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學年八年級(上)貴州省貴州銅仁偉才學校11月月考物理試題.docx
貴州省貴州銅仁偉才學校2019-2020學年八年級11月月考物理試題一、單選題1以下估測與實際情況相符的是( )A人體感覺舒適的環境溫度約為50 B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約為10msC中學生脈搏跳動一次的時間約為5s D一只普通雞蛋的質量約為50g2下例長度的正確測量是( )ABCD3某同學用毫米刻度尺測量物理課本的寬度,共測量4次,其結果分別為、,則物理課本的實際寬度應記作( )ABCD4甲乙兩同學沿平直路面同向步行,他們運動的路程隨時間變化的規律如圖所示,下面說法中錯誤的是 ( )A前4min乙同學速度比甲同學速度大B乙同學第4min后仍做勻速直線運動C甲、乙同學相遇時距起點240mD甲同學做勻速直線運動的速度是0.5m/s5電影院的屋頂和四周墻壁都制成凹凸不平像蜂窩煤狀似的,這是為了( )A減弱聲波的反射 B增強聲波的反射C增強聲音的響度 D僅僅是為了裝飾6上物理課時,老師做了這樣的演示實驗:在1標準大氣壓下,將0的冰放在敞口的燒瓶中加熱,直到沸騰小紅發現自己和另外三位同學根據記錄數據,繪出的冰在物態變化全過程中溫度隨時間變化規律的圖象不同,如圖所示,你認為正確的是( )ABCD7某體溫計示數是38,若粗心的護士僅消毒后就直接用它去測量37和39的病人的體溫,則該體溫計的示數先后分別是( )A37和39 B38和39 C37和38 D37和378如題圖所示,一束光線射入O處光學儀器后聚于主光軸的S點, 取走光學元件后,光線會聚于S點,則該鏡一定是 ( )A凸鏡B凹鏡C凸透鏡D凹透鏡9在研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中,在垂直水平面的透明玻璃板前放一支點燃的蠟燭A,對著玻璃板看到A所成的像A再在后面放一支未點燃的蠟燭B,透過玻璃板又可看到放在玻璃板后未點燃的蠟燭B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此實驗可以用平面鏡代替玻璃板B蠟燭B在此實驗并沒有什么作用CA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像,B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像DA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像,B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像10如圖所示現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A橋在水中的“倒影”B“彎折”的筷子C陽光下樹的影子D天空中出現的彩虹11“賞中華詩詞、尋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國詩詞大會,深受觀眾的青睞,下列對古詩文中涉及的熱現象解釋正確的是( )A“騰蛇乘霧,終為土灰”霧的形成是液化現象要放熱B“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霧凇的形成是升華現象要放熱C“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露的形成是汽化現象要吸熱D“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固現象要放熱二、填空題12單位轉換:27dm=_______ nm; 1h45min=________h=________s; 72km/h=_______m/s13刻舟求劍的寓言故事中,刻舟人沒有能尋到劍,是因為劍相對于河岸是_________的,劍相對于船是________的,他不懂得運動與靜止具有____________的原理。14一列長200m的火車,以36km/h的速度勻速通過一座,所用時間是180s,橋長________m15詩句“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聲音通過介質_______和_______傳到魚耳朵中的;16某女歌唱家唱歌真好聽,表示聲音的________美,這歌起的太高了,我唱不上去,這里的高表示_____,不敢高聲語的高又表示______(填音調、響度、音色)17有月亮的晚上,為了不踩到水,當你迎著月亮走_____處,背著月走____處(亮/暗)18小孔成像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形成的,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將物體遠離小孔,像將_________。(填“變大”“變小”或“不變”)19觀察圖中水壺燒開水的情景,兩壺中的水均已燒開,判斷甲、乙兩房間中溫度較高的房間是________.20如圖所示是一位印度尼西亞業余攝影師捕捉到的昆蟲戲水的精彩一幕水珠后方的景物通過水珠成______、縮小的實像,此時水珠相當于______鏡;水珠在水中所成的像是______(選填“虛”或“實”)像,此時水面相當于______鏡三、簡答題21從冰箱中拿出來的礦泉水,瓶外的水珠能否擦干?為什么?四、作圖題22小明用空易拉罐做小孔成像實驗,實驗裝置如圖所示,請在他圖中的半透明紙上畫出蠟燭AB的像23如圖所示,小明在房間的A點通過平面鏡看到了坐在客廳沙發上B點的爸爸,請畫出此現象的光路圖24圖中的OA是光從空氣斜射到水面,經水面反射的一條光線,請作出它對應的入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對應的折射光線五、實驗題25為了驗證光的反射定律,海若同學準備了光源、一塊平面鏡、一塊畫有法線ON的平整硬紙板(其中F可繞接縫ON轉動)、直尺及鉛筆(1)這個實驗還需要的重要測量器材是:_____(2)硬紙板放在平面鏡上時,要保持與鏡面_____;將紙板E、F置于同一平面后,若將一束光貼著紙板F沿BO射到O點,反射光將沿圖中的OA方向射出,說明光在反射時,光路是_____的(3)將一束光貼著紙板E沿AO射到O點,若將紙板F向后折,此時在紙板F上看不到反射光,說明了_____(4)多測量出幾組入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反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可以得到的結論是_____,多次測量的目的是_____26小紅同學在做“探究平面鏡成像”的實驗時,將一塊玻璃板豎直架在水平直尺上,再取兩段完全相同的蠟燭A和B,點燃玻璃板前的蠟燭A,小心地移動蠟燭B,直到與蠟燭A的像重合,在此實驗中:(1)為了便于觀察,該實驗最好在_____(選填“較明亮”或“較黑暗”)環境中進行;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鏡,雖然成像不如平面鏡清晰,但卻能在觀察到A蠟燭像的同時,也能觀察到_____,巧妙地解決了確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問題;(2)選取兩段完全相同的蠟燭是為了比較像與物的_____關系;(3)移去蠟燭B,并在其位置上放一光屏,則光屏上_____(選填“能”或“不能”)接收到蠟燭A燭焰的像,這表明平面鏡所成的像是_____像(填“虛”或“實”);(4)如果使蠟燭A離玻璃板遠一些,則它所成像的大小_____(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5)通過實驗還可得出像和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_____;像和物體的連線與鏡面_____六、計算題27一輛車以20m/s的速度向山靠近的汽車,在某處鳴笛后經過2s聽到了回聲,求汽車距山還有多遠?28如圖所示,某人酒后駕車沿馬路直線行駛,車頭中央距馬路邊沿3m,車在到達某位置時,發現一人正從路邊出發闖紅燈過人行橫道,此時汽車的速度為15m/s,距離人的行走路線為30m,若該司機的反應時間為1.2s,剎車后汽車由于慣性還要繼續行駛,再經過1s剛好駛到人的行走路線。 (1)求這輛汽車的反應距離是多少? (司機從發現意外到踩剎車前保持原速前進的距離)(2)汽車從司機發現行人到達人的行走路線的平均速度是多少?(3)若人以1.5m/s的速度勻速行走,請計算說明汽車是否有撞上行人的可能?(提示:該車的寬度約1.8m)參考答案1D【解析】【詳解】A. 人體感覺舒適的環境溫度約為23左右,故A不符合實際;B. 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約為1.2m/s左右,故B不符合實際;C. 中學生脈搏跳動一次的時間約為1s左右,故C不符合實際;D. 一只普通雞蛋的質量約為50g左右,故D符合實際。故選D.【點睛】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憑借生活經驗,有的需要簡單的計算,有的要進行單位的換算,最后判斷最符合實際的是哪一個2D【解析】【詳解】A由圖知,刻度尺有刻度的一面沒有緊貼被測物體,故A錯誤;B讀數時視線未與尺面垂直,故B錯誤;C被測物體左側所對的刻度不是整數刻度,故C錯誤;D刻度尺的使用規范,方法正確,故D正確。3D【解析】【分析】在實驗中,減小誤差的有效途徑是多次測量求平均值;在求平均值時,要先對所有數據進行判斷,把錯誤數據刪除,然后進行平均,并且平均值的有效數字與原始數據保持一致。【詳解】分析四次測量數據可以發現,17.30cm這個數據與其他三個相差太大,應該是一個錯誤數據,所以其他三次測量的平均值為:所以課本的實際寬度應為17.49cm,故選D。4B【解析】【詳解】A由圖象可知:乙4min運動的路程是240m,乙的速度,甲4min運動的路程是120m,甲的速度,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B乙同學第4min后路程不再變化,因此處于靜止狀態,故B錯誤,符合題意; C由圖像可知,甲、乙同學在8min時相遇,此時距起點240m,故C正確,不符合題意;D甲在010min,路程和時間的圖象都是過原點的直線,做的是勻速直線運動,由A選項知,甲的速度為0.5m/s,故D正確,不符合題意。5A【解析】電影院的屋頂和四周墻壁都制成凹凸不平像蜂窩煤狀似的,可以減弱聲波的反射。當聲音遇到墻面后,被反射到不同方向,或被多次反射而吸收掉,能達到良好的聽聲效果。故A符合題意為答案。6B【解析】【詳解】冰熔化時,吸熱,但溫度不變;當冰熔完后,水吸收熱量,溫度升高,升高到沸點,水沸騰,溫度保持不變所以圖象B是正確的圖象7B【解析】【詳解】體溫計示數是38,使用它去測量病人體溫之前并沒有甩幾下,所以體溫計的縮口使水銀不能自已回到液泡中,因此只能升高,不會下降用這支體溫計測37的病人時,其示數仍為38,用它測39的病人時,則可以升溫到39【點睛】體溫計有一個特殊的結構,就是它的縮口水銀膨脹時可以通過縮口向上沿伸,但在收縮時卻無法通過縮口回到液泡中,因此,示數為38的體溫計,它的溫度如果不甩,只能上升不會下降8D【解析】【分析】凹透鏡對光線有發散作用;沒有光學元件光線會聚于S點,有光學元件時會聚于主光軸的S,說明光線經過透鏡后散射了一些【詳解】由題意可知,光線通過該元件發生了折射,故應為透鏡,而凹透鏡對光起發散作用,使光線會聚于主光軸上的S點;取走光學元件后,光線會聚于S點的左側S點,故選D9D【解析】【詳解】A因為玻璃板是透明的,能在觀察到A蠟燭像的同時,還可以透過玻璃清楚的看到放在后面B蠟燭,便于確定像的位置和大小,而平面鏡不透明,無法確定像的位置,故A錯誤;B拿另一支等大的末點燃蠟燭B在玻璃板后面移動,直到它跟蠟燭A的像完全重合,可驗證蠟燭和它成的像大小相等,故B錯誤;CD平面鏡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反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相交形成虛像,因為不是實際光線的會聚點,眼睛逆著光線看來,看到的蠟燭的虛像A光線通過透明玻璃板是從一種介質進入另一種介質會發生折射,所以對著玻璃板既可看到前面蠟燭在玻璃板后所成的像,同時又可看到放在玻璃板后的蠟燭B;則A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像,B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像,故C錯誤,D正確故選D10A【解析】【詳解】A平靜湖面上橋的倒影,屬于平面鏡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符合題意。B從水中筷子上反射的光從水中斜射入空氣中時,發生折射,折射光線遠離法線,當人逆著折射光線的方向看時,看到的是筷子的虛像,比實際位置偏高,所以感覺折斷了,故不符合題意;C影子的形成說明光是沿直線傳播的,由于光的直線傳播,被物體擋住后,物體后面就會呈現出陰影區域,就是影子,故不符合題意;D彩虹是光的色散現象,本質是光的折射,故不符合題意。11A【解析】【詳解】A、霧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為液態的小水滴,此過程放熱;故A正確;B、霧凇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凝華形成的,此過程中放熱;故B錯誤;C、露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為液態的小水滴,附著在植被表面,此過程放熱;故C錯誤;D、霜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凝華為固態的小冰晶,此過程中放熱;故D錯誤;故選:A。122.7109 1.75 6300 20 【解析】【詳解】1單位換算可得27dm=27108nm=2.7109nm;23單位換算可得;4單位換算可得。13靜止 運動 相對性 【解析】【詳解】12對于掉到江里的劍,以河岸為參照物,劍與河岸之間的位置沒有發生變化,則劍是靜止的,而劍與船之間的位置關系發生了變化,所以劍相對于船是運動的;3物體的運動和靜止是相對的,不同的參照物下,物體的運動狀態可能是不同的,刻舟人沒有能尋到劍是由于他不懂得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原則;141600【解析】【詳解】火車通過大橋行駛的路程:,橋長:1800m-200m=1600m。15空氣 水 【解析】【詳解】12本詩大意是:“聽到有過路的人問路連忙遠遠地招了招手,害怕驚動了魚不敢大聲答話”,魚和人之間有空氣和水,人的說話聲能通過空氣和水傳給魚,說明空氣和水是可以傳聲的。16音色 音調 響度 【解析】【詳解】1不同人發出的音色不同,某女歌唱家唱歌真好聽,表示聲音的音色美;2起的太高了,我唱不上去,是指聲音太高了我唱不上去,高是指音調高;3不敢高聲語里的“高”是指聲音很大,指的是響度。17暗 亮 【解析】【詳解】平靜的水面,能發生鏡面反射,地面凹凸不平,地面發生漫反射。1如圖,迎著月光走,月光經水面發生鏡面反射,進入人眼睛的反射光線多,人感覺水面亮;地面發生漫反射,有很少的光線進入人的眼睛,人感覺地面暗;2如圖,背著月光走,月光經水面發生鏡面反射,沒有反射光線進入人的眼睛,人感覺水面暗;地面發生漫反射,有少量的光線反射進入人的眼睛,人感覺地面亮。18光沿直線傳播 變小 【解析】【詳解】1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2由光沿直線傳播可知,當物體遠離小孔,則屏上該物體的像將變小。19乙【解析】【分析】【詳解】水燒開后,會在壺嘴中有大量的水蒸氣上升到空氣中,水蒸氣遇冷在壺嘴處液化成水滴,如果房間內很冷時,液化的水滴較多,不十分冷,則液化的水滴較少從圖中看出,甲房間溫度較低,乙房間溫度較高20倒立 凸透 虛 平面 【解析】【詳解】12水珠中間厚、邊緣薄,相當于凸透鏡;凸透鏡所成的實像均為倒立的,水珠后方的景物通過水珠成倒立、縮小的實像;3水珠在水中所成的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虛像;4平靜的水面相當于平面鏡21見解析【解析】【詳解】不能擦干,剛從冰箱里取出的礦泉水瓶外壁溫度比較低,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到冷的外壁液化形成的小水滴附著在瓶壁上,擦干后又有小水珠重新生成,故短時間內水珠不能擦干。22【解析】【詳解】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線傳播現象,物體上部的光線通過小孔后,射到了光屏的下部;物體下部的光線通過小孔后,射到了光屏的上部,然后連接這兩個像,如圖:【點睛】本題考查的是利用光沿直線傳播作圖,小孔成的像是倒立的像,像的大小和物體與小孔的距離、小孔到光屏的距離有關23【解析】【詳解】小明的眼睛在A點,爸爸在B點,小明在A點通過平面鏡看到了B點的爸爸,作B點關于鏡面的對稱點B,即為像點,連接像點和A點與鏡面相交于一點O,即為入射點,連接BO、OA,則BO是入射光線,OA為反射光線,如下圖所示:24【解析】【詳解】已知反射光線和反射角,根據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出入射光線,光線方向朝向入射點,再根據光的折射定律光從空氣斜射入水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作出入射光線的折射光線,光線方向背向入射點25量角器 垂直 可逆 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在同一平面內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使實驗結論更具普遍性 【解析】【分析】【詳解】(1)探究光的反射定律需要測量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度數,由題意知,該實驗還需要的器材是量角器;(2)硬紙板放在平面鏡上時,要保持與鏡面垂直;當光貼著紙板F沿B0射到O點,光將沿OA方向射出,說明反射光路是可逆的;(3)把紙板F向后折,此時在紙板F上看不到反射光,說明了入射光線、反射光線與法線在同一平面內(4)多測量出幾組入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反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可以得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結論,多次測量的目的是避免偶然性,使實驗結論更具普遍性26較黑暗 蠟燭B 大小 不能 虛 不變 相等 垂直 【解析】【詳解】(1)在較暗的環境中進行實驗,會使像更清晰,便于觀察;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同時觀察到蠟燭A的像和玻璃板后面的蠟燭B,便于確定像的位置,便于比較物像大小關系;(2)選取兩段完全相同的蠟燭是為了比較像與物的大小關系;(3) 移去蠟燭B,并在其位置上放一光屏,則光屏上不能承接到像,說明平面鏡成虛像;(4)如果使蠟燭A離玻璃板遠一些,物體不變,物體的像和物體大小相等,所以像的大小不變(5) 通過實驗還可得出像和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像和物體的連線與鏡面垂直.27320m【解析】【詳解】汽車的行駛速度v車=20m/s,汽車通過的路程s車=v車t=20m/s2s=40m,聲音通過的路程s聲=v聲t=340m/s2s=680m,聽到回聲時,汽車距山崖的距離:。答:司機聽到回聲時,汽車距山還有320m。28(1) 18m;(2) 13.6m/s;(3)汽車有撞上行人的可能。【解析】【詳解】(1)因為司機的反應時間是1.2s,且這段時間內保持15m/s的原速前進,則這輛汽車的反應距離:s車=v車t反=15m/s1.2s=18m;(2)汽車從司機發現行人到行人的行走路線用時:t總=t反+t=1.2s+1s=2.2s;汽車從司機發現行人至到達人的行走路線的平均速度:;(3)在這段時間內,行人行走的路程:s人=v人t總=1.5m/s2.2s=3.3m;而車頭中央距馬路邊沿3m,車的寬度為1.8m,可見汽車有撞上行人的可能;答:(1)這輛汽車的反應距離是18m;(2)汽車從司機發現行人到達人的行走路線的平均速度是13.6m/s;(3)通過計算可知汽車有撞上行人的可能