音叉,左邊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彈起,這個現(xiàn)象說明了什么?_______29做“觀察水的沸騰”的實驗時,某實驗小組在我市做“觀察水的沸騰”的實驗,在實驗時,有下列溫度計可供選擇:A體溫計 B水銀溫度計(量程為-10110) C家用寒暑表(量程為-2060) D酒精溫度計(量程為-8050)(1)根據這個實驗的要求,應選用哪支溫度計?答:_______(2)在試驗中,觀察到水沸騰前和沸騰時水中氣泡的上升情況不同,如圖a、b所示. 小組記錄的實驗數據如表:時間/min45678溫度/9091939798時間/min910111213溫度/98101989898(3)如圖_______是水在沸騰時的情況.(4)從記錄的數據可得出的實驗結論是:水沸騰過程中繼續(xù)對它加熱,水的溫度將會_______;該實驗的數據紀錄中明顯錯誤的是_______min時刻試分析引起這個明顯誤差的可能的原因:_______(5)在實驗中他們也發(fā)現(xiàn)了一個問題,水從開始加熱到沸騰的這段時間過長,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給出一種原因即可)(6)酒精燈拿走后,杯中水又沸騰了一小會是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燒杯上加一個有孔硬紙板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0在探究“光反射時的規(guī)律”實驗中,某小組實驗步驟如下:A把一個平面鏡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張硬紙板豎直地立在平面鏡上,紙板上的直線ON垂直于鏡面,如圖甲所示B讓一束紅光貼著硬紙板沿著某一角度射到O點,經平面鏡反射,沿著另一方向射出,在紙板上用筆描出入射光線EO和反射光線OF的徑跡改變入射光線的方向,重做兩次,換用另一種顏色的筆,記錄光的徑跡(如甲圖)C取下硬紙板,用量角器測量NO兩側的角i和角rD紙板ENF是用兩塊紙板連接起來的,把紙板NOF向前折或向后折,觀察反射光線(如乙圖)根據上述實驗步驟,回答下列問題:(1)該實驗中硬紙板顯示出: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_______兩側(2)該實驗中硬紙板NOF向前折或向后折是為了確定反射光線、入射光線、法線是否_______(3)實驗步驟B中用不同顏色的筆,記錄光的徑跡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由實驗步驟C可以得到的規(guī)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5)在甲圖中,如果將光線沿著FO射向平面鏡時,你還會發(fā)現(xiàn)的規(guī)律是_______此時反射光線為_______31如圖所示是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的情景:豎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刻度尺,刻度尺與玻璃板垂直;兩支相同的蠟燭A、B豎立于玻璃板兩側的刻度尺上,以A蠟燭為成像物體(1)為了便于觀察,該實驗最好在_______環(huán)境中進行(選填“較明亮”或“較黑暗”);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鏡,雖然成像不如平面鏡清晰,但卻能在觀察到A蠟燭像的同時,也能觀察到_______,巧妙地解決了確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問題(2)點燃A蠟燭,小心地移動B蠟燭,尋找像的位置,眼睛應該在蠟燭_______(填“A”或“B”)這一側觀察,直到與A蠟燭的像完全重合為止,這時發(fā)現(xiàn)像與物的大小_______(3)為證實上述有關成像特點是否可靠,你認為應采取下列哪一項操作:_______A保持A、B兩支蠟燭的位置不變,多次改變玻璃板的位置進行觀察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變,多次改變A蠟燭的位置,進行與上述(2)相同的操作(4)另一學生在實驗過程中用一個完全相同的蠟燭B在玻璃板后的紙面上來回移動,發(fā)現(xiàn)無法讓它與蠟燭A的像完全重合你分析出現(xiàn)這種情況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用跳棋代替蠟燭實驗,為了像更清晰,解決的辦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一學生實驗中,如下圖所示在白紙上記錄了三次像與物的位置,存在的問題是__________________, 測三次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參考答案1B【解析】【分析】【詳解】A月亮躲進云里 是以云為參照物的; B太陽從東方升起 是以地面為參照物的;C列車內的乘客看到樹木后退 是列車為參照物的;D觀光電梯上的乘客看到地面遠去 是以電梯為參照物的2B【解析】試題分析:(1)對路程-時間圖象來說,如果物體的路程隨時間不改變,說明物體靜止;如果物體的路程隨時間變大,說明物體加速運動;如果物體路程隨時間減小,說明物體減速運動(2)對速度-時間圖象來說,如果速度隨時間不改變,說明物體做勻速運動;如果速度隨時間變大時,說明物體加速運動;如果速度隨時間減小,說明物體減速運動甲圖表示物體通過的路程隨時間的變化而不變,所以甲圖中表示物體處于靜止狀態(tài);乙圖表示物體通過路程隨時間的變化而體增大,并且路程和時間的比值不變,所以乙圖表示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丙圖表示物體的速度隨時間的變化而不變,所以丁圖反映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丁圖表示物體的速度隨時間的變化逐漸增加,所以丙圖反映物體在做加速運動;所以從分析的結果可以得出,乙和丁都做勻速直線運動故選 C考點:速度與物體運動點評:本題考查物體做勻速運動時的路程和時間的圖象以及速度與時間的圖象,關鍵知道物體做勻速運動時速度不變,路程與時間成正比3C【解析】【詳解】A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約為340m/s,光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約為3108m/s,故在空氣中聲音的傳播速度小于光的傳播速度,選項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B聲音在固體中的傳播速度比在空氣中傳播得快,選項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C聲音可以在氣體中傳播,也可以在固體和液體中傳播,但不能在真空中傳播,選項說法正確,符合題意;D在屋子里說話會有回音,所以聽起來比在曠野中響亮,選項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故選C【點睛】解決此類問題要結合聲音的傳播是需要介質和聲音的傳播速度等方面去考慮,是一道易錯題目4C【解析】【詳解】晶體熔化時,會吸熱,同時溫度不變,該圖像可以表示固體熔化;液體沸騰時,會吸收熱量,同時溫度保持不變,該圖像也可以表示液體沸騰;故選C5B【解析】【詳解】讓太陽光垂直透過三角形孔,這種情況相當于小孔成像,小孔成像時,像與物體的形狀有關,與孔的形狀無關,太陽是圓的,那么它的像也是圓的,這是太陽的實像;故選B6A【解析】光射到水面上為鏡面反射,射到地上為漫反射當我們迎著月光走時,鏡面反射的光正好射到我們的眼睛,所以看到的亮處是水而當我們背著月光走時,鏡面反射的光完全不能進入人眼,此時進入眼睛的只有地上漫反射的光,所以看到的暗處是水故選A.點睛:解答此題的關鍵是明確鏡面反射和漫反射的區(qū)別:鏡面反射入射光線平行,反射光線也平行,其他方向沒有反射光(如:平靜的水面、拋光的金屬面、平面鏡);而對于漫反射,由于物體的表面凸凹不平,凸凹不平的表面會把光線向四面八方反射7D【解析】【分析】【詳解】由于平面鏡所成的是正立、等大,且左右相反的虛像;所以倒影中物體排列的左右位置正好和拍照時的真實位置相反;由于光在反射過程中存在能量損耗,因此倒影比真實景物略暗、且清晰度略差一些;所以只有D選項不符合平面鏡成像原理,故選D.【點睛】在解此題時,應明確平面鏡成的像是虛像,然后根據平面鏡成像的特點進行選擇、判斷8ABC【解析】【詳解】A測一張紙的厚度可以用刻度尺先測出幾十張紙的厚度,然后再除以紙的總張數,即得出一張紙的厚度,這是采用化小為大的方法,故A正確;B測細金屬絲的直徑,可以把金屬線無間隙地密繞在一根鉛筆上若干圈,測出密繞部分的長度L和圈數N,則直徑D這是采用化小為大的方法,故B正確;C測自行車通過的路程,可先記下車輪轉過的圈數N,再乘以車輪的周長L,這是采用化整為零的方法,故C正確;D準確測出乒乓球的直徑需要兩把三角板和一把刻度尺或用一只三角板和一把刻度尺來進行測量,故D錯誤;故選:ABC.【點睛】在測量長度時,有時不能直接測量,需間接測量,方法有以下幾類:一張紙的厚度太小,細金屬絲的直徑太小,都不能直接利用刻度尺準確測量,需要應用累積法由多求少;自行車通過的路程可以通過車輪轉動的圈數和車輪周長間接得到;乒乓球的直徑不能使用刻度尺直接測量9AD【解析】【詳解】A甲圖中,當空氣被不斷抽出后,鈴聲逐漸減弱,說明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當完全變?yōu)檎婵諘r,就沒有鈴聲了,這說明真空不能傳聲,在實驗的基礎上進一步推理得出的,用的是實驗推理法,A正確;B乙圖中,當鋼尺振動的頻率越高時,應該是音調越大,B錯誤;C丙圖中,當小球接觸到音叉時被彈開越髙,這說明音叉的振幅越大,響度越大,用的是轉換法,C錯誤;D丁圖中,靠近發(fā)聲的揚聲器的蠟焰不停擺動,說明聲波能傳遞能量,用的是轉換法,把聲波傳遞能量這情況轉換到蠟焰不停擺動上展示出來,D正確10ABD【解析】【詳解】ABDA中的透鏡,中間薄,邊緣厚,這是凹透鏡;B中的透鏡,中間薄,邊緣厚,這是凹透鏡;D中的透鏡,中間薄,邊緣厚,這是凹透鏡;這三個透鏡屬于同一種透鏡,選項A、B、D符合題意;CC中的透鏡,中間厚,邊緣薄,這是凸透鏡;C項不合題意112.20 4min28.7s 【解析】【詳解】使用刻度尺認讀刻度時要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圖中刻度尺的分度值為1mm,所以 出圓柱體的直徑是:12.20cm-10.00cm=2.20cm;圖中秒表的小表盤每一個大格表示1min,分度值為0.5min,外側的大表盤每一個大格表示1s,分度值為0.1s外側的大表盤指針轉兩圈,小表盤指針轉動1min圖中小表盤超過了4min不到4.5min所以大表盤指針指在28.7s的位置上因此秒表上最終的示數為:4min28.7s =60s4+28.7s=268.7s123000m 月球周圍是真空,真空不能傳聲 【解析】【分析】接收信號全過程聲音所走過的路程為海洋深度的兩倍,聲音傳播需要介質【詳解】1經過4s收到回波信號,則可知聲音傳遞到海底所用時間為2s,故海洋中該出深度為:2聲音傳播需要介質,月球周圍是真空,真空不能傳聲132:3 2:1 2:1 【解析】【詳解】1由題意可知,甲、乙兩車的速度之比是3:1,通過的路程之比是2:1,根據公式,可知道通過這段路程甲、乙兩車的時間之比是2若兩車在相同時間內經過的路程之比是21,則速度之比是3若兩車經過相同路程所用的時間之比是12,則速度之比是1420【解析】【分析】列車穿過山洞,行駛的路程等于山洞長加上列車長,又知道行駛速度,利用速度公式求火車穿過山洞所用時間代入數值前注意單位統(tǒng)一【詳解】解:列車運行速度:v=108km/h=108m/s=30m/s,列車運行路程:s=s車+s山洞=100m+500m=600m,根據速度公式v=,可得火車穿過山洞所用時間:t=20s【點睛】本題考查了學生對速度公式的掌握和運用,正確求出火車運行路程(s=s車+s山洞)是本題的關鍵15熔化吸熱 蒸發(fā)吸熱 【解析】【分析】【詳解】夏天吃冰棒覺得涼快屬于熔化現(xiàn)象,在這一過程中要吸收熱量;夏天游泳后上岸被風一吹感到涼快屬于汽化現(xiàn)象,在這一過程中要吸收熱量1637.7;38.4【解析】【分析】【詳解】體溫計沒有甩過,示數不能縮回,只能上升,測375的病人,示數仍是377,測384,示數是38417內 液化 【解析】【詳解】1寒冷的冬天,房間里面的空氣溫度比較高,房間窗戶的玻璃溫度較低,當熱空氣遇上冰冷的窗戶時,會降溫凝華成冰花,這時是窗戶的玻璃內表面結著一層冰花;2當戴眼鏡的人從寒冷的室外走進暖和潮濕的房間時,房間里的空氣溫度較高,遇上低溫的眼鏡時,會降溫液化,眼鏡變得模糊不清1875 150 【解析】【分析】【詳解】入射光線與平面鏡的夾角是25,則入射角是75o,反射角也為75o,則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的夾角150o193 不變 【解析】【詳解】12若他以0.5m/s的速度遠離平面鏡運動4s,通過的路程為此時人與平面鏡的距離為根據平面鏡的成像規(guī)律可知,像與物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像與物的大小相等,此時他的像到平面鏡的距離為人的大小不變,那么像的大小也不變20凸透鏡 A 【解析】【詳解】1其中B點應放凸透鏡,凸透鏡不可能放在A或C,否則光屏上成不了像;2從圖中可以看到,A點到B點的距離大于C點到B點的距離,根據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可知,成倒立、縮小的像,物距是大于像距的,所以A點應該是物體蠟燭;21【解析】【詳解】光在同一種均勻介質中是沿直線傳播的,物體的A點發(fā)出的光線連接小孔的下邊緣,并延長交在光屏MN上的A,同理,物體的B點發(fā)出的光線連接小孔的上邊緣,并延長交在光屏MN上的B,最后連接AB,這就是AB在光屏MN上所成的像AB,如下圖所示22【解析】【詳解】由題意可知,該反射光線豎直射向井底,由此可作出反射光線,入射光線與反射光線之間的夾角為130,根據光的反射定律可知,這個夾角的角平分線為法線,然后平面鏡是垂直法線的,由此可作出平面鏡,如下圖所示;由上述可知,入射角等于入射光線與反射光線之間的夾角的一半,即65,那么平面鏡與入射光線之間的夾角為那么平面鏡與水平面的夾角為如下圖所示;23如圖所示【解析】【分析】【詳解】作圖順序:(1)以水面為平面鏡,作S的像S;(2)連接SP,它與水面的交點為入射點O;(3)連接SO,為入射光線;(4)過O點作法線;(5)根據“光從空氣斜射入水或其他透明介質時,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畫折射光線24(1)2m/s(2)2.4m/s【解析】【詳解】(1)前一半路程中的平均速度為(2)整個路程所消耗的時間為整個路程的平均速度為答:(1)前一半路程中的平均速度為2m/s;(2)整個路程的平均速度為2.4m/s2513.98s【解析】【詳解】聲音的傳播需要時間,聲音傳到終點時運動員已經開始跑了,由題可知:s=100m,v=340m/s,t=0.29s;所以真實成績是計時時間加上聲音100米傳播的時間,即:13.69s+0.29s=13.98s26328m【解析】【詳解】聲音傳播的距離,汽車前進的距,所以汽車鳴笛時距離高山為,則聽到回聲時距離高山為。27阻擋小車,便于測時間 小 0.5 0.2 加速 大 【解析】【詳解】(1)1圖中金屬片的作用是阻擋小車,當小車停下來時,可以馬上停止計時;(2)2實驗中為了方便計時,應使斜面的坡度較小,這樣小車的速度不會太大,方便計時;(3)34從B點到C點,所消耗的時間為走過的路程為這段路程的速度為從A點到B點,所消耗的時間為走過的路程為這段路程的速度為(4)5由實驗看出,小車在下滑過程是在做加速運動;(5)6如果讓小車過了A點后才開始計時,那么所測得的時間會比真實值要小,根據,所測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大28聲音是物體振動產生的 將音叉的微小振動放大,便于觀察 響度與振幅有關,其它條件一定時,振幅越大,響度越大 空氣可以傳聲,聲波傳遞能量 【解析】【詳解】(1)1圖甲中用豎直懸掛的泡沫塑料球接觸發(fā)聲的音叉時,泡沫塑料球被彈起,這說明了音叉在振動,聲音是物體振動產生的;(2)2泡沫塑料球可以把音叉的微小振動放大,便于觀察,說明音叉在振動;(3)3加大力度敲音叉,發(fā)生的現(xiàn)象如圖乙所示,泡沫塑料球的振幅變大了,說明音叉的振幅也變大;其它條件一定時,如果物體振幅越大,響度也越大;(4)4右邊的音叉振動發(fā)出聲音,通過空氣傳遞到左邊的音叉,左邊完全相同的音叉吸收到能量,把泡沫塑料球彈起,這說明了空氣可以傳聲,聲波傳遞能量29B a 不變 10 讀數錯誤 水的質量大 石棉網有余熱,溫度高于水的沸點,水繼續(xù)吸熱 減少散熱損失 【解析】【詳解】(1)1水沸騰時,在1標準大氣壓下,它的溫度為100,測量它的溫度,體溫計不合適,家用寒暑表不合適,因為它的最高溫度只能達到60,酒精溫度計不合適,因為它的最高溫度只能達到50,水銀溫度計合適,它的最高溫度能達到110,故選B;(3)2水在沸騰時,它的溫度均勻,氣泡從底端升到水面的過程中,液體的壓強越來越小,那么氣泡越來越大,那么a圖應該是水在沸騰時的情況;(4)3從數據可以看到,第8、9、11、12、13min時,它的水溫保持不變,也就是水沸騰過程中繼續(xù)對它加熱,水的溫度將會不變;4第10min時,它的溫度是101,和第9min、11min時的溫度不一樣,這是很明顯的錯誤;5引起這個明顯誤差的可能的原因是讀數讀錯了;(5)6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可能是水太多了,水的質量大,需要更長的時間升溫,也有可能是水的初溫太低,升溫需要更長時間;(6)7酒精燈拿走后,杯中水又沸騰了一小會是因為石棉網有余熱,溫度高于水的沸點,熱量從石棉網傳遞到水,水又繼續(xù)沸騰;(7)8燒杯上加一個有孔硬紙板的作用是減少熱量傳遞到空氣,導致熱量損失30分居法線 同一平面內 區(qū)分不同的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光路是可逆的 OE 【解析】【詳解】(1)1該實驗中硬紙板顯示出,ON是法線,入射光線EO在法線ON左側,反射光線OF在法線ON右側,這就是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分居法線兩側;(2)2把硬紙板NOF向前折或向后折,能看到硬紙板NOF上是否還有反射光線,這能確定反射光線、入射光線、法線是否在同一平面內;(3)3因為要改變入射光線的方向,那么反射光線的方向也會改變,實驗步驟B中用不同顏色的筆,記錄光的徑跡的目的是區(qū)分不同的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4)4根據光的反射定律,由實驗步驟C可以得到的規(guī)律是反射角等于入射角;(5)56如果將光線沿著FO射向平面鏡時,光線會沿著OE射出,從而知道光路是可逆的;此時反射光線為OE31較黑暗 B蠟燭 A 相等 B 玻璃板沒和水平桌面垂直放置 用手電照亮跳棋 沒有對三次位置做編號 使實驗結論具有普遍性 【解析】【詳解】(1)1為了便于觀察,該實驗最好在較黑暗環(huán)境中進行,因為這樣能看到A蠟燭燭焰所成的像更清晰;2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鏡,能在觀察到A蠟燭像的同時,也能觀察到B蠟燭,這樣能夠明顯確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問題;(2)34眼睛應該在蠟燭A這一側觀察,這樣能夠同時看到蠟燭A的像和蠟燭B;這時發(fā)現(xiàn)像與B蠟燭大小相等,即像與蠟燭A大小相等;(3)5為證實上述有關成像特點是否可靠,應該保持玻璃板位置不變,多次改變A蠟燭的位置,進行與上述(2)相同的操作,使結論具有普遍性;(4)6這種情況的原因可能是玻璃板沒和水平桌面垂直放置,所成的像不在正確的位置;(5)7跳棋不能發(fā)光,為了像更清晰,可以用手電照亮跳棋,那么跳棋能反射出更強烈的光線;(6)8這個實驗存在的問題是沒有對三次位置做編號,不確定哪個點是物對應的像;9為了使實驗結論具有普遍性,不是從一組數據得出結論,應該測量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